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翻。
兩,音亮;下同。
風俗通:車一乘為一兩。
箱、轅及輪兩兩而偶,故稱兩。
〕步還劇,兄弟各分兵散去。
後數日,車駕至臨菑,自勞軍,〔勞,力到翻。
〕群臣大會。
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曆下以開基,〔事見十卷高祖四年。
〕今将軍攻祝阿以發,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
而韓信襲擊已降,将軍獨拔勍敵,其功又難于信也。
〔勍,渠京翻。
〕又,田橫亨郦生,及田橫降,高帝诏衛尉不聽為仇;〔事見十一卷高帝五年。
亨,與烹同。
〕張步前亦殺伏隆,〔事見上三年。
〕若步來歸命,吾當诏大司徒釋其怨,又事尤相類也。
将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謂三年冬弇從帝幸舂陵,自請平齊也。
〕常以為落落難合,〔賢曰:落落,猶疏闊也。
〕有志者事竟成也!」帝進幸劇。
耿弇複追張步,步奔平壽,〔賢曰:平壽,縣名,屬北海郡;故城在今青州北海縣。
複,扶又翻。
〕蘇茂将萬餘人來救之。
茂讓步曰:「以南陽兵精,延岑善戰,而耿弇走之,〔事見上三年。
〕大王柰何就攻其營﹖既呼茂,不能待邪!」步曰:「負負,無可言者。
」〔賢曰:負,愧也。
再言負者,愧之甚也。
〕帝遣使告步、茂,能相斬降者,封為列侯。
〔降,戶江翻。
〕步遂斬茂,詣耿弇軍門肉袒降;弇傳詣行在所,〔傳,直戀翻。
〕而勒兵入據其城,〔平壽城也。
〕樹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旗下,衆尚十餘萬,辎重七千餘兩,皆罷遣歸鄉裡。
張步三弟各自系所在獄,诏皆赦之,封步為安丘侯,〔地理志,安丘,侯國,屬琅邪郡;又北海郡有安丘縣。
宋白曰:密州有安丘縣,古根牟國城,漢為安丘;縣有渠丘亭,故莒渠丘公所居也。
〕與妻子居雒陽。
于是琅邪未平,〔郡國志:琅邪郡,在雒陽東千五百裡。
〕上徙陳俊為琅邪太守;始入境,盜賊皆散。
耿弇複引兵至城陽,〔地理志,城陽國,都莒。
賢曰:城陽故城,在今沂州臨沂縣南。
〕降五校餘黨,〔校,戶教翻。
〕齊地悉平,振旅還京師。
弇為将,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焉。
十一月,大司徒伏湛免,以侯霸為大司徒。
霸聞太原闵仲叔之名而辟之,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
〔賢曰:勞其勤苦也。
勞,音力到翻。
〕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
今見明公,喜懼皆去。
以仲叔為不?為搢腹S不當辟也。
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賢曰:按罪曰劾,自投其劾狀而去也。
投,猶下也。
今有投辭、投牒之言也。
劾,戶概翻。
〕 初,五原人李興、随昱、〔姓譜:随侯之後。
又杜伯之玄孫為晉大夫,食采于随,曰随會。
〕朔方人田飒、〔飒,音立。
〕代郡人石鲔、闵堪各起兵自稱将軍。
匈奴單于遣使與興等和親,欲令盧芳還漢地為帝。
興等引兵至單于庭迎芳;十二月,與俱入塞,都九原縣;〔賢曰:九原,縣名,屬五原郡;故城在今勝州銀城縣。
〕掠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鴈門五郡,并置守、令,與胡〔【章:十二行本「胡」下有「通」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兵侵苦北邊。
馮異治關中,出入三歲,上林成都。
〔賢曰:成都,言歸附之多也。
史記曰:一年成邑,二年成都。
治,直之翻。
〕人有上章言:「異威權至重,百姓歸心,号為鹹陽王。
「帝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陳謝。
诏報曰:「将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隗嚣矜己飾智,每自比西伯,〔西伯,文王也。
〕與諸将議欲稱王。
鄭興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論語載孔子之言。
〕武王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猶還兵待時;〔武王觀兵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汝未知天命。
」乃還師。
〕高帝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
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速,不速之速,明召也。
〕禍患,〔昭,明也。
〕無乃不可乎!」嚣乃止。
後又廣置職位以自尊高,鄭興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節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
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上之意也。
」嚣病之而止。
〔賢曰:病,猶難也。
〕 時關中将帥數上書言蜀可擊之狀,〔數,所角翻;下同。
〕帝以書示嚣,因使擊蜀以效其信。
〔效,驗也。
〕嚣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盧芳自稱劉文伯。
〕未宜謀蜀。
帝知嚣欲持兩端,不願天下統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
〔帝與嚣書,初用敵國禮,今黜其禮。
〕帝以嚣與馬援、來歙相善,數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朝,直遙翻。
〕許以重爵。
嚣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闾裡。
帝複遣來歙說嚣遣子入侍,〔複,扶又翻。
說,輸芮翻;下同。
〕嚣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随歙詣阙;帝以為胡騎校尉,封镌羌侯。
〔胡騎校尉,武帝置,秩二千石。
賢曰:镌,謂镌鑿也。
镌,子全翻。
〕 鄭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嚣不聽,而徙興舍,益其秩禮。
興入見曰:「今為父母未葬,乞骸骨;〔為,于僞翻。
〕若以增秩徙舍,?之饇扈d,是以親為餌也,〔賢曰;猶釣餌也。
〕無禮甚矣,将軍焉用之!〔焉,于虔翻。
〕願留妻子獨歸葬,将軍又何猜焉!」嚣乃令與妻子俱東。
馬援亦将家屬随恂歸雒陽,以所将賓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将,如字。
〕 嚣将王元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願專心内事,說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飨應,天下喁喁,〔賢曰:喁喁,魚口向上也;音魚容翻。
〕謂之太平;一旦壞敗,将軍幾無所厝。
〔事見上卷元年。
〕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賢曰:儒生,謂馬援說嚣歸光武。
餘謂儒生,指鄭興、班彪等。
〕棄千乘之基,〔列國之賦,兵車千乘。
乘,繩證翻。
〕羁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者也。
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為,于僞翻。
〕此萬世一時也。
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畜,許六翻。
〕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敝猶足以霸。
〔前書徐樂之言。
〕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與蚯蚓同!」〔老子曰:魚不可脫于泉。
脫,失也,失泉則涸矣。
慎子曰: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除,與蚯蚓同,失其所乘故也。
〕嚣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質,音緻。
猶負其險阨,欲專制方面。
申屠剛谏曰:「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本朝誠天之所福,非人力也。
〔賢曰:本朝,謂光武也。
〕今玺書數到,〔數,所角翻。
〕委國歸信,欲與将軍共同吉兇。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況于萬乘者哉!今何畏何利,而久疑若是﹖〔賢曰:言從漢何畏,附蜀何利,而久疑不決。
〕卒有非常之變,〔卒,讀曰猝。
〕上負忠孝,下愧當世。
夫未至豫言,固常為虛;及其已至,又無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為用,誠願反複愚老之言!」嚣不納,于是遊士長者稍稍去之。
王莽末,交趾諸郡閉境自守。
〔賢曰:交趾郡,今交州縣也,南濱大海。
輿地志雲:其夷足大指開析;兩足并立則相交。
應劭曰:始開北方,遂交于南方,為子孫基址也。
餘按武帝元鼎六年,置交趾州,治廣信;時已開朔方,遂交于南方,為子孫基趾也。
七郡,謂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并屬交州。
餘謂唐之交州、峰州皆漢交趾郡之地,固不可指唐交趾一縣而言也。
〕岑彭素與交趾牧鄧讓厚善,與讓書,陳國家威德;又遣偏将軍屈充移檄江南,班行诏命。
〔屈,其勿翻。
〕于是讓與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郡國志:江夏郡,在雒陽南千五百裡。
武陵郡,在雒陽南二千一百裡。
長沙郡,在雒陽南二千八百裡。
桂陽郡,在雒陽南三千九百裡。
零陵郡,在雒陽南三千三百裡。
蒼梧郡,在雒陽南六千四百一十裡。
交趾郡,在雒陽南萬一千裡。
夏,戶雅翻。
守,式又翻;下同。
錫,姓;光,名。
〕悉封為列侯。
錫光者,漢中人,在交趾,教民夷以禮義;帝複以宛人任延為九真太守,〔郡國志:九真郡,在雒陽南萬一千五百八裡。
複,扶又翻。
任,音壬。
〕延教民耕種嫁娶,故嶺南華風始于二守焉。
是歲,诏征處士太原周黨、會稽嚴光等至京師。
〔處,昌呂翻。
會,古外翻。
〕黨入見,伏而不谒,〔凡朝谒者,必拜稽首,以姓名自言。
見,賢遍翻。
〕自陳願守所志。
博士範升奏曰:「伏見太原周黨、東海王良、山陽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車;及陛見帝廷,〔見,賢遍翻。
〕黨不以禮屈,伏而不谒,偃蹇驕悍,同時俱逝。
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
釣采華名,庶幾三公之位。
〔幾,居希翻。
〕臣願與坐雲台之下,〔續漢志曰:雲台,周家之所造,圖書、術籍、珍玩、寶怪皆藏焉。
〕考試圖國之道。
不如臣言,伏虛妄之罪;而敢私竊虛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書奏,诏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
其賜帛四十匹,罷之。
」 帝少與嚴光同遊學,〔少,詩沼翻。
〕及即位,以物色訪之,〔賢曰:以其形貌求之。
〕得于齊國,累征乃至;拜谏議大夫,不肯受,去,耕釣于富春山中。
〔地理志,富春縣,屬會稽郡。
賢曰:今杭州富陽縣,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後諱,改曰富陽。
〕以壽終于家。
王良後曆沛郡太守、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布被瓦器,妻子不入官舍。
後以病歸,一歲複征;〔複,扶又翻。
〕至荥陽,疾笃,不任進道,〔言以疾笃稽留道上,不進于行也。
任,音壬。
〕過其友人。
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揚雄方言曰:屑屑,不安也;秦、晉曰屑屑。
郭景純曰:往來貌。
〕遂拒之。
良凓,自後連征不應,卒于家。
〔卒,子恤翻。
〕 元帝之世,莎車王延嘗為侍子京師,慕樂中國。
〔樂,音洛。
〕及王莽之亂,匈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屬;常敕諸子:「當世奉漢家,不可負也!」延卒,子康立。
康率旁國拒匈奴,〔旁國,猶鄰國也。
〕擁衛故都護吏士、妻子千餘口;〔王莽之亂,西域攻沒都護,其吏士、妻子皆不得還。
〕檄書河西,問中國動靜。
窦融乃承制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國皆屬焉。
兩,音亮;下同。
風俗通:車一乘為一兩。
箱、轅及輪兩兩而偶,故稱兩。
〕步還劇,兄弟各分兵散去。
後數日,車駕至臨菑,自勞軍,〔勞,力到翻。
〕群臣大會。
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曆下以開基,〔事見十卷高祖四年。
〕今将軍攻祝阿以發,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
而韓信襲擊已降,将軍獨拔勍敵,其功又難于信也。
〔勍,渠京翻。
〕又,田橫亨郦生,及田橫降,高帝诏衛尉不聽為仇;〔事見十一卷高帝五年。
亨,與烹同。
〕張步前亦殺伏隆,〔事見上三年。
〕若步來歸命,吾當诏大司徒釋其怨,又事尤相類也。
将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謂三年冬弇從帝幸舂陵,自請平齊也。
〕常以為落落難合,〔賢曰:落落,猶疏闊也。
〕有志者事竟成也!」帝進幸劇。
耿弇複追張步,步奔平壽,〔賢曰:平壽,縣名,屬北海郡;故城在今青州北海縣。
複,扶又翻。
〕蘇茂将萬餘人來救之。
茂讓步曰:「以南陽兵精,延岑善戰,而耿弇走之,〔事見上三年。
〕大王柰何就攻其營﹖既呼茂,不能待邪!」步曰:「負負,無可言者。
」〔賢曰:負,愧也。
再言負者,愧之甚也。
〕帝遣使告步、茂,能相斬降者,封為列侯。
〔降,戶江翻。
〕步遂斬茂,詣耿弇軍門肉袒降;弇傳詣行在所,〔傳,直戀翻。
〕而勒兵入據其城,〔平壽城也。
〕樹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旗下,衆尚十餘萬,辎重七千餘兩,皆罷遣歸鄉裡。
張步三弟各自系所在獄,诏皆赦之,封步為安丘侯,〔地理志,安丘,侯國,屬琅邪郡;又北海郡有安丘縣。
宋白曰:密州有安丘縣,古根牟國城,漢為安丘;縣有渠丘亭,故莒渠丘公所居也。
〕與妻子居雒陽。
于是琅邪未平,〔郡國志:琅邪郡,在雒陽東千五百裡。
〕上徙陳俊為琅邪太守;始入境,盜賊皆散。
耿弇複引兵至城陽,〔地理志,城陽國,都莒。
賢曰:城陽故城,在今沂州臨沂縣南。
〕降五校餘黨,〔校,戶教翻。
〕齊地悉平,振旅還京師。
弇為将,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焉。
十一月,大司徒伏湛免,以侯霸為大司徒。
霸聞太原闵仲叔之名而辟之,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
〔賢曰:勞其勤苦也。
勞,音力到翻。
〕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
今見明公,喜懼皆去。
以仲叔為不?為搢腹S不當辟也。
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賢曰:按罪曰劾,自投其劾狀而去也。
投,猶下也。
今有投辭、投牒之言也。
劾,戶概翻。
〕 初,五原人李興、随昱、〔姓譜:随侯之後。
又杜伯之玄孫為晉大夫,食采于随,曰随會。
〕朔方人田飒、〔飒,音立。
〕代郡人石鲔、闵堪各起兵自稱将軍。
匈奴單于遣使與興等和親,欲令盧芳還漢地為帝。
興等引兵至單于庭迎芳;十二月,與俱入塞,都九原縣;〔賢曰:九原,縣名,屬五原郡;故城在今勝州銀城縣。
〕掠有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鴈門五郡,并置守、令,與胡〔【章:十二行本「胡」下有「通」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兵侵苦北邊。
馮異治關中,出入三歲,上林成都。
〔賢曰:成都,言歸附之多也。
史記曰:一年成邑,二年成都。
治,直之翻。
〕人有上章言:「異威權至重,百姓歸心,号為鹹陽王。
「帝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陳謝。
诏報曰:「将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隗嚣矜己飾智,每自比西伯,〔西伯,文王也。
〕與諸将議欲稱王。
鄭興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論語載孔子之言。
〕武王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猶還兵待時;〔武王觀兵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汝未知天命。
」乃還師。
〕高帝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
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速,不速之速,明召也。
〕禍患,〔昭,明也。
〕無乃不可乎!」嚣乃止。
後又廣置職位以自尊高,鄭興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節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
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上之意也。
」嚣病之而止。
〔賢曰:病,猶難也。
〕 時關中将帥數上書言蜀可擊之狀,〔數,所角翻;下同。
〕帝以書示嚣,因使擊蜀以效其信。
〔效,驗也。
〕嚣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盧芳自稱劉文伯。
〕未宜謀蜀。
帝知嚣欲持兩端,不願天下統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
〔帝與嚣書,初用敵國禮,今黜其禮。
〕帝以嚣與馬援、來歙相善,數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朝,直遙翻。
〕許以重爵。
嚣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闾裡。
帝複遣來歙說嚣遣子入侍,〔複,扶又翻。
說,輸芮翻;下同。
〕嚣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随歙詣阙;帝以為胡騎校尉,封镌羌侯。
〔胡騎校尉,武帝置,秩二千石。
賢曰:镌,謂镌鑿也。
镌,子全翻。
〕 鄭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嚣不聽,而徙興舍,益其秩禮。
興入見曰:「今為父母未葬,乞骸骨;〔為,于僞翻。
〕若以增秩徙舍,?之饇扈d,是以親為餌也,〔賢曰;猶釣餌也。
〕無禮甚矣,将軍焉用之!〔焉,于虔翻。
〕願留妻子獨歸葬,将軍又何猜焉!」嚣乃令與妻子俱東。
馬援亦将家屬随恂歸雒陽,以所将賓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将,如字。
〕 嚣将王元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願專心内事,說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飨應,天下喁喁,〔賢曰:喁喁,魚口向上也;音魚容翻。
〕謂之太平;一旦壞敗,将軍幾無所厝。
〔事見上卷元年。
〕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而欲牽儒生之說,〔賢曰:儒生,謂馬援說嚣歸光武。
餘謂儒生,指鄭興、班彪等。
〕棄千乘之基,〔列國之賦,兵車千乘。
乘,繩證翻。
〕羁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者也。
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為,于僞翻。
〕此萬世一時也。
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畜,許六翻。
〕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敝猶足以霸。
〔前書徐樂之言。
〕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與蚯蚓同!」〔老子曰:魚不可脫于泉。
脫,失也,失泉則涸矣。
慎子曰: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除,與蚯蚓同,失其所乘故也。
〕嚣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質,音緻。
猶負其險阨,欲專制方面。
申屠剛谏曰:「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本朝誠天之所福,非人力也。
〔賢曰:本朝,謂光武也。
〕今玺書數到,〔數,所角翻。
〕委國歸信,欲與将軍共同吉兇。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況于萬乘者哉!今何畏何利,而久疑若是﹖〔賢曰:言從漢何畏,附蜀何利,而久疑不決。
〕卒有非常之變,〔卒,讀曰猝。
〕上負忠孝,下愧當世。
夫未至豫言,固常為虛;及其已至,又無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為用,誠願反複愚老之言!」嚣不納,于是遊士長者稍稍去之。
王莽末,交趾諸郡閉境自守。
〔賢曰:交趾郡,今交州縣也,南濱大海。
輿地志雲:其夷足大指開析;兩足并立則相交。
應劭曰:始開北方,遂交于南方,為子孫基址也。
餘按武帝元鼎六年,置交趾州,治廣信;時已開朔方,遂交于南方,為子孫基趾也。
七郡,謂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并屬交州。
餘謂唐之交州、峰州皆漢交趾郡之地,固不可指唐交趾一縣而言也。
〕岑彭素與交趾牧鄧讓厚善,與讓書,陳國家威德;又遣偏将軍屈充移檄江南,班行诏命。
〔屈,其勿翻。
〕于是讓與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郡國志:江夏郡,在雒陽南千五百裡。
武陵郡,在雒陽南二千一百裡。
長沙郡,在雒陽南二千八百裡。
桂陽郡,在雒陽南三千九百裡。
零陵郡,在雒陽南三千三百裡。
蒼梧郡,在雒陽南六千四百一十裡。
交趾郡,在雒陽南萬一千裡。
夏,戶雅翻。
守,式又翻;下同。
錫,姓;光,名。
〕悉封為列侯。
錫光者,漢中人,在交趾,教民夷以禮義;帝複以宛人任延為九真太守,〔郡國志:九真郡,在雒陽南萬一千五百八裡。
複,扶又翻。
任,音壬。
〕延教民耕種嫁娶,故嶺南華風始于二守焉。
是歲,诏征處士太原周黨、會稽嚴光等至京師。
〔處,昌呂翻。
會,古外翻。
〕黨入見,伏而不谒,〔凡朝谒者,必拜稽首,以姓名自言。
見,賢遍翻。
〕自陳願守所志。
博士範升奏曰:「伏見太原周黨、東海王良、山陽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車;及陛見帝廷,〔見,賢遍翻。
〕黨不以禮屈,伏而不谒,偃蹇驕悍,同時俱逝。
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
釣采華名,庶幾三公之位。
〔幾,居希翻。
〕臣願與坐雲台之下,〔續漢志曰:雲台,周家之所造,圖書、術籍、珍玩、寶怪皆藏焉。
〕考試圖國之道。
不如臣言,伏虛妄之罪;而敢私竊虛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書奏,诏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
其賜帛四十匹,罷之。
」 帝少與嚴光同遊學,〔少,詩沼翻。
〕及即位,以物色訪之,〔賢曰:以其形貌求之。
〕得于齊國,累征乃至;拜谏議大夫,不肯受,去,耕釣于富春山中。
〔地理志,富春縣,屬會稽郡。
賢曰:今杭州富陽縣,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後諱,改曰富陽。
〕以壽終于家。
王良後曆沛郡太守、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布被瓦器,妻子不入官舍。
後以病歸,一歲複征;〔複,扶又翻。
〕至荥陽,疾笃,不任進道,〔言以疾笃稽留道上,不進于行也。
任,音壬。
〕過其友人。
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揚雄方言曰:屑屑,不安也;秦、晉曰屑屑。
郭景純曰:往來貌。
〕遂拒之。
良凓,自後連征不應,卒于家。
〔卒,子恤翻。
〕 元帝之世,莎車王延嘗為侍子京師,慕樂中國。
〔樂,音洛。
〕及王莽之亂,匈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屬;常敕諸子:「當世奉漢家,不可負也!」延卒,子康立。
康率旁國拒匈奴,〔旁國,猶鄰國也。
〕擁衛故都護吏士、妻子千餘口;〔王莽之亂,西域攻沒都護,其吏士、妻子皆不得還。
〕檄書河西,問中國動靜。
窦融乃承制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國皆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