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 金丹部八

關燈
鬼,明有優劣,非等倫也。

    純陽之真無死數,積陰之神無生數,此真陰真陽俱出天地之表,故無常數也。

    且天地之間,陰陽煉真形二門,于斯無别理也。

    又問曰:陰陽二門煉真形之法,得非西域瞿昙氏之法邪?中華李老君法邪?答曰:餘始隻以明天地之間,煉凡為聖,陰陽二門出世之道,元不說李老君、瞿昙氏之法邪!若以二真造茲之法,即二真何多于天地乎!此二真皆能盜天地,賊陰陽變化之情,煉陰陽純精之道,俱無成數之身,故後世立此二真為陰陽煉真之教。

    且二真俱曰修道,故道之一字,是陰陽二門衆妙之法,強名也,玄玄善号也,故總之曰道。

    老君瞿昙各得道中之一門爾,故皆出陰陽之外,俱得無生死之數也。

    又問曰:今修道之人存神養氣,複煉金液陽丹服食,以至為純陽之真。

    修陰寂之人可得服丹乎?答曰:修陽之人蓋存陽魂,留暖氣,故餌丹以助之成純陽之身。

    修陰寂之人棄陽魂而就陰魄,陰寂之形虛而冷,不可以受陽丹也。

    若服陽丹,即陰形豈可為純陰妙化乎?即陰寂不凝,煉妙空不生妙有,妙有不生空也。

    又問曰:陰陽鉛汞别有丹藥乎?答曰:陰寂之法,易陰之形,空中有空,有中不有,為樂空寂之形,不可服丹,故陰教無丹藥也。

    此義昭然,賢達可見。

    但性理凝寂,絕相離言,即真為空,妙有而已。

    修陰之人,得此言之為心印,過此以往,無别義也。

    又問曰:竊聞高僧中有出沒自在,死生任情,接迹見聞,不可勝數,以載于經論,動逾數百,今指一二,粗立事端。

    且僧佛圖澄生死自在,着于明史,述《金液訣》,形于丹經,又僧昙鸾師作《氣術論》行于世,皆同道家。

    忽暫亡而起,忽蹑空而行,陰教之中,豈曰無之?吾仁之言,陽法有上升,陰教歸空寂,即此二僧,皆留形住世,隐顯自由,得非空寂乎?吾曰:嘻!有何難明哉!其二子皆内修陽法,外修僧形法,豈分外貌乎?僧玄皆人也,同天地間一物耳。

    若外為僧,内修陽法,何異于外貌黃冠乎?且陰陽之道,任情變化,豈有偏黨乎?惟達摩師《氣訣》,正是外内不出入,凝定空寂中,煉妙有之法,便是空寂法中陰真。

    又問曰:今雲煉陽即出九天之上,煉陰即入九地之表,将欲并教天下,得否?答曰:不可也。

    治世之道,無出于文也。

    斯陰陽二門,且出世之道,不可治世,不可普教于人也。

    問者曰:吾偏習治世鬻譽之書,不達延生出世之道,罔知二主之旨,難通三教之情。

    今既聞命,實是飽于玄風,醉其真義也。

    吾向來井蛙醯雞哉!乃唯唯而退,餘所略書陰陽二門煉真之至道,意者為上智之人,明達而自知,無勞論也;愚昧無知,勉論不及也;中智之人,心或進退,往往執言不回,多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複雲“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

    ”斯言舉世鮮有不言者,遂便颙颙待死,迕真失正,迷于所苦,自甘取也。

    即輕薄無知泛濫之徒,豈可見天地之心乎?天地之用生成乎?豈知陰陽互情乎?陰陽相盜出沒乎?餘因達還丹有長生無數之辭,故少立通論,以示同人。

    非淫欲虛誕,沽诮于賢達者哉!于斯複有向美索乎?同心之子,幸鑒于斯。

     歌曰: 大道生吾真,陰陽運吾質。

    寄生天地間,生死互經曆。

    死生終有門,二路各分一。

    一門陰靜中,于中有虛寂,修成陰中神,此是西胡術。

    别有陽中道,道秘在仙籍。

    勁指天地根,此根号真一。

    真一天地先,天地因而辟。

    令人采取精,煉為庚辛石。

    邀取木中龍,合之令契密。

    忽然為夫妻,漸生男女出,十月男女生,卻化為金液。

    金液作神丹,餌之天地畢。

    書情告同人,何妨留意覓!日月疾如風,三萬六千日。

     ---------------------------------------- ◎還金術三篇并序──陶植撰 植嘗讀《金碧潛通經》,至魏先生雲:三五與一,天地至精。

    研思十霜,妙旨斯在。

    謂一者水數,為五行之始,色禀北方,包含五彩,終之合道,理契自然。

    故能生天生地,為牝為牡,然後還日精于月窟,結粹華于沖氣,靈運潛應,與真合同,即非人間術士所能窺測。

    竊見今時學者,鹹謂水銀可以為金丹,硃砂可以為河車。

    殊不知汞生于鉛,鉛産于金,既不辨真,遂假他物。

    譬如綴花以為子,斷體以安孕,傷殘既迩,精氣莫全。

    舉世作迷途之人,漏氣非混成之子,茫茫志士,同歸有待,或謂古人妄設,終無此道,愚甚不取也。

    故征經義,為《術》上、中、下,以質之同志爾。

     △術上篇 古之人所以假《易》象而為經者,謂至道與天地配。

    如太上始分一氣為二儀,二儀判,然後有三才,俾乾坤運而品彙貞,坎離用而金水并,此道之樞也。

    男冠女笄,牝牡相得,氣交體合,應變無方,此道之用也。

    日月運矣,寒暑節矣,滋液潤澤,施化流通,此道之驗也。

    陰伸陽屈,陽用陰潛,一往一來,推移合性,道之返也。

    此乃明乎剖一氣以法天象地,自有合于無為者矣,豈假他物而成之乎!今謹按《黃白内經》神農雲:知白守黑,求死不得。

    白者金精,非世間金;黑者水銀,非世間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