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時之責也。
今逆賊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宮未反,四海延頸,莫不東望。
而未能遣軍北讨,仇賊未報,此一失也。
昔齊侯既敗,七年不飲酒食肉,況此恥尤大。
臣子之責,宜在枕戈為王前驅。
若此志未果者,當上下克儉,恤人養士,撤樂減膳,惟修戎事。
陛下憂勞于上,而群官未同戚容于下,每有會同,務在調戲酒食而已,此二失也。
選官用人,不料實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幹,鄉舉道廢,請托交行。
有德而無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進;稱職以違俗見譏,虛資以從容見貴。
是故公正道虧,私途日開,強弱相陵,冤枉不理。
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奉法為苛刻,盡禮為谄谀,從容為高妙,放蕩為達士,驕蹇為簡雅,此三失也。
世所謂三失者,公法加其身;私議貶其非;轉見排退,陸沈泥滓。
時所謂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論美其賢;漸相登進,仕不辍官,攀龍附鳳,翺翔雲霄。
遂使世人削方為圓,撓直為曲,豈待顧道德之清塗,踐仁義之區域乎!是以萬機未整,風俗僞薄,皆此之由。
不明其黜陟,以審能否,此則俗未可得而變也。
今朝廷群司以從順為善,相違見貶,不複論才之曲直,言之得失也。
時有言者,或不見用,是以朝少辯争之臣,士有祿仕之志焉。
郭翼上書,武帝擢為屯留令,又置谏官,所以容受直言,誘進将來,故人得自盡,言無隐諱。
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舜猶曆試諸難,而今先祿不試,甚違古義,亂之所由也。
求才急于疏賤,用刑先于親貴,然後令行禁止,野無遺滞。
堯取舜于仄陋,舜拔賢于岩穴,姬公不曲繩于天倫,叔向不虧法于孔懷。
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賤,是以章書日奏而不足以懲物,官人選才而不足以濟事。
宜招賢良于屠釣,聘耿介于丘園。
若此道不改,雖并官省職,無救弊亂也。
能哲而惠,何憂乎歡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此官得其人之益也。
累遷侍中,出補會稽内史。
時王敦作逆,沈充舉兵應之,加遠将軍,距而不受,不輸軍資于充,保境安衆為務。
敦至石頭,諷朝廷征遠,乃拜太常卿,加散騎常侍。
敦深憚其正而有謀,引為長史。
數月病卒。
遠弟缙,名亞于遠,為王敦主簿,終于鄱陽太守。
缙子鳴鹄,位至武昌太守。
王鑒,字茂高,堂邑人也。
父濬,禦史中丞。
鑒少以文筆著稱,初為元帝琅邪國侍郎。
時杜弢作逆,江湘流弊,王敦不能制,朝廷深以為憂。
鑒上疏勸帝征之,曰: 天禍晉室,四海颠覆,喪亂之極,開辟未有。
明公遭曆運之厄,當陽九之會,聖躬負伊周之重,朝廷延匡合之望。
方将振長辔而禦八荒,掃河漢而清天途。
所藉之資,江南之地,蓋九州之隅角,垂盡之餘人耳。
而百越鸱視于五嶺,蠻蜀狼顧于湘漢,江州蕭條,白骨塗地,豫章一郡,十殘其八。
繼以荒年,公私虛匮,倉庫無旬月之儲,三軍有絕乏之色。
賦斂搜奪,周而複始,卒散人流,相望于道。
殘弱之源日深,全勝之勢未舉。
鑒懼雲旗反旆,元戎凱入,未在旦夕也。
昔齊旅未期而申侯懼其老,況暴甲三年,介胄生虮虱,而可不深慮者哉!江揚本六郡之地,一州封域耳。
若兵不時戢,人不堪命,三江受敵,彭蠡振搖,是賊逾我垣牆之内,窺我室家之好。
黩武之衆易動,驚弓之鳥難安,鑒之所甚懼也。
去年已來,累喪偏将,軍師屢失,送死之寇,兵厭奔命,賊量我力矣。
雖繼遣偏裨,懼未足成功也。
愚謂尊駕宜親幸江州,然後方召之臣,其力可得而宣;熊罴之士,其銳可得而奮。
進左軍于武昌,為陶侃之重;建名将于安成,連甘卓之壘。
南望交廣,西撫蠻夷。
要害之地,勒勁卒以保之;深溝堅壁,按精甲而守之。
六軍既贍,戰士思奮,爾乃乘隙騁奇,擾其窟穴,顯示大信,開以生途,杜弢之頸固已鎖于麾下矣。
議者将以大舉役重,人不可擾。
鑒謂暫擾以制敵,愈于放敵而常擾也。
夫四體者,人之所甚愛,苟宜伐病,則削肌刮骨矣。
然守不可虛,鑒謂王導可委以蕭何之任。
或以小賊方斃,不足動千乘之重。
鑒見王彌之初,亦小寇也,官軍不重其威,狡逆得肆其變,卒令溫懷不守,三河傾覆,緻有今日之弊,此已然之明驗也。
蔓草猶不可長,況狼兕之
今逆賊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宮未反,四海延頸,莫不東望。
而未能遣軍北讨,仇賊未報,此一失也。
昔齊侯既敗,七年不飲酒食肉,況此恥尤大。
臣子之責,宜在枕戈為王前驅。
若此志未果者,當上下克儉,恤人養士,撤樂減膳,惟修戎事。
陛下憂勞于上,而群官未同戚容于下,每有會同,務在調戲酒食而已,此二失也。
選官用人,不料實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幹,鄉舉道廢,請托交行。
有德而無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進;稱職以違俗見譏,虛資以從容見貴。
是故公正道虧,私途日開,強弱相陵,冤枉不理。
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奉法為苛刻,盡禮為谄谀,從容為高妙,放蕩為達士,驕蹇為簡雅,此三失也。
世所謂三失者,公法加其身;私議貶其非;轉見排退,陸沈泥滓。
時所謂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論美其賢;漸相登進,仕不辍官,攀龍附鳳,翺翔雲霄。
遂使世人削方為圓,撓直為曲,豈待顧道德之清塗,踐仁義之區域乎!是以萬機未整,風俗僞薄,皆此之由。
不明其黜陟,以審能否,此則俗未可得而變也。
今朝廷群司以從順為善,相違見貶,不複論才之曲直,言之得失也。
時有言者,或不見用,是以朝少辯争之臣,士有祿仕之志焉。
郭翼上書,武帝擢為屯留令,又置谏官,所以容受直言,誘進将來,故人得自盡,言無隐諱。
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舜猶曆試諸難,而今先祿不試,甚違古義,亂之所由也。
求才急于疏賤,用刑先于親貴,然後令行禁止,野無遺滞。
堯取舜于仄陋,舜拔賢于岩穴,姬公不曲繩于天倫,叔向不虧法于孔懷。
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賤,是以章書日奏而不足以懲物,官人選才而不足以濟事。
宜招賢良于屠釣,聘耿介于丘園。
若此道不改,雖并官省職,無救弊亂也。
能哲而惠,何憂乎歡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此官得其人之益也。
累遷侍中,出補會稽内史。
時王敦作逆,沈充舉兵應之,加遠将軍,距而不受,不輸軍資于充,保境安衆為務。
敦至石頭,諷朝廷征遠,乃拜太常卿,加散騎常侍。
敦深憚其正而有謀,引為長史。
數月病卒。
遠弟缙,名亞于遠,為王敦主簿,終于鄱陽太守。
缙子鳴鹄,位至武昌太守。
王鑒,字茂高,堂邑人也。
父濬,禦史中丞。
鑒少以文筆著稱,初為元帝琅邪國侍郎。
時杜弢作逆,江湘流弊,王敦不能制,朝廷深以為憂。
鑒上疏勸帝征之,曰: 天禍晉室,四海颠覆,喪亂之極,開辟未有。
明公遭曆運之厄,當陽九之會,聖躬負伊周之重,朝廷延匡合之望。
方将振長辔而禦八荒,掃河漢而清天途。
所藉之資,江南之地,蓋九州之隅角,垂盡之餘人耳。
而百越鸱視于五嶺,蠻蜀狼顧于湘漢,江州蕭條,白骨塗地,豫章一郡,十殘其八。
繼以荒年,公私虛匮,倉庫無旬月之儲,三軍有絕乏之色。
賦斂搜奪,周而複始,卒散人流,相望于道。
殘弱之源日深,全勝之勢未舉。
鑒懼雲旗反旆,元戎凱入,未在旦夕也。
昔齊旅未期而申侯懼其老,況暴甲三年,介胄生虮虱,而可不深慮者哉!江揚本六郡之地,一州封域耳。
若兵不時戢,人不堪命,三江受敵,彭蠡振搖,是賊逾我垣牆之内,窺我室家之好。
黩武之衆易動,驚弓之鳥難安,鑒之所甚懼也。
去年已來,累喪偏将,軍師屢失,送死之寇,兵厭奔命,賊量我力矣。
雖繼遣偏裨,懼未足成功也。
愚謂尊駕宜親幸江州,然後方召之臣,其力可得而宣;熊罴之士,其銳可得而奮。
進左軍于武昌,為陶侃之重;建名将于安成,連甘卓之壘。
南望交廣,西撫蠻夷。
要害之地,勒勁卒以保之;深溝堅壁,按精甲而守之。
六軍既贍,戰士思奮,爾乃乘隙騁奇,擾其窟穴,顯示大信,開以生途,杜弢之頸固已鎖于麾下矣。
議者将以大舉役重,人不可擾。
鑒謂暫擾以制敵,愈于放敵而常擾也。
夫四體者,人之所甚愛,苟宜伐病,則削肌刮骨矣。
然守不可虛,鑒謂王導可委以蕭何之任。
或以小賊方斃,不足動千乘之重。
鑒見王彌之初,亦小寇也,官軍不重其威,狡逆得肆其變,卒令溫懷不守,三河傾覆,緻有今日之弊,此已然之明驗也。
蔓草猶不可長,況狼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