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濯鱗,而響不徹于一臯,價不登乎千金。
傲岸榮悴之際,颉颃龍魚之間,進不為諧隐,退不為放言,無沈冥之韻,而希風乎嚴先,徒費思于贊味,摹《洞林》乎《連山》,尚何名乎!夫攀骊龍之髯,撫翠禽之毛,而不得絕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聞也。
” 郭生粲然而笑曰:“鹪鹩不可與論雲翼,井蛙難與量海鰲。
雖然,将祛子之惑,訊以未悟,其可乎? “乃者地維中絕,乾光墜采,皇運暫回,廓祚淮海。
龍德時乘,群才雲駭,藹若鄧林之會逸翰,爛若溟海之納奔濤,不煩咨嗟之訪,不假蒲帛之招,羁九有之奇駿,鹹總之于一朝,豈惟豐沛之英,南陽之豪!昆吾挺鋒,骕骦軒髦,杞梓競敷,蘭荑争翹,嘤聲冠于伐木,援類繁乎拔茅。
是以水無浪士,岩無幽人,刈蘭不暇,爨桂不給,安事錯薪乎! “且夫窟泉之潛不思雲翚,熙冰之采不羨旭晞,混光耀于埃藹者,亦曷願滄浪之深,秋陽之映乎!登降紛于九五,淪湧懸乎龍津。
蚓蛾以不才陸槁,蟒蛇以騰骛暴鱗。
連城之寶,藏于褐裡,三秀雖豔,糜于麗采。
香惡乎芬?賈惡乎在?是以不塵不冥,不骊不骍,支離其神,蕭悴其形。
形廢則神王,迹粗而名生。
體全者為犧,至獨者不孤,傲俗者不得以自得,默覺者不足以涉無。
故不恢心而形遺,不外累而智喪,無岩穴而冥寂,無江湖而放浪。
玄悟不以應機,洞鑒不以昭曠。
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
忘意非我意,意得非我懷。
寄群籁乎無象,域萬殊于一歸。
不壽殇子,不夭彭涓,不壯秋豪,不小太山。
蚊淚與天地齊流,蜉蝣與大椿齒年。
然一阖一開,兩儀之迹,一沖一溢,懸象之節,渙互期于寒暑,凋蔚要乎春秋。
青陽之翠秀,龍豹之委穎,駿狼之長晖,玄陸之短景。
故臯壤為悲欣之府,胡蝶為物化之器矣。
“夫欣黎黃之音者,不颦蟪蛄之吟;豁雲台之觀者,必閟帶索之歡。
縱蹈而詠采荠,擁璧而歎抱關。
戰機心以外物,不能得意于一弦。
悟往複于嗟歎,安可與言樂天者乎!若乃莊周偃蹇于漆園,老萊婆娑于林窟,嚴平澄漠于塵肆,梅真隐淪乎市卒,梁生吟嘯而矯迹,焦先混沌而槁杌,阮公昏酣而賣傲,翟叟遁形以倏忽。
吾不能歲韻于數賢,故寂然玩此員策與智骨。
” 永昌元年,皇孫生,璞上疏曰: 有道之君未嘗不以危自持,亂世之主未嘗不以安自居。
故存而不忘亡者,三代之所以興也;亡而自以為存者,三季之所以廢也。
是以古之令主開納忠谠,以弼其違;标顯切直,用攻其失。
至乃聞一善則拜,見規誡則懼。
何者?蓋不私其身,處天下以至公也。
臣竊惟陛下符運至著,勳業至大,而中興之祚不隆、聖敬之風未跻者,殆由法令太明,刑教太峻。
故水至清則無魚,政至察則衆乖,此自然之勢也。
臣去春啟事,以囹圄充斥,陰陽不和,推之卦理,宜因郊祀作赦,以蕩滌瑕穢。
不然,将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
其後月餘,日果薄鬥。
去秋以來,諸郡并有暴雨,水皆洪潦,歲用無年。
适聞吳興複欲有構妄者,咎征漸成,臣甚惡之。
頃者以來,役賦轉重,獄犴日結,百姓困擾,甘亂者多,小人愚險,共相扇惑。
雖勢無所至,然不可不虞。
案《洪範傳》,君道虧則日蝕,人憤怨則水湧益,陰氣積則下代上。
此微理潛應已著實于事者也。
假令臣遂不幸謬中,必贻陛下側席之憂。
今皇孫載育,天固靈基,黔首颙颙,實望惠潤。
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
宜于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譴不生矣。
陛下上承天意,下順物情,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
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克厭天心,慰塞人事,兆庶幸甚,祯祥必臻矣。
臣今所陳,暫而省之,或未允聖旨,久而尋之,終亮臣誠。
若所啟上合,願陛下勿以臣身廢臣之言。
臣言無隐,而陛下納之,适所以顯君明臣直之義耳。
疏奏,納焉,即大赦改年。
時暨陽人任谷因耕息于樹下,忽有一人著羽衣就淫之,既而不知所在,谷遂有娠。
積月将産,羽衣人複來,以刀穿其陰下,出一蛇子便去。
谷遂成宦者。
後詣阙上書,自雲有道術。
帝留谷于宮中。
璞複上疏曰:“任谷所為妖異,無有因由。
陛下玄鑒廣覽,欲知其情狀,引之禁内,供給安處。
臣聞為國以禮正,不聞以奇邪。
所聽惟人,
傲岸榮悴之際,颉颃龍魚之間,進不為諧隐,退不為放言,無沈冥之韻,而希風乎嚴先,徒費思于贊味,摹《洞林》乎《連山》,尚何名乎!夫攀骊龍之髯,撫翠禽之毛,而不得絕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聞也。
” 郭生粲然而笑曰:“鹪鹩不可與論雲翼,井蛙難與量海鰲。
雖然,将祛子之惑,訊以未悟,其可乎? “乃者地維中絕,乾光墜采,皇運暫回,廓祚淮海。
龍德時乘,群才雲駭,藹若鄧林之會逸翰,爛若溟海之納奔濤,不煩咨嗟之訪,不假蒲帛之招,羁九有之奇駿,鹹總之于一朝,豈惟豐沛之英,南陽之豪!昆吾挺鋒,骕骦軒髦,杞梓競敷,蘭荑争翹,嘤聲冠于伐木,援類繁乎拔茅。
是以水無浪士,岩無幽人,刈蘭不暇,爨桂不給,安事錯薪乎! “且夫窟泉之潛不思雲翚,熙冰之采不羨旭晞,混光耀于埃藹者,亦曷願滄浪之深,秋陽之映乎!登降紛于九五,淪湧懸乎龍津。
蚓蛾以不才陸槁,蟒蛇以騰骛暴鱗。
連城之寶,藏于褐裡,三秀雖豔,糜于麗采。
香惡乎芬?賈惡乎在?是以不塵不冥,不骊不骍,支離其神,蕭悴其形。
形廢則神王,迹粗而名生。
體全者為犧,至獨者不孤,傲俗者不得以自得,默覺者不足以涉無。
故不恢心而形遺,不外累而智喪,無岩穴而冥寂,無江湖而放浪。
玄悟不以應機,洞鑒不以昭曠。
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
忘意非我意,意得非我懷。
寄群籁乎無象,域萬殊于一歸。
不壽殇子,不夭彭涓,不壯秋豪,不小太山。
蚊淚與天地齊流,蜉蝣與大椿齒年。
然一阖一開,兩儀之迹,一沖一溢,懸象之節,渙互期于寒暑,凋蔚要乎春秋。
青陽之翠秀,龍豹之委穎,駿狼之長晖,玄陸之短景。
故臯壤為悲欣之府,胡蝶為物化之器矣。
“夫欣黎黃之音者,不颦蟪蛄之吟;豁雲台之觀者,必閟帶索之歡。
縱蹈而詠采荠,擁璧而歎抱關。
戰機心以外物,不能得意于一弦。
悟往複于嗟歎,安可與言樂天者乎!若乃莊周偃蹇于漆園,老萊婆娑于林窟,嚴平澄漠于塵肆,梅真隐淪乎市卒,梁生吟嘯而矯迹,焦先混沌而槁杌,阮公昏酣而賣傲,翟叟遁形以倏忽。
吾不能歲韻于數賢,故寂然玩此員策與智骨。
” 永昌元年,皇孫生,璞上疏曰: 有道之君未嘗不以危自持,亂世之主未嘗不以安自居。
故存而不忘亡者,三代之所以興也;亡而自以為存者,三季之所以廢也。
是以古之令主開納忠谠,以弼其違;标顯切直,用攻其失。
至乃聞一善則拜,見規誡則懼。
何者?蓋不私其身,處天下以至公也。
臣竊惟陛下符運至著,勳業至大,而中興之祚不隆、聖敬之風未跻者,殆由法令太明,刑教太峻。
故水至清則無魚,政至察則衆乖,此自然之勢也。
臣去春啟事,以囹圄充斥,陰陽不和,推之卦理,宜因郊祀作赦,以蕩滌瑕穢。
不然,将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
其後月餘,日果薄鬥。
去秋以來,諸郡并有暴雨,水皆洪潦,歲用無年。
适聞吳興複欲有構妄者,咎征漸成,臣甚惡之。
頃者以來,役賦轉重,獄犴日結,百姓困擾,甘亂者多,小人愚險,共相扇惑。
雖勢無所至,然不可不虞。
案《洪範傳》,君道虧則日蝕,人憤怨則水湧益,陰氣積則下代上。
此微理潛應已著實于事者也。
假令臣遂不幸謬中,必贻陛下側席之憂。
今皇孫載育,天固靈基,黔首颙颙,實望惠潤。
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
宜于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譴不生矣。
陛下上承天意,下順物情,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
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克厭天心,慰塞人事,兆庶幸甚,祯祥必臻矣。
臣今所陳,暫而省之,或未允聖旨,久而尋之,終亮臣誠。
若所啟上合,願陛下勿以臣身廢臣之言。
臣言無隐,而陛下納之,适所以顯君明臣直之義耳。
疏奏,納焉,即大赦改年。
時暨陽人任谷因耕息于樹下,忽有一人著羽衣就淫之,既而不知所在,谷遂有娠。
積月将産,羽衣人複來,以刀穿其陰下,出一蛇子便去。
谷遂成宦者。
後詣阙上書,自雲有道術。
帝留谷于宮中。
璞複上疏曰:“任谷所為妖異,無有因由。
陛下玄鑒廣覽,欲知其情狀,引之禁内,供給安處。
臣聞為國以禮正,不聞以奇邪。
所聽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