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交好,故此知他演化東度,往往又說長道短,把我們弟兄生疏了,東一個,西一個。
如今說不得将錯就錯,因機生機,與他做一場。
”狐妖道:“陶情哥,你們錯了念頭了。
我聞聖僧高道,第一等見性明心,第二等慈悲方便,第三等堅持戒行。
僧家既持守戒行,不與你有情,卻也是他本等,你如何反生機變,鼓惑人心,越犯了他演化的真念?逢一個當方便他,便發一個慈悲。
是你以度脫的事阻他,反是以方便的事叫他行也。
”陶情道:“依老狐,作何主意?”狐妖道:“我一人不得兩人智,你這幾個弟兄如今在何處?必須得他們來計較計較。
”陶情道:“我們弟兄一個叫做王陽,聞他在前村,依附着一個好遊蕩的敗家子;一個叫做艾多,他依附着一個啬吝奸鄙夫;一個叫做分心魔,他依附着一個好勇鬥狠兒郎。
當初靈通關上,我們都有個别号,隻因各自生心,怕輪轉這劫,都改了名姓。
前相聚在萬聖寺山門,指望與那僧人們講個道理。
一次把門神将不容,這次又不容,如今尋他們也沒用。
”狐妖聽了道:“你們要阻演化的和尚,卻也合了我老狐心意。
我老狐昨日助女将降魔,也隻因畏虎。
今日老陶既幫助了我降魔之功,我難道不助你阻僧之力?如今我與你同心合義,便拜個管鮑之交,陳雷之契。
”陶情大喜。
當下二妖正結拜個朋友,隻聽前村海潮庵中木魚兒聲響,有和尚在裡念經。
那狐妖側耳順風一聽,隻聽得梆子亂敲,經文亂念。
他便向陶情說道:“是了,是了。
這庵中多是演化的和尚,他都是禅和子,連毛僧也不會應教,胡亂敲梆化緣。
我與陶情哥去探個光景,若是可以與他講個道理,倒也免得彼此生嫌。
”陶情依言,乃與狐妖搖身一變,卻變了兩個士人,一個青年不上二十多歲,一個老者六十餘春。
他兩個搖搖擺擺,直入庵來。
卻隻見幾個和尚在這庵前幾間空屋裡,坐着的、站着的、卧着的、盤膝打坐的,也有笑和尚,笑的是有齋吃,有襯錢;也有愁和尚,愁的是沒飯吃,沒緣化;也有帶笑不笑,帶愁不愁的。
帶笑不笑,是見了性,尚未盡明了心;帶愁不愁,是化飯不着便餓了,這不有身何害!狐妖變的是個青年士人,隻得伶伶俐俐上前說話。
他不向那笑和尚開口,專向那愁容苦臉的問道:“師父莫非是東行演化的麼?”那愁和尚沒心沒緒,見二士又不似個打齋布施的,便随口答應道:“東行東行,演化演化。
”狐妖又問:“在萬聖寺中,聞知度脫了向家父子、郁氏兒男,是列位師父麼?”愁和尚随口應道:“正是,正是。
”狐妖乃問道:“聞知師父們七情已斷,六欲已除。
如今卻愁眉不展,面帶憂容,有何未斷未除?”愁和尚隻是随口答應。
妖狐乃向陶情說道:“人言高僧不言東度,果然不虛。
隻他這一任外來轉變,隻以無心答應,便果是高僧。
”陶情道:“真假難測,如今裝樣的不少。
已觀其貌,當試其心。
内外若一,便是真實。
”狐妖道:“也說得是。
”乃向衆和尚說道:“小子二人住居不遠,卻是父子相交,忘年為友。
隻因今歲多收了幾斛麥,想起人生在世,滿目皆是空花,惟有善事,乃為實地。
善事不越廣種福田,我想種福田,隻有齋僧布施,是一宗實事。
今特到庵要齋些僧衆。
”那-衆客僧聽了,笑的也不笑,愁的也不愁,一齊問道:“二位施主原來是要齋僧布施的,卻也是作福無量,享福無窮。
且請方才說父子之交,忘年為友,小僧們隻道二位長幼不等,乃今說是交情朋友,怎麼叫做父子之交、忘年為友?”狐妖道:“這位朋友曾與我先人為友,故叫做父子之交。
我今年方二旬,他已六十餘春,兩相契合不疑,所以叫做忘年為友。
”那笑和尚笑着又問道:“我僧家卻也有個道友,不知二友之外可有甚好友?”狐妖道:“多着哩!”卻是何友,下回自曉。
如今說不得将錯就錯,因機生機,與他做一場。
”狐妖道:“陶情哥,你們錯了念頭了。
我聞聖僧高道,第一等見性明心,第二等慈悲方便,第三等堅持戒行。
僧家既持守戒行,不與你有情,卻也是他本等,你如何反生機變,鼓惑人心,越犯了他演化的真念?逢一個當方便他,便發一個慈悲。
是你以度脫的事阻他,反是以方便的事叫他行也。
”陶情道:“依老狐,作何主意?”狐妖道:“我一人不得兩人智,你這幾個弟兄如今在何處?必須得他們來計較計較。
”陶情道:“我們弟兄一個叫做王陽,聞他在前村,依附着一個好遊蕩的敗家子;一個叫做艾多,他依附着一個啬吝奸鄙夫;一個叫做分心魔,他依附着一個好勇鬥狠兒郎。
當初靈通關上,我們都有個别号,隻因各自生心,怕輪轉這劫,都改了名姓。
前相聚在萬聖寺山門,指望與那僧人們講個道理。
一次把門神将不容,這次又不容,如今尋他們也沒用。
”狐妖聽了道:“你們要阻演化的和尚,卻也合了我老狐心意。
我老狐昨日助女将降魔,也隻因畏虎。
今日老陶既幫助了我降魔之功,我難道不助你阻僧之力?如今我與你同心合義,便拜個管鮑之交,陳雷之契。
”陶情大喜。
當下二妖正結拜個朋友,隻聽前村海潮庵中木魚兒聲響,有和尚在裡念經。
那狐妖側耳順風一聽,隻聽得梆子亂敲,經文亂念。
他便向陶情說道:“是了,是了。
這庵中多是演化的和尚,他都是禅和子,連毛僧也不會應教,胡亂敲梆化緣。
我與陶情哥去探個光景,若是可以與他講個道理,倒也免得彼此生嫌。
”陶情依言,乃與狐妖搖身一變,卻變了兩個士人,一個青年不上二十多歲,一個老者六十餘春。
他兩個搖搖擺擺,直入庵來。
卻隻見幾個和尚在這庵前幾間空屋裡,坐着的、站着的、卧着的、盤膝打坐的,也有笑和尚,笑的是有齋吃,有襯錢;也有愁和尚,愁的是沒飯吃,沒緣化;也有帶笑不笑,帶愁不愁的。
帶笑不笑,是見了性,尚未盡明了心;帶愁不愁,是化飯不着便餓了,這不有身何害!狐妖變的是個青年士人,隻得伶伶俐俐上前說話。
他不向那笑和尚開口,專向那愁容苦臉的問道:“師父莫非是東行演化的麼?”那愁和尚沒心沒緒,見二士又不似個打齋布施的,便随口答應道:“東行東行,演化演化。
”狐妖又問:“在萬聖寺中,聞知度脫了向家父子、郁氏兒男,是列位師父麼?”愁和尚随口應道:“正是,正是。
”狐妖乃問道:“聞知師父們七情已斷,六欲已除。
如今卻愁眉不展,面帶憂容,有何未斷未除?”愁和尚隻是随口答應。
妖狐乃向陶情說道:“人言高僧不言東度,果然不虛。
隻他這一任外來轉變,隻以無心答應,便果是高僧。
”陶情道:“真假難測,如今裝樣的不少。
已觀其貌,當試其心。
内外若一,便是真實。
”狐妖道:“也說得是。
”乃向衆和尚說道:“小子二人住居不遠,卻是父子相交,忘年為友。
隻因今歲多收了幾斛麥,想起人生在世,滿目皆是空花,惟有善事,乃為實地。
善事不越廣種福田,我想種福田,隻有齋僧布施,是一宗實事。
今特到庵要齋些僧衆。
”那-衆客僧聽了,笑的也不笑,愁的也不愁,一齊問道:“二位施主原來是要齋僧布施的,卻也是作福無量,享福無窮。
且請方才說父子之交,忘年為友,小僧們隻道二位長幼不等,乃今說是交情朋友,怎麼叫做父子之交、忘年為友?”狐妖道:“這位朋友曾與我先人為友,故叫做父子之交。
我今年方二旬,他已六十餘春,兩相契合不疑,所以叫做忘年為友。
”那笑和尚笑着又問道:“我僧家卻也有個道友,不知二友之外可有甚好友?”狐妖道:“多着哩!”卻是何友,下回自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