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
關燈
小
中
大
食,赈之。
丙戌,賜脫脫金十錠、銀五十錠、鈔萬錠、币帛二百匹,辭不受。
是月,陝西行省立惠民藥局。
莒州蒙一陰一縣地震。
郭火你赤上太行,由陵川入壺關,至廣平,殺兵馬指揮,複還益都。
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丙午,命太平提調都水監。
辛亥,以南台治書侍禦史秦從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提調海運。
癸醜,命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知經筵事,右丞達識帖睦迩提調宣文閣、知經筵事。
冬十月乙酉,議修黃河、淮河堤堰。
十一月丁亥朔,以各郡縣民饑,不許抑配食鹽。
複令民入粟補官,以備赈濟。
戊子,禁内外官民宴會不得用珠花。
己亥,保定路饑,以鈔八萬錠、糧萬石赈之。
戊申,河南民饑,禁酒。
十二月己未,四川廉訪司建言:“廣元等五路,廣安等三府,永甯等兩宣撫司,請依内郡設置推官一員。
”從之。
壬戌,太一陰一犯外屏。
癸亥,漢一陽一地震。
戊寅,徭賊寇靖州。
是月,東平地震。
禁一婬一祠。
赈東昌、濟南、般一陽一、慶元、撫州饑民。
是歲,徭賊寇浔州,同知府事保童率民兵擊走之。
五年春正月辛卯,享于太廟。
是月,薊州地震。
二月戊午,祭社稷。
三月辛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普顔不花、張士堅進士及第,其餘賜出身有差。
是月,以陳思謙參議中書省事。
先是,思謙建言:“所在盜起,蓋由歲饑民貧,宜大發倉廪赈之,以收人心,仍分布重兵鎮撫中夏。
”不聽。
大都、永平、鞏昌、興國、安陸等處并桃溫萬戶府各翼人民饑,赈之。
夏四月丁卯,大都流民,官給路糧,遣其還鄉。
是月,汴梁、濟南、邠州、瑞州等處民饑,赈之。
募富戶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以義士之号。
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己醜,诏以軍士所掠雲南子女一千一百人放還鄉裡,仍給其行糧,不願歸者聽。
丁未,河間轉運司竈戶被水災,诏權免餘鹽二萬引,候年豐補還官。
六月,廬州張順興出米五百餘石赈饑,旌其門。
秋七月丁亥,河決濟一陰一。
己醜,享于太廟。
丙午,命也先帖木兒、鐵木兒塔識并為禦史大夫。
诏作新風紀。
八月戊午,祭社稷。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戊戌,開酒禁。
辛醜,以中書右丞達識帖睦迩為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參知政事搠思監為右丞,資政院使朵兒直班為中書參知政事。
是月,革罷奧魯。
冬十月壬子,以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禦史大夫。
乙卯,享于太廟。
辛酉,命奉使宣撫巡行天下,诏曰: 朕自踐祚以來,至今十有餘年,托身億兆之上,端居九重之中,耳目所及,豈能周知?故雖夙夜憂勤,觊安黎庶,而和氣未臻,災眚時作,聲教未洽,風俗未淳,吏弊未祛,民瘼滋甚。
豈承宣之寄,糾劾之司,奉行有所未至欤?若稽先朝成憲,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朕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滞,蠲除煩苛。
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
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
命江西行省左丞忽都不丁、吏部尚書何執禮巡兩浙江東道,前雲南行省右丞散散、将作院使王士弘巡江西福建道,大都路達魯花赤拔實、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秦從德巡江南湖廣道,吏部尚書定僧、宣政佥院魏景道巡河南江北道,資政院使蠻子、兵部尚書李獻巡燕南山東道,兵部尚書不花、樞密院判官靳義巡河東陝西道,宣政院同知伯家奴、宣徽佥院王也速疊兒巡山北遼東道,荊湖北道宣慰使阿乞剌、兩淮運使杜德遠巡雲南省,上都留守阿牙赤、陝西行省左丞王紳巡甘肅永昌道,大都留守答爾麻失裡、河南行省參知政事王守誠巡四川省,前西台中丞定定、集賢侍講學士蘇天爵巡京畿道,平江路達魯花赤左答納失裡、都水監賈惟貞巡海北海南廣東道。
黃河泛溢。
辛未,遼、金、宋三史成,右丞相阿魯圖進之,帝曰:“史既成書,前人善者,朕當取以為法,惡者取以為戒,然豈止激勸為君者,為臣者亦當知之。
卿等其體朕心,以前代善惡為勉。
”己卯,監察禦史不答失裡請罷造作不急之務。
是月,以呂思誠為中書參知政事。
十一月甲午,《至正條格》成。
奉元路陳望叔僞稱燕帖古思太子,伏誅
丙戌,賜脫脫金十錠、銀五十錠、鈔萬錠、币帛二百匹,辭不受。
是月,陝西行省立惠民藥局。
莒州蒙一陰一縣地震。
郭火你赤上太行,由陵川入壺關,至廣平,殺兵馬指揮,複還益都。
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丙午,命太平提調都水監。
辛亥,以南台治書侍禦史秦從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提調海運。
癸醜,命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知經筵事,右丞達識帖睦迩提調宣文閣、知經筵事。
冬十月乙酉,議修黃河、淮河堤堰。
十一月丁亥朔,以各郡縣民饑,不許抑配食鹽。
複令民入粟補官,以備赈濟。
戊子,禁内外官民宴會不得用珠花。
己亥,保定路饑,以鈔八萬錠、糧萬石赈之。
戊申,河南民饑,禁酒。
十二月己未,四川廉訪司建言:“廣元等五路,廣安等三府,永甯等兩宣撫司,請依内郡設置推官一員。
”從之。
壬戌,太一陰一犯外屏。
癸亥,漢一陽一地震。
戊寅,徭賊寇靖州。
是月,東平地震。
禁一婬一祠。
赈東昌、濟南、般一陽一、慶元、撫州饑民。
是歲,徭賊寇浔州,同知府事保童率民兵擊走之。
五年春正月辛卯,享于太廟。
是月,薊州地震。
二月戊午,祭社稷。
三月辛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普顔不花、張士堅進士及第,其餘賜出身有差。
是月,以陳思謙參議中書省事。
先是,思謙建言:“所在盜起,蓋由歲饑民貧,宜大發倉廪赈之,以收人心,仍分布重兵鎮撫中夏。
”不聽。
大都、永平、鞏昌、興國、安陸等處并桃溫萬戶府各翼人民饑,赈之。
夏四月丁卯,大都流民,官給路糧,遣其還鄉。
是月,汴梁、濟南、邠州、瑞州等處民饑,赈之。
募富戶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以義士之号。
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己醜,诏以軍士所掠雲南子女一千一百人放還鄉裡,仍給其行糧,不願歸者聽。
丁未,河間轉運司竈戶被水災,诏權免餘鹽二萬引,候年豐補還官。
六月,廬州張順興出米五百餘石赈饑,旌其門。
秋七月丁亥,河決濟一陰一。
己醜,享于太廟。
丙午,命也先帖木兒、鐵木兒塔識并為禦史大夫。
诏作新風紀。
八月戊午,祭社稷。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戊戌,開酒禁。
辛醜,以中書右丞達識帖睦迩為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參知政事搠思監為右丞,資政院使朵兒直班為中書參知政事。
是月,革罷奧魯。
冬十月壬子,以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禦史大夫。
乙卯,享于太廟。
辛酉,命奉使宣撫巡行天下,诏曰: 朕自踐祚以來,至今十有餘年,托身億兆之上,端居九重之中,耳目所及,豈能周知?故雖夙夜憂勤,觊安黎庶,而和氣未臻,災眚時作,聲教未洽,風俗未淳,吏弊未祛,民瘼滋甚。
豈承宣之寄,糾劾之司,奉行有所未至欤?若稽先朝成憲,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朕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滞,蠲除煩苛。
體察官吏賢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
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
命江西行省左丞忽都不丁、吏部
黃河泛溢。
辛未,遼、金、宋三史成,右丞相阿魯圖進之,帝曰:“史既成書,前人善者,朕當取以為法,惡者取以為戒,然豈止激勸為君者,為臣者亦當知之。
卿等其體朕心,以前代善惡為勉。
”己卯,監察禦史不答失裡請罷造作不急之務。
是月,以呂思誠為中書參知政事。
十一月甲午,《至正條格》成。
奉元路陳望叔僞稱燕帖古思太子,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