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孫惠熊遠王鑒陳頵高崧 孫惠,字德施,吳國富陽人,吳豫章太守贲曾孫也。
父祖并仕吳。
惠口讷,好學有才識,州辟不就,寓居蕭沛之間。
永甯初,赴齊王冏義,讨趙王倫,以功封晉興縣侯,辟大司馬戶曹掾,轉東曹屬。
冏驕矜僭侈,天下失望。
惠獻言于冏,諷以五難、四不可,勸令歸籓,辭甚切至。
冏不納。
惠懼罪,辭疾去。
頃之,冏果敗。
成都王穎薦惠為大将軍參軍、領奮威将軍、白沙督。
是時,穎将征長沙王乂,以陸機為前鋒都督。
惠與機同鄉裡,憂其緻禍,勸機讓都督于王粹。
及機兄弟被戮,惠甚傷恨之。
時惠又擅殺穎牙門将梁俊,懼罪,因改姓名以遁。
後東海王越舉兵下邳,惠乃詭稱南嶽逸士秦秘之,以書幹越曰: 天禍晉國,遘茲厄運。
曆觀危亡,其萌有漸,枝葉先零,根株乃斃。
伏惟明公資睿哲之才,應神武之略,承衰亂之餘,當傾險之運,側身昏讒之俗,局蹐兇谄之間。
執夷正立,則取疾奸佞;抱忠懷直,則見害賊臣。
餔糟非聖性所堪,苟免非英雄之節,是以感激于世,發憤忘身。
抗辭金門,則謇谔之言顯;扶翼皇家,則匡主之功著。
事雖未集,大命有在。
夫以漢祖之賢,猶有彭城之恥;魏武之能,亦有濮陽之失。
孟明三退,終于緻果;勾踐喪衆,期于擒吳。
今明公名著天下,聲振九域,公族歸美,萬國宗賢。
加以四王齊聖,仁明笃友,急難之感,同獎王室,股肱爪牙,足相維持。
皇穹無親,惟德是輔,惡盈福謙,鬼神所贊。
以明公達存亡之符,察成敗之變,審所履之運,思天人之功,武視東夏之籓,龍躍海嵎之野。
西谘河間,南結征鎮,東命勁吳銳卒之富,北有幽并率義之旅,宣喻青徐,啟示群王,旁收雄俊,廣延秀傑,糾合攜貳,明其賞信。
仰惟天子蒙塵鄴宮,外矯诏命,擅誅無辜,豺狼篡噬,其事無遠。
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歲鎮所去,天厭其德。
玄象著明,谪譴彰見。
違天不祥,奉時必克。
明公思安危人神之應,慮禍敗前後之征,弘勞謙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賢之義,傾府竭庫以振貧乏,将有濟世之才,渭濱之士,含奇谟于硃脣,握神策于玉掌,逍遙川嶽之上,以俟真人之求。
目想不世之佐,耳聽非常之輔,舉而任之,則元勳建矣。
秘之不天,值此衰運,竊慕墨翟、申包之誠,跋涉荊棘,重繭而至,栉風沐雨,來承禍難。
思以管穴毗佐大猷,道險時吝,未敢自顯。
伏在川泥,系情宸極,謹先白箋,以啟天慮。
若猶沈吟際會,徘徊二端,徼幸在險,請從恕宥之例。
明公今旋轸臣子之邦,宛轉名義之國,指麾則五嶽可傾,呼噏則江湖可竭。
況履順讨逆,執正伐邪,是烏獲摧冰,贲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
今時至運集,天與神助,複不能鵲起于慶命之會,拔劍于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
自先帝公王,海内名士,近者死亡,皆如蟲獸,屍元曳于糞壞,形骸捐于溝澗,非其口無忠貞之辭,心無義正之節,皆希目下之小生而惑終焉之大死。
凡人知友,猶有刎頸之報,朝廷之内,而無死命之臣。
非獨秘之所恥,惜乎晉世之無人久矣。
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
社稷危而複安,宗廟替而複紹,惟明公兄弟能弘濟皇猷。
國之存亡,在斯舉矣。
秘之以下才之姿,而值危亂之運,竭其狗馬之節,加之忠貞之心,左屬平亂之鞬,右握滅逆之矢,控馬鹄立,計日俟命。
時難獲而易失,機速變而成禍,介如石焉,實無終日,自求多福,惟君裁之! 越省書,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見。
越即以為記室參軍,專職文疏,豫參謀議。
除散騎郎、太子中庶子,複請補司空從事中郎。
越誅周穆等,夜召參軍王廙造表,廙戰懼,壞數紙不成。
時惠不在,越歎曰:“孫中郎在,表久就矣。
”越遷太傅,以惠為軍谘祭酒,數谘訪得失。
每造書檄,越或驿馬催之,應命立成,皆有文采。
除秘書監,不拜。
轉彭城内史、廣陵相,遷廣武将軍、安豐内史。
以迎大駕之功,封臨湘縣公。
元帝遣甘卓讨周馥于壽陽,惠乃率衆應卓,馥敗走。
廬江何銳為安豐太守,惠權留郡境。
銳以他事收惠下人推之,惠既非南朝所授,常慮讒間,因此大懼,遂攻殺銳,奔入蠻中。
尋病卒,時年四十七。
喪還鄉裡,
父祖并仕吳。
惠口讷,好學有才識,州辟不就,寓居蕭沛之間。
永甯初,赴齊王冏義,讨趙王倫,以功封晉興縣侯,辟大司馬戶曹掾,轉東曹屬。
冏驕矜僭侈,天下失望。
惠獻言于冏,諷以五難、四不可,勸令歸籓,辭甚切至。
冏不納。
惠懼罪,辭疾去。
頃之,冏果敗。
成都王穎薦惠為大将軍參軍、領奮威将軍、白沙督。
是時,穎将征長沙王乂,以陸機為前鋒都督。
惠與機同鄉裡,憂其緻禍,勸機讓都督于王粹。
及機兄弟被戮,惠甚傷恨之。
時惠又擅殺穎牙門将梁俊,懼罪,因改姓名以遁。
後東海王越舉兵下邳,惠乃詭稱南嶽逸士秦秘之,以書幹越曰: 天禍晉國,遘茲厄運。
曆觀危亡,其萌有漸,枝葉先零,根株乃斃。
伏惟明公資睿哲之才,應神武之略,承衰亂之餘,當傾險之運,側身昏讒之俗,局蹐兇谄之間。
執夷正立,則取疾奸佞;抱忠懷直,則見害賊臣。
餔糟非聖性所堪,苟免非英雄之節,是以感激于世,發憤忘身。
抗辭金門,則謇谔之言顯;扶翼皇家,則匡主之功著。
事雖未集,大命有在。
夫以漢祖之賢,猶有彭城之恥;魏武之能,亦有濮陽之失。
孟明三退,終于緻果;勾踐喪衆,期于擒吳。
今明公名著天下,聲振九域,公族歸美,萬國宗賢。
加以四王齊聖,仁明笃友,急難之感,同獎王室,股肱爪牙,足相維持。
皇穹無親,惟德是輔,惡盈福謙,鬼神所贊。
以明公達存亡之符,察成敗之變,審所履之運,思天人之功,武視東夏之籓,龍躍海嵎之野。
西谘河間,南結征鎮,東命勁吳銳卒之富,北有幽并率義之旅,宣喻青徐,啟示群王,旁收雄俊,廣延秀傑,糾合攜貳,明其賞信。
仰惟天子蒙塵鄴宮,外矯诏命,擅誅無辜,豺狼篡噬,其事無遠。
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歲鎮所去,天厭其德。
玄象著明,谪譴彰見。
違天不祥,奉時必克。
明公思安危人神之應,慮禍敗前後之征,弘勞謙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賢之義,傾府竭庫以振貧乏,将有濟世之才,渭濱之士,含奇谟于硃脣,握神策于玉掌,逍遙川嶽之上,以俟真人之求。
目想不世之佐,耳聽非常之輔,舉而任之,則元勳建矣。
秘之不天,值此衰運,竊慕墨翟、申包之誠,跋涉荊棘,重繭而至,栉風沐雨,來承禍難。
思以管穴毗佐大猷,道險時吝,未敢自顯。
伏在川泥,系情宸極,謹先白箋,以啟天慮。
若猶沈吟際會,徘徊二端,徼幸在險,請從恕宥之例。
明公今旋轸臣子之邦,宛轉名義之國,指麾則五嶽可傾,呼噏則江湖可竭。
況履順讨逆,執正伐邪,是烏獲摧冰,贲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
今時至運集,天與神助,複不能鵲起于慶命之會,拔劍于時哉之機,恐流濫之禍不在一人。
自先帝公王,海内名士,近者死亡,皆如蟲獸,屍元曳于糞壞,形骸捐于溝澗,非其口無忠貞之辭,心無義正之節,皆希目下之小生而惑終焉之大死。
凡人知友,猶有刎頸之報,朝廷之内,而無死命之臣。
非獨秘之所恥,惜乎晉世之無人久矣。
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
社稷危而複安,宗廟替而複紹,惟明公兄弟能弘濟皇猷。
國之存亡,在斯舉矣。
秘之以下才之姿,而值危亂之運,竭其狗馬之節,加之忠貞之心,左屬平亂之鞬,右握滅逆之矢,控馬鹄立,計日俟命。
時難獲而易失,機速變而成禍,介如石焉,實無終日,自求多福,惟君裁之! 越省書,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見。
越即以為記室參軍,專職文疏,豫參謀議。
除散騎郎、太子中庶子,複請補司空從事中郎。
越誅周穆等,夜召參軍王廙造表,廙戰懼,壞數紙不成。
時惠不在,越歎曰:“孫中郎在,表久就矣。
”越遷太傅,以惠為軍谘祭酒,數谘訪得失。
每造書檄,越或驿馬催之,應命立成,皆有文采。
除秘書監,不拜。
轉彭城内史、廣陵相,遷廣武将軍、安豐内史。
以迎大駕之功,封臨湘縣公。
元帝遣甘卓讨周馥于壽陽,惠乃率衆應卓,馥敗走。
廬江何銳為安豐太守,惠權留郡境。
銳以他事收惠下人推之,惠既非南朝所授,常慮讒間,因此大懼,遂攻殺銳,奔入蠻中。
尋病卒,時年四十七。
喪還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