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關燈
小
中
大
集賢大學士吳直方躐進官階,奪其宣命,乙醜,雲南王孛羅來獻死可伐之捷。
壬申,遣使修上都大乾元寺。
命有司定吊赙諸王、公主、驸馬禮儀之數。
夏四月乙亥,命江浙省臣講究役法。
己卯,享于太廟。
辛巳,遣達本、賀方使于占城。
以通政院使朵郎吉兒為遼一陽一行省參知政事,讨吾者野人。
己醜,發米二十萬石赈粜貧民。
以翰林學士承旨定住為中書右丞。
庚寅,複命别兒怯不花為中書右丞相。
以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為左丞相。
臨清、廣平、灤河等處盜起,遣兵捕之。
通州盜起,監察禦史言:“通州密迩京城,而盜賊蜂起,宜增兵讨之,以杜其源。
”不聽。
是月,河東大旱,民多饑死,遣使赈之。
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庚戌,徭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诏遣湖廣行省右丞沙班統軍讨之。
乙醜,右丞相别兒怯不花,以調燮失宜、災異疊見罷,诏以太保就第。
是月,臨淄地震,七日乃止。
六月,诏免太師馬劄兒台官,安置西甯州,其子脫脫請與父俱行。
以禦史大夫太平為中書平章政事。
彰德路大饑,民相食。
秋七月甲寅,召隐士完者圖、執禮哈琅為翰林待制,張樞、董立為翰林修撰,李孝先為著作郎。
張樞不至。
丙辰,太一陰一犯壘壁陣。
丁巳,以江南行台大夫納麟為禦史大夫。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陷溆浦、辰溪縣,所在焚掠無遺。
徙馬劄兒台于甘肅,以别兒怯不花之谮也。
九月癸卯,八憐内哈剌那海、秃魯和伯賊起,斷嶺北驿道。
甲辰,遼一陽一霜早傷禾,赈濟驿戶。
戊申,車駕還自上都。
癸醜,上都斡耳朵成,用鈔九千餘錠。
甲寅,诏舉才能學業之人,以備侍衛。
丁巳,中書左丞相鐵木兒塔識薨。
辛西,以禦史大夫朵兒隻為中書左丞相。
甲子,集慶路盜起,鎮南王孛羅不花讨平之。
丁卯,徭寇吳天保複陷武岡,延及寶慶,殺湖廣行省右丞沙班于軍中。
冬十月辛未,享于太廟。
丁醜,诏:“左右丞相、平章、樞密知院、禦史大夫,得賜玉押字印,餘官不與。
”庚辰,诏建木華黎、伯顔祠堂于東平。
丙戌,亦憐隻答兒反,遣兵讨之。
辛卯,開東華射圃。
戊戌,西番盜起,凡二百餘所,陷哈剌火州,劫供禦蒲萄酒,殺使臣。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州兵擊走之。
十一月辛醜,監察禦史曲曲,以宦者隴普憑藉一寵一幸,驟升榮祿大夫,追封三代,田宅逾制,上疏劾之。
甲辰,沿江盜起,剽掠無忌,有司莫能禁。
兩淮運使宋文瓚上言:“江一陰一、通泰,江海之門戶,而鎮江、真州次之,國初設萬戶府以鎮其地。
今戍将非人,緻使賊艦往來無常。
集慶花山劫賊才三十六人,官軍萬數,不能進讨,反為所敗,後竟假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贻笑!宜亟選智勇,以任兵一柄一,以圖後功。
不然,東南五省租稅之地,恐非國家之有。
”不聽。
撥山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屬大承天護聖寺。
乙巳,中書戶部言:“各處水旱,田禾不收,湖廣、雲南盜賊蜂起,兵費不給,而各位怯薛冗食甚多,乞賜分柬。
”帝牽于衆請,令三年後減之。
庚戌,太一陰一犯天廪。
懷慶路饑。
徭賊吳天保複陷武岡,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爾領兵讨之。
以河決,命工部尚書迷兒馬哈谟行視金堤。
甲寅,徭賊吳天保陷靖州,命威順王寬徹不花、鎮南王孛羅不花及湖廣、江西二省以兵讨之。
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辭,不允。
戊午,命河南、山東都府發兵讨湖廣洞蠻。
己未,以中書省平章政事韓嘉讷為陝西行台禦史大夫。
迤北荒旱缺食,遣使赈濟驿戶。
丁卯,海北、湖南徭賊竊發,兩月餘,有司不以聞,诏罪之,并降散官一等。
是月,馬劄兒台薨,召脫脫還京師。
十二月庚午,以中書左丞相朵兒隻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诏天下。
丙子,以連年水旱,民多失業,選台閣名臣二十六人出為郡守縣令,仍許民間利害實封呈省。
壬午,晉甯、東昌、東平、恩州、高唐等處民饑,赈鈔十四萬錠、米六萬石。
丙戌,中書省臣建議,以河南盜賊出入無常,宜分撥達達軍與楊州舊軍于河南水陸關隘戍守,東至徐、邳,北至夾馬營,遇賊掩捕,從之。
是月,陝西行禦史台臣劾奏,别兒怯不花乃逆臣之親子,不可居太保之職,不從。
是歲,置中書議事平章四人。
隆埃宮三皇後弘吉剌氏木納失裡薨。
八年春正月戊戌朔
壬申,遣使修上都大乾元寺。
命有司定吊赙諸王、公主、驸馬禮儀之數。
夏四月乙亥,命江浙省臣講究役法。
己卯,享于太廟。
辛巳,遣達本、賀方使于占城。
以通政院使朵郎吉兒為遼一陽一行省參知政事,讨吾者野人。
己醜,發米二十萬石赈粜貧民。
以翰林學士承旨定住為中書右丞。
庚寅,複命别兒怯不花為中書右丞相。
以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為左丞相。
臨清、廣平、灤河等處盜起,遣兵捕之。
通州盜起,監察禦史言:“通州密迩京城,而盜賊蜂起,宜增兵讨之,以杜其源。
”不聽。
是月,河東大旱,民多饑死,遣使赈之。
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庚戌,徭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诏遣湖廣行省右丞沙班統軍讨之。
乙醜,右丞相别兒怯不花,以調燮失宜、災異疊見罷,诏以太保就第。
是月,臨淄地震,七日乃止。
六月,诏免太師馬劄兒台官,安置西甯州,其子脫脫請與父俱行。
以禦史大夫太平為中書平章政事。
彰德路大饑,民相食。
秋七月甲寅,召隐士完者圖、執禮哈琅為翰林待制,張樞、董立為翰林修撰,李孝先為著作郎。
張樞不至。
丙辰,太一陰一犯壘壁陣。
丁巳,以江南行台大夫納麟為禦史大夫。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陷溆浦、辰溪縣,所在焚掠無遺。
徙馬劄兒台于甘肅,以别兒怯不花之谮也。
九月癸卯,八憐内哈剌那海、秃魯和伯賊起,斷嶺北驿道。
甲辰,遼一陽一霜早傷禾,赈濟驿戶。
戊申,車駕還自上都。
癸醜,上都斡耳朵成,用鈔九千餘錠。
甲寅,诏舉才能學業之人,以備侍衛。
丁巳,中書左丞相鐵木兒塔識薨。
辛西,以禦史大夫朵兒隻為中書左丞相。
甲子,集慶路盜起,鎮南王孛羅不花讨平之。
丁卯,徭寇吳天保複陷武岡,延及寶慶,殺湖廣行省右丞沙班于軍中。
冬十月辛未,享于太廟。
丁醜,诏:“左右丞相、平章、樞密知院、禦史大夫,得賜玉押字印,餘官不與。
”庚辰,诏建木華黎、伯顔祠堂于東平。
丙戌,亦憐隻答兒反,遣兵讨之。
辛卯,開東華射圃。
戊戌,西番盜起,凡二百餘所,陷哈剌火州,劫供禦蒲萄酒,殺使臣。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州兵擊走之。
十一月辛醜,監察禦史曲曲,以宦者隴普憑藉一寵一幸,驟升榮祿大夫,追封三代,田宅逾制,上疏劾之。
甲辰,沿江盜起,剽掠無忌,有司莫能禁。
兩淮運使宋文瓚上言:“江一陰一、通泰,江海之門戶,而鎮江、真州次之,國初設萬戶府以鎮其地。
今戍将非人,緻使賊艦往來無常。
集慶花山劫賊才三十六人,官軍萬數,不能進讨,反為所敗,後竟假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贻笑!宜亟選智勇,以任兵一柄一,以圖後功。
不然,東南五省租稅之地,恐非國家之有。
”不聽。
撥山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屬大承天護聖寺。
乙巳,中書戶部言:“各處水旱,田禾不收,湖廣、雲南盜賊蜂起,兵費不給,而各位怯薛冗食甚多,乞賜分柬。
”帝牽于衆請,令三年後減之。
庚戌,太一陰一犯天廪。
懷慶路饑。
徭賊吳天保複陷武岡,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爾領兵讨之。
以河決,命工部尚書迷兒馬哈谟行視金堤。
甲寅,徭賊吳天保陷靖州,命威順王寬徹不花、鎮南王孛羅不花及湖廣、江西二省以兵讨之。
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辭,不允。
戊午,命河南、山東都府發兵讨湖廣洞蠻。
己未,以中書省平章政事韓嘉讷為陝西行台禦史大夫。
迤北荒旱缺食,遣使赈濟驿戶。
丁卯,海北、湖南徭賊竊發,兩月餘,有司不以聞,诏罪之,并降散官一等。
是月,馬劄兒台薨,召脫脫還京師。
十二月庚午,以中書左丞相朵兒隻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诏天下。
丙子,以連年水旱,民多失業,選台閣名臣二十六人出為郡守縣令,仍許民間利害實封呈省。
壬午,晉甯、東昌、東平、恩州、高唐等處民饑,赈鈔十四萬錠、米六萬石。
丙戌,中書省臣建議,以河南盜賊出入無常,宜分撥達達軍與楊州舊軍于河南水陸關隘戍守,東至徐、邳,北至夾馬營,遇賊掩捕,從之。
是月,陝西行禦史台臣劾奏,别兒怯不花乃逆臣之親子,不可居太保之職,不從。
是歲,置中書議事平章四人。
隆埃宮三皇後弘吉剌氏木納失裡薨。
八年春正月戊戌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