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關燈
小
中
大
,命也先帖木兒知樞密院事。
丁未,享于太廟。
辛亥,黃河決,遷濟甯路于濟州。
诏:“各官府谙練事務之人,毋得遷調。
”诏翰林國史院纂修後妃、功臣列傳,學士承旨張起岩、學士楊宗瑞、侍講學士黃溍為總裁官,左丞相太平、左丞呂思誠領其事。
甲子,木憐等處大雪,羊馬凍死,赈之。
是月,诏給銅虎符,以宮尉完者不花、貴赤衛副指揮使壽山監湖廣軍。
命湖廣行省右丞秃赤、湖南宣慰都元帥完者帖木兒讨莫磐洞諸蠻,斬首數百級,其餘二十餘洞,縛其洞首楊鹿五赴京師。
二月癸酉,禦史大夫納麟加太尉緻仕。
乙亥,以北邊沙土苦寒,罷海剌秃屯田。
丙子,命太子一愛一猷識理達臘習讀畏吾兒文字。
庚辰,太一陰一犯軒轅。
癸未,太一陰一犯平道。
甲申,命星吉為江南行台禦史大夫。
壬辰,太平言:“孛答、乃秃、忙兀三處屯田,世祖朝以行營舊站撥屬虎贲司,後為豪有力者所奪,遂失其利,今宜仍前撥還。
”從之。
是月,以前奉使宣撫賈惟貞稱職,特授永平路總管。
會歲饑,惟貞請降鈔四萬餘錠赈之。
诏濟甯郓城立行都水監,以賈魯為都水。
三月丁酉,诏以束帛旌郡縣守令之廉勤者。
遼東鎖火奴反,詐稱大金子孫,水達達路脫脫禾孫唐兀火魯火孫讨擒之。
壬寅,土番盜起,有司請不拘資級,委官讨之。
福建盜起,地遠,難于讨捕,诏汀、漳二州立分元帥府轄之。
癸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士及第,餘出身有差。
己酉,湖廣行省遣使獻石壁洞蠻捷。
丙辰,太一陰一犯建星。
己未,遣使詣江浙、江西、湖廣、四川、雲南铨福建、番、廣蠻夷等處官員選。
辛酉,遼一陽一兀顔撥魯歡妄稱大金子孫,受玉帝符文,作亂,官軍讨斬之。
壬戌,《六條政類》書成。
京畿民饑。
徽州路達魯花赤哈剌不花以政績聞,诏賜金帛旌之。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
夏四月辛未,河間等路以連年河決,水旱相仍,戶口消耗,乞減鹽額,诏從之。
乙亥,帝幸國子學,賜衍聖公銀印,升秩從二品。
定弟子員出身及奔喪、省親等法。
诏:“守令選立社長,專一勸課農桑。
”诏:“京官三品以上,歲舉守令一人,守令到任三月,亦舉一人自代。
其玉典赤、拱衛百戶,不得授縣達魯花赤,止授佐貳,久著廉能則用之。
”平江、松江水災,給海運糧十萬石赈之。
丁醜,遼一陽一董哈剌作亂,鎮撫欽察讨擒之。
己卯,海甯州沐一陽一縣等處盜起,遣翰林學士秃堅不花讨之。
是月,享于太廟。
車駕時巡上都。
命脫脫為太傅。
湖廣章伯顔引兵捕土寇莫萬五、蠻雷等,已而廣西峒賊乘隙入寇,伯顔退走。
五月丁酉朔,大霖雨,京城崩。
庚子,廣西山崩,水湧,漓江溢,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
壬子,寶慶大水。
丁巳,四川旱,饑,禁酒。
六月丙寅朔,升徐州為總管府,以邳、宿、滕、峄四州隸之。
丙戌,立司天台于上都。
是月,山東大水,民饑,赈之。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辛醜,複立五道河屯田。
乙巳,享于太廟。
旌表大都節婦鞏氏門。
戊申,西北邊軍民饑,遣使赈之。
壬子,量移竄徙官于近地安置,死者聽歸葬。
乙卯,遣使祭曲阜孔子廟。
江州路總管劉恆有政績,升授山東宣慰使。
丙辰,以阿剌不花為大司徒。
八月丙子,太一陰一犯壘壁陣。
己卯,山東雨雹。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己未,太一陰一犯靈台。
冬十月丁亥,廣西蠻掠道州。
十一月辛亥,徭賊吳天保率衆六萬掠全州。
是歲,诏賜高年帛,設分元帥府于沂州,以買列的為元帥,備山東寇。
台州方國珍為亂,聚衆海上,命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朵兒隻班讨之。
監察禦史張桢劾太尉阿乞剌欺罔之罪,又言:“明裡董阿、也裡牙、月魯不花,皆陛下不共戴天之仇,伯顔賊殺宗室嘉王、郯王一十二口,稽之古法,當伏門誅,而其子、兄弟尚仕于朝,宜急誅竄。
别兒怯不花阿附權一奸一,亦宜遠貶。
今災異疊見,盜賊蜂起,海寇敢于要君,阃帥敢于玩寇,若不振舉,恐有唐末籓鎮噬臍之禍。
”不聽。
監察禦史李泌言:“世祖誓不與高麗共事,陛下踐世祖之位,何忍忘世祖之言,乃以高麗奇氏亦位皇後。
今災異屢起,河決地震,盜賊滋蔓,皆一陰一盛一陽一微之象,乞仍降為妃,庶幾三辰奠位,災異可息。
”不聽。
丁未,享于太廟。
辛亥,黃河決,遷濟甯路于濟州。
诏:“各官府谙練事務之人,毋得遷調。
”诏翰林國史院纂修後妃、功臣列傳,學士承旨張起岩、學士楊宗瑞、侍講學士黃溍為總裁官,左丞相太平、左丞呂思誠領其事。
甲子,木憐等處大雪,羊馬凍死,赈之。
是月,诏給銅虎符,以宮尉完者不花、貴赤衛副指揮使壽山監湖廣軍。
命湖廣行省右丞秃赤、湖南宣慰都元帥完者帖木兒讨莫磐洞諸蠻,斬首數百級,其餘二十餘洞,縛其洞首楊鹿五赴京師。
二月癸酉,禦史大夫納麟加太尉緻仕。
乙亥,以北邊沙土苦寒,罷海剌秃屯田。
丙子,命太子一愛一猷識理達臘習讀畏吾兒文字。
庚辰,太一陰一犯軒轅。
癸未,太一陰一犯平道。
甲申,命星吉為江南行台禦史大夫。
壬辰,太平言:“孛答、乃秃、忙兀三處屯田,世祖朝以行營舊站撥屬虎贲司,後為豪有力者所奪,遂失其利,今宜仍前撥還。
”從之。
是月,以前奉使宣撫賈惟貞稱職,特授永平路總管。
會歲饑,惟貞請降鈔四萬餘錠赈之。
诏濟甯郓城立行都水監,以賈魯為都水。
三月丁酉,诏以束帛旌郡縣守令之廉勤者。
遼東鎖火奴反,詐稱大金子孫,水達達路脫脫禾孫唐兀火魯火孫讨擒之。
壬寅,土番盜起,有司請不拘資級,委官讨之。
福建盜起,地遠,難于讨捕,诏汀、漳二州立分元帥府轄之。
癸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士及第,餘出身有差。
己酉,湖廣行省遣使獻石壁洞蠻捷。
丙辰,太一陰一犯建星。
己未,遣使詣江浙、江西、湖廣、四川、雲南铨福建、番、廣蠻夷等處官員選。
辛酉,遼一陽一兀顔撥魯歡妄稱大金子孫,受玉帝符文,作亂,官軍讨斬之。
壬戌,《六條政類》書成。
京畿民饑。
徽州路達魯花赤哈剌不花以政績聞,诏賜金帛旌之。
是月,徭賊吳天保複寇沅州。
夏四月辛未,河間等路以連年河決,水旱相仍,戶口消耗,乞減鹽額,诏從之。
乙亥,帝幸國子學,賜衍聖公銀印,升秩從二品。
定弟子員出身及奔喪、省親等法。
诏:“守令選立社長,專一勸課農桑。
”诏:“京官三品以上,歲舉守令一人,守令到任三月,亦舉一人自代。
其玉典赤、拱衛百戶,不得授縣達魯花赤,止授佐貳,久著廉能則用之。
”平江、松江水災,給海運糧十萬石赈之。
丁醜,遼一陽一董哈剌作亂,鎮撫欽察讨擒之。
己卯,海甯州沐一陽一縣等處盜起,遣翰林學士秃堅不花讨之。
是月,享于太廟。
車駕時巡上都。
命脫脫為太傅。
湖廣章伯顔引兵捕土寇莫萬五、蠻雷等,已而廣西峒賊乘隙入寇,伯顔退走。
五月丁酉朔,大霖雨,京城崩。
庚子,廣西山崩,水湧,漓江溢,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
壬子,寶慶大水。
丁巳,四川旱,饑,禁酒。
六月丙寅朔,升徐州為總管府,以邳、宿、滕、峄四州隸之。
丙戌,立司天台于上都。
是月,山東大水,民饑,赈之。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辛醜,複立五道河屯田。
乙巳,享于太廟。
旌表大都節婦鞏氏門。
戊申,西北邊軍民饑,遣使赈之。
壬子,量移竄徙官于近地安置,死者聽歸葬。
乙卯,遣使祭曲阜孔子廟。
江州路總管劉恆有政績,升授山東宣慰使。
丙辰,以阿剌不花為大司徒。
八月丙子,太一陰一犯壘壁陣。
己卯,山東雨雹。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己未,太一陰一犯靈台。
冬十月丁亥,廣西蠻掠道州。
十一月辛亥,徭賊吳天保率衆六萬掠全州。
是歲,诏賜高年帛,設分元帥府于沂州,以買列的為元帥,備山東寇。
台州方國珍為亂,聚衆海上,命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朵兒隻班讨之。
監察禦史張桢劾太尉阿乞剌欺罔之罪,又言:“明裡董阿、也裡牙、月魯不花,皆陛下不共戴天之仇,伯顔賊殺宗室嘉王、郯王一十二口,稽之古法,當伏門誅,而其子、兄弟尚仕于朝,宜急誅竄。
别兒怯不花阿附權一奸一,亦宜遠貶。
今災異疊見,盜賊蜂起,海寇敢于要君,阃帥敢于玩寇,若不振舉,恐有唐末籓鎮噬臍之禍。
”不聽。
監察禦史李泌言:“世祖誓不與高麗共事,陛下踐世祖之位,何忍忘世祖之言,乃以高麗奇氏亦位皇後。
今災異屢起,河決地震,盜賊滋蔓,皆一陰一盛一陽一微之象,乞仍降為妃,庶幾三辰奠位,災異可息。
”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