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兗州刺史、假節,鎮廣陵。
尋而帝崩,鑒與王導、卞壸、溫峤、庾亮、陸晔等并受遺诏,輔少主,進位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鹹和初,領徐州刺史。
及祖約、蘇峻反,鑒聞難,便欲率所領東赴。
诏以北寇不許。
于是遣司馬劉矩領三千人宿衛京都。
尋而王師敗績,矩遂退還。
中書令庾亮宣太後口诏,進鑒為司空。
鑒去賊密迩,城孤糧絕,人情業業,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設壇場,刑白馬,大誓三軍曰:“賊臣祖約、蘇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兇戾肆逆,幹國之紀,陵汨五常,侮弄神器,遂制脅幽主,拔本塞原,殘害忠良,禍虐黎庶,使天地神祇靡所依歸。
是以率土怨酷,兆庶泣血,鹹願奉辭罰罪,以除元惡。
昔戎狄泯周,齊桓糾盟;董卓陵漢,群後緻讨。
義存君親,古今一也。
今主上幽危,百姓倒懸,忠臣正士志存報國。
凡我同盟,既盟之後,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若二寇不枭,義無偷安。
有渝此盟,明神殘之!”鑒登壇慷慨,三軍争為用命。
乃遣将軍夏侯長等間行,謂平南将軍溫峤曰:“今賊謀欲挾天子東入會稽,宜先立營壘,屯據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斷賊糧運,然後靜鎮京口,清壁以待賊。
賊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東道既斷,糧運自絕,不過百日,必自潰矣。
”峤深以為然。
及陶侃為盟主,進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
時撫軍将軍王舒、輔軍将軍虞潭皆受鑒節度,率衆渡江,與侃會于茄子浦。
鑒築白石壘而據之。
會舒、潭戰不利,鑒與後将軍郭默還丹徒,立大業、曲阿、庱亭三壘以距賊。
而賊将張健來攻大業,城中乏水,郭默窘迫,遂突圍而出,三軍失色。
參軍曹納以為大業京口之捍,一旦不守,賊方軌而前,勸鑒退還廣陵以俟後舉。
鑒乃大會僚佐,責納曰:“吾蒙先帝厚顧,荷托付之重,正複捐軀九泉不足以報。
今強寇在郊,衆心危迫,君腹心之佐,而生長異端,當何以率先義衆,鎮一三軍邪!”将斬之,久而乃釋。
會峻死,大業圍解。
及蘇逸等走吳興,鑒遣參軍李闳追斬之,降男女萬餘口。
拜司空,加侍中,解八郡都督,更封南昌縣公,以先爵封其子昙。
時賊帥劉征聚衆數千,浮海抄東南諸縣。
鑒遂城京口,加都督揚州之晉陵吳郡諸軍事,率衆讨平之。
進位太尉。
後以寝疾,上疏遜位曰:“臣疾彌留,遂至沈笃,自忖氣力,差理難冀。
有生有死,自然之分。
但忝位過才,會無以報,上慚先帝,下愧日月。
伏枕哀歎,抱恨黃泉。
臣今虛乏,救命朝夕,辄以府事付長史劉遐,乞骸骨歸丘園。
惟願陛下崇山海之量,弘濟大猷,任賢使能,事從簡易,使康哉之歌複興于今,則臣雖死,猶生之日耳。
臣所統錯雜,率多北人,或逼遷徙,或是新附,百姓懷土,皆有歸本之心。
臣宣國恩,示以好惡,處興田宅,漸得少安。
聞臣疾笃,衆情駭動,若當北渡,必啟寇心。
太常臣谟,平簡貞正,素望所歸,謂可以為都督、徐州刺史。
臣亡兄息晉陵内史邁,謙愛養士,甚為流亡所宗,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
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是以敢希祁奚之舉。
”疏奏,以蔡谟為鑒軍司。
鑒尋薨,時年七十一。
帝朝晡哭于朝堂,遣禦史持節護喪事,贈一依溫峤故事。
冊曰:“惟公道德沖邃,體識弘遠,忠亮雅正,行為世表,曆位内外,勳庸彌著。
乃者約峻狂狡,毒流朝廷,社稷之危,賴公以甯。
功侔古烈,勳邁桓文。
方倚大猷,籓翼時難,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朕用震悼于厥心。
夫爵以顯德,谥以表行,所以崇明軌迹,丕揚徽劭。
今贈太宰,谥曰文成,祠以太牢。
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 初,鑒值永嘉喪亂,在鄉裡甚窮餒,鄉人以鑒名德,傳共饴之。
時兄子邁、外甥周翼并小,常攜之就食。
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賢,欲共相濟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鑒于是獨往,食訖,以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并得存,同過江。
邁位至護軍,翼為剡縣令。
鑒之薨也,翼追撫育之恩,解職而歸,席苫心喪三年。
二子:愔、昙。
愔字方回。
少不交競,弱冠,除散騎侍郎,不拜。
性至孝,居父母憂,殆将滅性。
服阕,襲爵南昌公,征拜中書侍郎。
骠騎何充輔政,征北将軍褚裒鎮京口,皆以愔為長史。
再遷黃門侍郎。
時吳郡守阕,欲以愔為太守。
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議嘉之。
轉為臨海太守。
會弟昙卒,益無處世意,在郡優遊,頗稱簡默,與姊夫王羲之、高士許詢并有邁世之風,俱栖心絕谷,修黃老之術。
後以疾去職,乃築宅章安,有終焉之志。
十許年間,人事頓絕。
簡文帝輔政,與尚書仆射江[A170]等薦愔,以為執德存正,識懷沈敏,而辭職遺榮,有不拔之操,成務須才,豈得遂其獨善,宜見征引,以參政術。
于是征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既到,更除太常,固讓不拜。
深抱沖退,樂補遠郡,從之,出為輔國将軍、會稽内史。
大司馬桓溫以愔與徐兗有故義,乃遷愔都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假節。
雖居籓鎮,非其好也。
俄屬桓溫北伐,愔請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計,以己非将帥才,不堪軍旅,又固辭解職,勸溫并領己所統。
轉冠軍将軍、會稽内史。
及帝踐阼,就加鎮軍、都督浙江東五郡軍事。
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會稽。
征拜司空,诏書優美,敦獎殷勤,固辭不起。
太元九年卒,時年七十二。
追贈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三子。
超、融、沖。
超最知名。
超字景興,一字嘉賓。
少卓荦不羁,有曠世之度,交遊士林,每存勝拔,善談論,義理精微。
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
愔又好聚斂,積錢數千萬,嘗開庫,任超所取。
超性好施,一日中散與親故都盡。
其任心獨詣,皆此類也。
桓溫辟為征西大将軍掾。
溫遷大司馬,又轉為參軍。
溫英氣高邁,罕有所推,與超言,常謂不能測,遂傾意禮待。
超亦深自結納。
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
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超髯,珣短故也。
尋除散騎侍郎。
時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勁悍,溫恆雲“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而愔暗于事機,遣箋詣溫,欲共獎王室,修複園陵。
超取視,寸寸毀裂,乃更作箋,自陳老病,甚不堪人間,乞閑地自養。
溫得箋大喜,即轉愔為會稽太守。
溫懷不軌,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
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卧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 太和中,溫将伐慕容氏于臨漳,超谏以道遠,汴水又淺,運道不通。
溫不從,遂引軍自濟入河,超又進策于溫曰:“清水入河,無通運理。
若寇不戰,運道又難,因資無所,實為深慮也。
今盛夏,悉力徑造鄴城,彼伏公威略,必望陣而走,退還
尋而帝崩,鑒與王導、卞壸、溫峤、庾亮、陸晔等并受遺诏,輔少主,進位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鹹和初,領徐州刺史。
及祖約、蘇峻反,鑒聞難,便欲率所領東赴。
诏以北寇不許。
于是遣司馬劉矩領三千人宿衛京都。
尋而王師敗績,矩遂退還。
中書令庾亮宣太後口诏,進鑒為司空。
鑒去賊密迩,城孤糧絕,人情業業,莫有固志,奉诏流涕,設壇場,刑白馬,大誓三軍曰:“賊臣祖約、蘇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誅,兇戾肆逆,幹國之紀,陵汨五常,侮弄神器,遂制脅幽主,拔本塞原,殘害忠良,禍虐黎庶,使天地神祇靡所依歸。
是以率土怨酷,兆庶泣血,鹹願奉辭罰罪,以除元惡。
昔戎狄泯周,齊桓糾盟;董卓陵漢,群後緻讨。
義存君親,古今一也。
今主上幽危,百姓倒懸,忠臣正士志存報國。
凡我同盟,既盟之後,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若二寇不枭,義無偷安。
有渝此盟,明神殘之!”鑒登壇慷慨,三軍争為用命。
乃遣将軍夏侯長等間行,謂平南将軍溫峤曰:“今賊謀欲挾天子東入會稽,宜先立營壘,屯據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斷賊糧運,然後靜鎮京口,清壁以待賊。
賊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東道既斷,糧運自絕,不過百日,必自潰矣。
”峤深以為然。
及陶侃為盟主,進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
時撫軍将軍王舒、輔軍将軍虞潭皆受鑒節度,率衆渡江,與侃會于茄子浦。
鑒築白石壘而據之。
會舒、潭戰不利,鑒與後将軍郭默還丹徒,立大業、曲阿、庱亭三壘以距賊。
而賊将張健來攻大業,城中乏水,郭默窘迫,遂突圍而出,三軍失色。
參軍曹納以為大業京口之捍,一旦不守,賊方軌而前,勸鑒退還廣陵以俟後舉。
鑒乃大會僚佐,責納曰:“吾蒙先帝厚顧,荷托付之重,正複捐軀九泉不足以報。
今強寇在郊,衆心危迫,君腹心之佐,而生長異端,當何以率先義衆,鎮一三軍邪!”将斬之,久而乃釋。
會峻死,大業圍解。
及蘇逸等走吳興,鑒遣參軍李闳追斬之,降男女萬餘口。
拜司空,加侍中,解八郡都督,更封南昌縣公,以先爵封其子昙。
時賊帥劉征聚衆數千,浮海抄東南諸縣。
鑒遂城京口,加都督揚州之晉陵吳郡諸軍事,率衆讨平之。
進位太尉。
後以寝疾,上疏遜位曰:“臣疾彌留,遂至沈笃,自忖氣力,差理難冀。
有生有死,自然之分。
但忝位過才,會無以報,上慚先帝,下愧日月。
伏枕哀歎,抱恨黃泉。
臣今虛乏,救命朝夕,辄以府事付長史劉遐,乞骸骨歸丘園。
惟願陛下崇山海之量,弘濟大猷,任賢使能,事從簡易,使康哉之歌複興于今,則臣雖死,猶生之日耳。
臣所統錯雜,率多北人,或逼遷徙,或是新附,百姓懷土,皆有歸本之心。
臣宣國恩,示以好惡,處興田宅,漸得少安。
聞臣疾笃,衆情駭動,若當北渡,必啟寇心。
太常臣谟,平簡貞正,素望所歸,謂可以為都督、徐州刺史。
臣亡兄息晉陵内史邁,謙愛養士,甚為流亡所宗,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
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是以敢希祁奚之舉。
”疏奏,以蔡谟為鑒軍司。
鑒尋薨,時年七十一。
帝朝晡哭于朝堂,遣禦史持節護喪事,贈一依溫峤故事。
冊曰:“惟公道德沖邃,體識弘遠,忠亮雅正,行為世表,曆位内外,勳庸彌著。
乃者約峻狂狡,毒流朝廷,社稷之危,賴公以甯。
功侔古烈,勳邁桓文。
方倚大猷,籓翼時難,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朕用震悼于厥心。
夫爵以顯德,谥以表行,所以崇明軌迹,丕揚徽劭。
今贈太宰,谥曰文成,祠以太牢。
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 初,鑒值永嘉喪亂,在鄉裡甚窮餒,鄉人以鑒名德,傳共饴之。
時兄子邁、外甥周翼并小,常攜之就食。
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賢,欲共相濟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鑒于是獨往,食訖,以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并得存,同過江。
邁位至護軍,翼為剡縣令。
鑒之薨也,翼追撫育之恩,解職而歸,席苫心喪三年。
二子:愔、昙。
愔字方回。
少不交競,弱冠,除散騎侍郎,不拜。
性至孝,居父母憂,殆将滅性。
服阕,襲爵南昌公,征拜中書侍郎。
骠騎何充輔政,征北将軍褚裒鎮京口,皆以愔為長史。
再遷黃門侍郎。
時吳郡守阕,欲以愔為太守。
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議嘉之。
轉為臨海太守。
會弟昙卒,益無處世意,在郡優遊,頗稱簡默,與姊夫王羲之、高士許詢并有邁世之風,俱栖心絕谷,修黃老之術。
後以疾去職,乃築宅章安,有終焉之志。
十許年間,人事頓絕。
簡文帝輔政,與尚書仆射江[A170]等薦愔,以為執德存正,識懷沈敏,而辭職遺榮,有不拔之操,成務須才,豈得遂其獨善,宜見征引,以參政術。
于是征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既到,更除太常,固讓不拜。
深抱沖退,樂補遠郡,從之,出為輔國将軍、會稽内史。
大司馬桓溫以愔與徐兗有故義,乃遷愔都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假節。
雖居籓鎮,非其好也。
俄屬桓溫北伐,愔請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計,以己非将帥才,不堪軍旅,又固辭解職,勸溫并領己所統。
轉冠軍将軍、會稽内史。
及帝踐阼,就加鎮軍、都督浙江東五郡軍事。
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會稽。
征拜司空,诏書優美,敦獎殷勤,固辭不起。
太元九年卒,時年七十二。
追贈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三子。
超、融、沖。
超最知名。
超字景興,一字嘉賓。
少卓荦不羁,有曠世之度,交遊士林,每存勝拔,善談論,義理精微。
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
愔又好聚斂,積錢數千萬,嘗開庫,任超所取。
超性好施,一日中散與親故都盡。
其任心獨詣,皆此類也。
桓溫辟為征西大将軍掾。
溫遷大司馬,又轉為參軍。
溫英氣高邁,罕有所推,與超言,常謂不能測,遂傾意禮待。
超亦深自結納。
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
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超髯,珣短故也。
尋除散騎侍郎。
時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勁悍,溫恆雲“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而愔暗于事機,遣箋詣溫,欲共獎王室,修複園陵。
超取視,寸寸毀裂,乃更作箋,自陳老病,甚不堪人間,乞閑地自養。
溫得箋大喜,即轉愔為會稽太守。
溫懷不軌,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
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卧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 太和中,溫将伐慕容氏于臨漳,超谏以道遠,汴水又淺,運道不通。
溫不從,遂引軍自濟入河,超又進策于溫曰:“清水入河,無通運理。
若寇不戰,運道又難,因資無所,實為深慮也。
今盛夏,悉力徑造鄴城,彼伏公威略,必望陣而走,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