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關燈
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緻,探禍福之機,而全宗祀于無窮,垂策書于春秋,〔師古曰:凡言匹夫、匹婦,謂凡庶之人。

    春秋,史書記事之總稱。

    〕而況大丈夫之事虖!是故窮達有命,吉兇由人,嬰母知廢,陵母知興,審此二者,帝王之分決矣。

    〔分,扶問翻;下同。

    〕加之高祖寬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拔足揮洗,揖郦生之說;舉韓信于行陳,〔洗,息典翻。

    行,戶剛翻。

    陳,讀曰陣。

    〕數陳平于亡命;〔事并見高帝紀。

    〕英雄陳力,群策畢舉,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業也。

    若乃靈瑞符應,其事甚衆,故淮陰、留侯謂之天授、非人力也。

    英雄誠知覺寤,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觊觎,〔觊,音冀。

    觎,音俞。

    〕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毋貪不可冀,為二母之所笑,則福祚流于子孫,天祿其永終矣!」嚣不聽。

    彪遂避地河西;窦融以為從事,〔漢制,将軍府及司隸、刺史、郡守皆有從事。

    〕甚禮重之。

    彪遂為融畫策,〔為,于僞翻。

    〕使之專意事漢焉。

     初,窦融等聞帝威德,心欲東向,以河西隔遠,未能自通,乃從隗嚣受建武正朔;嚣皆假其将軍印绶。

    嚣外順人望,内懷異心,使辯士張玄說融等曰:「更始事己成,尋複亡滅,〔說,輸芮翻。

    複,扶又翻。

    〕此一姓不再興之效也!今即所有主,便相系屬,一旦拘制,自令失柄,後有危敗,雖悔無及。

    方今豪桀競逐,雌雄未決,當各據土宇,與隴、蜀合從,〔從,子容翻。

    〕高可為六國,下不失尉佗。

    」〔尉佗事見十二卷高帝十一年。

    佗,徒何翻。

    〕融等召豪桀議之,其中識者皆曰:「今皇帝姓名見于圖書,〔見,賢遍翻。

    〕自前世博物道術之士谷子雲、夏賀良等皆言漢有再受命之符,〔谷永書見三十一卷成帝永始二年。

    夏賀良事見三十三卷哀帝建元二年。

    〕故劉子駿改易名字,冀應其占。

    〔劉歆改名事見三十三卷成帝綏和二年。

    歆,字子駿,意在改名之後。

    〕及莽末,西門君惠謀立子駿,事覺被殺,出謂觀者曰:『谶文不誤,劉秀真汝主也!』〔事見三十九卷更始元年。

    谶,楚谮翻。

    〕此皆近事暴着,〔暴,步木翻。

    毛晃曰:顯示也;又如字,義同。

    〕衆所共見者也。

    況今稱帝者數人,而雒陽土地最廣,甲兵最強,号令最明,觀符命而察人事,他姓殆未能當也!」衆議或同或異。

     融遂決策東向,遣長史劉鈞等奉書詣雒陽。

    〔時衆推融為大将軍,故置長史。

    〕先是,帝亦發使遺融書以招之,〔先,悉薦翻。

    遺,于季翻。

    〕遇鈞于道,即與俱還。

    帝見鈞歡甚,禮飨畢,乃遣令還,賜融玺書曰:「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有隗将軍。

    方蜀、漢相攻,權在将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言左投則蜀重,右投則漢重也。

    〕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欲三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以時定。

    〔開兩說以觀融去就。

    量,音良。

    卒,子恤翻。

    衡,讀曰橫。

    從,子容翻。

    〕天下未并,吾與爾絕域,非相吞之國。

    今之議者,必有任嚣教尉佗制七郡之計。

    〔事見十二卷高帝十一年。

    賢曰:七郡,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也。

    餘謂尉佗之時未置七郡,光武據後來置郡言之。

    〕王者有分土,無分民,〔分,扶問翻。

    〕自适己事而已。

    」因授融為涼州牧。

    玺書至河西,河西皆驚,以為天子明見萬裡之外。

     董憲與劉纡、蘇茂、佼強去下邳,還蘭陵,使茂、強助龐萌圍桃城。

    〔桃城,即桃鄉之城也。

    賢曰:在今兖州任城縣北。

    〕帝時幸蒙,聞之,乃留辎重,〔重,直用翻。

    〕自将輕兵晨夜馳赴。

    至亢父,〔賢曰:蒙,縣名,屬梁國,故城在今宋州北。

    地理志,亢父縣屬東平國。

    師古曰:音抗甫。

    〕或言百官疲倦,可且止宿;上不聽,複行十裡,宿任城,〔複,扶又翻。

    任,音壬。

    欲度亢父之險,故進而宿任城。

    〕去桃城六十裡。

    旦日,諸将請進,龐萌等亦勒兵挑戰;〔挑,徒了翻。

    〕帝令諸将不得出,休士養銳以挫其鋒。

    時吳漢等在東郡,〔郡國志:東郡,去雒陽八百裡。

    〕馳使召之。

    萌等驚曰:「數百裡晨夜行,以為至當戰,而堅坐任城,緻人城下,真不可往也!」乃悉兵攻桃城。

    城中聞車駕至,衆心益固;萌等攻二十餘日,衆疲困,不能下。

    吳漢、王常、蓋延、王梁、馬武、王霸等皆至,帝乃率衆軍進救桃城,親自搏戰,大破之。

    龐萌、蘇茂、佼強夜走從董憲。

     秋,七月,丁醜,帝幸沛,進幸湖陵。

    董憲與劉纡悉其兵數萬人屯昌慮;〔地理志,昌慮縣,屬東海郡。

    宋白曰:徐州滕縣,漢蕃、昌慮二縣地。

    應劭注:蕃縣,即小邾國。

    又有邾國濫城,在今縣東南,即漢之昌慮縣也。

    師古曰:慮,音廬。

    〕憲招誘五校餘賊,與之拒守建陽。

    〔賢曰:建陽縣,屬東海郡;故城在今沂州丞縣北。

    丞,時證翻。

    〕帝至蕃,〔賢曰:蕃,音皮,又音婆。

    地理志,蕃縣,屬魯國。

    應劭曰:小邾國也。

    師古曰:白裒雲:陳蕃為魯相,國人為諱,改曰皮。

    此說非也。

    郡縣之名,土俗各有别稱,不必皆依本字。

    杜佑通典:蕃,音反。

    餘謂「皮」字乃傳寫「反」字之誤,當從通典。

    反,音孚袁翻。

    〕去憲所百餘裡,諸将請進;帝不聽,知五校乏食當退,敕各堅壁以待其敝。

    頃之,五校果引去。

    帝乃親臨,四面攻憲,三日,大破之;佼強将其衆降,〔降,戶江翻。

    〕蘇茂奔張步,憲及龐萌走保郯。

    八月,己酉,帝幸郯,留吳漢攻之,車駕轉徇彭城、下邳。

    吳漢拔郯,董憲、龐萌走保胊。

    〔賢曰:胊縣,屬東海郡;今海州胊山縣西有故胊城。

    胊,音劬。

    宋白曰:胊故城,在胊山縣西九十裡。

    〕劉纡不知所歸,其軍士高扈斬之以降。

    吳漢進圍胊。

     張步聞耿弇将至,使其大将軍費邑軍曆下,〔賢曰:曆下城在今齊州曆城縣。

    考異曰:袁紀作「濟南王費邑」,今從耿弇傳。

    〕又令兵屯祝阿,〔地理志,祝阿縣,屬平原郡。

    賢曰:今齊州縣,故城在今山茌縣東北。

    天寶元年改祝阿為禹城,以縣西有禹息故城也。

    〕别于泰山、锺〔【章:十二行本「锺」作「鐘」;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下均同。

    】〕城列營數十以待之。

    弇渡河,先擊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衆得奔歸锺城。

    锺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懼,遂空壁亡去。

     費邑分遣弟敢守巨裡。

    〔郡國志,濟南曆城有巨裡聚。

    賢曰:一名巨合城,在今齊州全節縣東南。

    〕弇進兵先脅巨裡,嚴令軍中趣修攻具,〔趣,讀曰促。

    〕宣敕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裡城;陰緩生口,令得亡歸,以弇期告邑。

    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萬餘人來救之。

    弇喜,謂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誘緻之耳。

    〔誘,音酉。

    〕野兵不擊,何以城為!」即分三千人守巨裡;自引精兵上岡阪,〔爾雅曰:山脊曰岡,坡者曰扳。

    上,時掌翻。

    〕乘高合戰,大破之,臨陳斬邑;〔陳,讀曰陣。

    〕既而收首級以示城中,城中兇懼。

    〔賢曰:兇,恐懼聲,音呼勇翻。

    〕費敢悉衆亡歸張步。

    弇複收其積聚,〔複,扶又翻。

    積,子賜翻。

    聚,才喻翻。

    〕縱兵擊諸未下者,平四十餘營,遂定濟南。

    〔郡國志:濟南郡,在雒陽東千八百裡。

    濟,子禮翻。

    〕 時張步都劇,使其弟藍将精兵二萬守西安,〔賢曰:西安,縣名,屬齊郡;故城在今青州臨菑縣西北。

    〕諸郡太守合萬餘人守臨菑,〔臨菑縣,屬齊郡。

    〕相去四十裡。

    弇進軍畫中,〔賢曰:畫中,邑名也。

    畫,音胡麥翻。

    故城在今西安城東南;有澅水,因名焉。

    水經注:澅水東去臨菑城十八裡。

    〕居二城之間。

    弇視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菑名雖大而實易攻,〔易,以豉翻。

    〕乃敕諸校後五日會攻西安。

    〔校,戶教翻。

    〕藍聞之,晨夜警守。

    至期,夜半,弇敕諸将皆蓐食,〔前書音義曰:未起而蓐中食也。

    〕會明,至臨菑城。

    護軍荀梁等争之,以為「攻臨菑,西安必救之,攻西安,臨菑不能救,不如攻西安。

    」弇曰:「不然,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為備,方自憂,何暇救人!臨菑出不意而至,必驚擾,吾攻之一日,必拔。

    拔臨菑,即西安孤,與劇隔絕,必複亡去,〔複,扶又翻。

    〕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能卒下,〔卒,讀曰猝。

    〕頓兵堅城,死傷必多。

    縱能拔之,藍引軍還奔臨菑,并兵合勢,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旬月之間,不戰而困矣。

    」遂攻臨菑;半日,拔之,入據其城。

    張藍聞之,懼,遂将其衆亡歸劇。

     弇乃令軍中無得虜掠,須張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步聞,大笑曰:「以尤來、大彤十餘萬衆,吾皆即其營而破之;今大耿兵少于彼,〔即,就也。

    賢曰:弇,況之長子,故呼為大耿。

    少,詩沼翻。

    〕又皆疲勞,何足懼乎!」乃與三弟藍、弘、壽及故大彤渠帥重異等兵〔賢曰:重,姓;異,名。

    重,直龍翻。

    姓譜:南正重之後。

    〕号二十萬,至臨菑大城東,将攻弇。

    弇上書曰:「臣據臨菑,深塹高壘;張步從劇縣來攻,疲勞饑渴。

    欲進,誘而攻之;欲去,随而擊之。

    臣依營而戰,精銳百倍,以逸待勞,以實擊虛,旬日之間,步首可獲。

    」于是弇先出菑水上,〔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過臨菑縣東。

    〕與重異遇;突騎欲縱,弇恐挫其鋒,令步不敢進,故示弱以盛其氣,乃引歸小城,陳兵于内,使都尉劉歆、泰山太守陳俊分陳于城下。

    〔陳,讀曰陣;下同。

    〕步氣盛,直攻弇營,與劉歆等合戰。

    弇升王宮壞台望之,〔賢曰:臨菑,本齊國所都,即齊王宮中有壞台也。

    〕視歆等鋒交,乃自引精兵以橫突步陳于東城下,大破之。

    飛矢中弇股,〔中,竹仲翻。

    〕以佩刀截之,左右無知者。

    至暮,罷;弇明旦複勒兵出。

    〔複,扶又翻;下同。

    〕 是時帝在魯,聞弇為步所攻,自往救之。

    未至,陳俊謂弇曰:「劇虜兵盛,可且閉營休士,以須上來。

    」弇曰:「乘輿且到,〔乘,繩證翻。

    〕臣子當擊牛、酾酒以待百官,〔酾,山宜翻。

    陸德明曰:以筐鲠酒。

    賢曰:濾也。

    〕反欲以賊虜遺君父邪!」〔遺,于季翻。

    〕乃出兵大戰。

    自旦及昏,複大破之;殺傷無數,溝塹皆滿。

    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為伏以待之;〔兩旁伏兵如鳥之舒翼。

    〕人定時,步果引去,〔昏後,謂之人定時。

    〕伏兵起縱擊,追至巨昧水上,〔賢曰:巨昧,水名,一名巨洋水,在今青州壽光縣西。

    水經注:巨洋水出朱虛縣東泰山,袁宏謂之巨昧,王韶之以為巨蔑;北過臨胊縣東,又北過臨胊縣西,又東北過壽光縣西。

    昧,音莫葛翻。

    〕八九十裡,僵屍相屬,〔屬,之欲翻。

    〕收得辎重二千餘兩。

    〔重,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