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二

關燈
漢紀三十四 起上章攝提格,盡旃蒙協洽,凡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建武六年〔(庚寅、三○)〕 ①春,正月,丙辰,以春陵鄉為章陵縣,世世複傜役,比豐、沛。

    〔複,方目翻.〕 ②吳漢等拔朐,斬董憲、龐萌,江、淮、山東悉平。

    〔據範紀,是年馬成等拔舒,獲李憲;吳漢等拔朐,斬董憲、龐萌。

    蓋獲李憲則江、淮平,斬董憲、龐萌,則山東平也。

    拔朐之上,逸拔舒事。

    〕諸将還京師,置酒賞賜。

    〔還,從宜翻,又如字。

    〕 帝積苦兵間,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孫述遠據邊垂,乃謂諸将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

    」因休諸将于雒陽,分軍士于河内,數騰書隴、蜀,告示禍福。

    〔說文曰:騰,傳也。

    數,所角翻。

    〕 公孫述屢移書中國,自陳符命,冀以惑衆。

    帝與述書曰:「圖谶言公孫,即宣帝也。

    〔宣帝「有公孫病已」之符。

    〕代漢者姓當塗,其名高;君豈高之身邪﹖乃複以掌文為瑞,〔述刻其掌文曰「公孫帝」,自言手文有奇。

    複,扶又翻。

    〕王莽何足效乎!〔王莽自陳符命,遣五威将帥班之天下。

    〕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卻為君事耳。

    〔卒,讀曰猝。

    〕君日月逝,〔謂已老也。

    〕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孫皇帝」。

    述不答。

     其騎都尉平陵荊邯說述曰:「漢高祖起于行陳之中,兵破身困者數矣;然軍敗複合,瘡愈複戰。

    〔邯,下甘翻。

    說,輸芮翻。

    行,戶剛翻。

    陳,讀曰陣。

    數,所角翻。

    複,扶又翻;下同。

    〕何則﹖前死而成功,愈于卻就于滅亡也!隗嚣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賢曰:隴西、天水,皆雍州之地,故言割有。

    嚣傳曰:名震西州,流聞山東,是威加也。

    雍,于用翻。

    〕遇更始政亂,複失天下,衆庶引領,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時推危乘勝〔推,吐雷翻。

    〕以争天命,而退卻為西伯之事,尊師章句,賓友處士,〔處,昌呂翻。

    〕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複出也!令漢帝釋關、隴之憂,〔賢曰:以嚣居西,無東之意,故置之度外而不為憂。

    〕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發間使,召攜貳,〔賢曰:間使,謂來歙、馬援等也。

    攜貳,謂王遵、鄭興、杜林、牛邯等相次而歸光武。

    間,古苋翻。

    〕使西州豪傑鹹居心于山東,則五分而有其四;若舉兵天水,必至沮潰,〔沮,在呂翻。

    〕天水既定,則九分而有其八。

    陛下以梁州之地,〔益州,禹貢梁州之域也。

    〕内奉萬乘,外給三軍,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潰之變矣!〔賢曰:王氏,即王莽也。

    〕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傑尚可招誘,〔誘,音酉。

    〕急以此時發國内精兵,令田戎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賢曰:巫山,在今夔州巫山縣東。

    〕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随風而靡。

    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服。

    如此,海内震搖,冀有大利。

    」述以問群臣,博士吳柱曰:「武王伐殷,八百諸侯不朝同辭,然猶還師以待天命。

    〔武王伐纣,至于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

    」武王曰:「汝未知天命!」乃還。

    〕未聞無左右之助而欲出師千裡之外者也!」邯曰:「今東帝無尺土之柄,〔東帝,謂光武。

    〕驅烏合之衆,跨馬陷敵,所向辄平,不亟乘時與之分功,而坐談武王之說,是複效隗嚣欲為西伯也!」 述然邯言,欲悉發北軍屯士及山東客兵,〔述仿漢制,亦置北軍。

    山東之人僑寓于蜀者,述以為兵,故曰客兵。

    〕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将合兵并勢。

    蜀人及其弟光以為不宜空國千裡之外,決成敗于一舉,固争之,述乃止。

    延岑、田戎亦數請兵立功,述終疑不聽,唯公孫氏得任事。

     述廢銅錢,置鐵錢,貨币不行,百姓苦之。

    為政苛細,察于小事,如為清水令時而已。

    好改易郡縣官名。

    少嘗為郎,〔哀帝時,述以父任為郎。

    好,呼到翻。

    少,詩照翻。

    〕習漢家故事,出入法駕,鸾旗旄騎。

    又立其兩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縣。

    〔犍,居言翻。

    〕或谏曰:「成敗未可知,戎士暴露而先王愛子,〔先王,于況翻。

    〕示無大志也!」述不從,由此大臣皆怨。

    〔為述亡國張平。

    〕 ③馮異自長安入朝,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帝起兵,徇颍川,異降,以為主簿。

    〕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為,于僞翻。

    〕既罷,賜珍寶、錢帛,诏曰:「倉卒蕪蒌亭豆粥,虖沱河麥飯,〔事見三十九卷更始二年。

    卒,與箤同。

    〕厚意久不報。

    」異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鈎,臣無忘檻車。

    』齊國賴之。

    〔史記:管仲射桓公中鈎;後魯桎梏管仲而送于齊,公以為相。

    說苑曰:管仲桎梏檻車中,非無愧也,自裁也。

    新序曰:齊桓公與管仲飲酣,管仲上壽曰:「願君無忘出奔于莒也,臣亦無忘東縳于魯也。

    」此雲射鈎、檻車,義亦通。

    射,而亦翻。

    〕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東都臣子率謂天子為國家。

    難,乃旦翻。

    〕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

    」〔事見三十九卷更始元年。

    〕留十餘日,令與妻子還西。

     ④申屠剛、杜林自隗嚣所來,〔考異曰:本傳雲七年征剛。

    按明年嚣已臣公孫述,必不用诏書。

    當在此年。

    〕帝皆拜侍禦史。

    以鄭興為太中大夫。

     ⑤三月,公孫述使田戎出江關,〔地理志:江關都尉,治巴邵魚複縣。

    賢曰:華陽國志曰:巴、楚相攻,故置江關,舊在赤甲城,後移在江州南岸,對白帝城。

    故基在今夔州魚複縣南。

    〕招其故衆,欲以取荊州,不克。

     帝乃诏隗嚣,欲從天水伐蜀。

    嚣上言:「白水險阻,棧閣敗絕。

    〔賢曰:白水縣有關,屬廣漢郡。

    棧閣者,山路懸險,棧木為閣道。

    又公孫述傳注曰:白水關在漢陽西縣。

    梁州記曰:關城西南有白水關。

    餘據水經,白水出隴西臨洮縣西南西傾山,東南流入陰平,又東南經廣漢白水縣。

    臨洮與西縣接界,故天水之西縣有白水關,而廣漢之白水縣亦有白水關,自源徂流,同一白水也。

    賢曰:梁州記曰:關城西南百八十裡有白水關。

    故關城在今梁州金牛縣西。

    〕述性嚴酷,上下相患,須其罪惡孰着而攻之,此大呼響應之勢也。

    」〔須,待也。

    孰,古熟字通用。

    人大呼則響必應,言俟其上下乖離而攻之,必有為内應者。

    呼,火故翻。

    〕帝知其終不為用,乃謀讨之。

     ⑥夏,四月,丙子,上行幸長安,〔郡國志:長安在雒陽西九百五十裡。

    〕谒園陵;遣取弇、蓋延等七将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中郎将來歙奉玺書賜嚣谕旨。

    嚣複多設疑故,〔歙,許及翻。

    玺,斯氏翻。

    疑,疑難。

    故,事故也。

    複,扶又翻。

    〕事久不冘豫不決。

    〔賢曰:冘豫,不定之意也。

    說文曰:冘冘,行貌也,音淫。

    餘按冘讀與猶同。

    毛晃曰:冘字,從犬曲其足,古與尤字同。

    唐史以冘豫之冘音淫者,誤也。

    〕歙遂發憤質責嚣曰:〔賢曰:質,正也。

    「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否,音鄙。

    〕故以手書暢意。

    足下推忠誠,既遣伯春委質,〔嚣子恂,字伯春。

    質,職日翻。

    賢曰:委質,猶屈膝也,又音摯。

    〕而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邪!」因欲前刺嚣。

    〔刺,七亦翻。

    〕嚣起入,部勒兵将殺歙,歙徐杖節就車而去,嚣使牛邯将兵圍守之。

    〔邯,下甘翻。

    〕嚣将王遵谏曰:「君叔雖單車遠使,而陛下之外兄也,〔來歙,字君叔。

    賢曰:光武之妓子,故曰外兄。

    使,疏吏翻。

    〕殺之無損于漢,而随以族滅。

    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左傳:楚使申舟聘齊,不假道于宋。

    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乃殺之。

    楚子聞之,遂圍宋;宋人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小國猶不可辱,況于萬乘之王,重以伯春之命哉!」〔重,直用翻。

    〕歙為人有信義,言行不違,及往來遊說,皆可按覆;〔行,不孟翻。

    說,輸芮翻。

    〕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為其言,〔為,于僞翻。

    〕故得免而東歸。

     隗嚣遂發兵反,使王元據隴坻,〔師古曰:坻,音丁計翻,又音底。

    〕伐木塞道。

    〔塞,悉則翻。

    〕諸将因與嚣戰,大敗,各引兵下隴;嚣追之急,馬武選精騎為後拒,殺數千人,諸軍乃得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 ⑦六月辛卯,诏曰:「夫張官置吏,所以為民也。

    〔為,于僞翻。

    〕今百姓遭難,戶口耗少,〔難,乃旦翻。

    少,詩沼翻。

    〕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所部郡縣各考核其實也。

    〕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者并之。

    」于是并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⑧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

    執金吾朱浮上疏曰:「昔堯,舜之盛,猶加三考;〔賢曰:考,謂考其功最也。

    尚書舜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大漢之興,亦累功效,吏皆積久,至長子孫。

    〔如倉氏、庫氏之類是也。

    長,知兩翻;下同。

    〕當時吏職,何能悉治,論議之徒,豈不喧嘩!蓋以為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也。

    而間者守宰數見換易,〔卒,與猝同。

    數,所角翻。

    〕迎新相代,疲勞道路。

    尋其視事日淺,未足昭見其職,既加嚴切,人不自保,迫于舉劾,〔劾,戶概翻。

    〕懼于刺譏,故争飾詐僞以希虛譽,斯所以緻日月失行之應也。

    夫物暴長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壞,〔夭,于紹翻。

    卒,讀曰猝。

    〕如摧長久之業而造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

    願陛下遊意于經年之外,望治于一世之後,〔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三十年為一世。

    治,直吏翻。

    〕天下幸甚!」帝采其言,自是牧守代易頗簡。

     ⑨十二月,壬辰,大司空宋弘免。

     ⑩癸巳,诏曰:「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十一之稅。

    〔謂十分而稅其一也。

    〕今糧儲差積,其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一賢曰:景帝二年,令田租三十而稅一。

    今依景帝,故雲舊制。

    見,賢遍翻。

     諸将之下隴也,帝诏耿弇軍漆,〔賢曰:漆,縣名,屬右扶風,故城在今豳州新平縣,漆水在西。

    〕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