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三

關燈
拜。

     亮自邾城陷沒,憂慨發疾。

    會王導薨,征亮為司徒、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又固辭,帝許之。

    鹹康六年薨,時年五十二。

    追贈太尉,谥曰文康。

    喪至,車駕親臨。

    及葬,又贈永昌公印绶。

    亮弟冰上疏曰:“臣謹詳先事,亦會聞臣亮對臣等之言,懇懇于斯事。

    是以屢自陳請,将迄十年。

    豈直好讓而不肅恭,顧曩時之釁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該,是以役不逾時,而兇強馘滅。

    計之以事,則功歸聖主,推之于運,則勝非人力。

    至如亮等,因聖略之弘,得效所職,事将何論!功将何賞!及後傷蹶,責逾先功,是以陛下優诏聽許。

    亮實思自效以報天德,何悟身潛聖世,微志長絕,存亡哀恨,痛貫心膂。

    願陛下發明诏,遂先恩,則臣亮死且不朽。

    ”帝從之。

    亮将葬,何充會之,歎曰:“埋玉樹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初,亮所乘馬有的顱,殷浩以為不利于主,勸亮賣之。

    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慚而退。

    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将起避之。

    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複不淺。

    ”便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

    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三子彬、羲、龢。

     彬年數歲,雅量過人。

    溫峤嘗隐暗怛之,彬神色恬如也,乃徐跪謂峤曰:“君侯何至于此!”論者謂不減于亮。

    蘇峻之亂,遇害。

     羲少有時譽,初為吳國内史。

    時穆帝頗愛文義,羲至郡獻詩,頗存諷谏。

    因上表曰:“陛下以聖明之德,方隆唐虞之化,而事役殷曠,百姓凋殘。

    以數州之資,經瞻四海之務,其為勞弊,豈可具言!昔漢文居隆盛之世,躬自儉約,斷獄四百,殆緻刑厝。

    賈誼歎息,猶有積薪之言。

    以古況今,所以益其憂懼。

    陛下明鑒天挺,無幽不燭,弘濟之道,豈待瞽言。

    臣受恩奕世,思盡絲發。

    受任到東,親臨所見,敢緣弘政,獻其丹愚。

    伏願聽斷之暇,少垂察覽。

    。

    ”其詩文多不載。

    羲方見授用而卒。

    子準,太元中,自侍中代桓石虔為豫州刺史、西中郎将,鎮曆陽,卒官。

    準子悅,義熙中江州刺史。

    準弟楷,自有傳。

     龢字道季,好學,有文章。

    叔父翼将遷襄陽,龢年十五,以書谏曰:“承進據襄陽,耀威荊楚,且田且戍,漸臨河洛,使向化之萌懷德而附,兇愚之徒畏威反善,太平之基,便在于旦夕。

    昔殷伐鬼方,三年而克;樂生守齊,遂至曆載。

    今皇朝雖隆,無有殷之盛;兇羯雖衰,猶醜類有徒。

    而沔漢之水,無萬仞之固;方城雖峻,無千尋之險。

    加以運漕供繼有溯流之艱,征夫勤役有勞來之歎。

    若窮寇慮逼,送死一決,東西互出,道尾俱進,則廪糧有抄截之患,遠略乏率然之勢。

    進退惟思,不見其可。

    此明暗所共見,賢愚所共聞,況于臨事者乎!願回師反旆,詳擇全勝,修城池,立壘壁,勤耕農,練兵甲。

    若兇運有極,天亡此虜,則可泛舟北濟,方軌齊進,水陸騁邁,亦不逾旬朔矣。

    願詳思遠猷,算其可者。

    ”翼甚奇之。

    升平中,代孔岩為丹陽尹,表除重役六十餘事。

    太和初,代王恪為中領軍,卒于官。

    子恆,尚書仆射,贈光祿大夫。

     怿字叔預,少以通簡為兄亮所稱。

    弱冠,西陽王羕辟,不就。

    東海王沖為長水校尉,清選綱紀,以怿為功曹,除暨陽令,又為沖中軍司馬,轉散騎侍郎,遷左衛将軍。

    以讨蘇峻功,封廣饒男,出補臨川太守,曆監梁、雍二州軍事,轉輔國将軍、梁州刺史、假節,鎮魏興。

    時兄亮總統六州,以怿寬厚容衆,故授以遠任,為東西勢援。

    尋進監秦州氐羌諸軍事。

    怿遣牙門霍佐迎将士妻子,佐驅三百餘口亡入石季龍。

    亮表上,貶怿為建威将軍。

    朝議欲召還,亮上疏曰:“怿禦衆簡而有惠,州戶雖小,賴其寬政。

    佐等同惡,大數不多。

    且怿名号大,不可以小故輕議進退。

    其文武之心轉已安定,賊帥艾秀遣使歸誠,上洛附賊降者五百餘口,冀一安隐,無複怵惕。

    ”從之。

    後以所鎮險遠,糧運不繼,诏怿以将軍率所領還屯半洲。

    尋遷輔國将軍、豫州刺史,進号西中郎将、監宣城廬江曆陽安豐四郡軍事、假節,鎮蕪湖。

     怿嘗以白羽扇獻成帝,帝嫌其非新,反之。

    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大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

    怿之上扇,以好不以新。

    ”後怿聞之,曰:“此人宜在帝之左右。

    ”又嘗以毒酒饷江州刺史王允之。

    王允之覺其有毒,飲犬,犬斃,乃密奏之。

    帝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複欲爾邪!”怿聞,遂飲鸩而卒,時年五十。

    贈侍中、衛将軍,谥曰簡。

    子統嗣。

     統字長仁,少有令名,司空、太尉辟,皆不就。

    調補撫軍、會稽王司馬,出為建威将軍、甯夷護軍、尋陽太守。

    年二十九,卒,時人稱其才器,甚痛惜之。

    子玄之,官至宣城内史。

     冰字季堅。

    兄亮以名德流訓,冰以雅素垂風,諸弟相率莫不好禮,為世論所重,亮常以為庾氏之寶。

    司徒辟,不就,征秘書郎。

    預讨華轶功,封都鄉侯。

    王導請為司徒右長史,出補吳興内史。

     會蘇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禦,便棄郡奔會稽。

    會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奮武将軍,距峻别率張健于吳中。

    時健黨甚衆,諸将莫敢先進。

    冰率衆擊健走之,于是乘勝西進,赴于京都。

    又遣司馬滕含攻賊石頭城,拔之。

    冰勳為多,封新吳縣侯,固辭不受。

    遷給事黃門侍郎,又讓不拜。

    司空郗鑒請為長史,不就。

    出補振威将軍、會稽内史。

    征為領軍将軍,又辭。

    尋入為中書監、揚州刺史、都督揚豫兗三州軍事、征虜将軍、假節。

     是時王導新喪,人情恇然。

    冰兄亮既固辭不入,衆望歸冰。

    既當重任,經綸時務,不舍夙夜,賓禮朝賢,升擢後進,由是朝野注心,鹹曰賢相。

    初,導輔政,每從寬惠,冰頗任威刑。

    殷融谏之,冰曰:“前相之賢,猶不堪其弘,況吾者哉!”範汪謂冰曰:“頃天文錯度,足下宜盡消禦之道。

    ”冰曰:“玄象豈吾所測,正當勤盡人事耳。

    ”又隐實戶口,料出無名萬餘人,以充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