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七

關燈
,廣設壇場,告皇天後土祖宗之靈,親讀祝文,聲氣激揚,流涕覆面,三軍莫能仰視。

    其日侃督水軍向石頭,亮、峤等率精勇一萬從白石以挑戰。

    時峻勞其将士,因醉,突陣馬踬,為侃将所斬,峻弟逸及子碩嬰城自固。

    峤乃立行台,布告天下,凡故吏二千石、台郎禦史以下,皆令赴台。

    于是至者雲集。

    司徒王導因奏峤、侃錄尚書,遣間使宣旨,并讓不受。

    賊将匡術以台城來降,為逸所擊,求救于峤。

    江州别駕羅洞曰:“今水暴長,救之不便,不如攻榻杭。

    榻杭軍若敗,術圍自解。

    ”峤從之,遂破賊石頭軍。

    奮威長史滕含抱天子奔于峤船。

    時陶侃雖為盟主,而處分規略一出于峤,及賊滅,拜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戶。

      初,峻黨路永、匡術、賈甯中途悉以衆歸順,王導将褒顯之,峤曰:“術輩首亂,罪莫大焉。

    晚雖改悟,未足以補前失。

    全其首領,為幸已過,何可複寵授哉!”導無以奪。

     朝議将留輔政,峤以導先帝所任,固辭還籓。

    複以京邑荒殘,資用不給,峤借資蓄,具器用,而後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峤遂毀犀角而照之。

    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峤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峤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時年四十二。

    江州士庶聞之,莫不相顧而泣。

    帝下冊書曰:“朕以眇身,纂承洪緒,不能光闡大道,化洽時雍,至乃狂狡滔天,社稷危逼。

    惟公明鑒特達,識心經遠,懼皇綱之不維,忿兇寇之縱暴,唱率群後,五州響應,首啟戎行,元惡授馘。

    王室危而複安,三光幽而複明,功格宇宙,勳著八表。

    方賴大獻以拯區夏,天不慭遺,早世薨殂,朕用痛悼于厥心。

    夫褒德銘動,先王之明典,今追贈公侍中、大将軍、持節、都督、刺史,公如故,賜錢百萬,布千匹,谥曰忠武,祠以太牢。

    ” 初葬于豫章,後朝廷追峤勳德,将為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陶侃上表曰:“故大将軍峤忠誠著于聖世,勳義感于人神,非臣筆墨所能稱陳。

    臨卒之際,與臣書别,臣藏之箧笥,時時省視,每一思述,未嘗不中夜撫膺,臨飯酸噎。

    ‘人之雲亡’,峤實當之。

    謹寫峤書上呈,伏惟陛下既垂禦省,傷其情旨,死不忘忠,身沒黃泉,追恨國恥,将臣戮力,救濟艱難,使亡而有知,抱恨結草,豈樂今日勞費之事。

    願陛下慈恩,停其移葬,使峤棺柩無風波之危,魂靈安于後土。

    ”诏從之。

    其後峤後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載喪還都。

    诏葬建平陵北,并贈峤前妻王氏及何氏始安夫人印绶。

     放之嗣爵,少曆清官,累至給事黃門侍郎。

    以貧,求為交州,朝廷許之。

    王述與會稽王箋曰:“放之溫峤之子,宜見優異,而投之嶺外,竊用愕然。

    願遠存周禮,近參人情,則望實惟允。

    ”時竟不納。

    放之既至南海,甚有威惠。

    将征林邑,交阯太守杜寶、别駕阮朗并不從,放之以其沮衆,誅之,勒兵進,遂破林邑而還。

    卒于官。

     弟式之,新建縣侯,位至散騎常侍。

     郗鑒,字道徽,高平金鄉人,漢禦史大夫慮之玄孫也。

    少孤貧,博覽經籍,躬耕隴畝,吟詠不倦。

    以儒雅著名,不應州命。

    趙王倫辟為掾,知倫有不臣之迹,稱疾去職。

    及倫篡,其黨皆至大官,而鑒閉門自守,不染逆節。

    惠帝反正,參司空軍事,累遷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

    東海王越辟為主簿,舉賢良,不行。

    征東大将軍苟晞檄為從事中郎。

    晞與越方以力争,鑒不應其召。

    從兄旭,晞之别駕,恐禍及己,勸之赴召,鑒終不回,晞亦不之逼也。

    及京師不守,寇難鋒起,鑒遂陷于陳午賊中。

    邑人張實先求交于鑒,鑒不許。

    至是,實于午營來省鑒疾,既而卿鑒。

    鑒謂實曰:“相與邦壤,義不及通,何可怙亂至此邪!”實大慚而退。

    午以鑒有名于世,将逼為主,鑒逃而獲免。

    午尋潰散,鑒得歸鄉裡。

    于時所在饑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義者,相與資贍。

    鑒複分所得,以恤宗族及鄉曲孤老,賴而全濟者甚多,鹹相謂曰:“今天子播越,中原無伯,當歸依仁德,可以後亡。

    ”遂共推鑒為主,舉千餘家俱避難于魯之峄山。

     元帝初鎮江左,承制假鑒龍骧将軍、兗州刺史,鎮鄒山。

    時荀籓用李述,劉琨用兄子演,并為兗州,各屯一郡,以力相傾,阖州編戶,莫知所适。

    又徐龛、石勒左右交侵,日尋幹戈,外無救援,百姓饑馑,或掘野鼠蟄燕而食之,終無叛者。

    三年間,衆至數萬。

    帝就加輔國将軍、都督兗州諸軍事。

     永昌初,征拜領軍将軍,既至,轉尚書,以疾不拜。

    時明帝初即位,王敦專制,内外危逼,謀杖鑒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合肥。

    敦忌之,表為尚書令,征還。

    道經姑孰,與敦相見,敦謂曰:“樂彥輔短才耳。

    後生流宕,言違名檢,考之以實,豈勝滿武秋邪?”鑒曰:“拟人必于其倫。

    彥輔道韻平淡,體識沖粹,處傾危之朝,不可得而親疏。

    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

    武秋失節之士,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懷廢徙之際,交有危機之急,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其不減明矣。

    ”鑒曰:“丈夫既潔身北面,義同在三,豈可偷生屈節,靦顔天壤邪!苟道數終極,固當存亡以之耳。

    ”敦素懷無君之心,聞鑒言,大忿之,遂不複相見,拘留不遣。

    敦之黨與谮毀日至,鑒舉止自若,初無懼心。

    敦謂錢鳳曰:“郗道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乃放還台。

    鑒遂與帝謀滅敦。

     既而錢鳳攻逼京都,假鑒節,加衛将軍、都督從駕諸軍事。

    鑒以無益事實,固辭不受軍号。

    時議者以王含、錢鳳衆力百倍,苑城小而不固,宜及軍勢未成,大駕自出距戰。

    鑒曰:“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且含等号令不一,抄盜相尋,百姓懲往年之暴,皆人自為守。

    乘逆順之勢,何往不克!且賊無經略遠圖,惟恃豕突一戰,曠日持久,必啟義士之心,令謀猷得展。

    今以此弱力敵彼強寇,決勝負于一朝,定成敗于呼吸,雖有申胥之徒,義存投袂,何補于既往哉!”帝從之。

    鑒以尚書令領諸屯營。

      及鳳等平,溫峤上議,請宥敦佐吏,鑒以為先王崇君臣之教,故貴伏死之節;昏亡之主,故開待放之門。

    王敦佐吏雖多逼迫,然居逆亂之朝,無出關之操,準之前訓,宜加義責。

    又奏錢鳳母年八十,宜蒙全宥。

    乃從之。

    封高平侯,賜絹四千八百匹。

    帝以其有器望,萬機動靜辄問之,乃诏鑒特草上表疏,以從簡易。

    王導議欲贈周劄官,鑒以為不合,語在劄傳。

    導不從。

    鑒于是駁之曰:“敦之逆謀,履霜日久,緣劄開門,令王師不振。

    若敦前者之舉,義同桓文,則先帝可為幽厲邪?”朝臣雖無以難,而不能從。

    俄而遷車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