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回 開樂土 同建碧城莊 款山民 初逢白猩子
關燈
小
中
大
記主人,想去報警。
忙喊衆人做出受驚之勢,脫了衣中,狂呼一聲,筆直僵卧。
自己則乘它未到,去喊主人。
衆山人無奈,依言行事。
牛子冒着奇險,觑準較空一面,伏身前移。
離開原地才有三五丈,所有白猩子一齊走來,見衆山人僵卧,意似失望。
叫了幾聲,把山人披肩、頭巾紛紛搶奪争拾,包在頭上。
有那來不及去掉的山人,被它一陣亂扯,都受了傷。
又将山人所剩的酒亂搶來吃。
牛子乘亂又爬出幾丈。
快到溪邊,倏地站起一縱,躍過溪去。
正想飛跑趕往洞前報警,不料縱時太猛,将白猩子驚動,追将過來。
牛子一聽叫聲,回顧追近,知道眨眼即至,擠命狂喊了一聲:“主人快來!”便也裝死,僵卧地上。
白猩子先見有了生人,以為可以玩弄,甚是高興,不料又被吓死,心中憤怒。
追的又是一隻最大的,似疑是詐,抱起牛子仔細觀察。
尚幸牛子心有定見,裝得比衆山人更像,連氣都屏住不敢呼吸。
白猩子看了一會,見他四肢軟搭,怎麼擺弄也不見動彈,才将信将疑地縱到一株大樹上去,将牛子橫擱枝權中間。
下地疾走幾步,又猛地一回頭看了幾次,方始退去。
牛子擱痛難忍,勉強把身子略為移順了些,遙窺白猩子也在看他,恰值風起樹搖,未被看破。
白猩子仍不時向他注視,那地方又在前崖,看不見崖洞,在自憂急,不敢再動。
好容易苦挨到了天明,忽見白猩子似一窩蜂往隔溪崖洞縱來,方得乘隙縱落,略為活動四肢,偷偷繞崖過去,伏身一看,正值白猩子窺洞欲入,靈姑已随着飛刀縱出,白猩子連死帶逃,一時俱盡了。
靈姑先當殺的是白猿,想起虎王所養白猿甚是靈異,難得自送上門,還在後悔下手大快,沒有捉住一隻活的。
及聽牛子說那東西并非猿種,又如此兇惡難馴,不但不能留養,這逃走的四隻還得防它尋仇報複。
數目這麼多,甚少聽說起,也許來的還不止此數。
看來路似在崖後。
當地形勢,隻崖後一面因有摩天高崖亘阻,又是石地,未去查看。
最好日内尋到它的巢穴,一齊誅戮,才保無害。
以後早晚出入,留官的神還來不及,如何可以馴養?靈姑暗忖:“這東西如此厲害,全洞人等隻憑自己這口飛刀。
今日往尋四人索要人皮,倘被襲來傷了老父,如何是好?有心不去,但這些多環族不早打發回去,也不是事。
今早幸有牛子見多識廣,事前通報,如被白猩子抓死幾個,豈不面上無光?” 思慮至再,隻有等上半日,白猩子如不來犯,趕緊往返,回時料天未黑,或可無事。
明日一早,打發衆山人動身,再打主意。
等到過午,白猩子未來。
靈姑不放心,又和牛子、鹿加等援上崖頂去看。
隻見崖後奇石森列,景物雄詭,盡頭處絕壁排天,亘若屏障,既高且險,無可攀升,相隔尚在兩三裡外。
四下眺望,不見白猩子蹤迹。
匆促之間,并未想起向笃行時之言,以為白猩子大的被殺,小的膽寒,暫時不敢再來。
為防萬一,借詞給衆山人降福,一齊召集進洞,令其伏地默禱,又收了牲畜,堵塞洞門。
并将王淵和靈奴留在洞内,白猩子如若來犯,便用向笃所傳障眼法術驚它,即令靈奴飛往報警。
衆山人聞言都當真個降福,争先人洞,恭恭敬敬,跪伏在呂偉面前,默默祝告,靜俟後命,态度恭謹,一點沒想到主人也在膽怯害怕。
父女二人部署停當,靈姑又看牛子将洞堵好,方始獨自起身,施展輕身功夫,加急趕行,不消多時,到了森林以内。
那四野民住處本還遠些。
向笃行時,因所居洞府地絕幽晦僻險,不見天日,如被異派妖邪發現,難免借以潛蹤匿迹,初意行法将它禁閉,免得妖人來此藏伏。
四人愛那裡面宏敞高大,還有許多舒适設備,意欲求住。
向笃說四人住處雖然不好,到底還見到天日,此洞隻正午時略透露一點日影,終年舉火,如處長夜,住了無益有害,四人仍是求告不休,嗣經靈姑勸說,才勉強答應,沒有封閉。
四人因聽向笃說過靈姑飛刀厲害,已所不及,以後千萬服從,不可違件,也頗敬畏。
自從向笃閉關,靈姑尚未去過。
到洞一看,洞外也和早先一樣升着一堆野火。
三男行獵未歸,隻一女坐在洞前石上,用細藤編席。
忽見靈姑走來,甚是歡喜,忙即起身拜倒。
靈姑知道老少三人都聽她活,喚起說了來意。
山女随請靈姑入洞,将牆上懸的烏加人皮取下。
靈姑見皮用竹條繃起,又幹又硬,既長且大,無法折疊,帶走甚是累贅。
山女看出為難,自願代命,送往玉靈崖去。
靈姑見取皮容易,早知如此,何必親來?知她腳程慢不了許多,即便走慢,自己先回,任她随身送到也是一樣;自己持走,反倒更慢。
于是含笑應了。
山女早想到玉靈崖去,恐仙人見怪,不敢冒失,聞言大喜。
靈姑問她: “走後無人守洞,你父兄回來,豈不尋你?”山女答說:“無妨。
這裡終年不見生人,日前雖有一個走錯路的漢客到此,一會也就走去。
恩人還教會我們生火和閉洞的方法,隻消做一記号,他們回來就知道了。
”山女漢語不甚精熟,說時須用手比。
靈姑急于回洞,無心查聽考問。
說罷,山女果用向笃所傳法術将洞門隐去,在火旁放了幾塊石頭做記号,将皮架橫擱肩上,一同起身。
林樹繁茂,枝柯低壓,人行其中,躲閃縱越還不怎樣,添上這麼一個薄而且大的繃架,走起來稍不留意,便被挂住,阻礙橫生,甚是費事。
走了一程,靈姑不耐煩繁瑣,仍用飛刀将繃架砍壞,把皮取下,略為拗折,才易走些。
出林仰看,日色偏西。
急于趕回,命山女快跑,如趕不上,後到也可。
自己當先飛跑。
山女腳程甚快,又想讨好,奮力追随,并未落後。
二人一口氣跑到玉靈崖,天還未到黃昏。
靈姑見洞前靜悄悄的,毫無異狀,心情一寬。
王淵、牛子早在洞裡望見,移開封洞石塊。
牛子當先奔出,說白猩子并未來犯,隻不過衆山人跪伏已久。
靈姑便命牛子引山女到側面小洞去,給些酒肉慰勞。
自和王淵進洞。
靈姑走至老父座前,按照預計,跪禀烏加的皮業已取回。
呂偉便命靈姑查看衆山人善惡。
靈姑應聲起立,先施幻術,立有大幢烈火升出地上。
繼命衆山人起立,說道: “老主人鑒察你們誠心,已允降福,但不知你們能否領受。
此火專驅邪鬼災孽,有福之人入火不燒,否則近火即行燒死。
你們可排成單行,由右而左,由鹿加當先,穿火而出,走到洞外等候。
”衆山人見那烈火飛揚,映得滿洞通紅,老遠都覺奇熱,意頗畏懼。
鹿加也有點遲疑卻步。
靈姑笑道:“有我在此,決傷不着你們。
快走過去,少時神火一滅,後悔無緣,就不及了。
”鹿加聞言,試往前走,覺着奇熱難耐,方欲退下,靈姑把手一指,火便自移,蓋身而過。
鹿加驚得怪叫,身已脫出火外,并不覺得怎樣,不由歡喜拜倒。
衆山人見寨主由火裡走過,頭發都未烤焦一根,方始膽大了一些,當頭兩個戰戰兢兢穿火而過,餘下俱都放心搶前。
等未一個走完,呂偉喝聲:“神火速收。
”将手一揚,靈姑暗使收法,火光不見。
衆山人又羅拜稱謝了一陣,一同出洞。
靈姑将烏加的皮交給衆山人。
另給山女一些花布、食物,打發回去。
衆山人吃罷酒肉,仍去隔溪廣場上安歇。
因有白猩子之變,靈姑又不便自顯張皇,隻得命牛子藏在對面崖頂守望,如有變故,立吹蘆簽報警;洞内諸人分成兩班守夜;洞口也不全閉,留一極小出口,正對牛子藏處。
隔些時候,由靈姑、王淵兩個略會法術的,按前後夜,不時出外探看,對衆山人卻未明言,以免驚惶。
依舊備下豐美酒食,令其自飲。
牛子守着昔年傳說,料定白猩複仇心切,決不甘休,非來不可,人卻倦極。
呂偉父女早晨還要遣走衆山人,守的是後半夜。
前半夜由王守常夫妻、父子三人輪值,就便在洞中給衆山人備辦行前早餐和分配給的東西。
頭班的時候較長,須交寅初才能喚起靈姑接替。
王守常夫妻因自人山以來,一切都仰仗呂氏父女,當晚如有變故,仍須他父女二人上前應付,一見睡眠頗熟,意欲任其多睡些時養息精神。
自己等明早山人走了,補睡不遲。
有警無法,無事由他自醒,不令呼喚。
王淵獨坐無聊,昨夜惦記用障眼法引逗山人,天沒亮就起身出洞,又沒睡好,守了不多一會,便覺身倦欲眠。
先還勉強振作精神,睜眼外望。
及至出洞看了兩次不見動靜,草原上衆山人卻在歡呼縱飲,回坐原處呆想:“靈姑那麼厲害的飛刀,白猩子焉有不膽寒之理?如真想報複,這類野獸有甚心機,白天早已來到,還會等到晚上?今日那麼仔細查看,直到這半夜裡也沒見一點蹤影,分明大的一死,小的全都害怕逃匿,不敢再來窺伺。
看外面月白風清,簡直不像要出事的樣子,一定空守無疑。
”他遙望對崖頂上牛子,先是改立為坐,這時索性躺了下來,也像是要睡神氣。
不由把睡意勾動,心神一迷糊,兩眼一合,再睜不開。
面前恰有一塊封洞用的石頭,比坐石略高尺許,竟然伏在上面沉沉睡去。
洞甚寬大,王守常夫妻忙着制辦食物,初見愛子時出時入,還在擔心,恐白猩子行動矯捷,倉猝遇警,難于躲避。
想叫他就在洞裡守望,觀聽牛子報警已足,無須出去。
偏生火竈緊貼左壁,相隔不近,如到洞口,須要經過呂氏父女卧處,二人睡眠極易驚醒。
手裡正做着食物又放不下。
王妻幾番想去囑咐,俱被王守常攔住說:“呂大哥原令淵兒不時出看,怎可私下違背?”嗣見愛子回洞面向外坐,更不再出,才安了心,始終以為伏石外望,并不知他睡着。
忙時光陰易過,一會便離天明不遠。
王守常想起天将亮時最冷,适才雖強令愛子多穿了件夾襖,仍恐衣薄受寒。
恰好手底下事也快完,估量呂氏父女已經睡足該起,又取了件夾袍輕輕走過,想給愛子穿上。
一看睡得正香,兩手冰涼,又驚又憐,連忙推醒,給他穿上。
王守常出洞探看,月落參橫,果然快亮。
對崖牛子也不知何時倒在崖頂上睡着,隔溪衆山人俱卧地上,似無異狀。
總算不曾出事,心中略放。
王淵揉着一雙睡眼随出,見狀恐靈姑怪他疏忽,乘呂氏父女未起,連忙援上崖去将牛子推醒。
回到洞内,呂氏父女也相次醒轉,看見王守常等三人熬守一夜,天已将明,一切停當,并無變故,謝了厚意,便請三人去睡。
王淵因自己也睡了個夠,推說不困,和呂氏父女一同出洞。
王淵先把牛子招下。
靈姑已聽王淵說牛子在崖上睡過一會,未了仍是自己上崖喚醒。
知他前晚陪着衆山人,半夜遇警,吃了許多苦,日裡又複勞累,一直未睡,雖是粗心,情有可原,好在無事,也就不提。
等喚起衆山人,鹿加卻說昨晚飲到半夜,有兩山人喝醉了酒,去至溪中洗澡,見對岸崖前跑來幾隻逃鹿。
因聽牛子日裡說起,王淵想捉幾隻小鹿來喂養,滿想讨好。
隻拿了溪旁的佩刀,赤着身子,連花裙都未穿,趕忙追去。
鹿跑甚快,追出約有兩裡多地,眼看追上,忽發現路側野地裡一堆火光。
近前一看,乃是兩個漢人用枯枝生火,面前放着一隻新殺死的肥鹿,在那裡切肉烤吃。
二山人略一停頓,鹿已逃得不知去向。
正要走回,漢人忽然攔住,給了二人一塊肉,向他們問話。
這二山人恰巧一句漢話也不會說,漢人非雲貴口音,越發難懂。
雙方比了一陣手勢,仍難通曉。
二山人酒醉身倦,急于歸卧,胡亂點
忙喊衆人做出受驚之勢,脫了衣中,狂呼一聲,筆直僵卧。
自己則乘它未到,去喊主人。
衆山人無奈,依言行事。
牛子冒着奇險,觑準較空一面,伏身前移。
離開原地才有三五丈,所有白猩子一齊走來,見衆山人僵卧,意似失望。
叫了幾聲,把山人披肩、頭巾紛紛搶奪争拾,包在頭上。
有那來不及去掉的山人,被它一陣亂扯,都受了傷。
又将山人所剩的酒亂搶來吃。
牛子乘亂又爬出幾丈。
快到溪邊,倏地站起一縱,躍過溪去。
正想飛跑趕往洞前報警,不料縱時太猛,将白猩子驚動,追将過來。
牛子一聽叫聲,回顧追近,知道眨眼即至,擠命狂喊了一聲:“主人快來!”便也裝死,僵卧地上。
白猩子先見有了生人,以為可以玩弄,甚是高興,不料又被吓死,心中憤怒。
追的又是一隻最大的,似疑是詐,抱起牛子仔細觀察。
尚幸牛子心有定見,裝得比衆山人更像,連氣都屏住不敢呼吸。
白猩子看了一會,見他四肢軟搭,怎麼擺弄也不見動彈,才将信将疑地縱到一株大樹上去,将牛子橫擱枝權中間。
下地疾走幾步,又猛地一回頭看了幾次,方始退去。
牛子擱痛難忍,勉強把身子略為移順了些,遙窺白猩子也在看他,恰值風起樹搖,未被看破。
白猩子仍不時向他注視,那地方又在前崖,看不見崖洞,在自憂急,不敢再動。
好容易苦挨到了天明,忽見白猩子似一窩蜂往隔溪崖洞縱來,方得乘隙縱落,略為活動四肢,偷偷繞崖過去,伏身一看,正值白猩子窺洞欲入,靈姑已随着飛刀縱出,白猩子連死帶逃,一時俱盡了。
靈姑先當殺的是白猿,想起虎王所養白猿甚是靈異,難得自送上門,還在後悔下手大快,沒有捉住一隻活的。
及聽牛子說那東西并非猿種,又如此兇惡難馴,不但不能留養,這逃走的四隻還得防它尋仇報複。
數目這麼多,甚少聽說起,也許來的還不止此數。
看來路似在崖後。
當地形勢,隻崖後一面因有摩天高崖亘阻,又是石地,未去查看。
最好日内尋到它的巢穴,一齊誅戮,才保無害。
以後早晚出入,留官的神還來不及,如何可以馴養?靈姑暗忖:“這東西如此厲害,全洞人等隻憑自己這口飛刀。
今日往尋四人索要人皮,倘被襲來傷了老父,如何是好?有心不去,但這些多環族不早打發回去,也不是事。
今早幸有牛子見多識廣,事前通報,如被白猩子抓死幾個,豈不面上無光?” 思慮至再,隻有等上半日,白猩子如不來犯,趕緊往返,回時料天未黑,或可無事。
明日一早,打發衆山人動身,再打主意。
等到過午,白猩子未來。
靈姑不放心,又和牛子、鹿加等援上崖頂去看。
隻見崖後奇石森列,景物雄詭,盡頭處絕壁排天,亘若屏障,既高且險,無可攀升,相隔尚在兩三裡外。
四下眺望,不見白猩子蹤迹。
匆促之間,并未想起向笃行時之言,以為白猩子大的被殺,小的膽寒,暫時不敢再來。
為防萬一,借詞給衆山人降福,一齊召集進洞,令其伏地默禱,又收了牲畜,堵塞洞門。
并将王淵和靈奴留在洞内,白猩子如若來犯,便用向笃所傳障眼法術驚它,即令靈奴飛往報警。
衆山人聞言都當真個降福,争先人洞,恭恭敬敬,跪伏在呂偉面前,默默祝告,靜俟後命,态度恭謹,一點沒想到主人也在膽怯害怕。
父女二人部署停當,靈姑又看牛子将洞堵好,方始獨自起身,施展輕身功夫,加急趕行,不消多時,到了森林以内。
那四野民住處本還遠些。
向笃行時,因所居洞府地絕幽晦僻險,不見天日,如被異派妖邪發現,難免借以潛蹤匿迹,初意行法将它禁閉,免得妖人來此藏伏。
四人愛那裡面宏敞高大,還有許多舒适設備,意欲求住。
向笃說四人住處雖然不好,到底還見到天日,此洞隻正午時略透露一點日影,終年舉火,如處長夜,住了無益有害,四人仍是求告不休,嗣經靈姑勸說,才勉強答應,沒有封閉。
四人因聽向笃說過靈姑飛刀厲害,已所不及,以後千萬服從,不可違件,也頗敬畏。
自從向笃閉關,靈姑尚未去過。
到洞一看,洞外也和早先一樣升着一堆野火。
三男行獵未歸,隻一女坐在洞前石上,用細藤編席。
忽見靈姑走來,甚是歡喜,忙即起身拜倒。
靈姑知道老少三人都聽她活,喚起說了來意。
山女随請靈姑入洞,将牆上懸的烏加人皮取下。
靈姑見皮用竹條繃起,又幹又硬,既長且大,無法折疊,帶走甚是累贅。
山女看出為難,自願代命,送往玉靈崖去。
靈姑見取皮容易,早知如此,何必親來?知她腳程慢不了許多,即便走慢,自己先回,任她随身送到也是一樣;自己持走,反倒更慢。
于是含笑應了。
山女早想到玉靈崖去,恐仙人見怪,不敢冒失,聞言大喜。
靈姑問她: “走後無人守洞,你父兄回來,豈不尋你?”山女答說:“無妨。
這裡終年不見生人,日前雖有一個走錯路的漢客到此,一會也就走去。
恩人還教會我們生火和閉洞的方法,隻消做一記号,他們回來就知道了。
”山女漢語不甚精熟,說時須用手比。
靈姑急于回洞,無心查聽考問。
說罷,山女果用向笃所傳法術将洞門隐去,在火旁放了幾塊石頭做記号,将皮架橫擱肩上,一同起身。
林樹繁茂,枝柯低壓,人行其中,躲閃縱越還不怎樣,添上這麼一個薄而且大的繃架,走起來稍不留意,便被挂住,阻礙橫生,甚是費事。
走了一程,靈姑不耐煩繁瑣,仍用飛刀将繃架砍壞,把皮取下,略為拗折,才易走些。
出林仰看,日色偏西。
急于趕回,命山女快跑,如趕不上,後到也可。
自己當先飛跑。
山女腳程甚快,又想讨好,奮力追随,并未落後。
二人一口氣跑到玉靈崖,天還未到黃昏。
靈姑見洞前靜悄悄的,毫無異狀,心情一寬。
王淵、牛子早在洞裡望見,移開封洞石塊。
牛子當先奔出,說白猩子并未來犯,隻不過衆山人跪伏已久。
靈姑便命牛子引山女到側面小洞去,給些酒肉慰勞。
自和王淵進洞。
靈姑走至老父座前,按照預計,跪禀烏加的皮業已取回。
呂偉便命靈姑查看衆山人善惡。
靈姑應聲起立,先施幻術,立有大幢烈火升出地上。
繼命衆山人起立,說道: “老主人鑒察你們誠心,已允降福,但不知你們能否領受。
此火專驅邪鬼災孽,有福之人入火不燒,否則近火即行燒死。
你們可排成單行,由右而左,由鹿加當先,穿火而出,走到洞外等候。
”衆山人見那烈火飛揚,映得滿洞通紅,老遠都覺奇熱,意頗畏懼。
鹿加也有點遲疑卻步。
靈姑笑道:“有我在此,決傷不着你們。
快走過去,少時神火一滅,後悔無緣,就不及了。
”鹿加聞言,試往前走,覺着奇熱難耐,方欲退下,靈姑把手一指,火便自移,蓋身而過。
鹿加驚得怪叫,身已脫出火外,并不覺得怎樣,不由歡喜拜倒。
衆山人見寨主由火裡走過,頭發都未烤焦一根,方始膽大了一些,當頭兩個戰戰兢兢穿火而過,餘下俱都放心搶前。
等未一個走完,呂偉喝聲:“神火速收。
”将手一揚,靈姑暗使收法,火光不見。
衆山人又羅拜稱謝了一陣,一同出洞。
靈姑将烏加的皮交給衆山人。
另給山女一些花布、食物,打發回去。
衆山人吃罷酒肉,仍去隔溪廣場上安歇。
因有白猩子之變,靈姑又不便自顯張皇,隻得命牛子藏在對面崖頂守望,如有變故,立吹蘆簽報警;洞内諸人分成兩班守夜;洞口也不全閉,留一極小出口,正對牛子藏處。
隔些時候,由靈姑、王淵兩個略會法術的,按前後夜,不時出外探看,對衆山人卻未明言,以免驚惶。
依舊備下豐美酒食,令其自飲。
牛子守着昔年傳說,料定白猩複仇心切,決不甘休,非來不可,人卻倦極。
呂偉父女早晨還要遣走衆山人,守的是後半夜。
前半夜由王守常夫妻、父子三人輪值,就便在洞中給衆山人備辦行前早餐和分配給的東西。
頭班的時候較長,須交寅初才能喚起靈姑接替。
王守常夫妻因自人山以來,一切都仰仗呂氏父女,當晚如有變故,仍須他父女二人上前應付,一見睡眠頗熟,意欲任其多睡些時養息精神。
自己等明早山人走了,補睡不遲。
有警無法,無事由他自醒,不令呼喚。
王淵獨坐無聊,昨夜惦記用障眼法引逗山人,天沒亮就起身出洞,又沒睡好,守了不多一會,便覺身倦欲眠。
先還勉強振作精神,睜眼外望。
及至出洞看了兩次不見動靜,草原上衆山人卻在歡呼縱飲,回坐原處呆想:“靈姑那麼厲害的飛刀,白猩子焉有不膽寒之理?如真想報複,這類野獸有甚心機,白天早已來到,還會等到晚上?今日那麼仔細查看,直到這半夜裡也沒見一點蹤影,分明大的一死,小的全都害怕逃匿,不敢再來窺伺。
看外面月白風清,簡直不像要出事的樣子,一定空守無疑。
”他遙望對崖頂上牛子,先是改立為坐,這時索性躺了下來,也像是要睡神氣。
不由把睡意勾動,心神一迷糊,兩眼一合,再睜不開。
面前恰有一塊封洞用的石頭,比坐石略高尺許,竟然伏在上面沉沉睡去。
洞甚寬大,王守常夫妻忙着制辦食物,初見愛子時出時入,還在擔心,恐白猩子行動矯捷,倉猝遇警,難于躲避。
想叫他就在洞裡守望,觀聽牛子報警已足,無須出去。
偏生火竈緊貼左壁,相隔不近,如到洞口,須要經過呂氏父女卧處,二人睡眠極易驚醒。
手裡正做着食物又放不下。
王妻幾番想去囑咐,俱被王守常攔住說:“呂大哥原令淵兒不時出看,怎可私下違背?”嗣見愛子回洞面向外坐,更不再出,才安了心,始終以為伏石外望,并不知他睡着。
忙時光陰易過,一會便離天明不遠。
王守常想起天将亮時最冷,适才雖強令愛子多穿了件夾襖,仍恐衣薄受寒。
恰好手底下事也快完,估量呂氏父女已經睡足該起,又取了件夾袍輕輕走過,想給愛子穿上。
一看睡得正香,兩手冰涼,又驚又憐,連忙推醒,給他穿上。
王守常出洞探看,月落參橫,果然快亮。
對崖牛子也不知何時倒在崖頂上睡着,隔溪衆山人俱卧地上,似無異狀。
總算不曾出事,心中略放。
王淵揉着一雙睡眼随出,見狀恐靈姑怪他疏忽,乘呂氏父女未起,連忙援上崖去将牛子推醒。
回到洞内,呂氏父女也相次醒轉,看見王守常等三人熬守一夜,天已将明,一切停當,并無變故,謝了厚意,便請三人去睡。
王淵因自己也睡了個夠,推說不困,和呂氏父女一同出洞。
王淵先把牛子招下。
靈姑已聽王淵說牛子在崖上睡過一會,未了仍是自己上崖喚醒。
知他前晚陪着衆山人,半夜遇警,吃了許多苦,日裡又複勞累,一直未睡,雖是粗心,情有可原,好在無事,也就不提。
等喚起衆山人,鹿加卻說昨晚飲到半夜,有兩山人喝醉了酒,去至溪中洗澡,見對岸崖前跑來幾隻逃鹿。
因聽牛子日裡說起,王淵想捉幾隻小鹿來喂養,滿想讨好。
隻拿了溪旁的佩刀,赤着身子,連花裙都未穿,趕忙追去。
鹿跑甚快,追出約有兩裡多地,眼看追上,忽發現路側野地裡一堆火光。
近前一看,乃是兩個漢人用枯枝生火,面前放着一隻新殺死的肥鹿,在那裡切肉烤吃。
二山人略一停頓,鹿已逃得不知去向。
正要走回,漢人忽然攔住,給了二人一塊肉,向他們問話。
這二山人恰巧一句漢話也不會說,漢人非雲貴口音,越發難懂。
雙方比了一陣手勢,仍難通曉。
二山人酒醉身倦,急于歸卧,胡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