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回 擒怪蛇 奇迹述窮荒 逞兇心 巧言诓野民
關燈
小
中
大
些麻木發顫;山女身着皮衣,又有防禦之法。
否則這一下縱不将人打成兩截,也必受傷無疑。
山女知避不脫,一“面狂喊求救,一面雙手往上一伸,恰好被那怪蛇斷處一下攔腰鈎緊,搭了過來。
山女趕忙随着去勢飛跑,總算沒有跌倒。
怪蛇将她拖近,後面身子一湊,将山女緊緊束了三匝。
老人叫山女不可抗拒亂動,少時自會解開。
山女會意,一味順勢而動,聽其自然。
怪蛇雖然身長厲害。
到底是個下半截身子,而且無甚知覺。
将人束住以後,倒刺張了幾張,俱被山女皮衣上的尖釘阻住,刺不進去,除卻緊纏不放外,并無别的伎倆。
就這樣,山女已被束得面容慘變,無有人色。
苦挨了好一會,一直挨到三男把怪蛇收入簍内,關了口門,奔将過來,斷蛇身子仍在微動,勢已比前差遠,然而所纏的人和大蛇始終緊束,不曾松懈分毫。
三男一到,并不用腰刀去砍。
各從懷内腰間取出兩尺來長,與先前一般的細藤,共有四根。
老人拿在手内,向山女身上怪蛇纏處比了又比,意似嫌它不夠。
山女見男山民為難,又失聲叫了起來。
老人一面安慰;一面命男山民用一根細藤半圍蛇身,雙手拇指各按一頭,緊按在山女身上。
另一男山民取了一根長鈎掉轉,用鈎尖緊按藤上。
命山女頭往後仰,自己擊石取火,點燃一根尺許長的油松。
等火引旺,往那細藤上燒。
那藤依舊一點便燃,宛如石火電光,一瞥即逝。
四根細藤半圍在蛇束之處,依次繞完。
每燒一根,老山民便仔細端詳,比了又比,十分審慎,唯恐燒錯神氣。
這裡人才一點,男山民的手立即放開。
焦藤氣味似頗難聞,三個山民都有不耐之狀。
山女因躲不掉,更是難耐,拼命把頭往後仰。
藤剛燒完,怪蛇發亮的鱗皮上立時晦暗無光,現出一圈焦黃痕迹。
老山民一聲招呼,二山民同時下手,各取長鈎,叫山女把肚腹使勁内凹,貼着皮衣,仔細插向蛇身之下,用力一挑,蛇身燒焦之處便順焦痕中斷,挑起了兩三寸。
這才看出蛇腹倒刺好些豎起,與皮衣錯綜相連,糾結難開。
老山民看了一看,命二山民重用長鈎,一人鈎住一頭,往兩邊猛力分扯。
山女也跟着使力掙紮不動。
兩男山民費了好些力氣,掙得臉上青筋凸露,才見怪蛇由山女身上一點一點離身而起,一人扯落了一段,落在地上。
跟着再扯二回。
蛇身一共纏了四匝,解到後半與身相連之處,越發費勁。
三兇人在大石上都看出了神。
烏加業把毒計打定,先想等四山民事完,用毒弩射殺,奪去他的怪蛇,以為複仇之用。
一則目睹四山民竟把這等厲害的怪物用一個篾簍制住,刀箭不入,細藤一燒便斷,許多神奇之處;二則又不知巢穴所在,人數多少,力氣本領如何,動手是否一定能打得赢。
看他們跑得那麼快,隻要被逃走一個回去,招了多人前來複仇,豈不又樹強敵?最要緊的是,如用此蛇害人,須知制法禁忌和怎麼驅使。
四山民既留活怪蛇,不肯殺死,必有制法。
此時就是硬奪過手,不知底細,大蟒都能絞斷的東西,薄薄一個篾簍決關不了,一個弄不好被它鑽出,豈非仇報不成,還要受它大害? 躊躇不決。
忽見三男山民在扯那最後一圈,因為藤少,不似前兩三圈燒的地方多,隻燒了一處,留得最長,又與怪蛇下半身相連;加以兩男山民力氣差不多用盡,累得氣喘籲籲,甚是為難。
烏加本愁沒法和四山民親近,見狀方笑他蠢,不先把蛇身弄斷。
倏地心中一動,忙把心事悄聲告知二兇人。
烏加于是大聲怪叫:“你們累了,我來幫你們。
” 一面援索下縱,如飛跑去。
其實四山民早見三兇人伏身崖腰危石之上窺探,雖不知來意好壞,自恃本領,并未理睬。
忽見跑來相助,山民性直,無甚機心,兩個年青男山民又當力乏須助之際,更不客氣,說一聲:“好。
”便把手放開。
二兇人先以怪蛇所纏三四匝俱已解開,剩這不到一圈的蛇身粘在山女身上,還不容易?當下把鈎竿接過,烏加和拿加各用足力氣往下一扯,隻說一扯便開。
誰知吃力異常,費了老大的勁,僅扯了兩寸光景,再往下扯,休想扯動。
烏加見二山民扯頭兩圈雖也顯得費力,并不似自己這樣艱難,可見人家力氣竟大得多,虧得适才沒有輕動,否則不用說蛇,就這四人也非對手。
心中吃驚,仍要面子,不肯松手,恨不得連吃奶的力氣都使了出來。
勉強又扯了一陣,好容易将前面圍身的兩半截扯到将近平直,底下休想再扯落分毫。
二兇人正大發狠使力,老山民忽然手持腰刀,過來令住手。
将刀尖插向山女當胸衣縫之中,一陣亂挑亂割,将縫衣麻筋挑斷扯破。
山女雙手本未束住,忙把身子一挺,就勢退下。
怪蛇身子仍然連在皮衣背上,三男山民一齊下手,用刀連割,将皮衣齊蛇纏處割裂。
僅剩一條二指多寬,二尺來長的皮粘住蛇身,沒法扯脫,便由它去。
山民女子多有不講貞操的,但是婦女的雙乳最是貴重,非父母、丈夫、情人不能觸動。
山女走單了,被人強奸,有時她也順從,隻把上衣或是筒裙連頭蓋臉往上一蒙,任所欲為。
事完各自東西,決不闖禍。
如不經她本人願意,自動把衣裙放下,硬要親嘴摸乳,立以白刃相加,拼個死活。
哪怕當時打不過,早晚之間也必尋仇,不報複了不止。
尤其這種深山之中的獵虎族人,更把婦女雙乳看得貴重,輕易看都不許。
烏加自然知道這種風俗,雖知山女危急之際,照例不會計較,為了表示相助純出好意,決心對那山女獻媚,有甚意思,見她脫衣服,一打手勢,三兇人一齊背轉身去。
這一來,男女四山民俱都高興,連誇好人。
老山民随即把自己衣服脫下,與山女穿上。
又命男山民砍了三根飯碗粗細的毛竹,削去枝葉。
除去山女,兩人一對,分三對把斷蛇、死蟒一一擡起,搭向坑沿之上,用索系上。
最後才将兩簍系上。
一同到了上面,老山民便指着三條死蛇,叫兇人随便取上一條。
這烏峭大蛇,山民視為無上美味,皮骨又與漢客換東西,原是極重謝禮。
烏加忙說不要酬謝,自己也為這怪蛇而來,隻不知下手之法,沒敢亂動,可否租借一月,要甚重酬均可。
老山民笑道:“你想借我的神線子做什麼用?那裡有金銀豆喂它麼?”烏加搖頭說自己是個寨主,因有一個大仇家在此山中居住,特地舍了家人地位,一心來此尋仇。
好容易才得尋到,無奈仇人人多勢衆,防禦嚴密,憑打決打不過。
日前打山糧,無心中經此,看見這蛇如此厲害,有心把它弄去,隻想不出用甚方法。
實在不知什麼喂養禁制,那金銀豆更連豆名都未聽說過。
老山民笑道:“你連金銀豆都沒一顆,怎能要它?一旦發起興來,莫說你隻三人,便有千人萬人也休想逃得脫幾個,豈不是昏想?這東西跑起來比風還快,多粗大樹也受不住它尾巴一打。
我們守它兩個多月,因為一個漢客郎中要它配藥,費盡心力,還虧得恩人指教,采來幾根燒骨春和幾捧金銀豆,差一點把命送掉,才捉到它。
它最愛吃那豆,一吃就醉得乖乖地,聽人指使。
豆卻一時也少它不得,隻稍微一動,便須放幾十粒進去,才能照舊馴服;慢一點,多麼結實的家夥也穿了出來。
不過我這篾簍是蛇眼竹皮所結,裡面都用藥油浸過好多天,不是把它逗急或是真餓,不敢用它尖頭鑽咬,要好得多罷了。
你拿了去,如何能行?”烏加知道厲害,便請老山民同往相助。
老山民間知他仇家是個漢客,益發搖頭,說自己一家染了瘟毒,眼看死絕,多虧那迷路郎中所救。
因恩人是個漢客,自己曾經對他發誓,永不用自己的手再傷一個漢人,這事決辦不到。
烏加知不能強,便說隻要把法子教他,給點喂的東西,借用幾天。
事成回寨,決不借重酬,寨中财貨任憑取走。
同時又問金銀豆是什麼樣兒。
老山民從腰間解下一個兜囊,摸出幾顆。
三兇人一看,那金銀豆大如雀卵,有的金黃,有的銀白,有的半黃半白,閃閃生光,竟是多環寨左近瘴濕地裡野生的鬼眨眼。
其性熱毒,山人偶用少許和人酒内,埋地三五年取出,作為媚藥,非常猛烈。
内生密密細毛,一個采擇不盡,便出人命。
加以禁忌甚多,山人心粗,十有八九沒弄好,飲後狂欲無度,脫陽而死,或漸漸成了廢物,以緻無人再敢制用,遍野都是。
因為這類東西秉天地間至淫奇毒之氣而生,頗有特性,每當日落瘴起,滿地彩氛蒸騰,它卻在煙籠霧約中一閃一閃,放出金銀光華,恰與南疆中所産黑鳥惡鬼頭的眼睛相似,所以叫做鬼眨眼。
并不是甚希罕之物。
忙道:“這金銀豆我們那裡多着呢。
” 老山民本為他甘言利誘所動,聽他先連金銀豆的名都不知道,忽然又說他寨中出産很多,又喜又疑。
忙問此豆何時開花,何時結實,有何異樣。
烏加便道:“此豆産自卑濕瘴毒之區,四季都有,以産處的毒岚惡瘴多少厚薄為定,冬季較少,夏秋之交最多。
花是朝合夜開,午後結子,黃昏将近長成。
顆顆勻圓,靈活閃動,宛如鬼眼。
出生雖多,但是移地必死。
隻因名稱不同,見了始知。
” 老山民原代漢客千方百計搜尋此物,如能多得,除配貴藥不算,還可用它養下一條活的神線子,用處更大。
又值漢客遠出,要隔半月才回。
這蛇除了漢客所配靈藥能化,刀矛箭斧均不能傷。
兇人又說如允借他報了此仇,除财貨外,此後當地所産金銀豆可以常年借給,取用不竭。
樂得趁那漢客未回,借給他一用。
當時由老山民傳了克制、喂養、驅使之法。
老山民本想隻借一條整的,烏加又貪又狠,唯恐一條不夠,定要連那斷蛇一齊借去。
老山民經他苦說,隻得允了。
又說不怕蛇傷,隻愁蛇跑。
教烏加把二蛇裝入一簍,放時千萬隻放一條。
傷人之後,用金銀豆一引即回。
否則二蛇同放,回時勢子略兇,人一害怕,不敢持簍相對,有一條走去,那一條必然尾随,不特被它逃走,還要傷人。
先不肯借,也是惟恐萬一失落。
有一條在,那一條便有法子引它回來。
如今都借了去,一毫也大意不得。
烏加自是連聲應諾。
雙方約定還的日期和一切酬謝,互相折箭為誓。
最後老山民當面試驗,将兩簍并在一起,抽開對着的口門,把二蛇引入一簍裝好,連剩下的金銀豆和一些制蛇的草藥都交給了三兇人。
烏加想起蛇身香氣古怪,自己和那蛇獸俱被那香味引來,怎麼擒到以後倒沒有了? 忙問老山民。
老山民笑道:“這東西除了早起向陽曬鱗,中午往池塘内遊上一回,吸了水,像箭一樣四處亂射外,便在洞底藏伏,從不遠出。
一月吃一兩次東西。
每當餓時,便往外噴那香味,方圓約一二十裡的毒蛇野獸,凡是在下風的,都被勾引了來,盤的盤,趴的趴,乖乖地聽它揀肥大的挑選。
無論多厲害的蛇獸,隻要被看中,休想逃脫。
每次挑中以後,不論是蛇是獸,總是先拿上身纏住,留出丈許長頭頸,看準對方的嘴,隻要微一張開,便被鑽進,把肚内心肝和血連嚼帶吸,吃個精光。
咬穿後尾,或由屁股鑽出,再慢慢一點一點吃對方的身子。
三五丈長吊桶粗細的大蛇,也就夠它一頓吃的。
“它最愛吃它同類,除非那日附近沒有大蛇趕來送死,野獸并不常食。
有時趕上風大,又往上刮,來蛇雖多,沒有一條大的。
它還有一種特性,決不吃死的和閉眼睛的東西。
小蛇盤在那裡,挺頸閉目,全不睜開。
它挑了一陣,沒挑上,蛇又一條不動,不願去吃。
這時野性發作,不是蹿上坑去挑吃那些野獸,便是這成百累千的小蛇遭殃。
它吃東西常首尾并用,排頭橫卷過去,跟着再一絞。
它身子比鐵還硬,又有那密層層的倒鈎刺,不論是什麼東西,吃它纏緊,一勒一絞,立時皮破肉綻,甚至連骨頭也被絞斷。
這些小蛇怎能禁受,當時膏血淋漓,少說也有數十百條死在地上。
不到絞過幾次,弄死個二三百條不止。
怒未息前,那些未死的蛇依然閉眼裝死,無一敢逃。
直等它怒息勢止,停下來舐吸死蛇身上膏血,才敢溜走。
“這種怪蛇極愛幹淨,這一次如是選中大蛇,果腹以後,必将剩下的皮骨殘肉,銜向附近山溝之中棄掉。
如這一次趕上發怒,弄死的是許多小蛇,它把膏血吃完,卻不吃
否則這一下縱不将人打成兩截,也必受傷無疑。
山女知避不脫,一“面狂喊求救,一面雙手往上一伸,恰好被那怪蛇斷處一下攔腰鈎緊,搭了過來。
山女趕忙随着去勢飛跑,總算沒有跌倒。
怪蛇将她拖近,後面身子一湊,将山女緊緊束了三匝。
老人叫山女不可抗拒亂動,少時自會解開。
山女會意,一味順勢而動,聽其自然。
怪蛇雖然身長厲害。
到底是個下半截身子,而且無甚知覺。
将人束住以後,倒刺張了幾張,俱被山女皮衣上的尖釘阻住,刺不進去,除卻緊纏不放外,并無别的伎倆。
就這樣,山女已被束得面容慘變,無有人色。
苦挨了好一會,一直挨到三男把怪蛇收入簍内,關了口門,奔将過來,斷蛇身子仍在微動,勢已比前差遠,然而所纏的人和大蛇始終緊束,不曾松懈分毫。
三男一到,并不用腰刀去砍。
各從懷内腰間取出兩尺來長,與先前一般的細藤,共有四根。
老人拿在手内,向山女身上怪蛇纏處比了又比,意似嫌它不夠。
山女見男山民為難,又失聲叫了起來。
老人一面安慰;一面命男山民用一根細藤半圍蛇身,雙手拇指各按一頭,緊按在山女身上。
另一男山民取了一根長鈎掉轉,用鈎尖緊按藤上。
命山女頭往後仰,自己擊石取火,點燃一根尺許長的油松。
等火引旺,往那細藤上燒。
那藤依舊一點便燃,宛如石火電光,一瞥即逝。
四根細藤半圍在蛇束之處,依次繞完。
每燒一根,老山民便仔細端詳,比了又比,十分審慎,唯恐燒錯神氣。
這裡人才一點,男山民的手立即放開。
焦藤氣味似頗難聞,三個山民都有不耐之狀。
山女因躲不掉,更是難耐,拼命把頭往後仰。
藤剛燒完,怪蛇發亮的鱗皮上立時晦暗無光,現出一圈焦黃痕迹。
老山民一聲招呼,二山民同時下手,各取長鈎,叫山女把肚腹使勁内凹,貼着皮衣,仔細插向蛇身之下,用力一挑,蛇身燒焦之處便順焦痕中斷,挑起了兩三寸。
這才看出蛇腹倒刺好些豎起,與皮衣錯綜相連,糾結難開。
老山民看了一看,命二山民重用長鈎,一人鈎住一頭,往兩邊猛力分扯。
山女也跟着使力掙紮不動。
兩男山民費了好些力氣,掙得臉上青筋凸露,才見怪蛇由山女身上一點一點離身而起,一人扯落了一段,落在地上。
跟着再扯二回。
蛇身一共纏了四匝,解到後半與身相連之處,越發費勁。
三兇人在大石上都看出了神。
烏加業把毒計打定,先想等四山民事完,用毒弩射殺,奪去他的怪蛇,以為複仇之用。
一則目睹四山民竟把這等厲害的怪物用一個篾簍制住,刀箭不入,細藤一燒便斷,許多神奇之處;二則又不知巢穴所在,人數多少,力氣本領如何,動手是否一定能打得赢。
看他們跑得那麼快,隻要被逃走一個回去,招了多人前來複仇,豈不又樹強敵?最要緊的是,如用此蛇害人,須知制法禁忌和怎麼驅使。
四山民既留活怪蛇,不肯殺死,必有制法。
此時就是硬奪過手,不知底細,大蟒都能絞斷的東西,薄薄一個篾簍決關不了,一個弄不好被它鑽出,豈非仇報不成,還要受它大害? 躊躇不決。
忽見三男山民在扯那最後一圈,因為藤少,不似前兩三圈燒的地方多,隻燒了一處,留得最長,又與怪蛇下半身相連;加以兩男山民力氣差不多用盡,累得氣喘籲籲,甚是為難。
烏加本愁沒法和四山民親近,見狀方笑他蠢,不先把蛇身弄斷。
倏地心中一動,忙把心事悄聲告知二兇人。
烏加于是大聲怪叫:“你們累了,我來幫你們。
” 一面援索下縱,如飛跑去。
其實四山民早見三兇人伏身崖腰危石之上窺探,雖不知來意好壞,自恃本領,并未理睬。
忽見跑來相助,山民性直,無甚機心,兩個年青男山民又當力乏須助之際,更不客氣,說一聲:“好。
”便把手放開。
二兇人先以怪蛇所纏三四匝俱已解開,剩這不到一圈的蛇身粘在山女身上,還不容易?當下把鈎竿接過,烏加和拿加各用足力氣往下一扯,隻說一扯便開。
誰知吃力異常,費了老大的勁,僅扯了兩寸光景,再往下扯,休想扯動。
烏加見二山民扯頭兩圈雖也顯得費力,并不似自己這樣艱難,可見人家力氣竟大得多,虧得适才沒有輕動,否則不用說蛇,就這四人也非對手。
心中吃驚,仍要面子,不肯松手,恨不得連吃奶的力氣都使了出來。
勉強又扯了一陣,好容易将前面圍身的兩半截扯到将近平直,底下休想再扯落分毫。
二兇人正大發狠使力,老山民忽然手持腰刀,過來令住手。
将刀尖插向山女當胸衣縫之中,一陣亂挑亂割,将縫衣麻筋挑斷扯破。
山女雙手本未束住,忙把身子一挺,就勢退下。
怪蛇身子仍然連在皮衣背上,三男山民一齊下手,用刀連割,将皮衣齊蛇纏處割裂。
僅剩一條二指多寬,二尺來長的皮粘住蛇身,沒法扯脫,便由它去。
山民女子多有不講貞操的,但是婦女的雙乳最是貴重,非父母、丈夫、情人不能觸動。
山女走單了,被人強奸,有時她也順從,隻把上衣或是筒裙連頭蓋臉往上一蒙,任所欲為。
事完各自東西,決不闖禍。
如不經她本人願意,自動把衣裙放下,硬要親嘴摸乳,立以白刃相加,拼個死活。
哪怕當時打不過,早晚之間也必尋仇,不報複了不止。
尤其這種深山之中的獵虎族人,更把婦女雙乳看得貴重,輕易看都不許。
烏加自然知道這種風俗,雖知山女危急之際,照例不會計較,為了表示相助純出好意,決心對那山女獻媚,有甚意思,見她脫衣服,一打手勢,三兇人一齊背轉身去。
這一來,男女四山民俱都高興,連誇好人。
老山民随即把自己衣服脫下,與山女穿上。
又命男山民砍了三根飯碗粗細的毛竹,削去枝葉。
除去山女,兩人一對,分三對把斷蛇、死蟒一一擡起,搭向坑沿之上,用索系上。
最後才将兩簍系上。
一同到了上面,老山民便指着三條死蛇,叫兇人随便取上一條。
這烏峭大蛇,山民視為無上美味,皮骨又與漢客換東西,原是極重謝禮。
烏加忙說不要酬謝,自己也為這怪蛇而來,隻不知下手之法,沒敢亂動,可否租借一月,要甚重酬均可。
老山民笑道:“你想借我的神線子做什麼用?那裡有金銀豆喂它麼?”烏加搖頭說自己是個寨主,因有一個大仇家在此山中居住,特地舍了家人地位,一心來此尋仇。
好容易才得尋到,無奈仇人人多勢衆,防禦嚴密,憑打決打不過。
日前打山糧,無心中經此,看見這蛇如此厲害,有心把它弄去,隻想不出用甚方法。
實在不知什麼喂養禁制,那金銀豆更連豆名都未聽說過。
老山民笑道:“你連金銀豆都沒一顆,怎能要它?一旦發起興來,莫說你隻三人,便有千人萬人也休想逃得脫幾個,豈不是昏想?這東西跑起來比風還快,多粗大樹也受不住它尾巴一打。
我們守它兩個多月,因為一個漢客郎中要它配藥,費盡心力,還虧得恩人指教,采來幾根燒骨春和幾捧金銀豆,差一點把命送掉,才捉到它。
它最愛吃那豆,一吃就醉得乖乖地,聽人指使。
豆卻一時也少它不得,隻稍微一動,便須放幾十粒進去,才能照舊馴服;慢一點,多麼結實的家夥也穿了出來。
不過我這篾簍是蛇眼竹皮所結,裡面都用藥油浸過好多天,不是把它逗急或是真餓,不敢用它尖頭鑽咬,要好得多罷了。
你拿了去,如何能行?”烏加知道厲害,便請老山民同往相助。
老山民間知他仇家是個漢客,益發搖頭,說自己一家染了瘟毒,眼看死絕,多虧那迷路郎中所救。
因恩人是個漢客,自己曾經對他發誓,永不用自己的手再傷一個漢人,這事決辦不到。
烏加知不能強,便說隻要把法子教他,給點喂的東西,借用幾天。
事成回寨,決不借重酬,寨中财貨任憑取走。
同時又問金銀豆是什麼樣兒。
老山民從腰間解下一個兜囊,摸出幾顆。
三兇人一看,那金銀豆大如雀卵,有的金黃,有的銀白,有的半黃半白,閃閃生光,竟是多環寨左近瘴濕地裡野生的鬼眨眼。
其性熱毒,山人偶用少許和人酒内,埋地三五年取出,作為媚藥,非常猛烈。
内生密密細毛,一個采擇不盡,便出人命。
加以禁忌甚多,山人心粗,十有八九沒弄好,飲後狂欲無度,脫陽而死,或漸漸成了廢物,以緻無人再敢制用,遍野都是。
因為這類東西秉天地間至淫奇毒之氣而生,頗有特性,每當日落瘴起,滿地彩氛蒸騰,它卻在煙籠霧約中一閃一閃,放出金銀光華,恰與南疆中所産黑鳥惡鬼頭的眼睛相似,所以叫做鬼眨眼。
并不是甚希罕之物。
忙道:“這金銀豆我們那裡多着呢。
” 老山民本為他甘言利誘所動,聽他先連金銀豆的名都不知道,忽然又說他寨中出産很多,又喜又疑。
忙問此豆何時開花,何時結實,有何異樣。
烏加便道:“此豆産自卑濕瘴毒之區,四季都有,以産處的毒岚惡瘴多少厚薄為定,冬季較少,夏秋之交最多。
花是朝合夜開,午後結子,黃昏将近長成。
顆顆勻圓,靈活閃動,宛如鬼眼。
出生雖多,但是移地必死。
隻因名稱不同,見了始知。
” 老山民原代漢客千方百計搜尋此物,如能多得,除配貴藥不算,還可用它養下一條活的神線子,用處更大。
又值漢客遠出,要隔半月才回。
這蛇除了漢客所配靈藥能化,刀矛箭斧均不能傷。
兇人又說如允借他報了此仇,除财貨外,此後當地所産金銀豆可以常年借給,取用不竭。
樂得趁那漢客未回,借給他一用。
當時由老山民傳了克制、喂養、驅使之法。
老山民本想隻借一條整的,烏加又貪又狠,唯恐一條不夠,定要連那斷蛇一齊借去。
老山民經他苦說,隻得允了。
又說不怕蛇傷,隻愁蛇跑。
教烏加把二蛇裝入一簍,放時千萬隻放一條。
傷人之後,用金銀豆一引即回。
否則二蛇同放,回時勢子略兇,人一害怕,不敢持簍相對,有一條走去,那一條必然尾随,不特被它逃走,還要傷人。
先不肯借,也是惟恐萬一失落。
有一條在,那一條便有法子引它回來。
如今都借了去,一毫也大意不得。
烏加自是連聲應諾。
雙方約定還的日期和一切酬謝,互相折箭為誓。
最後老山民當面試驗,将兩簍并在一起,抽開對着的口門,把二蛇引入一簍裝好,連剩下的金銀豆和一些制蛇的草藥都交給了三兇人。
烏加想起蛇身香氣古怪,自己和那蛇獸俱被那香味引來,怎麼擒到以後倒沒有了? 忙問老山民。
老山民笑道:“這東西除了早起向陽曬鱗,中午往池塘内遊上一回,吸了水,像箭一樣四處亂射外,便在洞底藏伏,從不遠出。
一月吃一兩次東西。
每當餓時,便往外噴那香味,方圓約一二十裡的毒蛇野獸,凡是在下風的,都被勾引了來,盤的盤,趴的趴,乖乖地聽它揀肥大的挑選。
無論多厲害的蛇獸,隻要被看中,休想逃脫。
每次挑中以後,不論是蛇是獸,總是先拿上身纏住,留出丈許長頭頸,看準對方的嘴,隻要微一張開,便被鑽進,把肚内心肝和血連嚼帶吸,吃個精光。
咬穿後尾,或由屁股鑽出,再慢慢一點一點吃對方的身子。
三五丈長吊桶粗細的大蛇,也就夠它一頓吃的。
“它最愛吃它同類,除非那日附近沒有大蛇趕來送死,野獸并不常食。
有時趕上風大,又往上刮,來蛇雖多,沒有一條大的。
它還有一種特性,決不吃死的和閉眼睛的東西。
小蛇盤在那裡,挺頸閉目,全不睜開。
它挑了一陣,沒挑上,蛇又一條不動,不願去吃。
這時野性發作,不是蹿上坑去挑吃那些野獸,便是這成百累千的小蛇遭殃。
它吃東西常首尾并用,排頭橫卷過去,跟着再一絞。
它身子比鐵還硬,又有那密層層的倒鈎刺,不論是什麼東西,吃它纏緊,一勒一絞,立時皮破肉綻,甚至連骨頭也被絞斷。
這些小蛇怎能禁受,當時膏血淋漓,少說也有數十百條死在地上。
不到絞過幾次,弄死個二三百條不止。
怒未息前,那些未死的蛇依然閉眼裝死,無一敢逃。
直等它怒息勢止,停下來舐吸死蛇身上膏血,才敢溜走。
“這種怪蛇極愛幹淨,這一次如是選中大蛇,果腹以後,必将剩下的皮骨殘肉,銜向附近山溝之中棄掉。
如這一次趕上發怒,弄死的是許多小蛇,它把膏血吃完,卻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