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議和議戰朝局紛争誤國誤家京城失守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金将粘沒喝圍攻太原,姚古、種師中兩軍,奉命往援。
古複隆德府威勝軍,師中亦疊複壽陽榆次等縣,進屯真定。
朝議以兩軍得勝,屢促進兵。
師中老成持重,不欲急進,有诏責他逗撓。
師中歎道:“逗撓系兵家大戮,我自結發從軍,從未退怯,今老了,還忍受此罪名麼?”随即麾兵徑進,并約姚古等夾攻,所有辎重犒賞各物,概未随行。
未免疏鹵。
到了壽陽,遇着金兵,五戰三勝,轉趨殺熊嶺,距太原約百裡,靜待姚古等會師。
不意姚古等失期不至,金兵恰搖旗呐喊,四面趕來。
師中部下,已經饑餒,驟遇大敵,還是上前死戰,不肯退步,自卯至已,師中令士卒發神臂弓,射退金兵,怎奈無米為炊,有功乏賞,士卒多憤怨散去,隻留師中親卒百餘人。
金兵又複馳還,把他圍住,師中死戰不退,身被四創,力竭身亡。
死不瞑目。
金兵乘勝殺入,至盤陀驿,與姚古兵相遇,古兵稍戰即潰,退保隆德。
種師道聞弟戰死,悲傷緻疾,遂稱病乞歸。
耿南仲接着敗報,又驚懼萬分,謂不如棄去三鎮。
李綱獨力持不可,欽宗遂命綱為宣撫使,劉鞈為副,往代師道。
綱受命出發,查得姚古失期,系為統制焦安節所誤,遂将安節召至,數罪正法,并奏請谪姚恤種,乃贈種師中少師,谪戍姚古至廣州,另授解潛為置制副使,代姚古職。
綱留河陽十餘日,練士卒,修器械,進次懷州,大造戰車,誓師禦敵。
遣解潛屯威勝軍,劉鞈屯遼州,幕官王以甯與都統制折可求、張思正等屯汾州,範瓊屯南北關,約三道并進,共援太原。
偏耿南仲、唐恪等,陰忌李綱,複倡和議,令解潛、劉鞈諸将,仍受朝廷指揮,不必遵綱約束。
徐處仁、許翰等,又主張速戰,促諸将速援太原。
寇氛日惡,朝局尚自相水火,真令人不解。
劉鞈恃勇先進,金人并力與戰,鞈不能敵,當即敗還。
解潛繼進,師抵南關,亦被金人擊敗。
張思正等領兵十七萬,與張孝純子張灏,宵至文水,襲擊金婁室營,小得勝仗。
次日再戰,竟至敗潰,喪兵數萬人。
折可求一軍亦潰,退子夏山,所有威勝、隆德、汾、晉、澤、绛諸民,都聞風驚避,渡河南奔,州縣皆空。
李綱奏言:“節制不專,緻有此敗,此後應合成大軍,由一路進,當有把握”等語。
這疏上後,方拟召湖南統制範世雄,并招集潰軍,親率擊敵。
不意朝旨到來,召他還京,仍命種師道接任。
最可笑的是宋廷宰臣,不務擇将練兵,反欲誘結亡國舊臣,陰圖金人,于是搖動強鄰,興兵壓境,趙宋一百六七十年的錦繡江山,要送去一大半了。
好筆力。
先是肅王樞往金為質,宋廷亦留住金使蕭仲恭,及副使趙倫。
蕭、趙統遼室舊臣,降金得官,趙倫恐久留不遣,乃給館伴邢倞道:“我等不得已降金,意中恰深恨金人,倘有機會可圖,也極思恢複故土。
若貴國肯少助臂力,我當回去,聯絡耶律餘睹,除去幹離不、粘沒喝兩人。
那時貴國可安枕無憂,即我等也可興滅繼絕了。
”邢倞信為真情,忙去報知吳敏等人。
吳敏等也以為真,遂将蠟書付與趙倫,令偕蕭仲恭回金,轉緻餘睹,令為内應。
餘睹首先叛遼,遑圖興複。
就使果有此情,也不足恃宋廷輔臣,實是癡想。
兩人還見幹離不,即将蠟書獻出。
幹離不轉達金主,金主大怒,遂令粘沒喝為左副元帥,幹離不為右副元帥,分道南侵。
粘沒喝遂急攻太原,城中久已糧盡,軍民十死七八,哪裡固守得住?知府張孝純不能再支,城遂被陷,孝純被執。
粘沒喝以為忠臣,勸令降金,仍為城守副都總管。
王禀負太宗禦容赴汾水死。
通判方笈,轉運使韓揆等三十人,一并遇害。
金兵遂分隊破汾州,知州張克戬阖門死難。
宋廷諸輔臣,接連聞警,又惹起一番議論。
你言戰,我主和,徐處仁、許翰是主戰派,耿南仲、唐恪是主和派,就是吳敏,也附入耿、唐,與處仁等反對。
處仁以吳敏向來主戰,此次忽又主和,情迹反複,殊屬可恨,遂與他面質大廷。
小人皆然,何足深責。
吳敏不肯服氣,龂龂力争。
處仁憤極,把案上的墨筆,作為鬥械,提擲過去。
湊巧碰在吳敏鼻上,畫成了一道墨痕。
實在都是倒臉朋友,不止吳敏一人。
耿南仲、唐恪等,從旁竊笑。
吳敏愈忿不可遏,竟要與處仁打架。
還是欽宗把他喝住,才算罷休。
退朝後,便有中丞李回奏劾徐處仁、吳敏,連許翰也攔入在内。
分明是耿、唐二人唆使,所以将許翰列入。
欽宗遂将徐處仁、吳敏、許翰等,一并罷斥,用唐恪為少宰,何為中書侍郎,陳過庭為尚書右丞,聶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簽書樞密院事。
當下決意主和,派著作佐郎劉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金軍,請他緩師。
及岑等還朝,述及幹離不止索所欠金銀,粘沒喝定要割與三鎮。
欽宗不得已,再遣刑部尚書王雲出使金軍,許他三鎮歲入的賦稅。
适值李綱回京,耿、唐二人,複恐他再來主戰,即唆言官,交章論綱。
說他勞師費财,有損無益,因即罷綱知揚州。
中書舍人劉珏、胡安國,并言綱忠心報國,不應外調,誰知竟得罪輔臣,谪書疊下。
珏坐貶提舉亳州明道宮,安國也出知通州。
是時寇警日聞,朝議不一,何請分天下二十三路為四道,各設總管,事得專決,财得專用,官得辟置,兵得誅賞,如京都有警,即可檄令入衛,雲雲。
欽宗依議,即命知大名府趙野
古複隆德府威勝軍,師中亦疊複壽陽榆次等縣,進屯真定。
朝議以兩軍得勝,屢促進兵。
師中老成持重,不欲急進,有诏責他逗撓。
師中歎道:“逗撓系兵家大戮,我自結發從軍,從未退怯,今老了,還忍受此罪名麼?”随即麾兵徑進,并約姚古等夾攻,所有辎重犒賞各物,概未随行。
未免疏鹵。
到了壽陽,遇着金兵,五戰三勝,轉趨殺熊嶺,距太原約百裡,靜待姚古等會師。
不意姚古等失期不至,金兵恰搖旗呐喊,四面趕來。
師中部下,已經饑餒,驟遇大敵,還是上前死戰,不肯退步,自卯至已,師中令士卒發神臂弓,射退金兵,怎奈無米為炊,有功乏賞,士卒多憤怨散去,隻留師中親卒百餘人。
金兵又複馳還,把他圍住,師中死戰不退,身被四創,力竭身亡。
死不瞑目。
金兵乘勝殺入,至盤陀驿,與姚古兵相遇,古兵稍戰即潰,退保隆德。
種師道聞弟戰死,悲傷緻疾,遂稱病乞歸。
耿南仲接着敗報,又驚懼萬分,謂不如棄去三鎮。
李綱獨力持不可,欽宗遂命綱為宣撫使,劉鞈為副,往代師道。
綱受命出發,查得姚古失期,系為統制焦安節所誤,遂将安節召至,數罪正法,并奏請谪姚恤種,乃贈種師中少師,谪戍姚古至廣州,另授解潛為置制副使,代姚古職。
綱留河陽十餘日,練士卒,修器械,進次懷州,大造戰車,誓師禦敵。
遣解潛屯威勝軍,劉鞈屯遼州,幕官王以甯與都統制折可求、張思正等屯汾州,範瓊屯南北關,約三道并進,共援太原。
偏耿南仲、唐恪等,陰忌李綱,複倡和議,令解潛、劉鞈諸将,仍受朝廷指揮,不必遵綱約束。
徐處仁、許翰等,又主張速戰,促諸将速援太原。
寇氛日惡,朝局尚自相水火,真令人不解。
劉鞈恃勇先進,金人并力與戰,鞈不能敵,當即敗還。
解潛繼進,師抵南關,亦被金人擊敗。
張思正等領兵十七萬,與張孝純子張灏,宵至文水,襲擊金婁室營,小得勝仗。
次日再戰,竟至敗潰,喪兵數萬人。
折可求一軍亦潰,退子夏山,所有威勝、隆德、汾、晉、澤、绛諸民,都聞風驚避,渡河南奔,州縣皆空。
李綱奏言:“節制不專,緻有此敗,此後應合成大軍,由一路進,當有把握”等語。
這疏上後,方拟召湖南統制範世雄,并招集潰軍,親率擊敵。
不意朝旨到來,召他還京,仍命種師道接任。
最可笑的是宋廷宰臣,不務擇将練兵,反欲誘結亡國舊臣,陰圖金人,于是搖動強鄰,興兵壓境,趙宋一百六七十年的錦繡江山,要送去一大半了。
好筆力。
先是肅王樞往金為質,宋廷亦留住金使蕭仲恭,及副使趙倫。
蕭、趙統遼室舊臣,降金得官,趙倫恐久留不遣,乃給館伴邢倞道:“我等不得已降金,意中恰深恨金人,倘有機會可圖,也極思恢複故土。
若貴國肯少助臂力,我當回去,聯絡耶律餘睹,除去幹離不、粘沒喝兩人。
那時貴國可安枕無憂,即我等也可興滅繼絕了。
”邢倞信為真情,忙去報知吳敏等人。
吳敏等也以為真,遂将蠟書付與趙倫,令偕蕭仲恭回金,轉緻餘睹,令為内應。
餘睹首先叛遼,遑圖興複。
就使果有此情,也不足恃宋廷輔臣,實是癡想。
兩人還見幹離不,即将蠟書獻出。
幹離不轉達金主,金主大怒,遂令粘沒喝為左副元帥,幹離不為右副元帥,分道南侵。
粘沒喝遂急攻太原,城中久已糧盡,軍民十死七八,哪裡固守得住?知府張孝純不能再支,城遂被陷,孝純被執。
粘沒喝以為忠臣,勸令降金,仍為城守副都總管。
王禀負太宗禦容赴汾水死。
通判方笈,轉運使韓揆等三十人,一并遇害。
金兵遂分隊破汾州,知州張克戬阖門死難。
宋廷諸輔臣,接連聞警,又惹起一番議論。
你言戰,我主和,徐處仁、許翰是主戰派,耿南仲、唐恪是主和派,就是吳敏,也附入耿、唐,與處仁等反對。
處仁以吳敏向來主戰,此次忽又主和,情迹反複,殊屬可恨,遂與他面質大廷。
小人皆然,何足深責。
吳敏不肯服氣,龂龂力争。
處仁憤極,把案上的墨筆,作為鬥械,提擲過去。
湊巧碰在吳敏鼻上,畫成了一道墨痕。
實在都是倒臉朋友,不止吳敏一人。
耿南仲、唐恪等,從旁竊笑。
吳敏愈忿不可遏,竟要與處仁打架。
還是欽宗把他喝住,才算罷休。
退朝後,便有中丞李回奏劾徐處仁、吳敏,連許翰也攔入在内。
分明是耿、唐二人唆使,所以将許翰列入。
欽宗遂将徐處仁、吳敏、許翰等,一并罷斥,用唐恪為少宰,何為中書侍郎,陳過庭為尚書右丞,聶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簽書樞密院事。
當下決意主和,派著作佐郎劉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金軍,請他緩師。
及岑等還朝,述及幹離不止索所欠金銀,粘沒喝定要割與三鎮。
欽宗不得已,再遣刑部尚書王雲出使金軍,許他三鎮歲入的賦稅。
适值李綱回京,耿、唐二人,複恐他再來主戰,即唆言官,交章論綱。
說他勞師費财,有損無益,因即罷綱知揚州。
中書舍人劉珏、胡安國,并言綱忠心報國,不應外調,誰知竟得罪輔臣,谪書疊下。
珏坐貶提舉亳州明道宮,安國也出知通州。
是時寇警日聞,朝議不一,何請分天下二十三路為四道,各設總管,事得專決,财得專用,官得辟置,兵得誅賞,如京都有警,即可檄令入衛,雲雲。
欽宗依議,即命知大名府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