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回 開樂土 同建碧城莊 款山民 初逢白猩子

關燈
話說衆山人見是一隻白鳥,心方竊笑,鳥已飛翔而下,落在呂偉手上。

    呂偉故意喝道:“快飛去,叫你小主人即刻就回,不可遲延。

    ”那鳥立用人語應了一聲:“主人就回。

    ”仍向來路飛去。

    衆山人見狀,意始稍解。

     靈姑、王淵原本落後不遠,歸晚恐家人惦念,放鳥先回報信,一會便已趕到。

    牛子不等呂偉開口,首先迎上前去,恭敬伏跪,大聲說道:“衆山人要看主人神法,老主人恐怕法術厲害,誤傷了人,靜俟主人回來施展給他們開眼。

    這些都是不害漢人的好多環族,請主人慈悲降福吧。

    ”鹿加也跟着率衆上前禮拜。

    衆山人見來人幼小纖弱,還在将信将疑。

    靈姑聽出牛子心意,一見衆山人把路擋住,朝王淵使個眼色,說道:“我們見了爹爹再說吧。

    ”說罷,手中掐訣,一同施展向笃所傳禁法,由人叢中飛身縱出。

    衆山人正在遮路喧鬧,忽然滿頭火光,眼睛一花,人已無影無蹤。

    再看這一對少年男女,已在呂偉面前現身,不禁駭服。

    剛要起身趕去,牛子乘機大喝道:“仙娘不喜你們吵鬧,已經生氣。

    她不比老主人脾氣好,還不安靜些麼?”衆山人聞言,俱都逡巡卻步。

     靈姑已向老父匆匆問知就裡,回身笑道:“你們遠來不易,想看仙法不難。

    無如老洞主較我姊弟法力大得多,一出手,你們便沒了命,不便演給你們看。

    但我這神法也非小可,發出來時,跟天上打的電閃一樣,不論多麼堅硬結實的東西,挨上就斷,人和鳥獸更不必說了,我也不願傷人毀物,可把你們的鐵家夥挑上幾件不打算要的,倒插在隔溪草場上面,人再一字排開。

    我先削斷它們的尖,再把附近那株大樹斬斷,使你們見識見識。

    隻是人一站定,不許亂動一步,我這法寶也許還要查看你們居心好壞,不動沒事,若不信服,死傷休悔。

    鹿加、牛子照話轉述,當先領頭。

    衆山人哄應相随,紛紛過溪,牛子深知飛刀神異,故意命将挑出來的刀矛插在遠處。

     靈姑遙望衆山人安排停當,便将玉匣飛刀施放出去。

    衆山人隻見一道銀虹疾如電掣,自靈姑身畔飛起,霎時便到跟前。

    耳聽一片铿锵之聲,地上所插刀矛尖頭紛紛斷落。

    跟着神龍翔舞,飛向身側大可數抱的古樹上繞去,光華照處,枝柯寸斷,墜如雪雨。

    晃眼之間,銀光倏似匹練一般舒展開來,往下微降,照樹幹中腰隻一剪,上半往側一歪,落葉橫飛。

    驚風驟起中,轟隆一聲巨震,二十多丈高一株大樹立被飛刀斬斷,倒于就地。

     銀光随又飛向衆山人頭上,繞身電掣,寒光閃閃,冷氣森森。

    吓得衆山人心寒膽落,狂喊仙娘饒命不疊。

    鹿加雖不在刀光籠罩之下,以前嘗過滋味,見狀也是驚心。

    知道靈姑有心威吓,忙向隔溪遙拜求恕。

     牛子在旁指着衆山人大喝道:“我主人神法厲害,卻不傷害無罪之人。

    因你們居心不服,得罪了她,才用神法做戒。

    要想活命,快些跪下求告,永遠忠心順服,不敢絲毫背叛,就可免死,還要降福保佑呢。

    ”衆山人驚魂都顫,哪敢再有二心,忙即跪倒,伏地哀求。

    禱沒兩句,眼前一暗,銀光不見,遙聞喝起之聲。

    站起一看,适見銀光已飛到玉靈崖上空,電馳星飛,上下翔舞,精光炫目,變化無窮。

    靈姑為使兇人畏服,一面發揮飛刀威力;一面又和王淵把新學各種禁法幻術一齊施展出來。

    一時烈火飛騰,金花四起,花大如盆,霞光片片。

    靈姑、王淵各立花上浮沉起伏,流輝四被,映得岩石林木都呈異彩,端的神奇已極。

    休說衆山人,連鹿加、牛子已都看得目定口呆,高呼仙娘恩主,羅拜在地。

    靈姑估量到了火候,意欲收斂。

    王淵童心好弄,見山人為障眼法所惑,畏若天神,心中高興,定要多玩一會,直到天晚月上,約演了半個多時辰。

    靈姑想起向笃曾說此法隻可偶然背人遊戲,不宜常演,才行止住。

    最末收了飛刀。

    鹿加、牛子仍率衆山人過溪拜谒,衆山人受了一番驚恐,敬畏已極,個個提心吊膽,惟恐失禮見罪。

    及見靈姑溫言告誡,笑臉常開,才放了心。

     呂、王等三人又乘靈姑演法之際,弄了許多酒肉,準備半夜裡二次犒勞大衆。

    并照山俗,在隔溪廣場上升起野火,令其圍火聚飲。

    王淵又單獨向山人演了兩次幻術,靈姑正在洞内有事,無人攔他。

    呂偉想令衆山人宿在後洞,等靈姑向獵虎族人讨來烏加人皮,再行起身。

    牛子悄禀:“這些山人不下百種,隻多環族貪殘猛惡,刁狡反複,畏威而不懷德。

    連鹿加那麼感恩忠順,将來都不敢保,何況他們。

    最好使他們不知虛實深淺,一心畏服,日後才能駕馭。

    略知底細,遲早生心。

    任其野宿為是。

    ”呂偉雖覺言之稍過,但這類兇人委實野性難測,也就聽了。

     洞中糧肉本可足用,向笃别前又贈了許多,加上近來用山果新釀的美酒,王氏夫妻均善烹調,半夜做好,牛子一一端出。

    土著山人幾曾吃到過這樣美味,自是歡欣鼓舞,快活已極,一路大吃大喝,全都醉倒草地之上。

    呂、王諸人一見一切停當,天已深夜,各自人洞安歇。

    隻牛子一人自願留在洞外,陪伴鹿加。

    衆人累了一日,除靈姑還用了一回功外,俱料不會有事,心安夢穩,倒枕便都睡熟。

     第二日早起,天沒亮透,上淵仍想引逗山人好玩,老早爬起,穿好衣服。

    剛走出洞門,一眼瞥見廣場上山人橫七豎八躺卧在地,尚沒有醒;牛子不知何往;另外大小七八個怪物,正在馳逐縱跳。

    定睛一看,那怪物生相頗似猴子,隻是頭上裹得花花綠綠,看不清楚。

    通體白毛如尋,長身人立,最大的幾個身材竟比人還高。

    有的還拿着裝酒的葫蘆,邊跳邊對嘴喝。

    縱躍輕靈,矯捷如飛。

    那十幾個多環族如死了一般,全沒一點響動。

     王淵正在驚訝,已被怪物看見,内中兩個大的怒嘯一聲,竟将裹頭之物扯下,向王淵縱來。

    餘下幾個小怪物見了也都學樣,相随縱起。

    兩地相隔少說也有一箭之地,可是怪物快極,直似十來點飛星在地上跳躍,接連幾個起落,晃眼便到面前。

    王淵先還疑是山魈、木客之類,及至怪物去掉包頭,才看出是幾隻大白猿,來勢疾如飄風,知道不可輕敵。

    略一躊躇,為首兩隻大猿已然迎面撲到,勢絕兇猛。

    王淵一見不好,一面急喊: “姊姊快來!”一面往側一縱,就勢朝地下一滾,暗使木石潛蹤之法将身隐起。

    兇猿手疾眼快好不矯捷,一下撲空,隻把身微側,又朝橫裡抓來,王淵差一點沒被利爪抓中。

     那木石潛蹤隻是障眼法兒,暫時将身隐住,并不能跑。

    王淵蹲趴地上,眼望這一群兇猿大小共是七個。

    小的約有人高,毛還略帶灰黃顔色。

    那兩隻大的身長竟有八九尺,通體沒有一根雜毛。

    面目形象也與常猿不同,扁額尖頭,凹鼻凸口。

    叫嚣之間,鐐牙外露。

    一對突出的兇睛又圓又亮,白多珠少,直泛藍光。

    兩隻利爪與蒲扇相似。

    正在低頭怒視,意似尋找失蹤人,欲得而甘心的神氣,兇惡已極。

    王淵出時兵刃暗器一件未帶,兇猿近在咫尺,這類野獸鼻嗅甚靈,動作又極神速,如被聞出人味,必無幸理。

    如若冒險抽空逃走,肯定無效。

    身又不能轉動,吓得連氣都不敢喘。

     王淵正尋思間,兇猿果然聞出生人氣味,有點覺察,雙爪作勢,大有猛然下擊之狀。

     方在憂危,内中一隻毛色淡黃的小猿忽往洞口裡探頭,想是看見有人在内,喜躍奔回,拉住大猿臂爪,指着洞門呱呱亂叫。

    大猿立即回身,朝洞奔去。

    王淵恐洞中諸人熟睡未醒,封洞石塊又被自己出時移去,兇猿人内,非傷人不可。

    一時情急,乘着群猿回身,猛地站起,往側一縱。

    口中大喊:“爹、媽、姊姊快起,妖怪來了!”群猿聞聲回顧,見王淵現身,齊聲怒嘯,利爪同伸,欲待縱撲過去。

    王淵見狀大驚,還未及二次行法隐身,說時遲,那時快,就在群猿将縱未縱之際,猛聽一聲清叱,一道銀光由洞飛出,兩隻大猿首先被光華圍住,慘嗥過處,腰斬四段,屍橫就地。

    下餘群猿立時紛紛逃竄,齊由崖頂上向後縱去。

     靈姑當先追出,本想指揮飛刀追殺。

    偏生那隻小黃猿回身最早,一見王淵便追逐過去,銀光飛過,大猿伏誅,它依舊不知死活,沒有逃退。

    王淵見靈姑等一出來,心中喜歡,略一疏神,黃猿已追縱撲到,再要行法隐身,已是無及。

    黃猿雖小,也有大人般高,目光如電,兇睛。

    王淵赤手空拳,驚懾之餘,怎敢迎敵,眼看危急萬分。

    靈姑因聽王淵狂喊報警,猿又生得過大,從未見過,始終當是妖怪。

    王淵危急,當然顧人要緊,忙指刀光追将過去,黃猿當時了賬。

    玉靈崖頂離地頗高,上頗不易,等靈姑攀援到頂,群猿早逃得沒了影子。

    同時隔溪草場上的衆山人原被兇猿吓倒,不敢言動,卧地裝死。

     隻有兩名被小猿剝取披肩時,受了點抓傷,俱都無礙。

    群猿越過時早在偷觑,見靈姑飛刀如此神奇,自免不了一番贊服禮拜。

    牛子也從草石間狼狽鑽出。

     原來這種東西并非猿種、乃是山中大猩猩和白熊之類猛獸交合而生,産于滇緬交界的深山雪多之處。

    爪利如鈎,力能生裂牛虎,爪攫飛禽。

    性最兇殘猛惡,極喜殺生害命。

     最愛吃酒和蜂蜜。

    尤愛學人的穿着、舉動,每遇生人,先總是抱了回去學樣。

    稍不如意,不是持腿生裂成兩片,便是扔人絕壑跌死。

    這類不常見的猛獸,膽小一點的,被捉時早已吓死;即便膽大,也不明白它的意思,隻要遇上,決無生理。

    因是猩種,土人叫他白猩子,又叫白家公,畏若神鬼。

    端的比什麼猛獸都厲害。

    尚幸為數無多,難得出現,它又忌見死物。

    有那在山中久居知底細的,遇見它來,如躲不及,忙把随身衣物脫下,僵卧地上裝死,它便掉頭而去,至多取走衣物,不緻危及生命。

     白猩子性既愛鬥,什麼惡物都敢惹。

    又不肯吃虧,複仇之心極重。

    閑來無事,便結伴往深山窮谷之中,到處搜尋仇敵。

    滇湎交界深山之中慣産野象,這類野獸原極猛悍,又喜合群。

    别的獸類怕白猩子,望影而逃,它卻不在心上,遇上必要苦鬥不舍。

    白猩子仗着爪利如鈎,縱躍輕靈;大象仗着皮粗肉厚,力大性長。

    都是不死不止,終于兩敗俱傷。

    還有土産各種蛇蟒,也是它最喜鬥弄的玩意,殺蛇更有拿手。

    除非不遇,隻一被它遇到,它固欣喜若狂,非将蛇蟒殺死,不肯罷休;對方自然也是苦苦糾纏,以死相拼。

     氣機相感,幾成了宿仇世恨,比和象鬥還要猛烈。

    可是當地蛇蟒多半都蘊奇毒,小的遇見,自占上風;有時遇上長大特毒之蛇,白猩子天生無畏之性,仍然照樣上前,結果蛇雖被它殺死,自身卻不是被蛇纏咬受傷,便是中了蛇毒,也就同歸于盡了。

    有此種種原因,所以難得繁息,輕易不能見到。

     衆人中隻有牛子一人當年見過一隻,也是被蛇纏毒死,被上人在山裡尋到的。

    後在當地住了些日,得知底細。

    這晚天明前正和衆山人歡嘯哄飲,斜月未墜,殘輝照處,遙望隔溪玉靈崖頂上站着三隻大白東西。

    衆山人方要呼噪,牛子識貨,疑是白猩來犯,忙即止住。

    并悄聲警告,教了趨避之法,說這東西厲害,千萬不可力敵。

    接着三隻白猩子已是縱落,迎面走來。

    衆山人平日原知白家公的厲害,聽牛子一說,俱都膽寒。

    見勢不佳,方要起身逃跑,忽聽身後呱呱兩聲。

    回頭一看,四外均有白猩子出現,共有七八隻,分好幾面朝中央圍來。

     牛子知它其快如風,衆人一亂跑,非死不可。

    它由崖頂出現,後洞中有院落,不知侵入洞中沒有,心又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