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回 擒怪蛇 奇迹述窮荒 逞兇心 巧言诓野民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烏加等三人正走之間,聞見那怪味越來越濃。
三人正在心醉,忽覺林中四處寨餌亂響,身側不遠暗影中,時有一條一條長長短短各色影子,由樹梢草皮之上朝前如飛穿過,有的頭前還有兩點或紅或藍的星光。
兇人對這類事自是當行,一看又知前面有了奇怪蛇獸之類,林中群蛇定是聞了它的奇怪香氣,不是趕去獻身送死,便有一場惡鬥殘殺。
兇人天性殘忍,最喜冒險殘殺,這原是平日最愛看的好戲,又知那鬥處地勢一定險峻非常,又是有天光的明爽所在,一則藏伏不難;二則深知這類蛇獸習性,當它們鬥時都是一心注敵,決不二用,隻要看出它來蹤去迹,避開正面,不去惹它們,明明被看見,也若無睹。
互相商量,前進之心更決。
三人又走一會,因離高嶺已遠,又當日中之際,林内逐漸現出天光。
再往前走,林木漸稀,那四外的蛇東三條,西兩條,似箭一般昂起個頭向前穿行,絡繹不絕。
因為數多,兇人也沒敢招惹。
仗着視聽靈敏,身手矯捷,左閃右避,随着蛇行方向飛奔趕去。
又追有頓飯光景,前面天光透處,聞得各種野獸猛嘯之聲,森林業到盡頭。
三人出林一看。
除了來路,餘下三面仍有森林包圍,郁郁蒼蒼,甚是幽晦。
隻當中一座小小的孤崖,四外方圓不過百畝,高隻三數十丈,上豐下銳,石色墨綠,寸草不生,光滑如油。
石面凸凹百出,多是上突下縮,險峻非常,便是猿猱也難攀登。
去的這一面凹進去一個深穴,黑暗暗不能見底。
面前一個大約數畝、形如鍋底的沙坑。
坑外一大片水塘,波平如鏡。
地均赤沙,間生幾株荊棘,一叢短草,也都瘦小枯幹,憔悴可憐。
那香氣似從崖底暗穴中透出。
怪物尚未發現,可是崖前卻有一樁奇事驚人。
原來這時四外樹林中的蛇類已然不少,大小不一,飛也似奔來,一到便往坑底投去。
到了下面,各把身體一旋,盤成一堆,将頭昂起,對着崖穴紅信吞吐,虎虎發威,卻無一條敢于鑽進。
兇人因在上面,隻能看到對面半邊,已有數百條之多,陸續投入的尚還未斷。
更奇的是,當中對崖背水一面坑邊上,還盤踞着數十隻虎、豹、豺、灌之類的猛獸,也是面向崖穴怒嘯,聲甚悲厲。
兇人也不知這些東西是争鬥,是送死,情知厲害,也不禁有些膽怯。
想乘怪物沒有出鬥之時,找一隐秘地點藏躲,隐身林邊。
細一尋視,隻崖腰上有一塊突出的奇石,不特居高可以望下,而且周圍又滑又險,蛇、獸之類都爬行不上,最是适當。
偏這面上不去,須由崖後繞過,用身帶索鈎抛挂石尖援系,還不知能上與否。
想了想,隻有此法最妥,除此無路。
正端詳問,烏加忽然想起一事,頓生毒計,意欲乘機一試。
于是招呼二兇人一同飛跑,由崖後繞向對面。
适才看去雖近,到後再看,相隔卻遠。
還算好,離怪石不遠尚有兩塊同樣怪石,參差斜列,淩空突出。
最近一塊相隔不過兩丈高下,如有索鈎,挨近擲索攀升,尚非難事。
心中大喜,忙将索鈎擲上去。
烏加先援上去,又把二兇人引上。
再用索鈎飛渡上了第二石。
這樣不用再到前石,下面景物已可看出一半。
烏加因那第三石恰突出在暗穴之上,往前略一探頭,隻要目光所及便能看見,雖然隔遠勢難,仍然不避艱險,飛渡過去。
烏加剛剛到達上面,便見下面群蛇紛紛将頭左右擺動,身子時伸時縮,有的還發出噓噓的叫聲。
對面坑沿所有猛獸嘯聲也越猛厲。
蛇、獸如此發威,已是悲憤已極,穴中透出來的香氣更顯濃烈,聞到鼻孔裡,令人心醉,身子發軟。
晃眼工夫,群蛇的頭忽都挺直,不再顫動,閉目合口,燭杆也似,呆呆地高高下下挺在那裡,動也不動。
那些猛獸也停了叫嘯,各把大口張開,蹲伏坑沿,瞑目若睡。
烏加正不知是甚原故,崖底暗穴中倏地有兩點拇指大小的綠光一閃,慢悠悠一拱一拱地遊出兩條細長的怪蛇來。
定睛一看,那怪蛇身長不下十丈,細才如指,尖頭尖嘴。
一隻獨眼炯若寒星,光芒閃閃,與頭一般大小,連額帶嘴一齊蓋住。
尖嘴看去不長,一條紅信帶有雙叉彎鈎,吐出來卻有将近兩尺長短。
吞吐之間,露出不下四根鋼鈎似的白牙。
通體墨綠顔色,四外滿生逆鱗,微一開合,直似千萬根倒須刺,根根可以豎起。
兩條一般大小長短,分毫不差,相并走出,緩緩前遊。
有時把前身昂起,探出老高,看去皮骨甚是堅硬。
烏加猛想起立處相距坑底不到二十丈,這般身長的怪蛇,如被它用尾尖着地蹿将上來,急切問退避無路,難免受害。
剛囑咐二兇人緊握手中腰刀,按定毒弩,以防萬一,那兩條怪蛇業已分向兩旁,在群蛇圈圍之中相向盤旋了一陣,重又聚到坑的中心。
歪着個頭,用那獨眼東一眼,西一眼,左右看了一看。
群蛇好似延頸待命,俱都下半身盤成一堆,上半身閉目挺立不動。
内有三條大蛇: 一條盤在左邊,頭昂丈許,粗幾近尺;右邊兩條稍小,都是山中的烏峭毒蟒,其長總在三四丈之間。
想是等得有些不耐,左邊那條最大的首先長頸略為一彎,睜着半邊眼睛偷看動靜;右邊兩條也似學樣,相繼有了動作。
全場中隻這三條最為粗大,餘者均不過一丈上下,還有數尺長短的。
怪蛇所注目的本就是它們,這一睜眼動轉,直似批了它的逆鱗,犯了大忌。
立時紅信吐處,身子似箭一般,咝的一聲滑沙之音,分向中左右三蛇蹿去。
左邊大蛇瞥見怪蛇飛來,許是怕極,滋溜一下,身從盤中筆直朝天沖起。
還沒沖完,怪蛇已然蹿到,随着往上高起之勢,由大蛇頸起,連身絞去,其勢捷如電掣。
隻見大蛇似轉風車一般連轉不已,人還沒有看清,二蛇已然絞成一條。
怪蛇身子還有小半條在地上,上半身卻與大蛇并立,旗竿也似釘在地上。
靠近左邊的一條先遭了殃,怪蛇一過去,也是身往上升,朝天直蹿,吃怪蛇如法炮制。
這條大蛇隻飯碗粗細,兩丈長短,怪蛇前身沒用到一小半,便将它纏了個結實。
四蛇相互一纏,餘下大小群蛇好似怪蛇這頓午餐已然到口,欲望已足,不緻再吃它們身上血肉,各一口皇恩大赦,不再閉目等死,疾逾漩溜,紛紛睜眼舒頸,掣動身子,掉轉蛇頭,齊向各蛇來路的坑沿上蹿去。
三蛇中另一條大蛇也乘紛亂中,跟着蹿起身子,想逃。
怪蛇已然将它看中,哪肯放掉,掉轉後半身,電掣一般,一尾巴甩将過去,正鈎住大蛇下半身,滋溜溜疾轉如風,往上纏去,晃眼纏緊。
怪蛇中段橫攤地上,一頭纏緊一條,連另一條怪蛇,同時豎起三根彩柱。
眼看越勒越緊,蛇身倒刺波紋也似微微起伏,一會便深深陷進皮肉裡去。
勒得那三條比二怪蛇粗逾數十百倍的大蛇鱗碎皮裂,腥血四流如注,周身上下肌肉一齊顫動。
較小的兩條中的一條,上來便被怪蛇尾尖刺入頸問,目閉口合,似已半死,并未絲毫抗拒。
另一條疼得目閃兇光,頭不住左右搖擺,口卻閉得甚緊。
苦于掙脫不了,偶然噓的一聲悲嗚,口微張動,怪蛇一顆尖頭便似投梭一般釘到,同時那二尺來長的鈎舌,跟着對準蛇口射去,吓得那大蛇慌不疊又把口閉上。
這兩條好歹還多挨了些時候,先一條最大,性最猛惡,所受也最慘。
大蛇被怪蛇纏住以後,先是拼命抗拒掙紮,将怪蛇激怒,身上倒鈎一齊伸縮,隻用力一絞,便把大蛇鱗皮絞穿,深深陷沒肉裡,成了一條螺圈形的細槽,烏鱗開處,白肉綻翻,紫血順着裂縫,由頭至尾,細泉一般順勢畹蜒下流,晃眼地上便是一大攤。
大蛇想也知道厲害,本來沒有張口怪叫,大約負痛不過,一着急,把頭往前一伸,猛張大口,噓的一聲慘叫,吐出火焰也似的朱紅信子,徑朝怪蛇咬去。
怪蛇怒睜着那一隻亮晶晶碧綠怪眼,兇光閃閃,本來就盼它有此一舉,這一張口,正合心意,尖頭一紮,便往大蛇口中直射進去。
這一咬一鑽,恰好湊個正準。
大蛇原是奇痛徹骨,情急忘形,及被怪蛇穿進嘴去,才知上當,想要閉上,已是無力。
那怪蛇身子也真堅硬,一任大蛇用力合口猛咬,竟無絲毫傷損,依舊往它口裡鑽去。
一會,蛇身連彎了幾彎,怪蛇下半截身子逐漸縮短,倏地蛇身往起一挺,往側一歪,啪的一聲,筆也似直倒将下來,橫挺地上。
那邊兩條,也相繼遭了同樣的命運。
一條早死,身子被怪蛇細尾生生絞斷。
另一條被怪蛇纏住上半截,痛死也咬緊牙關,不再開口。
怪蛇情急,去咬它的七寸。
那蛇躲閃了一陣,終于被怪蛇把身子連轉,繞轉到了頸間,不能動彈。
然後照它七寸上連咬幾口,咬穿一洞,鑽了進去。
坑沿上的一群野獸見狀,也和先前群蛇一般,悄沒聲地紛紛四散。
這時第二條怪蛇剛往腹中鑽進,一同倒地。
頭條怪蛇上半身已鑽入蛇口老長,忽然一陣翻滾,将中段散開,解了纏勒,跟着大蛇近尾梢處一陣顫動。
看神氣,已将穿透,就要穿皮而出之狀。
三兇人在崖石上面正在驚奇駭視,看得出神之際,猛一眼瞥見左側森林外一堆高隻半人的亂石後面,跑出三男一女四個野民。
兩個身背大篾簍,腰佩弩筒;兩個各持一根帶尖長鐵鈎。
俱都身穿光闆皮衣褲,頭戴虎皮帽兒。
衣帽上面好似綴有極密的鐵釘,亮光閃耀,甚是鋒利。
手上也戴着一雙皮手套。
全身上下,除眼和口鼻露在外面,幾乎都被帶釘的皮裹住。
四人邊走邊打着呼嘯,好似時機已至,不可錯過,跑得更是飛快。
到了坑沿,紛紛縱落,齊向先死那條大蛇身畔奔去,到時,大蛇尾巴上皮肉已向外凸,眼看怪蛇就要鑽出。
内中一個年老的,慌不疊把篾簍頭上一個碗大活口抽開,罩在蛇尾凸起之處。
旁立兩個雙手握緊長鈞,觑準下面;另一個從懷中取出一束野草,分給三人,各含了些在口内,手握弩筒。
四人都目不旁注,神情甚是緊張。
待不一會,篾簍忽然動了幾動,估量蛇已入簍,四人立時面帶喜色,一人竟将身子壓向簍上。
怪蛇身比大蛇長幾三倍,雖從蛇口内穿尾而出,後半截還有好幾丈長在蛇口外拖着。
自從上半身進去以後,勢子早緩。
及至頭一入簍,立時加快起來,眼才幾眨,後半身已進了蛇口。
三兇人方以為怪蛇有兇惡的利齒和倒刺,那麼堅韌的大蟒鱗皮尚且一勒便碎,一咬便穿,竹皮制的篾簍怎能關得住它?況且力大非常,人決難制,被它穿将出來,四人準死無疑。
誰知那怪蛇竟似遇見克星,不消片刻,四人便将簍翻轉,關上口門,蛇已全身入内,并未動轉。
四人分出一人看守,跟着又往另一大蛇前奔去。
後一條怪蛇前半已鑽入蛇腹,後半又纏緊一蛇,似放未放,中間空出一大段,一同橫卧在地。
四人見了這般情狀,為難了一陣。
眼看大蛇尾上又不住亂拱,俱都面帶驚惶,着起急來。
為首老人趕忙拿着空簍,開了口門,罩将上去。
跟着又打手勢,内中一個女人忽告奮勇,從身旁解下一根細藤,就怪蛇中段微拱之處,由身下空隙裡穿過。
目注篾簍微動,蛇已入簍,趕忙下手,攔腰一束。
怪蛇似知有人暗算,半截帶着大蛇的後尾便卷了過來。
幸虧山女早有防備,輕輕躍過。
怪蛇雖然力大,畢竟帶着兩三丈長的蠢重東西,不甚靈便。
掃了幾下,沒掃着敵人,便安靜下來。
上半身往簍裡鑽進,下半身拖住大蛇前移。
山女見怪蛇不再亂掃,忙又從身畔取出火種,點燃了一根短短油松,輕悄悄掩了過去,往蛇身系藤之處一點。
說也奇怪,那麼一技青枝綠葉的細藤,竟是一點就燃,晃眼立盡,其快無比。
緊跟着山女用手中帶尖長鈎,照着焦藤燒過之處,猛力往下戳,怪蛇立時分為兩段。
前半護痛,往簍口猛力鑽去,比前更快;後半截還有三四丈長短,立時四處亂甩起來。
這時老人按緊篾簍,兩男各持鈎弩,在旁準備。
山女獨自下手,無人顧及。
當她持鈎下紮之際,老人猛一回顧,蛇身系藤之處正當中段,不由大驚失色,忙即揮手叫山女急速往前逃避。
山女想也知道厲害,手往下一落,借着長鈎撐地之勢,身早向側飛去,當時手忙腳亂,沒有明白老人心意。
蛇身彎轉卧倒,她這裡剛撐鈎縱出,手還未放,中段三丈多長的蛇身早甩将過來。
幸而有那長鐵鈎先擋了一下,蛇身新燒斷處中了藤毒,有
三人正在心醉,忽覺林中四處寨餌亂響,身側不遠暗影中,時有一條一條長長短短各色影子,由樹梢草皮之上朝前如飛穿過,有的頭前還有兩點或紅或藍的星光。
兇人對這類事自是當行,一看又知前面有了奇怪蛇獸之類,林中群蛇定是聞了它的奇怪香氣,不是趕去獻身送死,便有一場惡鬥殘殺。
兇人天性殘忍,最喜冒險殘殺,這原是平日最愛看的好戲,又知那鬥處地勢一定險峻非常,又是有天光的明爽所在,一則藏伏不難;二則深知這類蛇獸習性,當它們鬥時都是一心注敵,決不二用,隻要看出它來蹤去迹,避開正面,不去惹它們,明明被看見,也若無睹。
互相商量,前進之心更決。
三人又走一會,因離高嶺已遠,又當日中之際,林内逐漸現出天光。
再往前走,林木漸稀,那四外的蛇東三條,西兩條,似箭一般昂起個頭向前穿行,絡繹不絕。
因為數多,兇人也沒敢招惹。
仗着視聽靈敏,身手矯捷,左閃右避,随着蛇行方向飛奔趕去。
又追有頓飯光景,前面天光透處,聞得各種野獸猛嘯之聲,森林業到盡頭。
三人出林一看。
除了來路,餘下三面仍有森林包圍,郁郁蒼蒼,甚是幽晦。
隻當中一座小小的孤崖,四外方圓不過百畝,高隻三數十丈,上豐下銳,石色墨綠,寸草不生,光滑如油。
石面凸凹百出,多是上突下縮,險峻非常,便是猿猱也難攀登。
去的這一面凹進去一個深穴,黑暗暗不能見底。
面前一個大約數畝、形如鍋底的沙坑。
坑外一大片水塘,波平如鏡。
地均赤沙,間生幾株荊棘,一叢短草,也都瘦小枯幹,憔悴可憐。
那香氣似從崖底暗穴中透出。
怪物尚未發現,可是崖前卻有一樁奇事驚人。
原來這時四外樹林中的蛇類已然不少,大小不一,飛也似奔來,一到便往坑底投去。
到了下面,各把身體一旋,盤成一堆,将頭昂起,對着崖穴紅信吞吐,虎虎發威,卻無一條敢于鑽進。
兇人因在上面,隻能看到對面半邊,已有數百條之多,陸續投入的尚還未斷。
更奇的是,當中對崖背水一面坑邊上,還盤踞着數十隻虎、豹、豺、灌之類的猛獸,也是面向崖穴怒嘯,聲甚悲厲。
兇人也不知這些東西是争鬥,是送死,情知厲害,也不禁有些膽怯。
想乘怪物沒有出鬥之時,找一隐秘地點藏躲,隐身林邊。
細一尋視,隻崖腰上有一塊突出的奇石,不特居高可以望下,而且周圍又滑又險,蛇、獸之類都爬行不上,最是适當。
偏這面上不去,須由崖後繞過,用身帶索鈎抛挂石尖援系,還不知能上與否。
想了想,隻有此法最妥,除此無路。
正端詳問,烏加忽然想起一事,頓生毒計,意欲乘機一試。
于是招呼二兇人一同飛跑,由崖後繞向對面。
适才看去雖近,到後再看,相隔卻遠。
還算好,離怪石不遠尚有兩塊同樣怪石,參差斜列,淩空突出。
最近一塊相隔不過兩丈高下,如有索鈎,挨近擲索攀升,尚非難事。
心中大喜,忙将索鈎擲上去。
烏加先援上去,又把二兇人引上。
再用索鈎飛渡上了第二石。
這樣不用再到前石,下面景物已可看出一半。
烏加因那第三石恰突出在暗穴之上,往前略一探頭,隻要目光所及便能看見,雖然隔遠勢難,仍然不避艱險,飛渡過去。
烏加剛剛到達上面,便見下面群蛇紛紛将頭左右擺動,身子時伸時縮,有的還發出噓噓的叫聲。
對面坑沿所有猛獸嘯聲也越猛厲。
蛇、獸如此發威,已是悲憤已極,穴中透出來的香氣更顯濃烈,聞到鼻孔裡,令人心醉,身子發軟。
晃眼工夫,群蛇的頭忽都挺直,不再顫動,閉目合口,燭杆也似,呆呆地高高下下挺在那裡,動也不動。
那些猛獸也停了叫嘯,各把大口張開,蹲伏坑沿,瞑目若睡。
烏加正不知是甚原故,崖底暗穴中倏地有兩點拇指大小的綠光一閃,慢悠悠一拱一拱地遊出兩條細長的怪蛇來。
定睛一看,那怪蛇身長不下十丈,細才如指,尖頭尖嘴。
一隻獨眼炯若寒星,光芒閃閃,與頭一般大小,連額帶嘴一齊蓋住。
尖嘴看去不長,一條紅信帶有雙叉彎鈎,吐出來卻有将近兩尺長短。
吞吐之間,露出不下四根鋼鈎似的白牙。
通體墨綠顔色,四外滿生逆鱗,微一開合,直似千萬根倒須刺,根根可以豎起。
兩條一般大小長短,分毫不差,相并走出,緩緩前遊。
有時把前身昂起,探出老高,看去皮骨甚是堅硬。
烏加猛想起立處相距坑底不到二十丈,這般身長的怪蛇,如被它用尾尖着地蹿将上來,急切問退避無路,難免受害。
剛囑咐二兇人緊握手中腰刀,按定毒弩,以防萬一,那兩條怪蛇業已分向兩旁,在群蛇圈圍之中相向盤旋了一陣,重又聚到坑的中心。
歪着個頭,用那獨眼東一眼,西一眼,左右看了一看。
群蛇好似延頸待命,俱都下半身盤成一堆,上半身閉目挺立不動。
内有三條大蛇: 一條盤在左邊,頭昂丈許,粗幾近尺;右邊兩條稍小,都是山中的烏峭毒蟒,其長總在三四丈之間。
想是等得有些不耐,左邊那條最大的首先長頸略為一彎,睜着半邊眼睛偷看動靜;右邊兩條也似學樣,相繼有了動作。
全場中隻這三條最為粗大,餘者均不過一丈上下,還有數尺長短的。
怪蛇所注目的本就是它們,這一睜眼動轉,直似批了它的逆鱗,犯了大忌。
立時紅信吐處,身子似箭一般,咝的一聲滑沙之音,分向中左右三蛇蹿去。
左邊大蛇瞥見怪蛇飛來,許是怕極,滋溜一下,身從盤中筆直朝天沖起。
還沒沖完,怪蛇已然蹿到,随着往上高起之勢,由大蛇頸起,連身絞去,其勢捷如電掣。
隻見大蛇似轉風車一般連轉不已,人還沒有看清,二蛇已然絞成一條。
怪蛇身子還有小半條在地上,上半身卻與大蛇并立,旗竿也似釘在地上。
靠近左邊的一條先遭了殃,怪蛇一過去,也是身往上升,朝天直蹿,吃怪蛇如法炮制。
這條大蛇隻飯碗粗細,兩丈長短,怪蛇前身沒用到一小半,便将它纏了個結實。
四蛇相互一纏,餘下大小群蛇好似怪蛇這頓午餐已然到口,欲望已足,不緻再吃它們身上血肉,各一口皇恩大赦,不再閉目等死,疾逾漩溜,紛紛睜眼舒頸,掣動身子,掉轉蛇頭,齊向各蛇來路的坑沿上蹿去。
三蛇中另一條大蛇也乘紛亂中,跟着蹿起身子,想逃。
怪蛇已然将它看中,哪肯放掉,掉轉後半身,電掣一般,一尾巴甩将過去,正鈎住大蛇下半身,滋溜溜疾轉如風,往上纏去,晃眼纏緊。
怪蛇中段橫攤地上,一頭纏緊一條,連另一條怪蛇,同時豎起三根彩柱。
眼看越勒越緊,蛇身倒刺波紋也似微微起伏,一會便深深陷進皮肉裡去。
勒得那三條比二怪蛇粗逾數十百倍的大蛇鱗碎皮裂,腥血四流如注,周身上下肌肉一齊顫動。
較小的兩條中的一條,上來便被怪蛇尾尖刺入頸問,目閉口合,似已半死,并未絲毫抗拒。
另一條疼得目閃兇光,頭不住左右搖擺,口卻閉得甚緊。
苦于掙脫不了,偶然噓的一聲悲嗚,口微張動,怪蛇一顆尖頭便似投梭一般釘到,同時那二尺來長的鈎舌,跟着對準蛇口射去,吓得那大蛇慌不疊又把口閉上。
這兩條好歹還多挨了些時候,先一條最大,性最猛惡,所受也最慘。
大蛇被怪蛇纏住以後,先是拼命抗拒掙紮,将怪蛇激怒,身上倒鈎一齊伸縮,隻用力一絞,便把大蛇鱗皮絞穿,深深陷沒肉裡,成了一條螺圈形的細槽,烏鱗開處,白肉綻翻,紫血順着裂縫,由頭至尾,細泉一般順勢畹蜒下流,晃眼地上便是一大攤。
大蛇想也知道厲害,本來沒有張口怪叫,大約負痛不過,一着急,把頭往前一伸,猛張大口,噓的一聲慘叫,吐出火焰也似的朱紅信子,徑朝怪蛇咬去。
怪蛇怒睜着那一隻亮晶晶碧綠怪眼,兇光閃閃,本來就盼它有此一舉,這一張口,正合心意,尖頭一紮,便往大蛇口中直射進去。
這一咬一鑽,恰好湊個正準。
大蛇原是奇痛徹骨,情急忘形,及被怪蛇穿進嘴去,才知上當,想要閉上,已是無力。
那怪蛇身子也真堅硬,一任大蛇用力合口猛咬,竟無絲毫傷損,依舊往它口裡鑽去。
一會,蛇身連彎了幾彎,怪蛇下半截身子逐漸縮短,倏地蛇身往起一挺,往側一歪,啪的一聲,筆也似直倒将下來,橫挺地上。
那邊兩條,也相繼遭了同樣的命運。
一條早死,身子被怪蛇細尾生生絞斷。
另一條被怪蛇纏住上半截,痛死也咬緊牙關,不再開口。
怪蛇情急,去咬它的七寸。
那蛇躲閃了一陣,終于被怪蛇把身子連轉,繞轉到了頸間,不能動彈。
然後照它七寸上連咬幾口,咬穿一洞,鑽了進去。
坑沿上的一群野獸見狀,也和先前群蛇一般,悄沒聲地紛紛四散。
這時第二條怪蛇剛往腹中鑽進,一同倒地。
頭條怪蛇上半身已鑽入蛇口老長,忽然一陣翻滾,将中段散開,解了纏勒,跟着大蛇近尾梢處一陣顫動。
看神氣,已将穿透,就要穿皮而出之狀。
三兇人在崖石上面正在驚奇駭視,看得出神之際,猛一眼瞥見左側森林外一堆高隻半人的亂石後面,跑出三男一女四個野民。
兩個身背大篾簍,腰佩弩筒;兩個各持一根帶尖長鐵鈎。
俱都身穿光闆皮衣褲,頭戴虎皮帽兒。
衣帽上面好似綴有極密的鐵釘,亮光閃耀,甚是鋒利。
手上也戴着一雙皮手套。
全身上下,除眼和口鼻露在外面,幾乎都被帶釘的皮裹住。
四人邊走邊打着呼嘯,好似時機已至,不可錯過,跑得更是飛快。
到了坑沿,紛紛縱落,齊向先死那條大蛇身畔奔去,到時,大蛇尾巴上皮肉已向外凸,眼看怪蛇就要鑽出。
内中一個年老的,慌不疊把篾簍頭上一個碗大活口抽開,罩在蛇尾凸起之處。
旁立兩個雙手握緊長鈞,觑準下面;另一個從懷中取出一束野草,分給三人,各含了些在口内,手握弩筒。
四人都目不旁注,神情甚是緊張。
待不一會,篾簍忽然動了幾動,估量蛇已入簍,四人立時面帶喜色,一人竟将身子壓向簍上。
怪蛇身比大蛇長幾三倍,雖從蛇口内穿尾而出,後半截還有好幾丈長在蛇口外拖着。
自從上半身進去以後,勢子早緩。
及至頭一入簍,立時加快起來,眼才幾眨,後半身已進了蛇口。
三兇人方以為怪蛇有兇惡的利齒和倒刺,那麼堅韌的大蟒鱗皮尚且一勒便碎,一咬便穿,竹皮制的篾簍怎能關得住它?況且力大非常,人決難制,被它穿将出來,四人準死無疑。
誰知那怪蛇竟似遇見克星,不消片刻,四人便将簍翻轉,關上口門,蛇已全身入内,并未動轉。
四人分出一人看守,跟着又往另一大蛇前奔去。
後一條怪蛇前半已鑽入蛇腹,後半又纏緊一蛇,似放未放,中間空出一大段,一同橫卧在地。
四人見了這般情狀,為難了一陣。
眼看大蛇尾上又不住亂拱,俱都面帶驚惶,着起急來。
為首老人趕忙拿着空簍,開了口門,罩将上去。
跟着又打手勢,内中一個女人忽告奮勇,從身旁解下一根細藤,就怪蛇中段微拱之處,由身下空隙裡穿過。
目注篾簍微動,蛇已入簍,趕忙下手,攔腰一束。
怪蛇似知有人暗算,半截帶着大蛇的後尾便卷了過來。
幸虧山女早有防備,輕輕躍過。
怪蛇雖然力大,畢竟帶着兩三丈長的蠢重東西,不甚靈便。
掃了幾下,沒掃着敵人,便安靜下來。
上半身往簍裡鑽進,下半身拖住大蛇前移。
山女見怪蛇不再亂掃,忙又從身畔取出火種,點燃了一根短短油松,輕悄悄掩了過去,往蛇身系藤之處一點。
說也奇怪,那麼一技青枝綠葉的細藤,竟是一點就燃,晃眼立盡,其快無比。
緊跟着山女用手中帶尖長鈎,照着焦藤燒過之處,猛力往下戳,怪蛇立時分為兩段。
前半護痛,往簍口猛力鑽去,比前更快;後半截還有三四丈長短,立時四處亂甩起來。
這時老人按緊篾簍,兩男各持鈎弩,在旁準備。
山女獨自下手,無人顧及。
當她持鈎下紮之際,老人猛一回顧,蛇身系藤之處正當中段,不由大驚失色,忙即揮手叫山女急速往前逃避。
山女想也知道厲害,手往下一落,借着長鈎撐地之勢,身早向側飛去,當時手忙腳亂,沒有明白老人心意。
蛇身彎轉卧倒,她這裡剛撐鈎縱出,手還未放,中段三丈多長的蛇身早甩将過來。
幸而有那長鐵鈎先擋了一下,蛇身新燒斷處中了藤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