列傳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老母,攜将細弱,越長江歸陛下者,誠以道之所存,願托餘廕故也。
天誘其願,遇陛下中興,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昔司馬相如不得睹封禅之事,慷慨發憤,況臣情則骨肉,服膺聖化哉! 又臣昔嘗侍于先後,說陛下誕育之日,光明映室,白毫生于額之左,相者謂當王有四海。
又臣以壬申歲見用為鄱陽内史,七月,四星聚于牽牛。
又臣郡有枯樟更生。
及臣後還京都,陛下見臣白兔,命臣作賦。
時琅邪郡又獻甘露,陛下命臣嘗之。
又骠騎将軍導向臣說晉陵有金铎之瑞,郭璞雲必緻中興。
璞之爻筮,雖京房、管辂不過也。
明天之曆數在陛下矣。
臣少好文學,志在史籍,而飄放遐外,嘗與桀寇為對。
臣犬馬之年四十三矣,未能上報天施,而愆負屢彰。
恐先朝露,填溝壑,令微情不得上達,謹竭其頑,獻《中興賦》一篇。
雖未雖以宣揚盛美,亦是詩人嗟歎詠歌之義也。
文多不載。
初,王敦左遷陶侃,使暠代為荊州。
将吏馬俊、鄭攀等上書請留侃,敦不許。
暠為俊等所襲,奔于江安。
賊杜曾與俊、攀北迎第五猗以距暠。
暠督諸軍讨曾,又為曾所敗。
敦命湘州刺史甘卓、豫章太守周廣等助暠擊曾,曾衆潰,廙得到州。
廙性俊率,嘗從南下,旦自尋陽,迅風飛帆,暮至都,倚舫樓長嘯,神氣甚逸。
王導謂庾亮曰:“世将為傷時識事。
”亮曰:“正足舒其逸氣耳。
”暠在州大誅戮侃時将佐,及征士皇甫方回,于是大失荊土之望,人情乖阻。
帝乃征暠為輔國将軍,加散騎常侍。
以母喪去職。
服阕,拜征虜将軍,進左衛将軍。
及王敦構禍,帝遣暠喻敦,既不能谏其悖逆,乃為敦所留,受任助亂。
敦得志,以暠為平南将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
尋病卒。
帝猶以親故,深痛愍之。
喪還京都,皇太子親臨拜柩,如家人之禮。
贈侍中、骠騎将軍,谥曰康。
明帝與大将軍溫峤書曰:“痛謝鲲未絕于口,世将複至于此。
并盛年隽才,不遂其志,痛切于心。
暠明古多通,鲲遠有識緻。
其言雖未足令人改聽,然味之不倦,近未易有也。
坐相視盡,如何!” 子頤之嗣,仕至東海内史。
頤之弟胡之,字修齡,弱冠有聲譽,曆郡守、侍中、丹陽尹。
素有風眩疾,發動甚數,而神明不損。
石季龍死,朝廷欲綏輯河洛,以胡之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假節,以疾固辭,未行而卒。
子茂之亦有美譽,官至晉陵太守。
子敬弘,義熙末為尚書。
彬字世儒。
少稱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
光祿大夫傅祗辟為掾。
後與兄暠俱渡江,為揚州刺史劉機建武長史。
元帝引為鎮東賊曹參軍,轉典兵參軍。
豫讨華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為尚書郎,以道險不就。
遷建安太守,徙義興内史,未之職,轉軍谘祭酒。
中興建,稍遷侍中。
從兄敦舉兵石頭,帝使彬勞之。
會周顗遇害,彬素與顗善,先往哭顗,甚恸。
既而見敦,敦怪其有慘容,而問其所以。
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緻刑戮,且凡人遇汝,複何為者哉!”彬曰:“伯仁長者,君之親友,在朝雖無謇谔,亦非阿黨,而赦後加以極刑,所以傷惋也。
”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
”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敦大怒,厲聲曰:“爾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時王導在坐,為之懼,勸彬起謝。
彬曰:“有腳疾已來,見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複何所謝!”敦曰:“腳痛孰若頸痛?”彬意氣自若,殊無懼容。
後敦議舉兵向京師,彬谏甚苦。
敦變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歲害兄,今又殺弟邪?”先是,彬從兄豫章太守棱為敦所害,敦以彬親故容忍之。
俄而以彬為豫章太守。
彬為人樸素方直,乏風味之好,雖居顯貴,常布衣蔬食。
遷前将軍、江州刺史。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應勸含投彬。
含曰:“大将軍平素與江州雲何,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
睹衰厄,必興愍恻。
荊州守文,豈能意外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
彬聞應來,密具船以待之。
既不至,深以為恨。
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親,皆除名。
诏曰:“司徒導以大義滅親,其後昆雖或有違,猶将百世宥之,況彬等公之近親。
”乃原之。
征拜光祿勳,轉度支尚書。
蘇峻平後,改築新宮,彬為大匠。
以營創勳勞,賜爵關内侯,遷尚書右仆射。
卒官,年五十九。
贈特進、衛将軍,加散騎常侍,谥曰肅。
長子彭之嗣,位至黃門郎。
次彪之,最知名。
彪之字叔武。
年二十,須鬓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
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
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願。
”遂為郎。
鎮軍将軍、武陵王晞以為司馬,累遷尚書左丞、司徒左長史、禦史中丞、侍中、廷尉。
時永嘉太守謝毅。
赦後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
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疏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複。
穆帝發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比之張釋之。
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政,訪彪之應有赦不。
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
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效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
”遂從之。
轉吏部尚書。
簡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遠補句容令,殿中侍禦史奚郎補湘東郡。
彪之執不
天誘其願,遇陛下中興,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昔司馬相如不得睹封禅之事,慷慨發憤,況臣情則骨肉,服膺聖化哉! 又臣昔嘗侍于先後,說陛下誕育之日,光明映室,白毫生于額之左,相者謂當王有四海。
又臣以壬申歲見用為鄱陽内史,七月,四星聚于牽牛。
又臣郡有枯樟更生。
及臣後還京都,陛下見臣白兔,命臣作賦。
時琅邪郡又獻甘露,陛下命臣嘗之。
又骠騎将軍導向臣說晉陵有金铎之瑞,郭璞雲必緻中興。
璞之爻筮,雖京房、管辂不過也。
明天之曆數在陛下矣。
臣少好文學,志在史籍,而飄放遐外,嘗與桀寇為對。
臣犬馬之年四十三矣,未能上報天施,而愆負屢彰。
恐先朝露,填溝壑,令微情不得上達,謹竭其頑,獻《中興賦》一篇。
雖未雖以宣揚盛美,亦是詩人嗟歎詠歌之義也。
文多不載。
初,王敦左遷陶侃,使暠代為荊州。
将吏馬俊、鄭攀等上書請留侃,敦不許。
暠為俊等所襲,奔于江安。
賊杜曾與俊、攀北迎第五猗以距暠。
暠督諸軍讨曾,又為曾所敗。
敦命湘州刺史甘卓、豫章太守周廣等助暠擊曾,曾衆潰,廙得到州。
廙性俊率,嘗從南下,旦自尋陽,迅風飛帆,暮至都,倚舫樓長嘯,神氣甚逸。
王導謂庾亮曰:“世将為傷時識事。
”亮曰:“正足舒其逸氣耳。
”暠在州大誅戮侃時将佐,及征士皇甫方回,于是大失荊土之望,人情乖阻。
帝乃征暠為輔國将軍,加散騎常侍。
以母喪去職。
服阕,拜征虜将軍,進左衛将軍。
及王敦構禍,帝遣暠喻敦,既不能谏其悖逆,乃為敦所留,受任助亂。
敦得志,以暠為平南将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
尋病卒。
帝猶以親故,深痛愍之。
喪還京都,皇太子親臨拜柩,如家人之禮。
贈侍中、骠騎将軍,谥曰康。
明帝與大将軍溫峤書曰:“痛謝鲲未絕于口,世将複至于此。
并盛年隽才,不遂其志,痛切于心。
暠明古多通,鲲遠有識緻。
其言雖未足令人改聽,然味之不倦,近未易有也。
坐相視盡,如何!” 子頤之嗣,仕至東海内史。
頤之弟胡之,字修齡,弱冠有聲譽,曆郡守、侍中、丹陽尹。
素有風眩疾,發動甚數,而神明不損。
石季龍死,朝廷欲綏輯河洛,以胡之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假節,以疾固辭,未行而卒。
子茂之亦有美譽,官至晉陵太守。
子敬弘,義熙末為尚書。
彬字世儒。
少稱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
光祿大夫傅祗辟為掾。
後與兄暠俱渡江,為揚州刺史劉機建武長史。
元帝引為鎮東賊曹參軍,轉典兵參軍。
豫讨華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為尚書郎,以道險不就。
遷建安太守,徙義興内史,未之職,轉軍谘祭酒。
中興建,稍遷侍中。
從兄敦舉兵石頭,帝使彬勞之。
會周顗遇害,彬素與顗善,先往哭顗,甚恸。
既而見敦,敦怪其有慘容,而問其所以。
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緻刑戮,且凡人遇汝,複何為者哉!”彬曰:“伯仁長者,君之親友,在朝雖無謇谔,亦非阿黨,而赦後加以極刑,所以傷惋也。
”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
”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敦大怒,厲聲曰:“爾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時王導在坐,為之懼,勸彬起謝。
彬曰:“有腳疾已來,見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複何所謝!”敦曰:“腳痛孰若頸痛?”彬意氣自若,殊無懼容。
後敦議舉兵向京師,彬谏甚苦。
敦變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歲害兄,今又殺弟邪?”先是,彬從兄豫章太守棱為敦所害,敦以彬親故容忍之。
俄而以彬為豫章太守。
彬為人樸素方直,乏風味之好,雖居顯貴,常布衣蔬食。
遷前将軍、江州刺史。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應勸含投彬。
含曰:“大将軍平素與江州雲何,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
睹衰厄,必興愍恻。
荊州守文,豈能意外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
彬聞應來,密具船以待之。
既不至,深以為恨。
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親,皆除名。
诏曰:“司徒導以大義滅親,其後昆雖或有違,猶将百世宥之,況彬等公之近親。
”乃原之。
征拜光祿勳,轉度支尚書。
蘇峻平後,改築新宮,彬為大匠。
以營創勳勞,賜爵關内侯,遷尚書右仆射。
卒官,年五十九。
贈特進、衛将軍,加散騎常侍,谥曰肅。
長子彭之嗣,位至黃門郎。
次彪之,最知名。
彪之字叔武。
年二十,須鬓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
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
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願。
”遂為郎。
鎮軍将軍、武陵王晞以為司馬,累遷尚書左丞、司徒左長史、禦史中丞、侍中、廷尉。
時永嘉太守謝毅。
赦後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
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疏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複。
穆帝發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比之張釋之。
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政,訪彪之應有赦不。
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
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效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
”遂從之。
轉吏部尚書。
簡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遠補句容令,殿中侍禦史奚郎補湘東郡。
彪之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