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惡怪伏誅 明珠入抱 仙山在望 靈鳥來歸
關燈
小
中
大
一下,居然一下刺穿。
用鈎尖一劃,那頭皮竟是腐的,鈎過處就是一道數寸深的口子,地下漸有黃水流出。
範氏兄弟也看出有異,拔刀一砍,直似摧枯拉朽一般随手粉裂。
靈姑忙命上船,撐近二蛟身側。
見那蛟皮一紫一藍,依舊好好地浸在水裡,看去非常雄偉,隻皮色比昨晚活時油光發亮要差得多。
正想拿鈎竿去試,王淵忽然叫道:“這裡怎麼泡化了呀?”三人順他指處一看,正當蛟頭斬斷之處,自頸以下漸漸溶化,頗像一條灰泥制成之物,久泡水裡,逐漸溶解。
當中還有實體,四外已将化去。
蛟身附近的水俱成了渾色。
靈姑看出有人彈了極猛烈的化骨丹在蛟腔口裡,早晚變成一灘渾濁黃水,連骨化盡,定是盜寶之人所為無疑。
再找另一條蛟仔細一看,不但一樣,而且昨晚飛刀砍斷傷口全都溶化殆盡。
四人見狀,俱都驚駭不置。
靈姑再用鈎竿一撥拉,蛟身已然到處酥溶,一攪便散。
由此又看出蛟側的水靜止不流,所溶化的屍水也不往旁溶解。
鈎開一段查看,二蛟之下恰有一個極大的陷坑,蛟屍所化渾水,如釜底抽薪,随水往坑中倒灌,由下面淌走了。
圍着蛟身數十丈方圓以内的水,四方八面齊向當中緩緩擠來。
水色也有泾渭之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全不相混。
四人不知是何緣故,年輕好奇,都想看個水落石出,重又撐船回到坡上,仁立觀望。
隻見那蛟身到了後來,竟是越化越快,前後隻不過半個時辰的工夫。
先見蛟身由原樣變成一條極粗大的黑影,待了一會,不見動靜,拾幾塊石頭一擊,黑影散處,蛟身不見,一會工夫,水中心起了一陣急漩,水色渾黑,攪作一個大圈,蛟屍所化的渾湯俱往漩中卷進,越漩越急,突地往下一落,水下現出一個深坑,長鲸吸海一般,将濁流全吸了去,涓滴無存,屍水剛往坑中流去,上流的水立即漫過,将水漩填滿,成了平波,與别處的水一樣,清波滔滔,往低處流去,借大兩條蛟身,頃刻化為烏有,山洪依舊清澈,若無其事,那水時流時止,分界清晰,暗中若有神人操縱。
四人俱不明白那是法術禁制,不由看得呆了。
因為蛟頭腥穢難聞,四人立在上風,相隔蛟頭較遠。
蛟化以後,趕過去一看,事更奇怪。
兩顆比栲栳還大的蛟頭,業已溶化沖散,頭上硬骨俱已化盡。
這還不奇,最奇是四外的泥沙也和蛟屍旁的水一樣,裹着那堆爛腐之物,自動旋轉不休。
隻見沙飛土卷,往上翻起,蛟頭所化之物卻往下沉。
又待有盞茶光景,便即全數沉埋,漩入地下,不見蹤迹。
因值新雨之後,地面上的上也都濕潤,除較别處略為松散外,一點痕迹也看不出。
幾次留心四面查看,更看不見一個人影。
俱詫為出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奇事。
範洪兄弟商量,想把這事歸功于靈姑,說是她使的仙法,特意将蛟屍消滅,以免水浸日久,腐爛流毒。
靈姑素來不喜說謊話,又因事大奇怪,這盜寶的人必會法術,不知他是正是邪,萬一住在近處,若貪心不足,還想奪那蜈蚣頭上寶珠尋晦氣,鬧穿了不好看,執意不肯。
又想起那人法術神奇,敵友難定,自己隻憑一口飛刀,不知是否那人對手,老父尚在範家,不由着起急來,立催速回。
二範隻得罷了。
當下四人同上木舟回趕,歸途順水要快得多,一會到了原人水處,一同上岸,飛步跑到範家,太陽已快落山了。
進去一問,呂、王等三人尚在酣卧未醒,連忙走進。
呂偉睡夢中聞得房外愛女與人低聲說話,驚醒坐起。
喚進一間,料是異人經過,發現蛟身有寶,以為無人知曉,順便取去。
看他行法消滅蚊屍,以免贻毒害人,行為善良,用心周密,定是正人一流,決不緻因此起了貪心,趕來攘奪他人到手之物。
靈姑這才放了點心。
呂偉已睡了半天,見靈姑累了一日一夜,催她安歇,晚來好看山人寨舞。
靈姑道: “寨舞昨晚已然看過,再看也沒甚意思,不如大家把覺睡足,明早起身走吧。
” 呂偉道:“我也想早走,無如範家父子再三苦留。
昨晚無心中給他們除此大害,今晚更要設宴慶賀,狂樂通宵,哪肯放我們走?橫豎多的都耽擱了,也不在此兩日,大後天早晨走吧。
”靈姑道:“其實爹爹這次出門是找地方歸隐,無挂無牽,本來随處都可留連,無須這麼急法。
無奈自蒙鄭颠仙賜了女兒飛刀以後,不知怎的,老是發慌,恨不得早到一天才放心,也說不出什麼原故。
”呂偉道:“我素來做事心細從容,自從巫峽遇仙起,那莽蒼山從沒去過,還不知是個什麼樣兒,可是心裡總覺是我歸宿之地,那地方不知怎樣好法似的。
再加上幾次仙人顯示靈機,我兒将來成就全在此山,所以我也心急得很。
但是該山深處,洪荒未辟,草莽荊棘,定是蛇蟲猛獸聚居之所。
此去開辟草莽,單是應用之物,就得煞費心思,還有牲畜、谷菜種籽,哪一樣都得想到。
山高路險,道路難行,張叔父受傷,同行人去了兩個,東西大多了又不好帶,我正為此作難,不料無心中替他們除此兩害。
這裡離莽蒼山雖說不近,但是山人對我父子敬若天神,正覺無法報恩,我們如要他們相助,定然不辭勞苦,踴躍急先。
這一來,豈不要便利得多,省卻我們許多心力?答應多留二日,一半也是因此,明是耽擱,實則路上還要快些呢。
” 靈姑暗忖:“此番歸隐,本意隔絕紅塵,不與世通,靜候仙緣遇合。
如令山人相助,當時雖然便利得多,日後少不得有事相煩,豈不違了初志?”聞言頗覺不妥。
無奈過了牛蠻寨,即無人煙,昨日和範氏父子商量,請他代為置辦牲畜、用具。
因當地乃大寨,又當墟集,采買全都容易。
隻是東西大多,同行人少,搬運為難,幾次商量,減到無可再減,仍還是要雇十來個山人,用山背子背進山去,到了适當所在,先分出兩人走往山深處探道,尋到形勢隐僻、土地肥沃、景物清麗之區,再回轉來。
打發山人擇一個洞穴存儲,由自己人陸續搬運進去。
真不知要費多少麻煩。
山中蛇獸又多,能否沒有傷損,全數平安運到,尚不可知。
如若勤阻,王守常夫妻本領平常,老父必多勞苦。
想了想,此外别無善策,不但未勸,反倒連聲誇好。
呂偉也自以為助人适以助己,甚是高興。
便催靈姑、王淵歇息,自己走出外屋,與範氏弟兄同往前院商談。
不提。
靈姑倒在床上,勉強閉目養了一會神,便自起來。
到外一看,範氏弟兄分别在鋪上瞌睡。
一問,老父和王守常夫妻均被羅銀親來請去,範連生随同陪往。
行時留話:靈姑、王淵二人如醒,願去則去,不願便等晚來去至寨舞場中相會。
靈姑厭惡羅銀,樂得不去。
回到屋裡,見王淵趴在竹榻之上,睡得正香,知他倦極,不願喚醒。
靈姑枯坐無聊,耳聽坡上面蘆笙吹動,山歌四起,人聲嘈雜,隐隐随風吹到。
獨個兒走出,到了門外一看,地皮業已幹燥,隻道旁低處有些積潦,溪水也差不多平了岸。
所有貨攤商擔,俱都聚在坡上,多族群集,此吹彼唱,雀躍相呼,笑語如潮。
昨晚看台已然打掃幹淨,桌上比昨晚多了些木盤,盛着不少東西,遠望過去,有的好似果子。
看台欄杆上紮了鮮花,火場已打掃幹淨,重新堆起一座火台,柴堆比昨晚還要高些。
燒肉的鐵架并未撤去,下面火池餘燼早已收拾。
山人比昨日來得更多,還摻雜着好些從未見過的山民上人。
這些山人裝束詭異,醜俊不一。
紛紛各取豬尿泡皮壺、小筒等酒具,争向缸中倒酒,一時酒香四溢,觸鼻芬芳。
這些山人兇猛得多,遇上敵人,那些鐵圈、金環俱是百發百中的兵器。
鐵腿族更是厲害。
兩腿終年負重,無論翻山跳澗,全不取下,一旦去掉,身輕于猿鳥,膘捷如飛。
性情又怪又野,以多殺為勇,慣好與人拼命,不分死活,不肯罷休。
因常年同類自相殘殺,所以種族日漸衰微,在自厲害,人卻日少一日。
靈姑昨日初到,聽範氏父子說起當地每遇寨舞,常有遠山各寨山人趕來赴會,人情風俗俱不一樣,往往酒醉鬧事等情,說得那些山人活像鬼怪。
昨晚所見,也隻披發文身之流,數見不鮮,方謂言之過甚。
今日一見,竟比所說還要多些。
一時好奇,不由蜇近前去。
先順坡下繞行,衆山民不曾見到,這一上坡全都發現。
多半知她是昨晚斬妖除怪的神女,紛紛呐喊羅拜在地。
那些新來的山民聽說,也都趕來,想看神女仙娘是個什麼模樣,立時圍了個水洩不通。
山人大都健談,七張八嘴,此說彼問,亂糟糟吵做一堆。
靈姑本心想近前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種類,不料烏煙瘴氣,好生掃興。
正要喝退,一眼瞥見一夥多環族人,有一個頭上滿插孔雀翎子,脖頸最長的酋長,直着個頭,兩眼斜睨着自己,面帶詭笑,似有輕視之容。
心想:“這等醜鬼,還敢輕視人麼?”閑中無事,忽起童心,打算拿他取笑。
于是腳尖點地,輕輕一縱,便到了那酋長身前,手指他那頸上鐵圈,問道:“你用這些鐵圈把頸箍住,連頭都掉不轉來,除了不怕刀砍,有甚用處? 在自撐得頸下又細又長,也不嫌難受麼?”話才出口,本寨有幾個年老曉事的山人知要出事,這兩方那個也不好惹,忙喊:“烏加,這是我們請來的仙客。
昨晚用電閃殺死妖怪的就是她,本事大呀。
” 那酋長名叫烏加,雖是個山民,因常和漢人交易,精通漢語,人更刁狡兇頑,力大無比。
他見靈姑隻是一個漢家少女,并未看在眼裡。
靈姑這一指一問,恰又犯了多環族俗最大忌諱,立時暴怒,把兩隻滴溜滾圓、白多黑少的小眼一瞪,目閃兇光,獰笑道: “漢娃子,我送你一個如何?”靈姑還不明白言中之意,好幾個老山人越知事情非糟不可。
雖料定那酋長不是靈姑的對手,卻也怕他吃了虧回去,日後遷怒,來此尋仇。
急喊: “烏加莫亂來,她會打雷放電閃的呀。
這話她還不懂,快躲開吧。
”烏加聞言,先照說話老山人啐了一臉口水,嘴裡叽叽咕咕,似用土語亂罵。
同來諸多環族也各拔身後腰刀,小眼皮直翻,黃眼珠亂轉,大有尋釁之堆勢。
衆山人立時一陣大亂,紛紛四下散開,現出大片空地,隻靈姑一人和烏加等十幾個多環族人對面站定。
多環族妻妾最多,尤喜擄好漢人婦女,适才所說便是強聘婦女的隐語。
靈姑雖還未懂,聽當地老山人一說,料是決非什麼好話,早發怒叱道:“我好好問你的話,你這個多環族的山民亂說些什麼,誰希罕你這個套狗的圈?有話明說,我不懂狗話,說得不好,今天要你狗命!”烏加也用漢語怒罵道:“你祖宗見你長得乖,要帶你回去,補我才死不久才二十六的嫩婆娘呢。
”說罷剛要伸手,靈姑業已先發制人,縱身跳起,照準烏加臉上就是一掌,打了個順嘴流血。
烏加益發暴怒,拔出背上腰刀,怪吼一聲,脖頸一縮一伸,頭再一搖,當啷啷一片鐵環相觸之聲,頸上鐵環立即松退下大半截,那顆尖頭跟着顧盼自如,随向靈姑一刀背打來。
靈姑哪裡把他放在心上,因守父誡,不肯傷人。
忙向左側飛身縱開,指着烏加喝道: “該死的山民!我要你命,比殺雞還容易。
我先替你把套狗圈去掉,讓你雞頸子見見風吧。
”随說,不等烏加縱過來,一指腰間玉匣,一道銀光飛将出去。
烏加舉刀正追,忽見少女手放銀光飛來,還不信她真個厲害,用刀一獠。
隻覺寒光耀眼,冷氣侵肌,锵的一聲,刃頭削斷,落于就地。
方始大驚,知道不妙,回身想逃,已是無及,銀光已将頭頸圈住,銀芒射眼,冷氣森森,一害怕,跌倒在地。
驚懼亡魂中,耳聽锵銀了當一陣響過,銀光不見,頸子卻輕了許多,隻聽靈姑罵道:“今日這裡寨舞,我不殺生,權且饒你一條狗命。
以後再如出口傷人,被我知道,定将你斬成八塊,莫非狗頸子比鐵環還硬? 還不起來快滾!” 烏加睜眼一看,同來的人俱都抱頭鼠竄,如飛逃去。
一摸頸上空空,二尺來高一疊鐵圈化為滿地碎鐵。
這東西乃多環族人最貴重之物,從來不許傷損分毫,忌諱最多。
如今一個不留,回去怎好再為衆人之長?有心拼命,又知白送,決非仇人對手。
又痛恨,又害怕,又傷心,一時情急,不由鬼嗥也似放聲大哭起來。
慌慌張張就地亂抓,仍把碎鐵拾起,半截不留,用身上帶的麻布糧袋裝好,惡狠狠含着痛淚看了靈姑兩眼,追上同族,連哭帶叫,也不知是說是罵。
靈姑看他醜态百出,忍不住好笑。
這一下把新來諸山民一齊鎮住,見了靈姑,俱都側身避道而立,由着靈姑采風訪俗,問長問短。
問犯所忌,也都恭立敬應,誰也不敢稍有違忤。
有那不會漢語的,便由會的做通事。
那些漢客更紛紛恭維巴結,獻飲獻食,想借此交個朋友。
靈姑正聽得新鮮,範氏弟兄忽同王淵跑來。
範氏弟兄說因聽靈姑未去山寨,知她喜食蔬菜、白飯,不喜青棵、烤肉,特命夥房做了幾樣素炒,煮些臘肉,川上好湯,請二位師妹、師弟吃。
靈姑一聽,正合自己口味,連忙喜謝。
見二人手上都塗黃藥,問是何故。
範洪答道:“适才睡醒,雙手奇癢,說是中了妖毒,又覺不似,恐是濕毒。
好在家中藥多,取了些去濕毒的擦上,癢才略止了些。
”靈姑見日已銜山,瞑色欲暮,蒼煙四起,便随範、王三人走回,去吃範家特為自己備的那頓好飯。
一會飯菜端了上來,四人吃得甚是舒服。
席間靈姑談起适才與多環族人相鬥之事。
範洪驚道:“這種多環族人天性兇狠,好刁惡毒,複仇之心又最甚,人心又齊,連羅銀那樣蠻橫的人都不敢招惹他們。
住的地方在師妹去的莽蒼山左近,路極險阻,輕易不出來,每年不過來趕這麼一回墟集。
他那裡山女最賤,待得比奴隸都不如,從不帶出,也不和本寨山民寨舞。
隻不過買鹽、茶,布匹回去,拿東西換東西,都是他山中出産的獸皮之類。
與他們交易倒也爽利,不過東西貴賤得由他們定,不許對方讨價。
有時明值一個錢的,他能拿數十倍的錢的貨來換,有的卻不夠原價,人又那麼兇橫,全不講理,加上好惡無常,這回給得多的,下回又變了少的,以他本寨缺這東西不缺來定。
好在多的大多,少的并不太少,漢客都知道他們的風俗性情,起初吃虧便宜,各憑天命,誰也不敢和他們争執。
後經家父與漢客們商定:各人東西随他們自己挑,人走以後,再拿他們換下的貨物放在一起,照各人換出去的貨物貴賤多少,分别按本利成數均勻攤分。
這樣一分配,得利都不在少,所以他們還算是這裡的好主顧。
” “那酋長烏加力大身輕,更是厲害。
白天帶了六十多個同族,已将貨物交換,分人帶走。
僅剩烏加和手下十幾個小頭子,打算看兩晚熱鬧,大吃兩頓熟肉,沒有回去。
這種山民個個多疑,聽說昨晚除蛟斬害之事,以為師妹是個青臉獠牙會飛的天神下界。
日裡他們也已然趕往發水之處看了一回,蛟身已化,沒有看見,本就有點不信,再一見師妹生得這樣文雅秀氣,越發當是本寨山人拿大話吓人哄他們。
就師妹不嫌他冷笑輕視,晚來他也必和羅銀說,要仙客顯出本領與他看,否則決不甘休。
雖然也是惹厭,卻可使其心服口服,不緻結仇,再啟争端。
這樣一來仇就大了。
” “他那頸上鐵環是有品級的,以多為貴。
外口尖棱甚是鋒利,對敵時取下來當暗器用,百步以内,無論人獸,都難幸免。
連那背上插的厚背鋼刀,都是防身利器。
那刀每人隻有一把,也是從生下來就采生鐵打煉,年年磨冶,到了十六歲生日那天,刀才打成,真是精鋼百煉、吹毛斷鐵的好兵器。
人死後用天葬之法,引來惡鳥吃盡。
刀卻埋在地下,算是祖墳,說靈魂附在上面。
每年子規啼時,前去哭祭。
祭罷三年,那地方便成了禁地,誰也不敢前往。
這兩樣直看得比命還重。
與人結仇雖不肯解,本身一死便罷;如毀了他的刀、環,必認作奇恥深仇,全家親屬都來向你尋仇,不把人拼完不止。
” “師妹斷了他的刀,仇恨已深,又把他的頸環一齊毀掉,如何肯就此罷休?當時如非害怕飛刀,同來山民早已一擁齊上,拼個死活。
想必看出飛刀厲害,不可力敵,又見所聞是真,他們又惡又刁,隻管拼死尋仇,也是不肯白送,所以逃走回去。
那烏加是他族中酋長,事已鬧大,他本人也是不了。
此番回寨,全族必定集會,先限他取回仇人頭骨。
取回以後,他再當衆殉刀環遮羞,死後方可投生。
他如複仇不成,反為仇人殺死,跟着又推那和他最親的人再來。
一個接一個,不把仇報了不止。
如果仇人見勢不佳,找地方藏起,必定窮年累月,千方百計到處搜尋,休想躲脫。
可是這類仇殺的事多出在他本寨和别寨山民之間,和漢人卻是少見。
雖然總是他占上風,每次死的人卻不在少,因此人口一年比一年減少,如今全族滿千人,在深山之中自成部落。
” “除烏加和幾個小酋長時常往來墟集,學得一口漢語外,他那土
用鈎尖一劃,那頭皮竟是腐的,鈎過處就是一道數寸深的口子,地下漸有黃水流出。
範氏兄弟也看出有異,拔刀一砍,直似摧枯拉朽一般随手粉裂。
靈姑忙命上船,撐近二蛟身側。
見那蛟皮一紫一藍,依舊好好地浸在水裡,看去非常雄偉,隻皮色比昨晚活時油光發亮要差得多。
正想拿鈎竿去試,王淵忽然叫道:“這裡怎麼泡化了呀?”三人順他指處一看,正當蛟頭斬斷之處,自頸以下漸漸溶化,頗像一條灰泥制成之物,久泡水裡,逐漸溶解。
當中還有實體,四外已将化去。
蛟身附近的水俱成了渾色。
靈姑看出有人彈了極猛烈的化骨丹在蛟腔口裡,早晚變成一灘渾濁黃水,連骨化盡,定是盜寶之人所為無疑。
再找另一條蛟仔細一看,不但一樣,而且昨晚飛刀砍斷傷口全都溶化殆盡。
四人見狀,俱都驚駭不置。
靈姑再用鈎竿一撥拉,蛟身已然到處酥溶,一攪便散。
由此又看出蛟側的水靜止不流,所溶化的屍水也不往旁溶解。
鈎開一段查看,二蛟之下恰有一個極大的陷坑,蛟屍所化渾水,如釜底抽薪,随水往坑中倒灌,由下面淌走了。
圍着蛟身數十丈方圓以内的水,四方八面齊向當中緩緩擠來。
水色也有泾渭之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全不相混。
四人不知是何緣故,年輕好奇,都想看個水落石出,重又撐船回到坡上,仁立觀望。
隻見那蛟身到了後來,竟是越化越快,前後隻不過半個時辰的工夫。
先見蛟身由原樣變成一條極粗大的黑影,待了一會,不見動靜,拾幾塊石頭一擊,黑影散處,蛟身不見,一會工夫,水中心起了一陣急漩,水色渾黑,攪作一個大圈,蛟屍所化的渾湯俱往漩中卷進,越漩越急,突地往下一落,水下現出一個深坑,長鲸吸海一般,将濁流全吸了去,涓滴無存,屍水剛往坑中流去,上流的水立即漫過,将水漩填滿,成了平波,與别處的水一樣,清波滔滔,往低處流去,借大兩條蛟身,頃刻化為烏有,山洪依舊清澈,若無其事,那水時流時止,分界清晰,暗中若有神人操縱。
四人俱不明白那是法術禁制,不由看得呆了。
因為蛟頭腥穢難聞,四人立在上風,相隔蛟頭較遠。
蛟化以後,趕過去一看,事更奇怪。
兩顆比栲栳還大的蛟頭,業已溶化沖散,頭上硬骨俱已化盡。
這還不奇,最奇是四外的泥沙也和蛟屍旁的水一樣,裹着那堆爛腐之物,自動旋轉不休。
隻見沙飛土卷,往上翻起,蛟頭所化之物卻往下沉。
又待有盞茶光景,便即全數沉埋,漩入地下,不見蹤迹。
因值新雨之後,地面上的上也都濕潤,除較别處略為松散外,一點痕迹也看不出。
幾次留心四面查看,更看不見一個人影。
俱詫為出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奇事。
範洪兄弟商量,想把這事歸功于靈姑,說是她使的仙法,特意将蛟屍消滅,以免水浸日久,腐爛流毒。
靈姑素來不喜說謊話,又因事大奇怪,這盜寶的人必會法術,不知他是正是邪,萬一住在近處,若貪心不足,還想奪那蜈蚣頭上寶珠尋晦氣,鬧穿了不好看,執意不肯。
又想起那人法術神奇,敵友難定,自己隻憑一口飛刀,不知是否那人對手,老父尚在範家,不由着起急來,立催速回。
二範隻得罷了。
當下四人同上木舟回趕,歸途順水要快得多,一會到了原人水處,一同上岸,飛步跑到範家,太陽已快落山了。
進去一問,呂、王等三人尚在酣卧未醒,連忙走進。
呂偉睡夢中聞得房外愛女與人低聲說話,驚醒坐起。
喚進一間,料是異人經過,發現蛟身有寶,以為無人知曉,順便取去。
看他行法消滅蚊屍,以免贻毒害人,行為善良,用心周密,定是正人一流,決不緻因此起了貪心,趕來攘奪他人到手之物。
靈姑這才放了點心。
呂偉已睡了半天,見靈姑累了一日一夜,催她安歇,晚來好看山人寨舞。
靈姑道: “寨舞昨晚已然看過,再看也沒甚意思,不如大家把覺睡足,明早起身走吧。
” 呂偉道:“我也想早走,無如範家父子再三苦留。
昨晚無心中給他們除此大害,今晚更要設宴慶賀,狂樂通宵,哪肯放我們走?橫豎多的都耽擱了,也不在此兩日,大後天早晨走吧。
”靈姑道:“其實爹爹這次出門是找地方歸隐,無挂無牽,本來随處都可留連,無須這麼急法。
無奈自蒙鄭颠仙賜了女兒飛刀以後,不知怎的,老是發慌,恨不得早到一天才放心,也說不出什麼原故。
”呂偉道:“我素來做事心細從容,自從巫峽遇仙起,那莽蒼山從沒去過,還不知是個什麼樣兒,可是心裡總覺是我歸宿之地,那地方不知怎樣好法似的。
再加上幾次仙人顯示靈機,我兒将來成就全在此山,所以我也心急得很。
但是該山深處,洪荒未辟,草莽荊棘,定是蛇蟲猛獸聚居之所。
此去開辟草莽,單是應用之物,就得煞費心思,還有牲畜、谷菜種籽,哪一樣都得想到。
山高路險,道路難行,張叔父受傷,同行人去了兩個,東西大多了又不好帶,我正為此作難,不料無心中替他們除此兩害。
這裡離莽蒼山雖說不近,但是山人對我父子敬若天神,正覺無法報恩,我們如要他們相助,定然不辭勞苦,踴躍急先。
這一來,豈不要便利得多,省卻我們許多心力?答應多留二日,一半也是因此,明是耽擱,實則路上還要快些呢。
” 靈姑暗忖:“此番歸隐,本意隔絕紅塵,不與世通,靜候仙緣遇合。
如令山人相助,當時雖然便利得多,日後少不得有事相煩,豈不違了初志?”聞言頗覺不妥。
無奈過了牛蠻寨,即無人煙,昨日和範氏父子商量,請他代為置辦牲畜、用具。
因當地乃大寨,又當墟集,采買全都容易。
隻是東西大多,同行人少,搬運為難,幾次商量,減到無可再減,仍還是要雇十來個山人,用山背子背進山去,到了适當所在,先分出兩人走往山深處探道,尋到形勢隐僻、土地肥沃、景物清麗之區,再回轉來。
打發山人擇一個洞穴存儲,由自己人陸續搬運進去。
真不知要費多少麻煩。
山中蛇獸又多,能否沒有傷損,全數平安運到,尚不可知。
如若勤阻,王守常夫妻本領平常,老父必多勞苦。
想了想,此外别無善策,不但未勸,反倒連聲誇好。
呂偉也自以為助人适以助己,甚是高興。
便催靈姑、王淵歇息,自己走出外屋,與範氏弟兄同往前院商談。
不提。
靈姑倒在床上,勉強閉目養了一會神,便自起來。
到外一看,範氏弟兄分别在鋪上瞌睡。
一問,老父和王守常夫妻均被羅銀親來請去,範連生随同陪往。
行時留話:靈姑、王淵二人如醒,願去則去,不願便等晚來去至寨舞場中相會。
靈姑厭惡羅銀,樂得不去。
回到屋裡,見王淵趴在竹榻之上,睡得正香,知他倦極,不願喚醒。
靈姑枯坐無聊,耳聽坡上面蘆笙吹動,山歌四起,人聲嘈雜,隐隐随風吹到。
獨個兒走出,到了門外一看,地皮業已幹燥,隻道旁低處有些積潦,溪水也差不多平了岸。
所有貨攤商擔,俱都聚在坡上,多族群集,此吹彼唱,雀躍相呼,笑語如潮。
昨晚看台已然打掃幹淨,桌上比昨晚多了些木盤,盛着不少東西,遠望過去,有的好似果子。
看台欄杆上紮了鮮花,火場已打掃幹淨,重新堆起一座火台,柴堆比昨晚還要高些。
燒肉的鐵架并未撤去,下面火池餘燼早已收拾。
山人比昨日來得更多,還摻雜着好些從未見過的山民上人。
這些山人裝束詭異,醜俊不一。
紛紛各取豬尿泡皮壺、小筒等酒具,争向缸中倒酒,一時酒香四溢,觸鼻芬芳。
這些山人兇猛得多,遇上敵人,那些鐵圈、金環俱是百發百中的兵器。
鐵腿族更是厲害。
兩腿終年負重,無論翻山跳澗,全不取下,一旦去掉,身輕于猿鳥,膘捷如飛。
性情又怪又野,以多殺為勇,慣好與人拼命,不分死活,不肯罷休。
因常年同類自相殘殺,所以種族日漸衰微,在自厲害,人卻日少一日。
靈姑昨日初到,聽範氏父子說起當地每遇寨舞,常有遠山各寨山人趕來赴會,人情風俗俱不一樣,往往酒醉鬧事等情,說得那些山人活像鬼怪。
昨晚所見,也隻披發文身之流,數見不鮮,方謂言之過甚。
今日一見,竟比所說還要多些。
一時好奇,不由蜇近前去。
先順坡下繞行,衆山民不曾見到,這一上坡全都發現。
多半知她是昨晚斬妖除怪的神女,紛紛呐喊羅拜在地。
那些新來的山民聽說,也都趕來,想看神女仙娘是個什麼模樣,立時圍了個水洩不通。
山人大都健談,七張八嘴,此說彼問,亂糟糟吵做一堆。
靈姑本心想近前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種類,不料烏煙瘴氣,好生掃興。
正要喝退,一眼瞥見一夥多環族人,有一個頭上滿插孔雀翎子,脖頸最長的酋長,直着個頭,兩眼斜睨着自己,面帶詭笑,似有輕視之容。
心想:“這等醜鬼,還敢輕視人麼?”閑中無事,忽起童心,打算拿他取笑。
于是腳尖點地,輕輕一縱,便到了那酋長身前,手指他那頸上鐵圈,問道:“你用這些鐵圈把頸箍住,連頭都掉不轉來,除了不怕刀砍,有甚用處? 在自撐得頸下又細又長,也不嫌難受麼?”話才出口,本寨有幾個年老曉事的山人知要出事,這兩方那個也不好惹,忙喊:“烏加,這是我們請來的仙客。
昨晚用電閃殺死妖怪的就是她,本事大呀。
” 那酋長名叫烏加,雖是個山民,因常和漢人交易,精通漢語,人更刁狡兇頑,力大無比。
他見靈姑隻是一個漢家少女,并未看在眼裡。
靈姑這一指一問,恰又犯了多環族俗最大忌諱,立時暴怒,把兩隻滴溜滾圓、白多黑少的小眼一瞪,目閃兇光,獰笑道: “漢娃子,我送你一個如何?”靈姑還不明白言中之意,好幾個老山人越知事情非糟不可。
雖料定那酋長不是靈姑的對手,卻也怕他吃了虧回去,日後遷怒,來此尋仇。
急喊: “烏加莫亂來,她會打雷放電閃的呀。
這話她還不懂,快躲開吧。
”烏加聞言,先照說話老山人啐了一臉口水,嘴裡叽叽咕咕,似用土語亂罵。
同來諸多環族也各拔身後腰刀,小眼皮直翻,黃眼珠亂轉,大有尋釁之堆勢。
衆山人立時一陣大亂,紛紛四下散開,現出大片空地,隻靈姑一人和烏加等十幾個多環族人對面站定。
多環族妻妾最多,尤喜擄好漢人婦女,适才所說便是強聘婦女的隐語。
靈姑雖還未懂,聽當地老山人一說,料是決非什麼好話,早發怒叱道:“我好好問你的話,你這個多環族的山民亂說些什麼,誰希罕你這個套狗的圈?有話明說,我不懂狗話,說得不好,今天要你狗命!”烏加也用漢語怒罵道:“你祖宗見你長得乖,要帶你回去,補我才死不久才二十六的嫩婆娘呢。
”說罷剛要伸手,靈姑業已先發制人,縱身跳起,照準烏加臉上就是一掌,打了個順嘴流血。
烏加益發暴怒,拔出背上腰刀,怪吼一聲,脖頸一縮一伸,頭再一搖,當啷啷一片鐵環相觸之聲,頸上鐵環立即松退下大半截,那顆尖頭跟着顧盼自如,随向靈姑一刀背打來。
靈姑哪裡把他放在心上,因守父誡,不肯傷人。
忙向左側飛身縱開,指着烏加喝道: “該死的山民!我要你命,比殺雞還容易。
我先替你把套狗圈去掉,讓你雞頸子見見風吧。
”随說,不等烏加縱過來,一指腰間玉匣,一道銀光飛将出去。
烏加舉刀正追,忽見少女手放銀光飛來,還不信她真個厲害,用刀一獠。
隻覺寒光耀眼,冷氣侵肌,锵的一聲,刃頭削斷,落于就地。
方始大驚,知道不妙,回身想逃,已是無及,銀光已将頭頸圈住,銀芒射眼,冷氣森森,一害怕,跌倒在地。
驚懼亡魂中,耳聽锵銀了當一陣響過,銀光不見,頸子卻輕了許多,隻聽靈姑罵道:“今日這裡寨舞,我不殺生,權且饒你一條狗命。
以後再如出口傷人,被我知道,定将你斬成八塊,莫非狗頸子比鐵環還硬? 還不起來快滾!” 烏加睜眼一看,同來的人俱都抱頭鼠竄,如飛逃去。
一摸頸上空空,二尺來高一疊鐵圈化為滿地碎鐵。
這東西乃多環族人最貴重之物,從來不許傷損分毫,忌諱最多。
如今一個不留,回去怎好再為衆人之長?有心拼命,又知白送,決非仇人對手。
又痛恨,又害怕,又傷心,一時情急,不由鬼嗥也似放聲大哭起來。
慌慌張張就地亂抓,仍把碎鐵拾起,半截不留,用身上帶的麻布糧袋裝好,惡狠狠含着痛淚看了靈姑兩眼,追上同族,連哭帶叫,也不知是說是罵。
靈姑看他醜态百出,忍不住好笑。
這一下把新來諸山民一齊鎮住,見了靈姑,俱都側身避道而立,由着靈姑采風訪俗,問長問短。
問犯所忌,也都恭立敬應,誰也不敢稍有違忤。
有那不會漢語的,便由會的做通事。
那些漢客更紛紛恭維巴結,獻飲獻食,想借此交個朋友。
靈姑正聽得新鮮,範氏弟兄忽同王淵跑來。
範氏弟兄說因聽靈姑未去山寨,知她喜食蔬菜、白飯,不喜青棵、烤肉,特命夥房做了幾樣素炒,煮些臘肉,川上好湯,請二位師妹、師弟吃。
靈姑一聽,正合自己口味,連忙喜謝。
見二人手上都塗黃藥,問是何故。
範洪答道:“适才睡醒,雙手奇癢,說是中了妖毒,又覺不似,恐是濕毒。
好在家中藥多,取了些去濕毒的擦上,癢才略止了些。
”靈姑見日已銜山,瞑色欲暮,蒼煙四起,便随範、王三人走回,去吃範家特為自己備的那頓好飯。
一會飯菜端了上來,四人吃得甚是舒服。
席間靈姑談起适才與多環族人相鬥之事。
範洪驚道:“這種多環族人天性兇狠,好刁惡毒,複仇之心又最甚,人心又齊,連羅銀那樣蠻橫的人都不敢招惹他們。
住的地方在師妹去的莽蒼山左近,路極險阻,輕易不出來,每年不過來趕這麼一回墟集。
他那裡山女最賤,待得比奴隸都不如,從不帶出,也不和本寨山民寨舞。
隻不過買鹽、茶,布匹回去,拿東西換東西,都是他山中出産的獸皮之類。
與他們交易倒也爽利,不過東西貴賤得由他們定,不許對方讨價。
有時明值一個錢的,他能拿數十倍的錢的貨來換,有的卻不夠原價,人又那麼兇橫,全不講理,加上好惡無常,這回給得多的,下回又變了少的,以他本寨缺這東西不缺來定。
好在多的大多,少的并不太少,漢客都知道他們的風俗性情,起初吃虧便宜,各憑天命,誰也不敢和他們争執。
後經家父與漢客們商定:各人東西随他們自己挑,人走以後,再拿他們換下的貨物放在一起,照各人換出去的貨物貴賤多少,分别按本利成數均勻攤分。
這樣一分配,得利都不在少,所以他們還算是這裡的好主顧。
” “那酋長烏加力大身輕,更是厲害。
白天帶了六十多個同族,已将貨物交換,分人帶走。
僅剩烏加和手下十幾個小頭子,打算看兩晚熱鬧,大吃兩頓熟肉,沒有回去。
這種山民個個多疑,聽說昨晚除蛟斬害之事,以為師妹是個青臉獠牙會飛的天神下界。
日裡他們也已然趕往發水之處看了一回,蛟身已化,沒有看見,本就有點不信,再一見師妹生得這樣文雅秀氣,越發當是本寨山人拿大話吓人哄他們。
就師妹不嫌他冷笑輕視,晚來他也必和羅銀說,要仙客顯出本領與他看,否則決不甘休。
雖然也是惹厭,卻可使其心服口服,不緻結仇,再啟争端。
這樣一來仇就大了。
” “他那頸上鐵環是有品級的,以多為貴。
外口尖棱甚是鋒利,對敵時取下來當暗器用,百步以内,無論人獸,都難幸免。
連那背上插的厚背鋼刀,都是防身利器。
那刀每人隻有一把,也是從生下來就采生鐵打煉,年年磨冶,到了十六歲生日那天,刀才打成,真是精鋼百煉、吹毛斷鐵的好兵器。
人死後用天葬之法,引來惡鳥吃盡。
刀卻埋在地下,算是祖墳,說靈魂附在上面。
每年子規啼時,前去哭祭。
祭罷三年,那地方便成了禁地,誰也不敢前往。
這兩樣直看得比命還重。
與人結仇雖不肯解,本身一死便罷;如毀了他的刀、環,必認作奇恥深仇,全家親屬都來向你尋仇,不把人拼完不止。
” “師妹斷了他的刀,仇恨已深,又把他的頸環一齊毀掉,如何肯就此罷休?當時如非害怕飛刀,同來山民早已一擁齊上,拼個死活。
想必看出飛刀厲害,不可力敵,又見所聞是真,他們又惡又刁,隻管拼死尋仇,也是不肯白送,所以逃走回去。
那烏加是他族中酋長,事已鬧大,他本人也是不了。
此番回寨,全族必定集會,先限他取回仇人頭骨。
取回以後,他再當衆殉刀環遮羞,死後方可投生。
他如複仇不成,反為仇人殺死,跟着又推那和他最親的人再來。
一個接一個,不把仇報了不止。
如果仇人見勢不佳,找地方藏起,必定窮年累月,千方百計到處搜尋,休想躲脫。
可是這類仇殺的事多出在他本寨和别寨山民之間,和漢人卻是少見。
雖然總是他占上風,每次死的人卻不在少,因此人口一年比一年減少,如今全族滿千人,在深山之中自成部落。
” “除烏加和幾個小酋長時常往來墟集,學得一口漢語外,他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