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關燈
可明矣。

    世人所修,多用黃金、白銀、銅鐵、鉛錫之類為鼎,此即大謬矣。

    又于諸色鼎内用鹽,或磁石錫粉,或枯鉛,或黃花、曾青、石膽之類為匮焉。

    巧言雲:天中複有天,人飾詞也。

    此聖人又何謬?若然者,黃帝不合鑄鼎于荊山,其鼎高下、尺寸,锱铢、厚薄,十病如後。

     鼎法:高一尺二寸,重七十二兩。

    其數有九:内圍一尺五寸,當有放腳,下去地二寸半,底厚二寸,身厚一寸半,深六寸,内受三升半,蓋厚一寸,耳高一寸半。

    鼎有十病:一忌秋夏,鐵不精好,鑄不及時;二不懸胎鑄;三肚大;四腳短曲;五口大耳小;六上下厚薄不勻;七沙竅漏氣,八不潤滑;九不依尺寸;十鐵皺。

    有此十病,并不宜用。

     △造爐第十一 夫爐者,是鼎之城郭,如無城郭,為邪氣所侵。

    高象蓬壺,橫象五嶽。

    壇有三層,爐有八門,十二支月随鬥建,厚薄尺寸,高下,一一自有圖樣,莫不開露聖意者乎。

     高四尺,厚六寸,内圍三尺五寸,門週二寸,亦有八門也。

     華池爐象此爐也 太一爐于壇上,高二尺,厚六寸,内圍三尺五寸,門高二寸,闊半寸,十二支週回一寸,闊壇随便宜。

    又華池爐高四尺,厚六寸,八門,週回二寸。

    壇随便宜,餘象圖也。

     △火候第十二 凡一斤藥有十六兩,每兩有二十四铢;一斤有三百八十四铢;《易》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一年有三百六十日,有二十四氣。

    每月合一兩一铢半。

    一?陰陽之氣候,從冬至建子日辰起火,此年日月大小數,至陽生合得多少兩分锱铢,分毫如爻,動時開閉,門戶相應,月随鬥建,生殺有時,不逾月例之如後。

    若仙如線貫珠,明者省悟矣。

     <坤>十一月複卦一陽爻 <震> 開警門,應杜門,鬥建子,支應午。

    其一日冬陽生一兩一铢半畾,其年三百六十日。

    此一月終,陽氣合得三十二兩,初九,龍潛也。

    “候時而行,确乎其不可拔也。

    ”小數三日。

    三日出為夾,見西南得朋 <坤>十二月臨卦二陽爻 <澤> 開傷門,應塞門,鬥建醜,支應未。

    其月終,陽氣六十四兩,時象九二,“見龍在田,君德也。

    ”小數六日。

     <坤>正月泰卦三陽爻 <乾> 開開門,應生門,鬥建寅,支應申。

    其月終,陽氣九十六兩,時象九三。

    “君子進德,可存義。

    ”其小數九日。

     <震>二月大壯卦四陽爻 <乾> 開休門,應殺門,鬥建卯,支應酉。

    其月終,陽氣一百一十八兩,時象九四,“或躍在淵,欲及時也。

    ”藥中水銀,上下無定,小數十二日。

    八月上弦平如繩 <澤>三月夬卦五陽爻 <乾> 開休門,應殺門,鬥建辰,支應戌。

    其月終,陽氣一百六十兩,時象九五,“飛龍在天,得其志也。

    ”藥積陽為天,小數十五日。

    十五日望 <乾>四月乾卦六陽爻 <乾> 開傷門,應塞門,鬥建巳,支應亥。

    其月終,得陽氣一百六十二兩,時象上九,“亢龍有悔。

    ”此時藥火盛,須密防護,其日積在前月耳。

    十六月缺 <乾>五月姤卦一陰爻 <巽> 開開門,應生門,鬥建午,支應子。

    其月一日陰生一兩一铢半一?,陽減亦然。

    至月終,陰生三十二兩,時象初六,“履霜堅水,系于金柅”。

    明藥金花凝也。

    小數十八日。

     <乾>六月遯卦二陰爻 <艮> 開休門,應殺門,鬥建未,支應醜,其月終,陰生六十四兩,時象六二,“直方大明”。

    藥至此欲成白金,地道光也。

    小數二十一日。

     <乾>七月否卦三陰爻 <坤> 開開門,應生門,鬥建申,支應寅。

    其月終,陰生九十六兩,時象六三,“含章可貞,智光大也。

    ”藥不動,如山嶽。

    小數二十四日。

    下弦不動如山嶽 <巽>八月觀卦四陰爻 <坤> 開傷門,應塞門,鬥建酉,支應卯。

    其月終,陰生一百二十八兩,時象六四,“括囊無咎。

    ”藥至此,否泰未定,須勞心力,未相形即慎之,吉也。

    小數二十七日。

     <艮>九月剝卦五陰爻 <坤> 開開門,應生門,鬥建戌,支應辰。

    其月終,陰生一百六十兩,時象六五,“黃裳元吉。

    ”此藥物文而自美,亨之極也。

    小數三十日,後日月亦寄此也。

     <坤>十月坤卦六陰爻 <坤> 開休門,應殺門,鬥建亥,支應巳。

    時象上六,“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陰生一百九十二兩,并陽之數,三百八十四兩。

    日積在前月,至此生藥週畢也。

     已上從子月冬至日起火至亥月,有三百六十日,都計得一百六十四兩。

    陰陽氣侯,内外兩月沐浴,即三千六百年。

    此以小明大,大還丹之功畢。

     歌曰:聖人奪得造化意,手抟日月安爐裡。

    微微勝倒天地精,攢簇陰陽走神鬼。

    日魂月魄若個識,識者便是真仙子。

    煉之餌之千日期,身已無陰那得死。

     又歌曰: 九還七返三五一,龍虎相将入神室。

     灰池閉煉天地間,方知大還功已畢。

     乾坤不合相違避,志士元知在天地。

     十月懷胎母子分,賢者何曾更運氣。

     此先聖之象,莫令凡俗輕聞,恐不曉其真道之情,錯毀微秘,前人暗銷福壽,神仙考罰,折算奪紀,殃及九玄七祖,慎之。

     又歌曰: 不須勞力别求仙,碧落雲梯在眼前。

     曾效鼎湖延日月,豈嗟東海變桑田。

     三清未降蒼梧印,五帝驚書火候篇。

     深屬瑤台珠珮客,還丹莫妄與人傳。

     死驚開景八門休杜傷生 ---------------------------------------- ◎真元妙道修丹曆驗抄──草衣洞真子凝述 夫至道真旨,以凝性煉形,長生為上。

    所謂凝性者,心靈也。

    乃内觀不動,湛然無為焉。

    雖雲凝心一也,乃有二德。

    二德者,謂住心、空心。

    若凝住心,則身境與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長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脫腔屍解之下法也。

    蓋住心、無心,即真道自會,名虛無之身,實有之質矣。

    此得性遺形之妙,不得煉形之要,名為清虛善爽之鬼,故經雲:“下仙者,即脫腔屍解之法”是也。

    凡此二說,成道之旨。

    若得性遺形,雖速成,然不契道旨,蓋上士保生者,以為斃法而不修也。

    凝住心神,形氣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