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惡怪伏誅 明珠入抱 仙山在望 靈鳥來歸

關燈
話說怪物一死,立時雷聲便住,雨也小了下來。

    範氏弟兄首先沖出岩口雨瀑,趕向山腳一看,不禁喜得高叫起來。

    範廣首先拾起一粒,便往回跑,近前說道:“師父你看,偌大明珠,不是寶貝麼?” 呂偉見衆山民避雨之處相隔俱遠,雨勢雖止,崖頂積流尚大,靈姑怕濕了衣服,不願出去,自己便和王淵、範廣同去山麓查看。

    見那怪物果是一條絕大蜈蚣,後半身已被頭一次飛刀斬斷,隻剩前半截身子。

    背脊作暗紫色,環節有海碗大小。

    腹下左右兩排密腳,長達尺二三寸,顔色深黑,隐泛碧光,看去利如鋼鈎。

    一顆怪頭,色如赤金。

    一對突出的兇睛,其大如拳,晶瑩滑亮,宛如赤晶,光射數尺。

    凹吻箕張,露出火也似一條如意頭的曲舌和兩片鈎牙。

    通體被飛刀斬成零節殘片,碧血滿地,膏油狼藉,奇腥之味觸鼻欲嘔。

    又見那明珠約有七八粒,由脊環中蹦出,都是蠶豆般大小。

    一粒被飛刀劈為兩半,散落附近地面上;一粒為膏血所污。

    餘者都幹幹淨淨地閃着光芒。

    範氏弟兄恐血有毒,先把未污的拾了起來,并拔佩刀将血中那粒撥開。

     呂偉看出那明珠藏在蜈蚣節骨相連之處,見還有兩個節環連而未斷,又疑怪頭有珠,拔出寶劍,先順骨環連接之處猛力一砍,喀嚓一聲,斷為兩截,果有一粒明珠蹦将出來。

     忙舉劍又砍怪頭,頭一劍覺出怪骨甚堅,這二次用力更猛。

    劍到處,隻聽锵銀一聲,眼前火星飛濺,怪頭未傷分毫。

    再看手中寶劍,已然砍缺了米粒大小的一個缺口。

    呂偉此劍雖非仙傳神物之比,卻也吹毛過鐵,無堅不摧,是個萬金難買的利器。

    數十年英名,一半就在這口劍上,平日甚是珍惜,刻不去身。

    前些日子給了愛女,自從靈姑得了飛刀,才又取回。

    一旦殘缺,武家自己常佩帶的稱心兵刃最忌傷損,不禁難受心驚。

    當時沒有說出,把劍還匣,站在一旁,好生不快。

    範氏弟兄見劍未砍動,也把腰刀拔出,連砍幾刀,怪頭依然紋絲無恙。

     靈姑正目注别處,呂偉寶劍一傷,心煩意亂,也未想起喚她相助。

    正想着心思,猛一眼看見左側一個山窟窿裡,落湯雞也似蜇出兩個漢客,交頭接耳,向身前走來。

    看去身骨步履倒也輕健,像是個常跑南山的油鬼子(專吃山人之好商),神情甚是鬼祟,相隔兩丈,還未到達,便朝呂偉滿臉賠笑,舉手為禮。

    正要開口,範洪已經發覺,舍了怪頭,一個縱步迎上前去,用刀尖一指,怒喝道:“我們師徒在此斬妖除害,你來怎的?” 一人仍然躬身賠笑道:“大郎,我們都看見了,這怪物頭上雖有寶貝,可惜你們取它不開。

    都是自己人,莫如将它交我,取出寶貝,我們也不想多的,隻打算每人分一兩粒珠子,我們決不走口。

    ”言還未了,範洪大怒,迎面啐道:“這是我師父、師妹殺掉的妖怪,自有本事取寶貝,用不着你。

    你們這些不要臉的狗東西專門害人,上回才趕跑,怎又偷偷來了、趁早給我滾你媽的,免得挨捶。

    ”一人還欲軟語求告,見範洪聲色俱厲,同時範廣也揚刀喝罵而來,知道沒法商量,隻得垂頭喪氣說道:“大郎莫生氣,我們走就是。

    ”說罷,懶散着一步一步打從山麓之下,沿水往崖後一面繞去。

     呂偉見二人行時不住回望,面有獰容,似作忿恨之狀,方問何人。

    靈姑見崖流已小,也走了出來,說起衆人出時,看見二人在左近山窟中掩掩藏藏偷看,又似争論一回,才行走出。

    範洪道:“這兩人連油鬼子都不如。

    前兩年才在各墟走動,專一架弄主客兩方,無事生非,于中取利,偷搶詐騙,無惡不作。

    手底下武功也還來得,受害的人不知多少。

     起初各寨山人多受了他們蠱惑,當時火并傷人。

    近一年多才馬腳敗露,大家都知上當。

     沒處立身,去冬到此行騙,被我弟兄和羅寨主轟走。

    昨晚趁虛,不知怎地又被混進來。

     不知又想出甚壞呢!這兩個狗東西,最會改形變貌,人常受騙。

    我卻留神,認準一個是一對三角黃眼珠,一個左手有一隻指,臉上還有一小痣,所以瞞我不過。

    他們見怪身上有寶,想算計我們,不是昏想麼?”呂偉聽過,也就拉倒。

    靈姑發現最早,卻把兩人相貌印在心裡。

    不提。

     靈姑正要用飛刀開頭取寶,王淵忽然在無心中用弩箭鋼尖插入怪眼眶中,将眼珠挑出一團火紅也似的光華,帶着無數金星應手而起,蹦落地面。

    呂偉恐上面附有餘毒,拔出寶劍,用劍尖從草裡撥出一看,竟是一粒精光耀眼、通體晶明、上面環着密密一圈芝麻大小金點的紅珠。

    比起前珠大出兩倍,幾乎有鴿卵大小。

    最奇的是輝光流動,彩暈欲活,那一圈金星更是奇芒透射,隐現無常。

    知是奇珍異寶,忙令靈姑取塊手帕放在地上,用劍尖撥進。

    再把那隻眼珠也取出來,二珠大小光色俱是一樣。

    靈姑還恐未盡,又用飛刀将怪頭徐徐斬碎,捂住鼻子,用劍尖一一撥視。

    腦漿一流出,便浸入地裡,餘無所獲。

     最後細搜怪物骨環,又得一粒明珠,連前共是九粒。

    血中之珠一撥開,便即晶明瑩澤,毫無污染。

     呂偉隻疑紅珠有毒。

    先得明珠,範氏兄弟已然拾過,以為不緻有害,便命靈姑将兩粒紅珠包好兜起。

    九珠贈與範氏兄弟每人二粒,餘下五珠準備分與張、王諸人。

    範氏弟兄再三推謝,始行收下。

    呂偉想起:“二蛟腹中之寶,未必勝似這兩粒紅珠,并且有無尚不可知。

    自己出世之人,何苦多起貪心?再者,水勢未退,搜取不易,趕路心急,也難于留此多等。

    ”便和範氏弟兄說了,命他們水退之後,設詞前往一試,以免沉埋地下可惜。

    範氏弟兄聞言大喜。

    範洪更是别有心意,當時也未明說。

     正談論問,羅銀等衆山民因雨已住,又有那目睹誅怪的山人前往報信,俱都趕來。

     因為相隔都遠,經了斬蛟,這一來山人對呂偉父女益發敬畏。

    即有幾人望見寶光,也都當是靈姑行法祭寶,想不到從怪物脊骨、雙眼内會取出這麼貴重的寶物。

    況又見那樣龐大兇惡,連天上神雷都打不死的毒蟲,為靈姑所斬,益發五體投地,畏如天神,紛紛羅拜不疊。

     範洪知靈姑喜潔,此去還有許多涉水之處,對羅銀耳語道:“仙客行了半天仙法,連除三妖,身子疲倦,須命山人速用滑杆擡回,以示恭敬,怠慢了不是耍處。

    ”羅銀慌不疊地命人趕回去,取滑杆。

     依了呂偉,本想将所得珠分贈羅銀一二粒。

    範氏弟兄卻說:“山人性貪多疑,不給倒好,給了轉生觊觎,反倒惹事。

    如今為他連除二害,不索謝禮,已是出于他們望外,不可再行自卑。

    ”呂偉一想,山人性情果如所言,也就罷了。

     衆人且談且行,因為到處積水難涉,俱改從高山之上繞越。

    剛把山腰繞過,滑杆已然取到,山人擡了三副,如飛跑來。

    羅銀請呂氏父女與王淵分坐。

    呂偉想和王淵同坐,勻出一乘與羅銀,羅銀不肯,範氏弟兄又使眼色,隻得分别坐了。

     這時洪水之後,繼以大雨,低處都成澤園,望過去一片汪洋。

    山巒陂陀低一點的隻露角尖,宛如島嶼羅列水中。

    奔流浩浩,激浪翻花,轟轟嘩嘩,響振山原。

    危崖高山之上,又是飛泉百重,自樹抄崖巅,玉龍倒挂,飛舞而下。

    山地經雨沖刷,泥沙盡下,石根清潔如拭。

    無數積潦從山頭自高就下,奔流于石隙凹罅之間,直似千百條銀蛇滿山亂竄。

    草木經雨如沐,塵污盡洗,彌望新綠。

    枝頭宿雨兀自滴個不休,石擊有聲,其音清脆。

    靜心聽去,各地的泉嗚濤吼,竟如不聞,彌增佳趣。

    天空浮雲一團團,疾如飄風之掃落葉,四下飛散。

    漸漸朝陽升上中天,雲翳朦胧,尚未消盡,雖如白影一輪,浮沉于灰色流雲之中,但已逐漸現出全身。

    東方一道虹半挂天邊,半沒雲裡,虹光已現蒼碧之色。

     行至中途,浮雲盡去,日光普照,雲淨天高,碧空澄霁,處處山光水色,泛綠萦青,路旁雜花亂開,缤紛滿眼。

    枝頭好鳥振羽梳翎,上下穿飛,噪晴之聲,鳴和相應,其音細碎,入耳清娛。

    真是觀聽無窮,玩賞不盡。

    雖然斷木殘柯,落花敗草,到處可見,但都蒼翠欲滴,碧痕肥潤,仿佛還要重生。

    到處欣欣向榮,生意彌漫,不見調敝衰落之狀。

     衆山民在前疾駛,遇到有水之處,便争先涉水,亂流而渡。

    隻要一個不留神,跌倒在水裡,立時齊聲嘩笑,争訟不絕,純然一團天真,引人發笑。

    那擡滑杆的山人更是山歌疊唱,咿呀相屬,平增了無數情趣。

    隻惜數裡之遙,一會便已到達寨前高地。

    水勢至此,早折入坡下長溪之内。

    那暴雨又隻崖前一帶下得大,這一帶除溪流迅急,水聲湯湯,新漲幾将平岸外,岸上不過泥濕,并未見水。

     呂氏父女到了寨前下地,猶自凝想來路風景、遙望戀戀不置。

    範連生已然得報,同了王守常夫婦取了衣服,走到寨前相候。

    羅銀延客人寨,相待禮節較前自更隆重。

    衆人同入寨内,分别更換濕衣落座。

    山女先将磚茶獻上,後進酒肉。

    累了一夜,全都有些饑渴,分别飽餐之後,羅銀問起二次除怪之事。

    範洪代為述說,益發添枝加葉,繪影繪聲,說了個淋漓盡緻。

     範連生道:“那株枯樹,當我來的第二年,便遭遇一次雷打,彼時寨主還沒降生呢。

     自此以後,每有人由樹下經過,往往頭痛發腫,像是中了蛇毒,尋我求藥。

    有時人去砍那殘枝,又不怎樣。

    一年之中總有這麼幾次。

    我因樹下常有人病倒,說是犯了樹神或是瘴毒,又不該有驗有不驗。

    後來一算受害人的日期,不是初一,便是月半,心中奇怪,曾和老寨主前後往樹窟内外搜索兩次,什麼痕迹都沒有。

    想把它燒掉,女寨主恐樹中有神,執意不肯。

    好在病人俱給我治好,本山柴草又多,恐怕中毒,漸漸無人前往。

    後來寨主接位,發覺壁内藏蛟最忌伐木之聲,那一帶離蛟窟甚近,成了禁地,更無人往,也就沒有在意。

    前些日有一人追趕逃鹿,行經樹下,忽然跌倒,通體紫黑,頭腫得有甕大,擡到我家,已然無救。

    連擡的兩人都染了毒,幾乎身死。

    我勾起前事,正想和寨主商量,偏生墟集已近,外客尋找我的大多,打算事完再想方法。

    前、昨兩晚月明,偶然看月望高,見那樹上起了一股黑煙,内中金星亂冒,彩霧蒸騰,才斷定有奇毒之物。

    今日見呂老先生父女均會仙法,正想跟他老人家商量,未得其便,不想竟是這等厲害之怪物。

    想是以前深藏樹根之下,沒有鑽出,隻逢朔望,向外噴毒,如今才成精怪。

    如非呂老先生父女在此,我們全寨的人還有命麼?聞得人言,蜈蚣隻要三百年以上,身長過了二尺四寸,通身骨環均有寶珠。

    呂老先生将它斬碎,不曾發現,這話也靠不住了。

    ” 一句話把呂、範諸人提醒,猛想起蜈蚣下半截身子先被飛刀斬落在水内,尚忘檢視。

     呂偉方欲設詞往取,範洪揣知心意,已故作失驚,先開口說道:“我們仗着呂老先生父女仙法、神刀除此大害,己是萬幸,還想貪甚寶貝?倒是蜈蚣那麼大,也不知是公是母,萬一樹窟窿裡還有小蜈蚣,不趁姑娘在此,将它搜尋出來,一齊殺死,豈不和以前出蚊一樣,沒有搜出蛟蛋,又留下極大後患麼?便那蛟穴也須仔細查看一番。

    ”羅銀已成驚弓之鳥,談虎色變。

    因昨日得罪靈姑,始終沒給他點臉色。

    敬畏已極,不敢當面求說,故問:“水勢尚大,怎麼前去?”範洪道:“這有何難?隻須把河裡獨木船擡一個去放在水裡,帶上魚叉鈎網,就把事辦了。

    隻是那蜈蚣大的已成精怪,小的必也有好幾尺長,除了呂老先生父女,誰敢近它?人去多了,真遇上怪物毒蟲,還要保着自己人,反而誤事。

    這事也不敢再勞動他老人家,隻請姑娘姊弟帶上兩個心靈手快,會武藝的人前去相助劃船鈎東西,也就夠了。

    ”羅銀聞言,連聲贊好,便要挑選健壯山民随往。

     靈姑知道範洪心意,對呂偉道:“我不要那些山人陪我,隻帶着淵弟,請大郎、二郎相助駕船好了。

    不然就作罷,明日趕路,我還想回到範家睡一覺呢。

    ”範氏兄弟故作畏懼怪物,面有難色。

    羅銀慌不疊又向二人說了些好話,才行應諾,羅銀急于兔去後患,忙即傳令,命八名健壯山民擡了一隻獨木小舟,備好一切用具,随定靈姑等四人重返來路,擇那水道相通之處放落水裡。

    靈姑、王淵立在船頭,二範駕舟,溯着逆流,徑往那發蛟之處駛去。

     呂、王等人推說身倦,回去歇息。

    羅銀和人山民累了這一天一夜,也都疲乏,加以晚來既要繼續寨舞,又要設宴慶祝謝客。

    聽呂偉說靈姑事完自回範家,不會再轉山寨,此去至少還得半日,盡可歸息,等到晚來聽信,無需在彼相候。

    羅銀隻得訂了夜宴相會,各自回寨安歇。

    不提。

     且說那水道山洪浩大,浪迅流急,路又不順,範氏弟兄駕舟左繞右轉,足行了個把時辰,才行到達怪物蟠伏的枯樹之下。

    四外一看,那樹已被雷火劈裂成四五片,通體俱是焦痕,怪物伏印猶存。

    樹周圍的水雖是最深之處,可是樹根下恰是一個兩丈大小的土堆,水淺及膝,清可見底。

    這一片窪地水勢又極平穩,蜈蚣骨重而沉,下半截屍首如在水内,一眼可見,水底泥印宛然,怪身卻是遍尋無着。

    靈姑暗忖:“此怪上半截身子既能飛行為害,下半截焉知沒有靈性?也許被它逃走。

    适才不該忘卻此事,當時如将飛刀放出再斬一回,豈不既得寶珠,又免後患?”心方後悔,範廣忽用竿從水裡鈎起一雙草鞋。

    山人多系赤足,雖也有穿鞋的,形制卻是不類,分明漢人所遺。

     範洪看了看,忽然想起前事,失驚道:“該我們背時。

    适才因為雨後人累,沒顧得喊人攆他,如今被這兩個狗東西跑在頭裡把寶貝偷走了。

    ”靈姑問怎見得。

    範洪道: “這不是明顯的事麼?師妹你看,水底蜈蚣印子都在。

    這一帶輕易無人敢來,家父日前曾見毒氣上升,要有人從樹下經過,準死不活。

    這鞋還沒經水泡散,又是新的,隻斷了結繩,沒法再穿,分明适才有人來此。

    剛除了怪物,誰還敢來?早晨兩賊被我吓退,正由山腳往這邊繞走,竟沒想到這一層。

    定是看出蜈蚣後半截有寶,節骨堅硬,沒法取出,又怕我們想起尋來,所以連屍首一齊帶上,浮水逃走。

    他們帶着半截好幾尺長的蜈蚣身子,又重又腥,必還逃走不遠,我們快追去。

    ” 靈姑累了一夜,想回去睡上一會,見範氏弟兄甚是憤怒,便攔他道:“這般大水,路又四通八達,知他逃往何方?他既時常來往山寨,早晚遇上,何必忙在一時?倒是那蛟頭之寶,趁此無人,去取了吧,莫再被人盜去哩。

    ”範洪看出靈姑不願窮追。

    又想起蛟頭之寶,若等水退,當着山人去取,呂氏父女已走,許多不便,隻得恨恨而止。

    當下撐舟往崖下駛去。

    老遠便望見兩條蚊身都橫在水裡,與先前情形有異。

    四人俱覺奇怪: “後蛟在水面所斬,說被山洪沖遠,應該順流而下,如今逆流上移,已是怪事。

    前蛟上半身好幾丈長深投潭裡,這般蠢重之物,隻有下沉,怎也浮了上來?”越想越怪。

    舟已行近,見兩蛟身子亂疊作一堆,隻不見蚊頭。

    仔細一搜查,蛟頭業已不知去向。

    最奇的是,有一截被靈姑飛刀斬斷的,竟齊脊骨被人斬為兩半,腹破腸流,卻又沒有全斬。

    情知出了變故。

     方在驚奇,王淵眼快,一眼看見前立山坡之上擺着兩個帶角的東西,正是兩顆蛟頭,忙和三人說了。

    駕舟近前,上坡一看,誰說不是,已齊腦門劈開,腦中陷一拳大空洞,好似内中有物,被人取走。

    滿地腥涎流溢,刺鼻欲嘔。

    靈姑驚詫道:“難道蛟頭所藏之寶,又被二賊捷足先登,偷去了麼?”範廣道:“這兩個偷牛賊哪有這大本事?師妹先殺那蛟,不是多半截飛落潭裡麼、如今兩條蛟屍都由原處移在一處,好似有人把他從潭底拖出來,将頭斬掉,再把腦子打開,取去寶物的神氣。

    這麼長大沉重的東西,人力怎能拖動?休說水正在發,地已被蛟掏空,虛窩陷坑到處都是,蛟仗身長才能橫擱地上,人不能在水内行走,便是天晴地幹,想去掉它,全寨山人一齊下手,也隻能一段段鋸開斬碎擡走,還說不定要費幾天的工夫才收拾完呢。

    剛才我和家父談起此事還在為難,恐怕水泡日曬久了,腐爛發臭,引起瘟疫,連溪水都染了毒。

    當時如請師妹用飛刀斬碎,原極容易,又恐斬碎沒法埋,更難收拾,毒散更快,怎麼也想不出個善法。

    似這樣輕輕巧巧,随便拖動,不是天神下界,如何能夠?這真是樁怪事呢。

    ”範洪也說:“如此長大之物,如不斬斷,便竭全寨山人之力,也無法挪動,此事決非二賊所為。

    ”如此一來,連那半截蜈蚣是否二賊偷去也成了疑問。

     四人正在懸揣,範廣手裡拿着一根鈎竿,無心中戳了蛟頭一下,竟是随手而裂,十分松脆。

    靈姑猛想起:“蛟皮本來堅韌,昨晚王淵連射數箭,中在蛟身,俱都迸落。

    頭骨自必更堅,怎會變得一戳就碎?”越看越怪,便把鈎竿要過,向蛟頭試戳一下,仍是應手而裂。

    略用點力,朝那頭硬骨又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