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惡怪伏誅 明珠入抱 仙山在望 靈鳥來歸
關燈
小
中
大
令飯後安卧,隻不許把頭全縮進袋裡去,至少須将兩眼露出,收口放松,連成一圈,面朝外睡,以備聞警起身方便。
一切停當,天才擦黑。
呂偉便催早睡歇息,露宿一夜。
明早天不亮就可起身,等尋到安居樂土,還可從容部署。
這路一走錯,不但巧走捷徑,近了幾天途程,并還免去中間許多攀援缒系的辛勞。
前行略經險阻,便到山陽美景肥沃之區,牲畜、行李均可直達。
時預拟改變,不再覓地停頓,分人前往探路,來回運轉。
雖說山人知道地方,以後遇事難免上門尋求,是個缺點,卻順利得多,也就罷了。
呂偉兩次盤間牛子,俱說前些年給藥客們做向導,入山雖深,那一片好地方均未到過。
隻最後一次,也是無心中在森林内把路走失,誤打誤撞,走到山陽奧區。
藥客們因機會難得,去時受了若幹驚險,傷亡好些人畜,才行到達,決計滿載而歸。
這次留的日子獨多,各種珍貴藥材不說,單是打獵所得的皮角、虎骨就有二百多背子。
挨到快要大雪封山才起身,一批一批往外搬運,總有二十多次才陸續運走。
時已隆冬,差點被雪困住,沒得出山。
走時給了牛子極厚的酬勞,命他折箭為誓,十年之中,永不許再引别幫藥客到此。
可是他們也一去不來,聽說因為這回幾次死裡逃生,個個心寒膽裂,回去把藥賣了重價,都成财主,誰也不敢再來冒這大險了。
又說以後雖未再引人去過,因那時同行三個引路山人被虎傷了兩個,隻剩牛子一人,餘者都是漢客。
除有時随同打些山糧外,因漢客采藥時刻以及挑選移根均有秘法,照例避着山人不使知聞。
牛子見他們把這些野花、野藤、草根、樹皮寶貝也似取之不已,本覺無趣,又不令插手,閑來無事,便獨個兒拿了刀矛毒箭滿處亂跑,打山糧解悶。
方圓百裡以内全跑遍,差不多左近的一草一木都還記得。
适才出險到此,已覺來過,再登高一望前面,竟是昔年所到之地,一點不差。
井說那裡有大片肥土,花木繁多,有山有水,日麗風和,一生沒見過那樣好的地方。
呂、王等聞言,料無差錯,十分欣慰。
靈姑因見鹦鹉一去不回,心中優急,連飯都無心吃,哪肯睡覺,執意要與王淵母子二人對換,改作頭班守夜。
王淵也和她一樣憂念,不肯就睡,呂偉原意,有變必在半夜。
五人中隻有王妻、王淵較弱,特命改守前夜,山民一發現,以後事變方殷,精神須要保養。
兩小偏是執意不肯,隻得把王氏夫婦做一班改在天明,自當半夜,分成三班輪守。
靈姑和王淵談一會,起來走向高處,四下眺望,夜靜山深,目光之下,空中時有鳥過,鹦鹉終是不見飛來。
二人疑心遭了山民毒手,或為别的惡烏所害,好生懊喪,深悔不該命它探路,又怪牛子把路走錯,以緻飛失,時光易過,不覺到了呂偉輪值之時。
二人望仍未絕,也不去喚醒呂偉,卻偷偷把老牛山子喚起,問他原來路向如何走法,鹦鹉是不是因此走失。
牛子慌道:“鳥在天上飛,多遠都能飛到。
我們又有這長一串人在下面走,哪有尋不見的理?”二人間不出所以來。
一會,呂偉忽然醒轉,逼着二人各去安歇,以免明早到了地頭精神不濟。
二人不再敢違,隻得分别躺倒。
王淵還好,不久睡熟。
靈姑心懸鹦鹉,始終沒有入睡。
連日跋涉,本多勞頓,這般虛熬,更勞神思,總算當夜沒有鬧事。
呂偉因靈姑到時未喊,已然睡足,因是不困,也沒喚人接替。
等到王守常夫妻醒轉,曉煙迷茫中,東方已有了曙意。
靈姑也裝着睡醒起身。
呂偉将衆山人喚醒,取來山泉,就所帶幹糧、肉脯飽餐一頓,食畢正好大亮。
靈姑、王淵幾番登高獠望呼嘯,終不見鹦鹉蹤迹,時候愈久,越覺沒有指望,無精打采,随着大隊上路。
果然入山愈深,境愈幽麗,前行不過三十餘裡,一連翻越過兩個極險的危崖峻壁,便到了牛子所說的途徑。
由此一步一步漸入佳境;路上除在危崖上遇到過兩次毒蛇外,并未出事。
呂氏父女見所行之處襟山帶水,林木森秀,已是欣慰,連聲誇好。
牛子笑道: “真好的還未到呢。
我這時候才想起,那年和藥客們快動身時,為采何首烏,還找到一個大岩洞,又爽亮又幹淨,裡面還有一口熱水井,住在裡頭真比房子還舒服得多。
可惜怕要封山,洞隔他們采藥的地方又遠,沒有住下,回來待不幾天就動身了。
要是喜歡住的話,今天簡直可以再走遠些,搬到洞裡住去,省得現搬帳篷蓋房子費事。
不過洞前石頭地多,要種田是種不多少的。
”呂偉本因現建室字費時費力,山人又不能久留,滿心想尋一處岩凹石洞之類暫時栖身,日後再相度地勢陸續添蓋,聞言益發大喜,便令牛子領去。
靈姑問:“風景有先說的好不?”牛子道:“好在以前藥客住的地方也要路過,仙娘看哪裡好住,随便挑吧。
” 正說之間,走過一片黑壓壓的森林,忽有危壁當前,阻住去路。
衆人見那危壁高峻,又要上下攀援,翻崖缒運,覺得麻煩。
牛子同了兩個山人沿崖壁走了百十步,忽在一根石筍下站定,喜叫道:“我記得是這裡嘛,差一點沒有走錯了。
”衆人趕将過去一看,牛子已将壁隙間的藤草用腰刀一砍斷,現出一條寬有三尺的崖夾縫來,指向衆人道: “當初藥客們錯走到這裡,他們是由那邊過來,沿着崖腳走了一天,也沒找到通路,這崖又沒法翻過去。
來路一片地方已然尋遍,得的藥材不多。
大家因我把路引錯,跑到這死地方來,能不賠本就是好事,還不知要費多少事才能回去,你一句我一句,正在怪我,忽然看見七八個兔子鑽到這裡頭去。
我覺得害了他們,心中難過,怕聽埋怨,看出裡面很深,又有一絲絲亮光,一賭氣,拼着讓毒蛇咬死,帶了腰刀,硬往裡闖,居然被我走通。
他們回來時,怕藤草礙路,差不多砍了個幹淨:幾年工夫又長長了。
不是我記準正對口外這根石柱,還找不到它哩。
”呂偉見他口沫橫飛,說得眉飛色舞,誠懇之狀現于詞色,頗覺這老山民老實忠心,與尋常山民不同,甚是心許,便有留他之意。
靈姑見他老說不完,便笑道:“你先莫表功,以為你是地靈鬼。
你要能把我的鹦哥找回,才算你好本事呢。
”牛子笑道:“那鹦哥是個神鳥,決不會死。
隻要到了地頭,仙娘不叫我回去,不出十天,定給仙娘找來。
”呂偉便問:“你願意跟我們麼?”牛子道:“就怕你們不要,哪有不願跟的?再說我隻一個人,不比他們都有老婆兒子。
就這樣,他們要不回去,有仙娘作主,寨主也不敢怎麼,我更不怕了。
當真你們要我麼?” 呂偉把頭一點。
牛子喜得亂蹦道:“這就好了,我們快走吧。
” 呂偉外看夾縫中似不好走,想叫衆人歇息一會再進。
牛子恨不得早到見功,匆匆取了幾根火把點燃,分與幾名健壯山民,自己取了一根大的,把腰刀插向背後,一手持着一根長矛,舉着火把,當先奮勇而進。
衆人也魚貫而入。
呂偉、王守常夫妻各持兵刃,緊随牛子前行。
靈姑一人手按玉匣斷後,以防仇敵尾随侵襲。
那夾縫前窄中寬,走進十多丈,便現出寬崖。
上面是一線青天,兩邊夾壁削立,道平如砥。
壁上時有香草下垂。
清馨透鼻。
最寬處竟達丈許,窄處也過三尺,并不難行。
衆人前呼後應,不消多時,望見前面亮光,略一轉折,便到了外面。
眼前豁然開朗,簡直又換了一個境界。
隻見青山紅樹,橫亘于前;芳草芋綿,平林清曠;雜草亂開,原野如繡。
奇石古松,飛瀑流泉,所在都是。
時見珍禽異鳥枝頭飛起,嗚聲關關,人耳清脆。
端的是邱壑幽深,景物清麗,令人俗慮為之一消。
衆人喜慰不說,連衆山民也高興起來,互相唱起情歌野曲,此應彼和,自成音籁,響震林樾,驚得枝頭好烏紛紛飛起。
可是那些近嶺遙山,錦原繡野,看去依舊矗立平鋪,靜寂寂的,不似有絲毫搖撼。
偶然水流雲走,别有會心,隻覺動者自動,靜者自靜,造物神奇,人生渺小,衆山民歌聲隻管騷亂,充耳竟如不聞。
呂、王諸人正在領悟那靜中妙趣,靈姑手指前面道:“爹爹你看,這些泉石河林,不跟畫圖一樣麼?其實就在這裡也好。
”呂偉拈髯微笑不語,靈姑也含笑相答。
衆人正要朝前走去,牛子忽然抄到前面,領了衆人,舍卻正面,由右斜行,穿過一片平原,走入左側疏林之中。
那一片林木種類不一,多不知名,都似千年以上的古木,亭亭華蓋,高矗參天。
底下淺草平鋪,繁花墾列,搖曳随風,娟娟自媚。
問有幾株數抱粗細的大樹,樹身獨矮,樁一般挺立群秀之中,老幹搓-,樹身強半枯死,忽然又茁新枝,一半是鐵骨盤糾,片葉不生,一半卻是綠綠森森,濃陰匝地,越顯古趣。
走着走着,忽然香風拂面,芳馨清郁。
擡頭一看,原來是幾株南疆深山中特有的木蓮花。
山人多叫作神姑掌,認為神手所種,有許多神奇傳說。
樹身特高,筆也似直。
三五丈以上,枝幹叢出,八面挺生。
葉似人手。
花大如蓮,隻是花瓣較密,比蓮花還要香豔。
分為白黃紫三色,白色最多。
開時綠葉先落,就葉落處,長出一個如拇指大小的花苞,一葉一花,經雨之後,花開滿樹,小苞也含英吐芯,相繼開放。
這時正當葉落花開之際,枝頭千花萬芯,開得正繁,便玉樹瓊林,也無此華豔。
加上奇香菠郁,襲人欲醉,端的色香雙絕。
呂、王諸人尚是初見,個個歡呼叫絕不置。
牛子道:“這花雖好,可惜生在樹林以内,一共才十幾株,開不幾天就敗啦。
要到洞前一帶,什麼花都有,還要好呢,快些走吧。
”牛子雖這麼說,呂、王諸人仍是流連花下,盡情觀賞,戀戀不舍就走。
最後呂偉見日已偏西,也發話催走。
靈姑、王淵忍不住援上樹去,采了幾大枝下來,分持手内,才一同往前進發。
走完樹林,轉過一個崖腳,又見清溪映帶,奇峰羅列,匝地繁花,燦如雲錦,一路水色山光,境更清麗。
衆人依山傍水,走了一程,中間也略攀越了幾處險峻地方。
正走之間,忽又峭壁撐天,綿亘千丈。
壁上苔薛厚達尺許,其碧如油。
薛荔香藤,滿生其上,紅花朱實,累累下垂,倍增幽豔。
右側岸盡處,有二尺許一條石路可通崖後。
路側清溪蜿蜒,水面平闊,離岸不過尺許,清鑒毛發。
繞崖才走一半,便見對岸一片平原,繡野千頃。
盡頭處——萦青,奇峰矗紫,大小高下,異态殊形,不相聯系。
兩峰缺處,天際蒼蒼,極目無涯。
間有叢林森樹,都如莽聚,斜陽影裡,仿佛煙籠。
真個雄渾清曠,幽麗瑰奇,兼而有之。
便走遍天下名山,閱盡古今圖畫,也不易找出這樣的好所在來。
衆人除了贊絕,更無話說。
一會将崖繞完,轉到崖後,适見右側廣原——,看去越發明顯如繪。
隻那崖像是近數十年間受了地震崩裂,到處都是高矮不等的奇石怪峰。
最高者不過數丈,小隻數尺,鴉蹲猿躍,風舞虬飛,或如筍立,或如劍峰。
形式無一雷同,而又鬼斧神工,窮極玲珑瘦透之緻:棋布星羅,何止百數。
上面多半長着綠油油的苔藓,濃淡相間。
偶有兩塊石頂上生着一兩株小松,粗隻半尺以上,卻生得盤拿夭矯,神态欲飛,甚是生動。
雖然石地為多,可是石根、石隙之間,不是修竹成叢,臨風弄響,便是奇花照眼,瑤草芬芳。
幽蘭嘉惠,更是倒挂叢生,無地無之。
左側不遠是一個大溝壑,廣達數頃,其深莫測。
底下白氣蒸騰,泉聲湧沸,殷殷若雷,石邊俱有焦裂痕迹。
益發看出當地經過極猛烈的地震,壑底必是溫泉無疑。
循着平坡,把這些疏落的奇石林走完,又是大片梅林,樹都合抱,隻不甚高,綠蔭濃茂,不下千株。
穿林走出,地漸高起。
偏左近大壑處有一座平頂大崖,下有一洞,洞門高大圓整,如人工鑿就。
崖前石地寬廣,也有幾塊石筍挺立門側。
此外,還有兩個小岩洞。
一問,正是牛子所說的岩洞,俱都大喜。
外觀洞内,一點不暗。
牛子又說内中爽朗,無庸持炬。
靈姑、王淵二人首先歡呼跑入,一進門,便喊起好來。
衆人随進一看,不特石室高大,洞壁如玉,明而有暗,并且裡面還有兩層院落和幾株合抱粗的大樹。
頭洞一旁有一塊斷裂的平方大石,石質溫潤,比洞壁還細膩得多。
處處都似人力修建而成,隻短門窗戶檻罷了。
那溫泉在第二層洞坑之中,是一大深穴,廣約畝許、石齒棱棱,也有燒焦痕迹。
又發現許多龐大枯骨。
院中古樹一株已然斷倒,因是地氣太厚,樹梢落地正當有土之處,枝插在内,又複生根向上倒長,頭重腳輕,不能直起,橫擱在地,所有橫枝旁幹一齊向上。
樹身本高,齊生根丈許處斷落。
上半截長達十丈,橫亘地上,變成了一株排樹,下半截樹樁又從四面齊長新枝,枝枝向上,圍着樹身成了一個大圓圈,綠陰如籠,裡面卻是平底中空,可以對棄聚飲,坐上七八人也不覺擠。
兩兩相映,頓成奇觀,衆人隻是撫掌稱妙。
呂偉心細識廣,一見便看出樹身斷處平整如削,如此粗大巨木,絕非人力間刀鋸所能如此,心中好生驚奇。
同時發現别的樹上也有刀削傷痕迹,又想到洞府如此整齊敞亮和那些龐大的獸骨,一件件互相印證,料定以前不是妖穴獸巢,便是仙靈窟宅,弄巧怪異就許還潛伏在洞的深處也未可知。
當下起了疑慮,恐驚衆人,連王守常夫妻都沒說,隻悄囑靈姑道:“山中哪有如此天造地設的洞府?我看樹上好些斬斷削擦痕迹,雖說年時頗遠,到底不可不防。
你肴這麼好水草豐肥之地,近洞一帶竟沒有看到過一隻野獸,還有那些大骨,都是可怪的事。
後洞暗處地下似有一個深穴。
天色将晚,大家都在勞乏饑渴,不願惹事,且把人聚齊在頭層洞内住上一夜,我父女多留點神。
假使如我所望,洞中原有精怪早伏天誅,卻有仙靈在此潛修,我們與他分地而居,各不相擾,這真是皇天鑒憐,賜給我們這樣曠世難逢的洞天福地,也不在我父女萬裡跋涉之苦。
否則多環族人外患未已,再起内憂,真得費一番心思手腳呢。
” 靈姑笑道:“爹爹總是多慮,忘了仙人所說莽蒼之陽麼?仙人既命到此等候仙緣遇合,想必早就算定我們住此洞内。
那些獸骨都枯幹得成了灰炭,一碰就散。
斷樹痕迹雖似刀斬,新枝也成了抱。
況且洞外俱似經過整修,如有仙靈居住,這些殘腐朽骨也決不緻還遺留在此,依女兒想,許多可疑痕迹俱是舊的,縱有精怪,也不知幾千百年的事,早已數盡伏誅的了。
牛子在路上和我說,獵場在西北角上,休看有水草,隔溪平原他都走過,近百裡内多半石地,僅上面薄薄一層淺土,草都是些細草,所以那邊近處沒有樹林。
據藥客們用千裡眼看,再過去還有高山毒瘴,人不能到。
因是遠在百裡以外,我隻見天地相連,看它不出罷了。
南山猛獸多喜在叢林密菁深草之中栖身潛伏,又喜合群,它有它遊息的地方,所以不往這裡來。
這一路上還有一件奇事:隻要前途有警,女兒心總要動一下。
自到洞裡,女兒好像出門久了,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爹爹隻管安心,定然無事。
” 呂偉一想,愛女料得也合情理。
但寄迹荒山,總越謹慎越妙。
囑咐完了靈姑,又和王守常商量,決定居此洞内,有事也聽諸天命。
當下便将所帶糧脯,連同路上打來的牲畜,乘天未黑,與衆山民飽餐之後,把托範氏父子擇山人心愛預備下的物品取出,當衆分配,以作酬勞。
言明隻留牛子一人,餘衆帶了回去糧脯,明日遣走。
衆山民歡謝之餘,有幾個沒家室的俱都意存依戀,願與牛子同留。
呂偉因初來牲糧均少,難養多人,便用婉言堅拒。
飯後趁着人多,将用具、幹糧略為布置存放。
暫時住前洞不往後去,且俟探明底細,再作計較。
睡時仍然分班守夜。
那鹦鹉始終不見尋來,靈姑也隻好把萬一之想交給牛子,徑去安歇,心中仍然惦念不舍,仍未怎樣睡好。
第二日,呂偉遣散衆山民。
衆山人因呂氏父女俱會仙法,為他們連除大害,心中感佩,别時甚是依戀。
又希冀日後有甚急難可以求助,知道漢人不慣以肉類為糧,呂、王等人自帶青棵、谷米僅足兩月之用,就算天暖地肥,年有三秋,即日墾植,撒了籽種,至早也得四月才能成熟,決接不上,俱說沿途可以獵獸為糧,有這些熟肉足備緩急,願把幹糧留下。
呂偉再三推謝,衆山民意甚誠懇,隻得聽之,各訂後會而别。
呂、王等人本以食糧不足為憂,正商量日後多獵獸吃,有了這麼多幹糧,即日開耕,決可接上。
決計先把那不能久存的,如糌粑、糙粑、包谷餅之類,做頭撥吃了去。
二撥吃可用冷水浸泡過的,如米粉糕和鍋魁等存放稍久之物。
最後再吃那些臨時調制蒸煮的半熟糧,如包谷粉、炒米面、五谷幹、青棵絲之類。
這一來連靈姑、王淵對這夥山民都有了好感,覺得他們有良心,異日有事,願為出頭了。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一切停當,天才擦黑。
呂偉便催早睡歇息,露宿一夜。
明早天不亮就可起身,等尋到安居樂土,還可從容部署。
這路一走錯,不但巧走捷徑,近了幾天途程,并還免去中間許多攀援缒系的辛勞。
前行略經險阻,便到山陽美景肥沃之區,牲畜、行李均可直達。
時預拟改變,不再覓地停頓,分人前往探路,來回運轉。
雖說山人知道地方,以後遇事難免上門尋求,是個缺點,卻順利得多,也就罷了。
呂偉兩次盤間牛子,俱說前些年給藥客們做向導,入山雖深,那一片好地方均未到過。
隻最後一次,也是無心中在森林内把路走失,誤打誤撞,走到山陽奧區。
藥客們因機會難得,去時受了若幹驚險,傷亡好些人畜,才行到達,決計滿載而歸。
這次留的日子獨多,各種珍貴藥材不說,單是打獵所得的皮角、虎骨就有二百多背子。
挨到快要大雪封山才起身,一批一批往外搬運,總有二十多次才陸續運走。
時已隆冬,差點被雪困住,沒得出山。
走時給了牛子極厚的酬勞,命他折箭為誓,十年之中,永不許再引别幫藥客到此。
可是他們也一去不來,聽說因為這回幾次死裡逃生,個個心寒膽裂,回去把藥賣了重價,都成财主,誰也不敢再來冒這大險了。
又說以後雖未再引人去過,因那時同行三個引路山人被虎傷了兩個,隻剩牛子一人,餘者都是漢客。
除有時随同打些山糧外,因漢客采藥時刻以及挑選移根均有秘法,照例避着山人不使知聞。
牛子見他們把這些野花、野藤、草根、樹皮寶貝也似取之不已,本覺無趣,又不令插手,閑來無事,便獨個兒拿了刀矛毒箭滿處亂跑,打山糧解悶。
方圓百裡以内全跑遍,差不多左近的一草一木都還記得。
适才出險到此,已覺來過,再登高一望前面,竟是昔年所到之地,一點不差。
井說那裡有大片肥土,花木繁多,有山有水,日麗風和,一生沒見過那樣好的地方。
呂、王等聞言,料無差錯,十分欣慰。
靈姑因見鹦鹉一去不回,心中優急,連飯都無心吃,哪肯睡覺,執意要與王淵母子二人對換,改作頭班守夜。
王淵也和她一樣憂念,不肯就睡,呂偉原意,有變必在半夜。
五人中隻有王妻、王淵較弱,特命改守前夜,山民一發現,以後事變方殷,精神須要保養。
兩小偏是執意不肯,隻得把王氏夫婦做一班改在天明,自當半夜,分成三班輪守。
靈姑和王淵談一會,起來走向高處,四下眺望,夜靜山深,目光之下,空中時有鳥過,鹦鹉終是不見飛來。
二人疑心遭了山民毒手,或為别的惡烏所害,好生懊喪,深悔不該命它探路,又怪牛子把路走錯,以緻飛失,時光易過,不覺到了呂偉輪值之時。
二人望仍未絕,也不去喚醒呂偉,卻偷偷把老牛山子喚起,問他原來路向如何走法,鹦鹉是不是因此走失。
牛子慌道:“鳥在天上飛,多遠都能飛到。
我們又有這長一串人在下面走,哪有尋不見的理?”二人間不出所以來。
一會,呂偉忽然醒轉,逼着二人各去安歇,以免明早到了地頭精神不濟。
二人不再敢違,隻得分别躺倒。
王淵還好,不久睡熟。
靈姑心懸鹦鹉,始終沒有入睡。
連日跋涉,本多勞頓,這般虛熬,更勞神思,總算當夜沒有鬧事。
呂偉因靈姑到時未喊,已然睡足,因是不困,也沒喚人接替。
等到王守常夫妻醒轉,曉煙迷茫中,東方已有了曙意。
靈姑也裝着睡醒起身。
呂偉将衆山人喚醒,取來山泉,就所帶幹糧、肉脯飽餐一頓,食畢正好大亮。
靈姑、王淵幾番登高獠望呼嘯,終不見鹦鹉蹤迹,時候愈久,越覺沒有指望,無精打采,随着大隊上路。
果然入山愈深,境愈幽麗,前行不過三十餘裡,一連翻越過兩個極險的危崖峻壁,便到了牛子所說的途徑。
由此一步一步漸入佳境;路上除在危崖上遇到過兩次毒蛇外,并未出事。
呂氏父女見所行之處襟山帶水,林木森秀,已是欣慰,連聲誇好。
牛子笑道: “真好的還未到呢。
我這時候才想起,那年和藥客們快動身時,為采何首烏,還找到一個大岩洞,又爽亮又幹淨,裡面還有一口熱水井,住在裡頭真比房子還舒服得多。
可惜怕要封山,洞隔他們采藥的地方又遠,沒有住下,回來待不幾天就動身了。
要是喜歡住的話,今天簡直可以再走遠些,搬到洞裡住去,省得現搬帳篷蓋房子費事。
不過洞前石頭地多,要種田是種不多少的。
”呂偉本因現建室字費時費力,山人又不能久留,滿心想尋一處岩凹石洞之類暫時栖身,日後再相度地勢陸續添蓋,聞言益發大喜,便令牛子領去。
靈姑問:“風景有先說的好不?”牛子道:“好在以前藥客住的地方也要路過,仙娘看哪裡好住,随便挑吧。
” 正說之間,走過一片黑壓壓的森林,忽有危壁當前,阻住去路。
衆人見那危壁高峻,又要上下攀援,翻崖缒運,覺得麻煩。
牛子同了兩個山人沿崖壁走了百十步,忽在一根石筍下站定,喜叫道:“我記得是這裡嘛,差一點沒有走錯了。
”衆人趕将過去一看,牛子已将壁隙間的藤草用腰刀一砍斷,現出一條寬有三尺的崖夾縫來,指向衆人道: “當初藥客們錯走到這裡,他們是由那邊過來,沿着崖腳走了一天,也沒找到通路,這崖又沒法翻過去。
來路一片地方已然尋遍,得的藥材不多。
大家因我把路引錯,跑到這死地方來,能不賠本就是好事,還不知要費多少事才能回去,你一句我一句,正在怪我,忽然看見七八個兔子鑽到這裡頭去。
我覺得害了他們,心中難過,怕聽埋怨,看出裡面很深,又有一絲絲亮光,一賭氣,拼着讓毒蛇咬死,帶了腰刀,硬往裡闖,居然被我走通。
他們回來時,怕藤草礙路,差不多砍了個幹淨:幾年工夫又長長了。
不是我記準正對口外這根石柱,還找不到它哩。
”呂偉見他口沫橫飛,說得眉飛色舞,誠懇之狀現于詞色,頗覺這老山民老實忠心,與尋常山民不同,甚是心許,便有留他之意。
靈姑見他老說不完,便笑道:“你先莫表功,以為你是地靈鬼。
你要能把我的鹦哥找回,才算你好本事呢。
”牛子笑道:“那鹦哥是個神鳥,決不會死。
隻要到了地頭,仙娘不叫我回去,不出十天,定給仙娘找來。
”呂偉便問:“你願意跟我們麼?”牛子道:“就怕你們不要,哪有不願跟的?再說我隻一個人,不比他們都有老婆兒子。
就這樣,他們要不回去,有仙娘作主,寨主也不敢怎麼,我更不怕了。
當真你們要我麼?” 呂偉把頭一點。
牛子喜得亂蹦道:“這就好了,我們快走吧。
” 呂偉外看夾縫中似不好走,想叫衆人歇息一會再進。
牛子恨不得早到見功,匆匆取了幾根火把點燃,分與幾名健壯山民,自己取了一根大的,把腰刀插向背後,一手持着一根長矛,舉着火把,當先奮勇而進。
衆人也魚貫而入。
呂偉、王守常夫妻各持兵刃,緊随牛子前行。
靈姑一人手按玉匣斷後,以防仇敵尾随侵襲。
那夾縫前窄中寬,走進十多丈,便現出寬崖。
上面是一線青天,兩邊夾壁削立,道平如砥。
壁上時有香草下垂。
清馨透鼻。
最寬處竟達丈許,窄處也過三尺,并不難行。
衆人前呼後應,不消多時,望見前面亮光,略一轉折,便到了外面。
眼前豁然開朗,簡直又換了一個境界。
隻見青山紅樹,橫亘于前;芳草芋綿,平林清曠;雜草亂開,原野如繡。
奇石古松,飛瀑流泉,所在都是。
時見珍禽異鳥枝頭飛起,嗚聲關關,人耳清脆。
端的是邱壑幽深,景物清麗,令人俗慮為之一消。
衆人喜慰不說,連衆山民也高興起來,互相唱起情歌野曲,此應彼和,自成音籁,響震林樾,驚得枝頭好烏紛紛飛起。
可是那些近嶺遙山,錦原繡野,看去依舊矗立平鋪,靜寂寂的,不似有絲毫搖撼。
偶然水流雲走,别有會心,隻覺動者自動,靜者自靜,造物神奇,人生渺小,衆山民歌聲隻管騷亂,充耳竟如不聞。
呂、王諸人正在領悟那靜中妙趣,靈姑手指前面道:“爹爹你看,這些泉石河林,不跟畫圖一樣麼?其實就在這裡也好。
”呂偉拈髯微笑不語,靈姑也含笑相答。
衆人正要朝前走去,牛子忽然抄到前面,領了衆人,舍卻正面,由右斜行,穿過一片平原,走入左側疏林之中。
那一片林木種類不一,多不知名,都似千年以上的古木,亭亭華蓋,高矗參天。
底下淺草平鋪,繁花墾列,搖曳随風,娟娟自媚。
問有幾株數抱粗細的大樹,樹身獨矮,樁一般挺立群秀之中,老幹搓-,樹身強半枯死,忽然又茁新枝,一半是鐵骨盤糾,片葉不生,一半卻是綠綠森森,濃陰匝地,越顯古趣。
走着走着,忽然香風拂面,芳馨清郁。
擡頭一看,原來是幾株南疆深山中特有的木蓮花。
山人多叫作神姑掌,認為神手所種,有許多神奇傳說。
樹身特高,筆也似直。
三五丈以上,枝幹叢出,八面挺生。
葉似人手。
花大如蓮,隻是花瓣較密,比蓮花還要香豔。
分為白黃紫三色,白色最多。
開時綠葉先落,就葉落處,長出一個如拇指大小的花苞,一葉一花,經雨之後,花開滿樹,小苞也含英吐芯,相繼開放。
這時正當葉落花開之際,枝頭千花萬芯,開得正繁,便玉樹瓊林,也無此華豔。
加上奇香菠郁,襲人欲醉,端的色香雙絕。
呂、王諸人尚是初見,個個歡呼叫絕不置。
牛子道:“這花雖好,可惜生在樹林以内,一共才十幾株,開不幾天就敗啦。
要到洞前一帶,什麼花都有,還要好呢,快些走吧。
”牛子雖這麼說,呂、王諸人仍是流連花下,盡情觀賞,戀戀不舍就走。
最後呂偉見日已偏西,也發話催走。
靈姑、王淵忍不住援上樹去,采了幾大枝下來,分持手内,才一同往前進發。
走完樹林,轉過一個崖腳,又見清溪映帶,奇峰羅列,匝地繁花,燦如雲錦,一路水色山光,境更清麗。
衆人依山傍水,走了一程,中間也略攀越了幾處險峻地方。
正走之間,忽又峭壁撐天,綿亘千丈。
壁上苔薛厚達尺許,其碧如油。
薛荔香藤,滿生其上,紅花朱實,累累下垂,倍增幽豔。
右側岸盡處,有二尺許一條石路可通崖後。
路側清溪蜿蜒,水面平闊,離岸不過尺許,清鑒毛發。
繞崖才走一半,便見對岸一片平原,繡野千頃。
盡頭處——萦青,奇峰矗紫,大小高下,異态殊形,不相聯系。
兩峰缺處,天際蒼蒼,極目無涯。
間有叢林森樹,都如莽聚,斜陽影裡,仿佛煙籠。
真個雄渾清曠,幽麗瑰奇,兼而有之。
便走遍天下名山,閱盡古今圖畫,也不易找出這樣的好所在來。
衆人除了贊絕,更無話說。
一會将崖繞完,轉到崖後,适見右側廣原——,看去越發明顯如繪。
隻那崖像是近數十年間受了地震崩裂,到處都是高矮不等的奇石怪峰。
最高者不過數丈,小隻數尺,鴉蹲猿躍,風舞虬飛,或如筍立,或如劍峰。
形式無一雷同,而又鬼斧神工,窮極玲珑瘦透之緻:棋布星羅,何止百數。
上面多半長着綠油油的苔藓,濃淡相間。
偶有兩塊石頂上生着一兩株小松,粗隻半尺以上,卻生得盤拿夭矯,神态欲飛,甚是生動。
雖然石地為多,可是石根、石隙之間,不是修竹成叢,臨風弄響,便是奇花照眼,瑤草芬芳。
幽蘭嘉惠,更是倒挂叢生,無地無之。
左側不遠是一個大溝壑,廣達數頃,其深莫測。
底下白氣蒸騰,泉聲湧沸,殷殷若雷,石邊俱有焦裂痕迹。
益發看出當地經過極猛烈的地震,壑底必是溫泉無疑。
循着平坡,把這些疏落的奇石林走完,又是大片梅林,樹都合抱,隻不甚高,綠蔭濃茂,不下千株。
穿林走出,地漸高起。
偏左近大壑處有一座平頂大崖,下有一洞,洞門高大圓整,如人工鑿就。
崖前石地寬廣,也有幾塊石筍挺立門側。
此外,還有兩個小岩洞。
一問,正是牛子所說的岩洞,俱都大喜。
外觀洞内,一點不暗。
牛子又說内中爽朗,無庸持炬。
靈姑、王淵二人首先歡呼跑入,一進門,便喊起好來。
衆人随進一看,不特石室高大,洞壁如玉,明而有暗,并且裡面還有兩層院落和幾株合抱粗的大樹。
頭洞一旁有一塊斷裂的平方大石,石質溫潤,比洞壁還細膩得多。
處處都似人力修建而成,隻短門窗戶檻罷了。
那溫泉在第二層洞坑之中,是一大深穴,廣約畝許、石齒棱棱,也有燒焦痕迹。
又發現許多龐大枯骨。
院中古樹一株已然斷倒,因是地氣太厚,樹梢落地正當有土之處,枝插在内,又複生根向上倒長,頭重腳輕,不能直起,橫擱在地,所有橫枝旁幹一齊向上。
樹身本高,齊生根丈許處斷落。
上半截長達十丈,橫亘地上,變成了一株排樹,下半截樹樁又從四面齊長新枝,枝枝向上,圍着樹身成了一個大圓圈,綠陰如籠,裡面卻是平底中空,可以對棄聚飲,坐上七八人也不覺擠。
兩兩相映,頓成奇觀,衆人隻是撫掌稱妙。
呂偉心細識廣,一見便看出樹身斷處平整如削,如此粗大巨木,絕非人力間刀鋸所能如此,心中好生驚奇。
同時發現别的樹上也有刀削傷痕迹,又想到洞府如此整齊敞亮和那些龐大的獸骨,一件件互相印證,料定以前不是妖穴獸巢,便是仙靈窟宅,弄巧怪異就許還潛伏在洞的深處也未可知。
當下起了疑慮,恐驚衆人,連王守常夫妻都沒說,隻悄囑靈姑道:“山中哪有如此天造地設的洞府?我看樹上好些斬斷削擦痕迹,雖說年時頗遠,到底不可不防。
你肴這麼好水草豐肥之地,近洞一帶竟沒有看到過一隻野獸,還有那些大骨,都是可怪的事。
後洞暗處地下似有一個深穴。
天色将晚,大家都在勞乏饑渴,不願惹事,且把人聚齊在頭層洞内住上一夜,我父女多留點神。
假使如我所望,洞中原有精怪早伏天誅,卻有仙靈在此潛修,我們與他分地而居,各不相擾,這真是皇天鑒憐,賜給我們這樣曠世難逢的洞天福地,也不在我父女萬裡跋涉之苦。
否則多環族人外患未已,再起内憂,真得費一番心思手腳呢。
” 靈姑笑道:“爹爹總是多慮,忘了仙人所說莽蒼之陽麼?仙人既命到此等候仙緣遇合,想必早就算定我們住此洞内。
那些獸骨都枯幹得成了灰炭,一碰就散。
斷樹痕迹雖似刀斬,新枝也成了抱。
況且洞外俱似經過整修,如有仙靈居住,這些殘腐朽骨也決不緻還遺留在此,依女兒想,許多可疑痕迹俱是舊的,縱有精怪,也不知幾千百年的事,早已數盡伏誅的了。
牛子在路上和我說,獵場在西北角上,休看有水草,隔溪平原他都走過,近百裡内多半石地,僅上面薄薄一層淺土,草都是些細草,所以那邊近處沒有樹林。
據藥客們用千裡眼看,再過去還有高山毒瘴,人不能到。
因是遠在百裡以外,我隻見天地相連,看它不出罷了。
南山猛獸多喜在叢林密菁深草之中栖身潛伏,又喜合群,它有它遊息的地方,所以不往這裡來。
這一路上還有一件奇事:隻要前途有警,女兒心總要動一下。
自到洞裡,女兒好像出門久了,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爹爹隻管安心,定然無事。
” 呂偉一想,愛女料得也合情理。
但寄迹荒山,總越謹慎越妙。
囑咐完了靈姑,又和王守常商量,決定居此洞内,有事也聽諸天命。
當下便将所帶糧脯,連同路上打來的牲畜,乘天未黑,與衆山民飽餐之後,把托範氏父子擇山人心愛預備下的物品取出,當衆分配,以作酬勞。
言明隻留牛子一人,餘衆帶了回去糧脯,明日遣走。
衆山民歡謝之餘,有幾個沒家室的俱都意存依戀,願與牛子同留。
呂偉因初來牲糧均少,難養多人,便用婉言堅拒。
飯後趁着人多,将用具、幹糧略為布置存放。
暫時住前洞不往後去,且俟探明底細,再作計較。
睡時仍然分班守夜。
那鹦鹉始終不見尋來,靈姑也隻好把萬一之想交給牛子,徑去安歇,心中仍然惦念不舍,仍未怎樣睡好。
第二日,呂偉遣散衆山民。
衆山人因呂氏父女俱會仙法,為他們連除大害,心中感佩,别時甚是依戀。
又希冀日後有甚急難可以求助,知道漢人不慣以肉類為糧,呂、王等人自帶青棵、谷米僅足兩月之用,就算天暖地肥,年有三秋,即日墾植,撒了籽種,至早也得四月才能成熟,決接不上,俱說沿途可以獵獸為糧,有這些熟肉足備緩急,願把幹糧留下。
呂偉再三推謝,衆山民意甚誠懇,隻得聽之,各訂後會而别。
呂、王等人本以食糧不足為憂,正商量日後多獵獸吃,有了這麼多幹糧,即日開耕,決可接上。
決計先把那不能久存的,如糌粑、糙粑、包谷餅之類,做頭撥吃了去。
二撥吃可用冷水浸泡過的,如米粉糕和鍋魁等存放稍久之物。
最後再吃那些臨時調制蒸煮的半熟糧,如包谷粉、炒米面、五谷幹、青棵絲之類。
這一來連靈姑、王淵對這夥山民都有了好感,覺得他們有良心,異日有事,願為出頭了。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