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議和議戰朝局紛争誤國誤家京城失守
關燈
小
中
大
總北道,知河南府王襄總西道,知鄧州張叔夜總南道,知應天府胡直孺總東道。
又在鄧州置都總管府,總轄四道兵馬,當簡李回為大河守禦使,折彥質為河北宣撫副使。
南道總管張叔夜,聞得都城空虛,請統兵入衛,陝西置制使錢益,亦欲統兵前來,偏是唐恪、耿南仲一意言和,竟函檄飛馳,令他駐守原鎮,無故不得移師。
一面遣給事中黃锷,由海道至金都,請罷戰修和。
看官!你想此時的金兵,已是分道揚镳,乘銳南下,還有什麼和議可言?況且前時所許金币,未曾如額,所允三鎮,未曾割畀,并且羁留金使,誘結遼臣,種種措置乖方,多被金人作為話柄,除非宋朝有幾員大将,有幾支精兵,殺他一個下馬威,還好論力不論理,與他賭個雌雄。
明明曲在宋人。
若要低首下心,向他乞和,你道金人是依不依呢?果然宋臣隻管主和,金兵隻管前進。
幹離不自井陉進軍,殺敗宋将種師闵,長驅入天威軍,攻破真定。
守将都钤轄劉竧音谮。
自缢,知府李邈被執北去,複進搗中山,河北大震。
宋廷諸臣,至此尚堅持和議,接連遣使講解。
幹離不因遣楊天吉、王汭等來京,即持宋廷與耶律餘睹原書,入見欽宗,抗聲說道:“陛下不肯割畀三鎮,倒也罷了,為甚麼還要規複契丹?”應該诘責。
欽宗嗫嚅道:“這乃奸人所為,朕并不與聞呢。
”王汭冷笑道:“中朝素尚信義,奈何無信若此?現惟速割三鎮,并加我主徽号,獻納金帛車辂儀物,尚可言和。
”欽宗遲疑半晌方道:“且俟與大臣商議。
”王汭道:“商議商議,恐我兵已要渡河了。
”言已欲行。
欽宗尚欲挽留,王汭道:“可遣親王至我軍前,自行陳請,我等卻無暇久留。
”随即揚長自去。
強國使臣,如是如是。
欽宗惶急萬分,乃下哀痛诏,征兵四方。
種師道料京城難恃,亟上疏請幸長安,暫避敵鋒。
輔臣等反說他怯懦,傳旨召還,令範讷往代。
師道到京,見沿途毫無準備,憤激的了不得,自念老病侵尋,不如速死,過了數日,果然病重身亡。
看官閱過上文,前次汴京被圍,全仗李、種二人主持,此時師道又死,李綱早出知揚州,耿南仲等尚咎綱啟釁,貶綱為保靜軍節度副使,安置建昌軍。
會王雲自金營歸來,謂金人必欲得三鎮,否則進兵取汴都。
宋廷大駭,诏集百官,至尚書省,會議三鎮棄守。
唐恪、耿南仲力主割地,何卻進言道:“三鎮系國家根本,奈何割棄?”唐恪道:“不割三鎮,怎能退敵?”何道:“金人無信,割地亦來,不割亦來。
”兩下争議多時,仍無結果。
那金帥粘沒喝已自太原,統兵南下,陷平陽,降威勝軍隆德府,進破澤州。
官吏棄城逃走,遠近相望。
宋宣撫副使折彥質領兵十二萬,沿河駐紮,守禦使李回,也率萬騎防河。
偏是金兵到來,夾河敲了一夜的戰鼓,已把折彥質軍吓得潰退。
李回孤掌難鳴,也即逃還京師。
膽小如鼷。
金兵測視河流,見孟津以下,可以徒涉,遂引軍徑渡。
知河陽燕瑛,河南留守西道都總管王襄,聞風遁去。
永安軍鄭州悉降金軍,汴京又複戒嚴。
粘沒喝且遣使索割兩河,廷臣統面面相觑,不敢發言。
獨王雲謂:“前時至金,曾由幹離不索割三鎮,且請康王往謝,現若依他前議,當可講和。
萬一金人不從,亦不過如王汭所言,加金主徽号,贈送冕辂罷了。
”欽宗沒法,乃進雲為資政殿學士,命偕康王赴金軍,許割三鎮,并奉衮冕玉辂,尊金主為皇叔,加上徽号至十八字。
雲受命後,即與康王構出都,由滑、浚至磁州。
知州宗澤迎谒道:“肅王一去不回,難道大王尚欲蹈前轍麼?況敵兵已迫,去亦何益?請勿再行!”幸有此着,尚得保全半壁。
康王乃留次磁州。
王雲猶再三催迫,康王不從。
會康王出谒嘉應神祠,雲亦随着,州民亦遮道谏王切勿北去。
雲厲聲呵叱,激動衆怒,齊聲呼道:“奸賊奸賊!”雲不知進退,尚欲恃威恐吓,怎禁得衆怒難犯,洶洶上前,你一腳,我一拳,霎時間打倒地上,雙足一伸,嗚呼哀哉。
該死的賊。
康王也不便動怒,隻好帶勸帶谕,解散衆民。
其實也怨恨王雲。
及返入州署,接到知相州汪伯彥帛書,請他赴相。
康王乃轉趨相州,伯彥身服櫜鞬,帶着步兵,出城迎谒。
康王下馬慰勞道:“他日見上,當首以京兆薦公。
”伯彥拜謝。
又招了一個賊臣。
康王遂留寓相州。
當下來了一位壯士,入城谒王。
康王見他英姿凜凜,相貌堂堂,倒也暗中喝采。
及問他姓氏,他卻報明大略。
看官聽着!這人曾充過真定部校,姓嶽名飛,表字鵬舉,系相州湯陰縣人。
但叙略迹,已是烨烨生光。
相傳嶽飛生時,曾有大鳥,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家世業農,父名和,母姚氏。
飛生未彌月,河決内黃,洪水暴至,家廬漂沒,飛賴母抱坐大缸中,随水流去,達岸得生。
好容易養至成人,竟生就一種神力,能挽強弓三百斤,弩八石。
因聞周同善射,遂投拜為師,盡心習藝,悉得所傳。
适劉鞈宣撫真定,招募戰士,飛即往投效,并乞百騎,至相州掃平土匪陶俊、賈進和。
至是家居無事,乃入見康王。
王問明來曆,留為護衛。
嗣聞相州尚有劇賊,叫作吉倩,遂命飛前去招撫。
飛單騎馳入倩寨,與倩角藝。
倩屢鬥屢敗,情願率衆三百八十人,悔過投降。
飛引見康王,王嘉飛功,授為承信郎。
飛因請
又在鄧州置都總管府,總轄四道兵馬,當簡李回為大河守禦使,折彥質為河北宣撫副使。
南道總管張叔夜,聞得都城空虛,請統兵入衛,陝西置制使錢益,亦欲統兵前來,偏是唐恪、耿南仲一意言和,竟函檄飛馳,令他駐守原鎮,無故不得移師。
一面遣給事中黃锷,由海道至金都,請罷戰修和。
看官!你想此時的金兵,已是分道揚镳,乘銳南下,還有什麼和議可言?況且前時所許金币,未曾如額,所允三鎮,未曾割畀,并且羁留金使,誘結遼臣,種種措置乖方,多被金人作為話柄,除非宋朝有幾員大将,有幾支精兵,殺他一個下馬威,還好論力不論理,與他賭個雌雄。
明明曲在宋人。
若要低首下心,向他乞和,你道金人是依不依呢?果然宋臣隻管主和,金兵隻管前進。
幹離不自井陉進軍,殺敗宋将種師闵,長驅入天威軍,攻破真定。
守将都钤轄劉竧音谮。
自缢,知府李邈被執北去,複進搗中山,河北大震。
宋廷諸臣,至此尚堅持和議,接連遣使講解。
幹離不因遣楊天吉、王汭等來京,即持宋廷與耶律餘睹原書,入見欽宗,抗聲說道:“陛下不肯割畀三鎮,倒也罷了,為甚麼還要規複契丹?”應該诘責。
欽宗嗫嚅道:“這乃奸人所為,朕并不與聞呢。
”王汭冷笑道:“中朝素尚信義,奈何無信若此?現惟速割三鎮,并加我主徽号,獻納金帛車辂儀物,尚可言和。
”欽宗遲疑半晌方道:“且俟與大臣商議。
”王汭道:“商議商議,恐我兵已要渡河了。
”言已欲行。
欽宗尚欲挽留,王汭道:“可遣親王至我軍前,自行陳請,我等卻無暇久留。
”随即揚長自去。
強國使臣,如是如是。
欽宗惶急萬分,乃下哀痛诏,征兵四方。
種師道料京城難恃,亟上疏請幸長安,暫避敵鋒。
輔臣等反說他怯懦,傳旨召還,令範讷往代。
師道到京,見沿途毫無準備,憤激的了不得,自念老病侵尋,不如速死,過了數日,果然病重身亡。
看官閱過上文,前次汴京被圍,全仗李、種二人主持,此時師道又死,李綱早出知揚州,耿南仲等尚咎綱啟釁,貶綱為保靜軍節度副使,安置建昌軍。
會王雲自金營歸來,謂金人必欲得三鎮,否則進兵取汴都。
宋廷大駭,诏集百官,至尚書省,會議三鎮棄守。
唐恪、耿南仲力主割地,何卻進言道:“三鎮系國家根本,奈何割棄?”唐恪道:“不割三鎮,怎能退敵?”何道:“金人無信,割地亦來,不割亦來。
”兩下争議多時,仍無結果。
那金帥粘沒喝已自太原,統兵南下,陷平陽,降威勝軍隆德府,進破澤州。
官吏棄城逃走,遠近相望。
宋宣撫副使折彥質領兵十二萬,沿河駐紮,守禦使李回,也率萬騎防河。
偏是金兵到來,夾河敲了一夜的戰鼓,已把折彥質軍吓得潰退。
李回孤掌難鳴,也即逃還京師。
膽小如鼷。
金兵測視河流,見孟津以下,可以徒涉,遂引軍徑渡。
知河陽燕瑛,河南留守西道都總管王襄,聞風遁去。
永安軍鄭州悉降金軍,汴京又複戒嚴。
粘沒喝且遣使索割兩河,廷臣統面面相觑,不敢發言。
獨王雲謂:“前時至金,曾由幹離不索割三鎮,且請康王往謝,現若依他前議,當可講和。
萬一金人不從,亦不過如王汭所言,加金主徽号,贈送冕辂罷了。
”欽宗沒法,乃進雲為資政殿學士,命偕康王赴金軍,許割三鎮,并奉衮冕玉辂,尊金主為皇叔,加上徽号至十八字。
雲受命後,即與康王構出都,由滑、浚至磁州。
知州宗澤迎谒道:“肅王一去不回,難道大王尚欲蹈前轍麼?況敵兵已迫,去亦何益?請勿再行!”幸有此着,尚得保全半壁。
康王乃留次磁州。
王雲猶再三催迫,康王不從。
會康王出谒嘉應神祠,雲亦随着,州民亦遮道谏王切勿北去。
雲厲聲呵叱,激動衆怒,齊聲呼道:“奸賊奸賊!”雲不知進退,尚欲恃威恐吓,怎禁得衆怒難犯,洶洶上前,你一腳,我一拳,霎時間打倒地上,雙足一伸,嗚呼哀哉。
該死的賊。
康王也不便動怒,隻好帶勸帶谕,解散衆民。
其實也怨恨王雲。
及返入州署,接到知相州汪伯彥帛書,請他赴相。
康王乃轉趨相州,伯彥身服櫜鞬,帶着步兵,出城迎谒。
康王下馬慰勞道:“他日見上,當首以京兆薦公。
”伯彥拜謝。
又招了一個賊臣。
康王遂留寓相州。
當下來了一位壯士,入城谒王。
康王見他英姿凜凜,相貌堂堂,倒也暗中喝采。
及問他姓氏,他卻報明大略。
看官聽着!這人曾充過真定部校,姓嶽名飛,表字鵬舉,系相州湯陰縣人。
但叙略迹,已是烨烨生光。
相傳嶽飛生時,曾有大鳥,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家世業農,父名和,母姚氏。
飛生未彌月,河決内黃,洪水暴至,家廬漂沒,飛賴母抱坐大缸中,随水流去,達岸得生。
好容易養至成人,竟生就一種神力,能挽強弓三百斤,弩八石。
因聞周同善射,遂投拜為師,盡心習藝,悉得所傳。
适劉鞈宣撫真定,招募戰士,飛即往投效,并乞百騎,至相州掃平土匪陶俊、賈進和。
至是家居無事,乃入見康王。
王問明來曆,留為護衛。
嗣聞相州尚有劇賊,叫作吉倩,遂命飛前去招撫。
飛單騎馳入倩寨,與倩角藝。
倩屢鬥屢敗,情願率衆三百八十人,悔過投降。
飛引見康王,王嘉飛功,授為承信郎。
飛因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