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巧排擠毒死輔臣喜招徕載歸異族

關燈
張克公等,受居中囑托,挨次劾京,連上數十本,尚未見報。

    又經居中賣通方士郭天信密陳日中有黑子,為宰輔欺君預兆,徽宗正寵信天信,不免驚心,乃罷京為太乙宮使,改封楚國公,朔望入朝。

    殿中侍禦史洪彥升、毛注等,申論京罪,請立遣出都。

    太學生陳朝老等,又上陣京惡,共積十四款,由小子揭綱如下: 渎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制作喜導谀箝台谏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 結末數語,是引用《左傳》成文,有“投諸四裔,以禦魑魅”等詞。

    徽宗隻命京緻仕,仍留京師,用何執中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陳朝老又上言執中才不勝任,徽宗不從。

    到了大觀四年夏季,彗星出現奎婁間、徽宗援照舊例,避殿減膳,令侍從官,直陳阙失。

    有名無實,終歸無益。

    石公弼、毛注等遂極論京罪,張克公說京不軌不忠,多至數十事,因貶京為太子少保,出居杭州。

    餘深失一黨援,心不自安,亦上疏乞罷,出知青州。

     時張商英調知杭州,過阙賜對,語中頗不直蔡京,暗合帝意,遂留居政府,命為中書侍郎。

    商英因将京時苛政,奏改數條,中外頗以為賢。

    徽宗遂進商英為尚書右仆射,可巧彗星隐沒,久旱逢雨,一班趨炎附熱的狗官,稱為天人相應,歸功君相,連徽宗亦欣慰異常,親書商霖二字,作為賜品。

    傳說恐未必如此。

    商英益懷感激,大加改革,将蔡京所立諸法,次第罷除,并勸徽宗節華侈,息土木,抑僥幸,一時推為至言。

    為節取計,亦應嘉許。

    徽宗初甚信任,後來覺得不甚适意,漸漸的讨厭起來。

    主德之替,即誤于此。

    左仆射何執中,本是蔡京同黨,所有一切主張,概從京舊,偏商英硬來作梗,大違初心,遂與鄭居中互為勾結,想把商英推翻,便好由居中接任;且因王皇後崩逝,已隔二年,王後崩逝,在大觀二年秋季,此處乃是補筆。

    眼見得中宮位置,是鄭貴妃接替。

    居中與貴妃同宗,更多一重希望,所以與執中聯同一氣,日攻商英短處。

    果然大觀四年十月,鄭貴妃竟受冊為後。

    居中以為時機已熟,稍稍着手,便好将商英捋去,穩穩的做右相了。

    不料鄭皇後密白徽宗言:“外戚不當預政,必欲用居中,甯可改任他職。

    ”徽宗竟毅然下诏,罷居中為觀文殿大學士,以吳居厚知樞密院事。

    居中接诏大驚,明知鄭後恃寵沽名,因此改任,但為此一激,越覺遷怒商英,先令言官劾他門下客唐庚,由提舉京畿常平倉,竄知惠州,再由中丞張克公劾奏商英與郭天信往來,緻觸動徽宗疑忌,竟免商英職,出知河南府,尋複貶為崇信軍節度使。

    天信亦安置單州。

    原來徽宗在潛邸時,天信曾說他當居天位,嗣因所言果驗,因得上寵。

    此時恐商英亦有異征,為天信所賞識,乃将他二人相繼黜逐,免滋後患。

    其實統是輔臣争寵,巧為排擠,有甚麼意外情事呢!商英免職,似不甚惜,但何執中等且不若商英,豈不可歎? 商英既去,何執中仍得專政,蔡京贻書執中,請他援引。

    執中卻也有意,但又恐蔡京入都,未免掣肘,因此躊躇未決。

    可巧檢校司空童貫奉命使遼,帶了一個遼臣馬植,回至汴都,竟将馬植薦做大官,一面召還蔡京,複太師銜,做一個好幫手,鬧出那助金滅遼、引金亡宋的大把戲來。

    好筆仗。

    小子于遼邦情事,已有好幾回未曾談及,此處接叙宋、遼交涉,理應補叙略迹,以便前後接洽。

    自神宗信王安石言,割新疆地七百裡畀遼,遼人才無異議。

    應四十回。

    遼主洪基,有後蕭氏,才貌超群,工詩文,好音樂,頗得主寵。

    偏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一譯作耶律伊遜。

    專權怙勢,忌後明敏,陰與宮婢單登等定謀,誣後與伶官趙惟一私通。

    洪基不辨真僞,即将趙惟一系獄,囑耶律乙辛審問。

    病鬼碰着閻羅王,還有甚麼希望?三木交逼,屈打成招,當由乙辛冤枉定谳,将惟一置諸極刑,連家族一并骈戮。

    那時害得這貌賽西施、才侔道韫的蕭皇後,不明不白,無處伸訴,隻好解帶自經,死于非命。

    可憐可恫。

    蕭後生子名浚,已立為太子,乙辛恐他報複,密令私黨蕭霞抹一作蕭薩滿。

    進妹為後,讒間東宮。

    洪基正在懷疑,那護衛耶律查剌查剌一譯作紮拉。

    因乙辛囑委,誣告都宮使耶律撒剌撤剌一譯作薩喇。

    及忽古一譯作和爾郭。

    等,密謀廢立。

    洪基又信為實事,廢浚為庶人,徙锢上京。

    乙辛确是兇狠,待浚就道,竟遣力士行刺途中,可憐浚與妃子蕭氏同被殺死。

    浚子延禧未曾随徙,幼育宮中,乙辛又欲謀害,虧得宣徽使蕭兀納、一作烏納。

    夷離畢、一作伊勒希巴。

    蕭陶愧隗一作海。

    等,密谏洪基,請保護皇孫,為他日立嫡地步。

    洪基猶豫未決,會出獵黑山,見扈從官屬,多随乙辛馬後,方有些猜忌起來,遂改任乙辛知南院大王事。

    乙辛入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