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關燈


     十二月丁巳,诏定薦舉守令法。

    是歲,宣徽院使笃憐鐵穆迩知樞密院事,馮思溫為禦史中丞。

     六年春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未,興國雨雹,大者如馬首。

    是月,山東地震,七日乃止。

     三月辛未,盜扼李開務之閘河,劫商旅船。

    兩淮運使宋文瓚言:“世皇開會通河千有餘裡,歲運米至京者五百萬石。

    今騎賊不過四十人,劫船三百艘而莫能捕,恐運道阻塞,乞選能臣率壯勇千騎捕之。

    ”不聽。

    戊申,京畿盜起,範一陽一縣請增設縣尉及巡警兵,從之。

    山東盜起,诏中書參知政事鎖南班至東平鎮遏。

    八番龍宜進馬。

     夏四月壬子,遼一陽一為捕海東青煩擾,吾者野人及水達達皆叛。

    癸醜,以長吉為皇太子一宮傅官。

    頒《至正條格》于天下。

    甲寅,以中書參知政事呂思誠為左丞。

    乙卯,享于太廟。

    丁卯,車駕時巡上都。

    發米二十萬石赈粜貧民。

    萬戶買住等讨吾者野人遇害,诏恤其家。

    以中書左丞呂思誠知經筵事。

    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屬于午後講習經史。

     五月壬午,陝西饑,禁酒。

    象州盜起。

    江西田賦提舉司擾民,罷之。

    丁亥,盜竊太廟神主。

    遣火兒忽答讨吾者野人。

    丁酉,以黃河決,立河南山東都水監。

    六月己酉,汀州連城縣民羅天麟、陳積萬叛,陷長汀縣,福建元帥府經曆真寶、萬戶廉和尚等讨之。

    丁巳,诏以雲南賊死可伐盜據一方,侵奪路甸,命亦秃渾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讨之。

     秋七月己卯,享于太廟。

    丙戌,以遼一陽一吾者野人等未靖,命太保伯撒裡為遼一陽一行省左丞相鎮之。

    丁亥,降诏招谕死可伐。

    散一毛一洞蠻覃全在叛,招降之,以為散一毛一誓厓等處軍民宣撫使,置官屬,給宣敕、虎符,設立驿鋪。

    癸巳,诏選怯薛官為路、府、縣達魯花赤。

    丙申,以朵兒直班為中書右丞,答兒麻為參知政事。

    壬寅,以禦史大夫亦憐真班等知經筵事。

    甲辰,京畿奉使宣撫定定奏言禦史撒八兒等罪,杖黜之。

    時諸道奉使,皆與台憲互相掩蔽,惟定定與湖廣道拔實糾舉無避。

     八月丙午,命江浙行省右丞忽都不花、江西行省右丞秃魯統軍合讨羅天麟。

    戊申,祭社稷。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乙酉,克複長汀。

    戊子,邵武地震,有聲如鼓,至夜複鳴。

     冬十月,思、靖徭寇犯武岡,诏湖廣省臣及湖南宣慰元帥完者帖木兒讨之,俘斬數百級,徭賊敗走。

     閏月乙亥,诏赦天下,免差稅三分,水旱之地全免。

    靖州徭賊吳天保陷黔一陽一。

    癸未,汀州賊徒羅德用殺首賊羅天麟、陳積萬,以首級送官,餘一黨一悉平。

     十二月丁醜,省臣改拟明宗母壽章皇後徽号曰莊獻嗣聖皇後。

    己卯,改立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開設屯田,駐軍馬。

    甲申,诏複立大護國仁王寺昭應宮财用規運總管府,凡貸民間錢二十六萬餘錠。

    辛卯,有司以賞赉泛濫,奏請恩賜必先經省、台、院定拟。

    甲午,設立海剌秃屯田二處。

    诏:“犯贓罪之人,常選不用。

    ”複立八百宣慰司,以土官韓部襲其父爵。

    辛醜,以吉剌班為太尉,開府,置僚屬。

    壬寅,山東、河南盜起,遣左、右阿速衛指揮不兒國等讨之。

    是歲,黃河決。

    尚書李絅請躬祀郊廟,近正人,遠邪佞,以崇一陽一抑一陰一,不聽。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大寒而風,朝官仆者數人。

    己酉,享于太廟。

    壬子,命中書左丞相别兒怯不花為右丞相,尋辭職。

    丁巳,複立東路都蒙古軍都元帥府。

    庚申,雲南老丫等蠻來降,立老丫耿凍路軍民總管府。

    丙寅,以廣西宣慰使章伯顔讨徭、獠有功,升湖廣行省左丞。

    诏以怯薛丹支給浩繁,除累朝定額外,悉罷之。

     二月甲戌朔,興聖宮作佛事,賜鈔二千錠。

    己卯,山東地震,壞城郭,棣州有聲如雷。

    河南、山東盜蔓延濟甯、滕、邳、徐州等處。

    庚辰,以中書參知政事鎖南班為中書右丞,道童為中書參知政事。

    丙戌,以宦者伯帖木兒為司徒。

    是月,徭賊吳天保寇沅州。

    以阿吉剌為知樞密院事,整治軍務。

     三月甲辰,中書省臣言:“世祖之朝,省、台、院奏事,給事中專掌之,以授國史纂修。

    近年廢弛,恐萬世之後,一代成功無從稽考,乞複舊制。

    ”從之。

    乙巳,遣使铨選雲南官員。

    修光天殿。

    庚戌,試國子監,會食弟子員,選補路府及各衛學正。

    戊午,诏編《六條政類》。

    庚申,監察禦史王士點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