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挾妓縱歡歌樓被澤屈尊就宴相府承恩
關燈
小
中
大
禁起座,及該姝行近,并非别人,就是寵擅專房的小劉貴妃。
徽宗禁不住大笑,靈素卻恭恭敬敬的再拜殿下,至拜罷起來,又大言道:“神霄侍案夫人來了。
”言甫畢,又見一麗人,輕移蓮步,帶着宮婢二三名,冉冉而至。
徽宗龍目遙矚,乃是後宮的崔貴嫔。
靈素複道:“這位貴人,在仙班中,與臣同列,禮不當拜。
”乃鞠躬長揖,仍複上階就座。
原來靈素出入宮禁,已成習慣,所有宮眷,不必避面,因此仍坐左側。
劉、崔二妃,向徽宗行過了禮,自然另有座位。
才經坐定,靈素忽愕視殿外道:“怪極怪極!”徽宗被他一驚,忙問何故?靈素道:“殿外奈何有妖魅氣?”一語未已,見有一美婦進來,珠翠盈頭,備極秾豔。
靈素突然起座,取過禦爐火管,大踏步趨至殿門,将擊該婦,虧得内侍兩旁遮攔,才得免擊,那美人兒已吓得目瞪口呆,桃腮變白。
徽宗也急喚靈素道:“先生不要誤瞧,這就是教坊中的李師師。
”原來就是此人。
靈素道:“她是一個妖狐,若将她殺卻,屍無狐尾,臣願坐欺君大罪,立就典刑。
”徽宗正愛戀師師,哪裡肯依,便帶笑帶勸的說了數語。
靈素道:“臣不慣與妖魅并列,願即告退。
”李師師似妖,靈素亦未嘗非怪。
言訖,拂袖徑去。
徽宗疑信參半,到了次日,又召見靈素,問廷臣有無仙侶?靈素答道:“蔡太師系左元仙子,王學士黼恰是神霄文華使,鄭居中、童貫等,亦皆名廁仙班,所以仍隸帝君陛下。
”誤國賊臣,豈隸仙籍?就使有點來曆,無非是混世妖魔。
徽宗道:“朕已造玉清和陽宮,供奉仙像,請先生為朕齋醮!”靈素不待說畢,便接入道:“玉清和陽宮,似嫌逼仄,乞陛下另行建造,方可奉诏。
”徽宗道:“這也無有不可,請先生擇地經營!”靈素奉命而出,即在延福宮東側,規度地址,鸠工建築。
由内侍梁師成、楊戬等,協同監造。
師成曾為太乙宮使,以善谀得寵,甚至禦書号令,多出彼手,就是蔡京父子,亦奉命維謹,王黼且視他如父。
此次與靈素督建醮宮,自晨晖門,即延福宮東門。
至景龍門,汴京北面中門。
迤長數裡,密連禁署。
宮中山包平地,環繞佳木清流,所築館舍台閣,上棟下楹,概用楩楠等木,不施五采,自然成文,亭榭不可勝計。
宮既成,定名為上清寶箓宮,命靈素主齋醮事,王仔昔為副。
且就景龍門城上,築一複道,溝通宮禁,以便徽宗親臨禱祀,且令各路統建神霄萬壽宮。
靈素遂廣招徒黨,齊集都中,各請給俸。
每設大齋,費缗錢數萬,甚至窮民遊手,多買青布幅巾,冒稱道士,混入寶箓宮内,每日得一飽餐,并制錢三百文,稱為施舍。
政和七年,設立千道會,不論何處羽流,盡令入都聽講。
徽宗亦在旁設幄,恭聆教旨。
開會這一日,羽流雲集,女士盈門,徽宗亦挈着劉、崔諸妃,入幄列坐。
靈素戴道冠,衣法服,昂然登壇,高坐說法,先談了一回虛無杳渺的妄言,然後令人入問要訣。
壇下瞻拜多人,靈素随口荒唐,并無精義,或且雜入滑稽,間參媟語,引得上下哄堂,嘈雜無紀,禦幄内亦笑聲雜沓,體制蕩然。
上恬下嬉,安得不亡?罷講後,禦賜齋飯,很是豐盛。
徽宗與妃嫔等,亦至齋堂内,吃過了齋,才行返駕。
靈素複令吏民詣寶箓宮,授神霄秘錄,朝士求他引進,亦往往北面稱徒,靡然趨附,但得靈素首肯,無不應效如神。
也可稱做接引道人。
既而道箓院中,忽接得一道密诏,内雲: 朕乃上帝元子,為太霄帝君,憫中華被金狄之教,金狄二字,劉定之謂佛身若全色,故稱金狄,未知是否?遂懇上帝,願為人主,令天下歸于正道,卿等可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
道箓院當然應諾,即上表冊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想入非非。
百官相率稱賀。
惟這個皇帝加銜,止在道教章疏内應用,餘不援例。
一面立道學,編道史。
什麼叫作道學呢?用内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自太學辟雍以下,概令肄習,按歲升貢,及三歲大比,必通習道學,方得進階,這是林先生說出來的。
什麼叫作道史呢?彙集古今道教事,編成一部大紀志,稱為道史,這是蔡太師說出來的。
可巧道法有靈,西陲一帶,屢報勝仗,徽宗尤信為神佑,越覺堕入迷途。
接入西夏事,也似天衣無縫。
原來太尉童貫,自督造延福宮後,仍握兵權。
适值夏人李,一譯作李額葉。
為環州定遠軍首領,本已降服中朝,暗中卻通使夏監軍,說是窖栗待師,可亟發大兵,來襲定遠。
夏監軍哆,一譯作多淩。
遂率萬人來應。
媟
徽宗禁不住大笑,靈素卻恭恭敬敬的再拜殿下,至拜罷起來,又大言道:“神霄侍案夫人來了。
”言甫畢,又見一麗人,輕移蓮步,帶着宮婢二三名,冉冉而至。
徽宗龍目遙矚,乃是後宮的崔貴嫔。
靈素複道:“這位貴人,在仙班中,與臣同列,禮不當拜。
”乃鞠躬長揖,仍複上階就座。
原來靈素出入宮禁,已成習慣,所有宮眷,不必避面,因此仍坐左側。
劉、崔二妃,向徽宗行過了禮,自然另有座位。
才經坐定,靈素忽愕視殿外道:“怪極怪極!”徽宗被他一驚,忙問何故?靈素道:“殿外奈何有妖魅氣?”一語未已,見有一美婦進來,珠翠盈頭,備極秾豔。
靈素突然起座,取過禦爐火管,大踏步趨至殿門,将擊該婦,虧得内侍兩旁遮攔,才得免擊,那美人兒已吓得目瞪口呆,桃腮變白。
徽宗也急喚靈素道:“先生不要誤瞧,這就是教坊中的李師師。
”原來就是此人。
靈素道:“她是一個妖狐,若将她殺卻,屍無狐尾,臣願坐欺君大罪,立就典刑。
”徽宗正愛戀師師,哪裡肯依,便帶笑帶勸的說了數語。
靈素道:“臣不慣與妖魅并列,願即告退。
”李師師似妖,靈素亦未嘗非怪。
言訖,拂袖徑去。
徽宗疑信參半,到了次日,又召見靈素,問廷臣有無仙侶?靈素答道:“蔡太師系左元仙子,王學士黼恰是神霄文華使,鄭居中、童貫等,亦皆名廁仙班,所以仍隸帝君陛下。
”誤國賊臣,豈隸仙籍?就使有點來曆,無非是混世妖魔。
徽宗道:“朕已造玉清和陽宮,供奉仙像,請先生為朕齋醮!”靈素不待說畢,便接入道:“玉清和陽宮,似嫌逼仄,乞陛下另行建造,方可奉诏。
”徽宗道:“這也無有不可,請先生擇地經營!”靈素奉命而出,即在延福宮東側,規度地址,鸠工建築。
由内侍梁師成、楊戬等,協同監造。
師成曾為太乙宮使,以善谀得寵,甚至禦書号令,多出彼手,就是蔡京父子,亦奉命維謹,王黼且視他如父。
此次與靈素督建醮宮,自晨晖門,即延福宮東門。
至景龍門,汴京北面中門。
迤長數裡,密連禁署。
宮中山包平地,環繞佳木清流,所築館舍台閣,上棟下楹,概用楩楠等木,不施五采,自然成文,亭榭不可勝計。
宮既成,定名為上清寶箓宮,命靈素主齋醮事,王仔昔為副。
且就景龍門城上,築一複道,溝通宮禁,以便徽宗親臨禱祀,且令各路統建神霄萬壽宮。
靈素遂廣招徒黨,齊集都中,各請給俸。
每設大齋,費缗錢數萬,甚至窮民遊手,多買青布幅巾,冒稱道士,混入寶箓宮内,每日得一飽餐,并制錢三百文,稱為施舍。
政和七年,設立千道會,不論何處羽流,盡令入都聽講。
徽宗亦在旁設幄,恭聆教旨。
開會這一日,羽流雲集,女士盈門,徽宗亦挈着劉、崔諸妃,入幄列坐。
靈素戴道冠,衣法服,昂然登壇,高坐說法,先談了一回虛無杳渺的妄言,然後令人入問要訣。
壇下瞻拜多人,靈素随口荒唐,并無精義,或且雜入滑稽,間參媟語,引得上下哄堂,嘈雜無紀,禦幄内亦笑聲雜沓,體制蕩然。
上恬下嬉,安得不亡?罷講後,禦賜齋飯,很是豐盛。
徽宗與妃嫔等,亦至齋堂内,吃過了齋,才行返駕。
靈素複令吏民詣寶箓宮,授神霄秘錄,朝士求他引進,亦往往北面稱徒,靡然趨附,但得靈素首肯,無不應效如神。
也可稱做接引道人。
既而道箓院中,忽接得一道密诏,内雲: 朕乃上帝元子,為太霄帝君,憫中華被金狄之教,金狄二字,劉定之謂佛身若全色,故稱金狄,未知是否?遂懇上帝,願為人主,令天下歸于正道,卿等可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
道箓院當然應諾,即上表冊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想入非非。
百官相率稱賀。
惟這個皇帝加銜,止在道教章疏内應用,餘不援例。
一面立道學,編道史。
什麼叫作道學呢?用内經道德經為大經,莊子、列子為小經,自太學辟雍以下,概令肄習,按歲升貢,及三歲大比,必通習道學,方得進階,這是林先生說出來的。
什麼叫作道史呢?彙集古今道教事,編成一部大紀志,稱為道史,這是蔡太師說出來的。
可巧道法有靈,西陲一帶,屢報勝仗,徽宗尤信為神佑,越覺堕入迷途。
接入西夏事,也似天衣無縫。
原來太尉童貫,自督造延福宮後,仍握兵權。
适值夏人李,一譯作李額葉。
為環州定遠軍首領,本已降服中朝,暗中卻通使夏監軍,說是窖栗待師,可亟發大兵,來襲定遠。
夏監軍哆,一譯作多淩。
遂率萬人來應。
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