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蜀為己任,言論慷慨,形于辭色。
将兵都尉錢颀陳事合旨,翼拔為五呂将軍,賜谷二百斛。
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人廣州,刺史鄧嶽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
翼表陳東境國家所資,侵擾不已,逃逸漸多,夷人常伺隙,若知造鑄之利,将不可禁。
時殷浩征命無所就,而翼請為司馬及軍司,并不肯赴。
翼遺浩書,因緻其意。
先是,浩父羨為長沙,在郡貪殘,,兄冰與翼書屬之。
翼報曰:“殷君始往,雖多驕豪,實有風力之益,亦似由有佳兒、弟,故不令物情難之。
自頃以來,奉公更退,私累日滋,亦不稍以此寥蕭之也。
既雅敬洪遠,又與浩親善,其父兄得失,豈以小小計之。
大較江東政,以伛儛豪強,以為民蠹,時有行法,辄施之寒劣。
如往年偷石頭倉米一百萬斛,皆是豪将輩,而直打殺倉督監以塞責。
山遐作餘姚鬥年,而為官出二千戶,政雖不倫,公強官長也,而群共驅之,,不得安席。
紀睦、徐甯奉王使糾罪人,船頭到渚,桓逸還複,而二使免官。
雖皆前宰之惛謬,江東事去,實此之由也。
兄弟不幸,橫陷此中,自不能拔腳于風塵之外,當共明目而治之。
荊州所統一二十郡,唯長沙最惡。
惡而不黜,與殺督監者複何異耶!”翼有風力格裁,發言立論皆如此。
康帝即位,翼欲率衆北伐,上疏曰:“賊季龍年已六十,奢淫理盡,醜類怨叛,又欲決死遼東。
皝雖骁果,未必能固。
若北無掣手之虜,則江南将不異遼左矣。
臣所以辄發良人,不顧忿咎。
然東西形援未必齊舉,且欲北進,移鎮安陸,人沔五百,涢水通流。
辄率南郡太守王愆期、江夏相謝尚、尋陽太守袁真、西陽太守曹據等精銳三萬,風馳上道,并勒平北将軍桓宣撲取黃季,欲并丹水,搖蕩秦雍。
禦以長辔,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複可冀。
臣既臨許洛,竊謂恆溫可渡戍廣陵,何充可移據淮灑赭圻,路永進屯合肥。
伏願表禦之日便決聖聽,不可廣詢同異,以乖事會。
兵聞拙速,不聞工之久也。
”于是并發所統六州奴及車牛驢馬,百姓嗟怨。
時欲向襄陽,慮朝遷不許,故以安陸為辭。
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車騎參軍孫綽亦緻書谏。
翼不從,遂違如辄行。
至夏口,複上表曰: 臣近以胡寇有弊亡之勢,暫率所統,緻讨山北,并分見衆,略複江夏數城。
臣等以九月十九日發武昌,以二十四日達夏口,辄簡卒搜乘停當上道。
而所調借牛馬,來處皆遠,百姓所蓄,谷草不充,并多羸瘠,難以涉路。
加以向冬,野草漸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頓,辄便随事籌量,權停此舉。
又山南諸城,每至秋冬,水多燥涸,運漕用功,實為艱阻。
計襄陽,荊楚之舊,西接益梁,與關隴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裡,土沃田良,方城險峻,水路流通,轉運無滞,進可以掃蕩秦趙,退可以保據上流。
臣雖不武,意略淺短,荷國重恩,志存立效。
是以受任四年,唯以習戎為務,實欲上憑聖朝威靈高略,下藉士民義慨之誠,因寇衰弊,漸臨逼之。
而八年春上表請據樂鄉,廣農蓄谷,以伺二寇之釁,而值天高聽邈,未垂察照,朝議紛纭,遂令微誠不暢。
自爾以來,上參天人之征,下采降俘之言,胡寇衰滅,其日不遠。
臣雖未獲長驅中原,馘截兇醜,亦不可以不進據要害,思攻取之宜。
是以辄量宜入沔,徙鎮襄陽。
其謝尚、王愆期等,悉令還據本戍,須到所在,馳遣啟聞。
翼時有衆四萬,诏加都督征讨軍事。
師次襄陽,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疊,徒衆屬目,其氣十倍。
初,翼遷襄陽,舉朝謂之不可,議者或謂避衰,唯兄冰意同,桓溫及谯王無忌贊成其計。
至是,冰求鎮武昌,為翼繼援。
朝議謂冰不宜出,冰乃止。
又進翼征西将軍,領南蠻校尉。
胡賊五六百騎出樊城,翼遣冠軍将軍曹據追擊于撓溝北,破之,死者近半,獲馬百匹。
翼綏來荒遠,務盡招納之宜,立客館,置典賓參軍。
桓宣卒,翼以長子方之為義成太守,代領宣衆,司馬應誕為龍骧将軍、襄陽太守,參軍司勳為建威将軍、梁州刺史,戍西城。
康帝崩,兄冰卒,以家國情事,留方之戍襄陽,還鎮夏口,悉取冰所領兵自配,以兄子統為尋陽太守。
诏使翼還督江州,又領豫州刺史,辭豫州。
複欲移鎮樂鄉,诏不許。
繕修軍器,大佃積谷,欲圖後舉。
遣益州刺史周撫、西陽太守曹據伐蜀,破蜀将李桓于江陽。
翼如廁,見一物如方相,俄而疽發背。
疾笃,表第二子爰之行輔國将軍、荊州刺史,司馬硃焘為南蠻校尉,以千人守巴陵。
永和元年卒,時年四十一。
追贈車騎将軍,谥曰肅。
翼卒未幾,部将幹瓚、戴羲等作亂,殺将軍曹據。
翼長史江[A170]、司馬硃焘、将軍袁真等共誅之。
爰之有翼風,尋為桓溫所廢。
溫既廢爰之,又以征虜将軍劉惔監沔中軍事,領義成太守,代方之。
而方之。
而方之、爰之并遷徙于豫章。
史臣曰:外戚之家,連輝椒掖,舅氏之族,同氣蘭閨,靡不憑藉寵私,階緣險谒。
門藏金穴,地使其驕;馬控龍媒,勢成其逼。
古者右賢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愛而知惡,深慎滿覆之災,是以厚贈瓊瑰,罕升津要。
塗山在夏,靡與禼稷同驅;姒氏居周,不預燕齊等列。
聖人慮遠,殊有旨哉!搢昵元規,參聞顧命。
然其筆敷華藻,吻縱濤波,方駕搢紳,足為翹楚。
而智小謀大,昧經邦之遠圖;才高識寡,阙安國之長算。
璇萼見誅,物議稱其拔本;牙尺垂訓,帝念深于負芒。
是使蘇祖尋戈,宗祧殆覆。
已而猜嫌上宰,謀黜負圖。
向使郗鑒協從,必且戎車犯順,則與夫台、産、安、桀,亦何以異哉!幸漏吞舟,免淪昭憲,是庾宗之大福,非晉政之不綱明矣。
怿恣兇懷,鸩加連率,再世之後,三陽存僅,餘殃所及,蓋其宜也。
贊曰:元規矯迹,寵階椒掖。
識暗厘道,亂由乘隙。
下拜長沙,有慚忠益。
季堅清貞,毓德馳名。
處泰逾約,居權戒盈。
稚恭慷慨,亦擅雄聲。
将兵都尉錢颀陳事合旨,翼拔為五呂将軍,賜谷二百斛。
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人廣州,刺史鄧嶽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
翼表陳東境國家所資,侵擾不已,逃逸漸多,夷人常伺隙,若知造鑄之利,将不可禁。
時殷浩征命無所就,而翼請為司馬及軍司,并不肯赴。
翼遺浩書,因緻其意。
先是,浩父羨為長沙,在郡貪殘,,兄冰與翼書屬之。
翼報曰:“殷君始往,雖多驕豪,實有風力之益,亦似由有佳兒、弟,故不令物情難之。
自頃以來,奉公更退,私累日滋,亦不稍以此寥蕭之也。
既雅敬洪遠,又與浩親善,其父兄得失,豈以小小計之。
大較江東政,以伛儛豪強,以為民蠹,時有行法,辄施之寒劣。
如往年偷石頭倉米一百萬斛,皆是豪将輩,而直打殺倉督監以塞責。
山遐作餘姚鬥年,而為官出二千戶,政雖不倫,公強官長也,而群共驅之,,不得安席。
紀睦、徐甯奉王使糾罪人,船頭到渚,桓逸還複,而二使免官。
雖皆前宰之惛謬,江東事去,實此之由也。
兄弟不幸,橫陷此中,自不能拔腳于風塵之外,當共明目而治之。
荊州所統一二十郡,唯長沙最惡。
惡而不黜,與殺督監者複何異耶!”翼有風力格裁,發言立論皆如此。
康帝即位,翼欲率衆北伐,上疏曰:“賊季龍年已六十,奢淫理盡,醜類怨叛,又欲決死遼東。
皝雖骁果,未必能固。
若北無掣手之虜,則江南将不異遼左矣。
臣所以辄發良人,不顧忿咎。
然東西形援未必齊舉,且欲北進,移鎮安陸,人沔五百,涢水通流。
辄率南郡太守王愆期、江夏相謝尚、尋陽太守袁真、西陽太守曹據等精銳三萬,風馳上道,并勒平北将軍桓宣撲取黃季,欲并丹水,搖蕩秦雍。
禦以長辔,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複可冀。
臣既臨許洛,竊謂恆溫可渡戍廣陵,何充可移據淮灑赭圻,路永進屯合肥。
伏願表禦之日便決聖聽,不可廣詢同異,以乖事會。
兵聞拙速,不聞工之久也。
”于是并發所統六州奴及車牛驢馬,百姓嗟怨。
時欲向襄陽,慮朝遷不許,故以安陸為辭。
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車騎參軍孫綽亦緻書谏。
翼不從,遂違如辄行。
至夏口,複上表曰: 臣近以胡寇有弊亡之勢,暫率所統,緻讨山北,并分見衆,略複江夏數城。
臣等以九月十九日發武昌,以二十四日達夏口,辄簡卒搜乘停當上道。
而所調借牛馬,來處皆遠,百姓所蓄,谷草不充,并多羸瘠,難以涉路。
加以向冬,野草漸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頓,辄便随事籌量,權停此舉。
又山南諸城,每至秋冬,水多燥涸,運漕用功,實為艱阻。
計襄陽,荊楚之舊,西接益梁,與關隴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裡,土沃田良,方城險峻,水路流通,轉運無滞,進可以掃蕩秦趙,退可以保據上流。
臣雖不武,意略淺短,荷國重恩,志存立效。
是以受任四年,唯以習戎為務,實欲上憑聖朝威靈高略,下藉士民義慨之誠,因寇衰弊,漸臨逼之。
而八年春上表請據樂鄉,廣農蓄谷,以伺二寇之釁,而值天高聽邈,未垂察照,朝議紛纭,遂令微誠不暢。
自爾以來,上參天人之征,下采降俘之言,胡寇衰滅,其日不遠。
臣雖未獲長驅中原,馘截兇醜,亦不可以不進據要害,思攻取之宜。
是以辄量宜入沔,徙鎮襄陽。
其謝尚、王愆期等,悉令還據本戍,須到所在,馳遣啟聞。
翼時有衆四萬,诏加都督征讨軍事。
師次襄陽,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疊,徒衆屬目,其氣十倍。
初,翼遷襄陽,舉朝謂之不可,議者或謂避衰,唯兄冰意同,桓溫及谯王無忌贊成其計。
至是,冰求鎮武昌,為翼繼援。
朝議謂冰不宜出,冰乃止。
又進翼征西将軍,領南蠻校尉。
胡賊五六百騎出樊城,翼遣冠軍将軍曹據追擊于撓溝北,破之,死者近半,獲馬百匹。
翼綏來荒遠,務盡招納之宜,立客館,置典賓參軍。
桓宣卒,翼以長子方之為義成太守,代領宣衆,司馬應誕為龍骧将軍、襄陽太守,參軍司勳為建威将軍、梁州刺史,戍西城。
康帝崩,兄冰卒,以家國情事,留方之戍襄陽,還鎮夏口,悉取冰所領兵自配,以兄子統為尋陽太守。
诏使翼還督江州,又領豫州刺史,辭豫州。
複欲移鎮樂鄉,诏不許。
繕修軍器,大佃積谷,欲圖後舉。
遣益州刺史周撫、西陽太守曹據伐蜀,破蜀将李桓于江陽。
翼如廁,見一物如方相,俄而疽發背。
疾笃,表第二子爰之行輔國将軍、荊州刺史,司馬硃焘為南蠻校尉,以千人守巴陵。
永和元年卒,時年四十一。
追贈車騎将軍,谥曰肅。
翼卒未幾,部将幹瓚、戴羲等作亂,殺将軍曹據。
翼長史江[A170]、司馬硃焘、将軍袁真等共誅之。
爰之有翼風,尋為桓溫所廢。
溫既廢爰之,又以征虜将軍劉惔監沔中軍事,領義成太守,代方之。
而方之。
而方之、爰之并遷徙于豫章。
史臣曰:外戚之家,連輝椒掖,舅氏之族,同氣蘭閨,靡不憑藉寵私,階緣險谒。
門藏金穴,地使其驕;馬控龍媒,勢成其逼。
古者右賢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愛而知惡,深慎滿覆之災,是以厚贈瓊瑰,罕升津要。
塗山在夏,靡與禼稷同驅;姒氏居周,不預燕齊等列。
聖人慮遠,殊有旨哉!搢昵元規,參聞顧命。
然其筆敷華藻,吻縱濤波,方駕搢紳,足為翹楚。
而智小謀大,昧經邦之遠圖;才高識寡,阙安國之長算。
璇萼見誅,物議稱其拔本;牙尺垂訓,帝念深于負芒。
是使蘇祖尋戈,宗祧殆覆。
已而猜嫌上宰,謀黜負圖。
向使郗鑒協從,必且戎車犯順,則與夫台、産、安、桀,亦何以異哉!幸漏吞舟,免淪昭憲,是庾宗之大福,非晉政之不綱明矣。
怿恣兇懷,鸩加連率,再世之後,三陽存僅,餘殃所及,蓋其宜也。
贊曰:元規矯迹,寵階椒掖。
識暗厘道,亂由乘隙。
下拜長沙,有慚忠益。
季堅清貞,毓德馳名。
處泰逾約,居權戒盈。
稚恭慷慨,亦擅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