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造雄邦恃強稱帝通遠使約金攻遼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童貫經略西陲,屢次晉爵,至政和八年,改元重和,貤恩内外文武百官,貫複得升為太保。
越年,複改元宣和,貫又欲幸功邀賞,命劉法進取朔方。
法不欲行,經貫連日催促,不得已率兵二萬,出至統安城。
适遇夏主弟察哥,一作察克。
引兵到來,法即列陣與戰,察哥自領步騎為三隊,敵法前軍,别遣精騎登山,繞出法軍背後。
法正與察哥酣鬥,不防後隊大亂,竟被夏兵殺入。
法顧前失後,顧後失前,亟拟收軍奔回,怎奈夏兵前後環繞,不肯放行。
督戰至六七時,累得人馬困乏,且部兵多半死亡,料知招架不住,隻好棄軍潛遁。
天色已晚,夤夜奔走,行至黎明,距戰地約七十裡,地名蓋朱峗,四顧無人,乃下馬卸甲,暫圖休息。
少頃,有數人負擔前來,法疑是商販,向他索食。
數人不允,法瞋目道:“你等小民,難道不識我劉經略麼?”一人答道:“将軍便是劉經略,我有食物在此,應該奉獻。
”言訖,便向擔中取出一物,跑至劉法身旁。
法尚道是甚麼食物,哪知是一柄亮晃晃的短刀,急切不及躲避,突被殺死,首級也被取去。
看官聽着!這數人,乃是西夏的負擔軍,随充軍前雜役,可巧碰着劉法,正是冤冤相湊,當即斬首報功。
是屠城之報。
察哥見了法首,恻然語左右道:“這位劉将軍,前曾在古骨龍、仁多泉兩處,連敗我軍,我嘗謂他天生神将,不敢與他交鋒,誰料今日為我小兵所殺,攜首而歸,這是他恃勝輕出的壞處,我等不可不戒!”察哥有謀有識,卻是西夏良将。
當下麾軍再進,直搗震武。
震武在山峽中,熙、秦兩路轉饷艱難,自築城三載,知軍李明、孟清皆為夏人所殺,至是城又将陷。
察哥道:“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塊,也是好的。
”遂引軍退去。
童貫聞夏人已退,反報稱守兵擊卻,就是劉法敗死,也匿不上聞,一面通使遼主,請他出場排解,再與夏人修好。
遼正與金構兵,恐得罪中朝,更增一敵,乃轉告夏主,令與宋修和。
夏主乾順亦頗厭用兵,乃因遼使進表納款。
貫遂上言,夏主畏威,情願投誠。
徽宗乃饬罷六路兵,加貫太傅,封泾國公,時人稱貫為媪相,與公相蔡京齊名。
貫班師回朝,剛值蔡京定議圖遼,遣武義大夫馬政浮海使金,與約夾攻。
貫本首倡此議,當然極力慫恿,主張北伐。
一時興高采烈,大有唾手燕雲的情景。
全是妄想。
看官道金是何邦?便是前文所說的女真部。
應五十一回。
徽宗政和二年時,遼天祚帝延禧赴春州,至混同江釣魚,女真各部酋長,相率往朝。
阿骨打奉兄命,亦出觐遼主,釣罷張宴。
飲至半酣,遼主命諸酋依次起舞,輪至阿骨打,獨辭不能。
遼主勸谕再三,始終不肯聽命。
遼主欲殺阿骨打,經北院樞密使蕭奉先谏阻乃止。
阿骨打脫歸,恐遼主疑有異志,将加讨伐,遂日夕籌防,招兵賣馬,先并吞附近各族,拓地圖強,嗣且建城堡,修戎器,扼險要,以備不虞。
至長兄烏雅束病殁,阿骨打襲位,并不向遼告喪,且自稱勃都極烈。
一作達貝勒。
遼主遣使诘責,阿骨打道:“有喪不能弔,還說我有罪麼?”因拒絕來使。
先是遼主好獵,每歲至海上市鷹,征使四出,道出女真,往往需求無厭,因此各部亦相繼怨遼。
獨纥石烈部酋阿疏,當盈哥在位時,與盈哥有怨,戰敗奔遼。
盈哥、烏雅束相繼索仇,終不見遣。
阿骨打又疊使往索,仍屬無效,乃召集諸部,約會來流水上,一作拉林水。
得二千五百人,禱告天地,誓師伐遼,進軍遼境,擊敗遼兵,射死遼将耶律謝十,謝十一作色錫。
乘勢攻克甯江州。
遼都統蕭嗣先,率兵萬人,出援甯江。
阿骨打時已引還,嗣先竟追至出河店,一譯作珠赫店。
天晚駐營。
翌晨聞阿骨打返兵迎擊,急令前隊往阻,不到半日,已被阿骨打殺敗逃回。
嗣先乃整軍出迎,甫經交綏,忽大風陡起,飛沙眯目,阿骨打正居上風,麾兵奮擊,遼兵不能支持,盡行潰散,将校多半死亡,嗣先踉跄遁歸。
于是阿骨打弟吳乞買等,勸兄稱帝。
阿骨打起初不從,旋經将佐等,再行勸進,乃于乙未年正月元日,即宋徽宗政和五年,就按出虎水旁,按出虎水一譯作愛新水。
即皇帝位,國号大金,取金質不壞的意義。
建元取國,易名為旻,命吳乞買為谙班勃極烈。
從兄撤改,一作薩拉噶,系劾裡缽兄劾者子。
及弟斜也,一譯作舍音。
為國論勃極烈。
兩種官名,均系女真部方言,尊貴的官長,叫作勃極烈,谙班是最尊的意思,國論就是國相。
谙班一譯作阿木班,國論一作固倫。
遼人嘗言女真兵滿萬,便不可敵,至是已達萬人以上,乃厲兵秣馬,再議攻遼。
遼主遣使僧家奴,一作僧嘉努。
赍書往金,令為屬國。
金主複書,要求遼主送還阿疏,并遣黃龍府至别地,方可議和。
遼主再贻書,呼金主
越年,複改元宣和,貫又欲幸功邀賞,命劉法進取朔方。
法不欲行,經貫連日催促,不得已率兵二萬,出至統安城。
适遇夏主弟察哥,一作察克。
引兵到來,法即列陣與戰,察哥自領步騎為三隊,敵法前軍,别遣精騎登山,繞出法軍背後。
法正與察哥酣鬥,不防後隊大亂,竟被夏兵殺入。
法顧前失後,顧後失前,亟拟收軍奔回,怎奈夏兵前後環繞,不肯放行。
督戰至六七時,累得人馬困乏,且部兵多半死亡,料知招架不住,隻好棄軍潛遁。
天色已晚,夤夜奔走,行至黎明,距戰地約七十裡,地名蓋朱峗,四顧無人,乃下馬卸甲,暫圖休息。
少頃,有數人負擔前來,法疑是商販,向他索食。
數人不允,法瞋目道:“你等小民,難道不識我劉經略麼?”一人答道:“将軍便是劉經略,我有食物在此,應該奉獻。
”言訖,便向擔中取出一物,跑至劉法身旁。
法尚道是甚麼食物,哪知是一柄亮晃晃的短刀,急切不及躲避,突被殺死,首級也被取去。
看官聽着!這數人,乃是西夏的負擔軍,随充軍前雜役,可巧碰着劉法,正是冤冤相湊,當即斬首報功。
是屠城之報。
察哥見了法首,恻然語左右道:“這位劉将軍,前曾在古骨龍、仁多泉兩處,連敗我軍,我嘗謂他天生神将,不敢與他交鋒,誰料今日為我小兵所殺,攜首而歸,這是他恃勝輕出的壞處,我等不可不戒!”察哥有謀有識,卻是西夏良将。
當下麾軍再進,直搗震武。
震武在山峽中,熙、秦兩路轉饷艱難,自築城三載,知軍李明、孟清皆為夏人所殺,至是城又将陷。
察哥道:“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塊,也是好的。
”遂引軍退去。
童貫聞夏人已退,反報稱守兵擊卻,就是劉法敗死,也匿不上聞,一面通使遼主,請他出場排解,再與夏人修好。
遼正與金構兵,恐得罪中朝,更增一敵,乃轉告夏主,令與宋修和。
夏主乾順亦頗厭用兵,乃因遼使進表納款。
貫遂上言,夏主畏威,情願投誠。
徽宗乃饬罷六路兵,加貫太傅,封泾國公,時人稱貫為媪相,與公相蔡京齊名。
貫班師回朝,剛值蔡京定議圖遼,遣武義大夫馬政浮海使金,與約夾攻。
貫本首倡此議,當然極力慫恿,主張北伐。
一時興高采烈,大有唾手燕雲的情景。
全是妄想。
看官道金是何邦?便是前文所說的女真部。
應五十一回。
徽宗政和二年時,遼天祚帝延禧赴春州,至混同江釣魚,女真各部酋長,相率往朝。
阿骨打奉兄命,亦出觐遼主,釣罷張宴。
飲至半酣,遼主命諸酋依次起舞,輪至阿骨打,獨辭不能。
遼主勸谕再三,始終不肯聽命。
遼主欲殺阿骨打,經北院樞密使蕭奉先谏阻乃止。
阿骨打脫歸,恐遼主疑有異志,将加讨伐,遂日夕籌防,招兵賣馬,先并吞附近各族,拓地圖強,嗣且建城堡,修戎器,扼險要,以備不虞。
至長兄烏雅束病殁,阿骨打襲位,并不向遼告喪,且自稱勃都極烈。
一作達貝勒。
遼主遣使诘責,阿骨打道:“有喪不能弔,還說我有罪麼?”因拒絕來使。
先是遼主好獵,每歲至海上市鷹,征使四出,道出女真,往往需求無厭,因此各部亦相繼怨遼。
獨纥石烈部酋阿疏,當盈哥在位時,與盈哥有怨,戰敗奔遼。
盈哥、烏雅束相繼索仇,終不見遣。
阿骨打又疊使往索,仍屬無效,乃召集諸部,約會來流水上,一作拉林水。
得二千五百人,禱告天地,誓師伐遼,進軍遼境,擊敗遼兵,射死遼将耶律謝十,謝十一作色錫。
乘勢攻克甯江州。
遼都統蕭嗣先,率兵萬人,出援甯江。
阿骨打時已引還,嗣先竟追至出河店,一譯作珠赫店。
天晚駐營。
翌晨聞阿骨打返兵迎擊,急令前隊往阻,不到半日,已被阿骨打殺敗逃回。
嗣先乃整軍出迎,甫經交綏,忽大風陡起,飛沙眯目,阿骨打正居上風,麾兵奮擊,遼兵不能支持,盡行潰散,将校多半死亡,嗣先踉跄遁歸。
于是阿骨打弟吳乞買等,勸兄稱帝。
阿骨打起初不從,旋經将佐等,再行勸進,乃于乙未年正月元日,即宋徽宗政和五年,就按出虎水旁,按出虎水一譯作愛新水。
即皇帝位,國号大金,取金質不壞的意義。
建元取國,易名為旻,命吳乞買為谙班勃極烈。
從兄撤改,一作薩拉噶,系劾裡缽兄劾者子。
及弟斜也,一譯作舍音。
為國論勃極烈。
兩種官名,均系女真部方言,尊貴的官長,叫作勃極烈,谙班是最尊的意思,國論就是國相。
谙班一譯作阿木班,國論一作固倫。
遼人嘗言女真兵滿萬,便不可敵,至是已達萬人以上,乃厲兵秣馬,再議攻遼。
遼主遣使僧家奴,一作僧嘉努。
赍書往金,令為屬國。
金主複書,要求遼主送還阿疏,并遣黃龍府至别地,方可議和。
遼主再贻書,呼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