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六

關燈
吏,或有間侃者,弘不疑之。

    乃以侃為前鋒督護,委以讨敏之任。

    侃遣子及兄子為質,弘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

    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大丈夫乎!”陳敏竟不敢窺境。

    永興三年,诏進号車騎将軍,開府及餘官如故。

     弘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甯款密,所以人皆感悅,争赴之,鹹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

    ”及東海王越奉迎大駕,弘遣參軍劉盤為督護,率諸軍會之。

    盤既旋,弘自以老疾,将解州及校尉,适分授所部,未及表上,卒于襄陽。

    士女嗟痛,若喪所親矣。

     初,成都王穎南奔,欲之本國,弘距之。

    及弘卒,弘司馬郭劢欲推穎為主,弘子璠追遵弘志,于是墨绖率府兵計劢,戰于濁水,斬之,襄沔肅清,初,東海王越疑弘與劉喬貳于己,雖下節度,心未能安。

    及弘距穎,璠又斬勵,朝廷嘉之。

    越手書與璠贊美之,表贈弘新城郡公,谥曰元。

      以高密王略代鎮,寇盜不禁,诏起璠為順陽内史,江漢之間翕然歸心。

    及略薨,山簡代之。

    簡至,知璠得衆心,恐百姓逼以為主,表陳之,由是征璠為越騎校尉。

    璠亦深慮逼迫,被書,便輕至洛陽,然後遣迎家累。

    僑人侯脫、路難等相率衛送至都,然後辭去。

    南夏遂亂。

    父老追思弘,雖《甘棠》之詠召伯,無以過也。

      陶侃,字士行,本鄱陽人也。

    吳平,徙家廬江之尋陽。

    父丹,吳揚武将軍。

    侃早孤貧,為縣吏。

    鄱陽孝廉範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得雙{髟皮},以易酒肴,樂飲極歡,雖仆從亦過所望。

    及逵去,侃追送百餘裡。

    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無津耳。

    ”逵過廬江太守張夔,稱美之。

    夔召為督郵,領枞陽令。

    有能名,遷主簿。

    會州部從事之郡,欲有所按,侃閉門部勒諸吏,謂從事曰:“若鄙郡有違,自當明憲直繩,不宜相逼。

    若不以禮,吾能禦之。

    ”從事即退。

    夔妻有疾,将迎醫于數百裡。

    時正寒雪,諸綱紀皆難之,侃獨曰:“資于事父以事君。

    小君,猶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盡心乎!”乃請行。

    衆鹹服其義。

    長沙太守萬嗣過廬江,見侃,虛心敬悅,曰:“君終當有大名。

    ”命其子與之結友而去。

     夔察侃為孝廉,至洛陽,數詣張華。

    華初以遠人,不甚接遇。

    侃每往,神無忤色。

    華後與語,異之。

    除郎中。

    伏波将軍孫秀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掾屬,以侃寒宦,召為舍人。

    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侃州裡也,為鄉論所歸。

    侃詣之,晫曰:“《易》稱‘貞固足以幹事’,陶士行是也。

    ”與同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之。

    吏部郎溫雅謂晫曰:“奈何與小人共載?”晫曰:“此人非凡器也。

    ”尚書樂廣欲會荊揚士人,武庫令黃慶進侃于廣。

    人或非之,慶曰:“此子終當遠到,複何疑也!”。

    慶後為吏部令史,舉侃補武岡令。

    與太守呂嶽有嫌,棄官歸,為郡小中正。

     會劉弘為荊州刺史,将之官,辟侃為南蠻長史,遣先向襄陽讨賊張昌,破之。

    弘既至,謂侃曰:“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後當居身處。

    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

    ”後以軍功封東鄉侯,邑千戶。

      陳敏之亂,弘以侃為江夏太守,加鷹揚将軍。

    侃備威儀,迎母官舍,鄉裡榮之。

    敏遣其弟恢來寇武昌,侃出兵禦之。

    随郡内史扈瑰間侃于弘曰:“侃與敏有鄉裡之舊,居大郡,統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

    ”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侃潛聞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

    弘引為參軍,資而遣之。

    又加侃為督護,使與諸軍并力距恢。

    侃乃以運船為戰艦,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

    ”于是擊恢,所向必破。

    侃戎政齊肅,凡有虜獲,皆分士卒,身無私焉。

    後以母憂去職。

    嘗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化為雙鶴,沖天而去,時人異之。

     服阕,參東海王越軍事。

    江州刺史華轶表侃為揚武将軍,使屯夏口,又以臻為參軍。

    轶與元帝素不平,臻懼難作,托疾而歸,白侃曰:“華彥夏有憂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與琅邪不平,難将作矣。

    ”侃怒,遣臻還轶。

    臻遂東歸于帝。

    帝見之,大悅,命臻為參軍,加侃奮威将軍,假赤幢曲蓋轺車、鼓吹。

    侃乃與華轶告絕。

     頃之,遷龍骧将軍、武昌太守。

    時天下饑荒,山夷多斷江劫掠。

    侃令諸将詐作商船以誘之。

    劫果至,生獲數人,是西陽王羕之左右。

    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賊,侃整陣于釣台為後繼。

    羕縛送帳下二十人,侃斬之。

    自是水陸肅清,流亡者歸之盈路,侃竭資振給焉。

    又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

    而帝使侃擊杜弢,令振威将軍周訪、廣武将軍趙誘受侃節度。

    侃令二将為前鋒,兄子輿為左甄,擊賊,破之。

    時周顗為荊州刺史,先鎮浔水城,賊掠其良口。

    侃使部将硃伺救之,賊退保泠口。

    侃謂諸将曰:“此賊必更步向武昌,吾宜還城,晝夜三日行可至。

    卿等認能忍饑鬥邪?”部将吳寄曰:“要欲十日忍饑,晝當擊賊,夜分捕魚,足以相濟。

    ”侃曰:“卿健将也。

    ”賊果增兵來攻,侃使硃伺等逆擊,大破之,獲其辎重,殺傷甚衆。

    遣參軍王貢告捷于王敦,敦曰:“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

    伯仁方入境,便為賊所破,不知那得刺史?”貢對曰:“鄙州方有事難,非陶龍骧莫可。

    ”敦然之,即表拜侃為使持節、甯遠将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領西陽、江夏、武昌,鎮于沌口,又移入沔江。

    遣硃伺等讨江夏賊,殺之。

    賊王沖自稱荊州刺史,據江陵。

    王貢還,至竟陵,矯侃命,以杜曾為前鋒大督護,進軍斬沖,悉降其衆。

    侃召曾不到,貢又恐矯命獲罪,遂與曾舉兵反,擊侃督護鄭攀于沌陽,破之,又敗硃伺于沔口。

    侃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