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間構之言。
」〔間,古苋翻;下同。
〕其後公孫述數遣将間出,嚣辄與馮異合勢,共摧挫之。
述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扶安,謂相扶助而安也。
〕嚣斬其使,出兵擊之,以故蜀兵不複北出。
〔複,扶又翻。
〕 泰山豪傑多與張步連兵。
吳漢薦強弩大将軍陳俊為泰山太守,擊破步兵,遂定泰山。
〔郡國志:泰山郡在雒陽東千四百裡。
〕 五年〔(己醜、二九)〕 ①春,正月,癸巳,車駕還宮。
②帝使來歙持節送馬援歸隴右。
〔考異曰:袁紀曰:「援與拒蜀侯國遊先俱奉使,遊先至長安,為仇家所殺;其弟為嚣雲旗将軍。
來歙恐其怨恨,與援俱還長安。
」按嚣使被殺者,周遊也,不在此時。
〕隗嚣與援共卧起,問以東方事,曰:「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東觀記曰:凡十四見。
〕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
且開心見誠,無所隐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辨,前世無比。
」嚣曰:「卿謂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
高帝無可無不可;〔賢曰:此論語孔子自言己之所行也。
〕今上好吏事,〔好,呼到翻。
〕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
」〔喜,許記翻。
〕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複勝邪!」〔複,扶又翻。
〕 ③二月,丙午,大赦。
④蘇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
〔校,戶教翻。
〕馬武為茂、建所敗,奔過王霸營,大呼求救。
〔敗,蒲邁翻。
呼,火故翻。
〕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弩力而已!」乃閉營堅壁。
軍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銳,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馬武為捕虜将軍。
〕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人各緻死,則一人倍二人之力。
〕如此,茂衆疲勞,吾承其敝,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攻武,〔悉兵而出攻也。
〕合戰良久,霸軍?之坐h數十人斷發請戰,〔斷,丁管翻。
〕霸乃開營後,出精騎襲其背。
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
茂、建複聚兵挑戰,〔複,扶又翻。
挑,徒了翻;下同。
〕霸堅卧不出,方飨士作倡樂;〔倡,音昌。
〕茂雨射營中,〔射矢如雨也。
射,而亦翻。
〕中霸前酒樽,〔中,竹仲翻。
〕霸安坐不動。
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易,以豉翻。
〕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徼一時之勝。
〔數,所角翻。
徼,堅堯翻,又一遙翻。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者也。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兵,善之善者也。
霸蓋引其言。
〕茂、建既不得戰,乃引還營。
其夜,周建兄子誦反,閉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地理志,下邳縣,屬東海郡。
〕與董憲合;劉纡奔佼強。
⑤乙醜,上行幸魏郡。
⑥彭寵妻數為惡夢,〔數,所角翻。
〕又多見怪變;蔔筮、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
寵以子後蘭卿質漢歸,不信之,〔子後蘭卿歸,見上卷二年。
質,音緻。
〕使将兵居外,無親于中。
寵齋在便室,〔賢曰:便坐之室,非正室也。
〕蒼頭子密等三人〔賢曰:秦呼民為黔首;謂奴為蒼頭者,以别于良人也。
〕因寵卧寐,共縛着,〔着,直略翻。
〕告外吏雲:「大王齋禁,皆使吏休。
」僞稱寵命,收縛奴婢,各置一處。
又以寵命呼其妻,妻入,驚曰:「奴反!」奴乃捽其頭,擊其頰。
〔捽,昨沒翻。
〕寵急呼曰:「趣為諸将軍辦裝!」〔趣,讀為促。
賢曰:呼奴為将軍者,欲其赦己也。
呼,火故翻。
為,于僞翻。
〕于是兩奴将妻入取寶物,留一奴守寵。
寵謂守奴曰:「若小兒,吾素所愛也。
今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縛,當以女珠妻汝,〔妻,七細翻。
〕家中财物皆以與若。
」〔若,亦汝也。
〕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子密聽其語,遂不敢解。
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寵所裝之,被馬六匹,〔被,皮義翻。
加馬以鞍勒曰被馬。
〕使妻縫兩缣囊。
昏夜後,解寵手,令作記告城門将軍雲:「今遣子密等至子後蘭卿所,〔【章:十二行本「所」下有「速開門出」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勿稽留之。
」書成,斬寵及妻頭置囊中,便持記馳出城,因以詣阙。
明旦,合門不開,官屬踰牆而入,見寵屍,驚怖。
〔怖,普布翻。
〕其尚書韓立等共立寵子午為王,國師韓利斬午首詣祭遵降,〔國師,以寵所;署置也,蓋遵王莽之制。
〕夷其宗族。
帝封子密為不義侯。
權德輿議曰:伯通之叛命,〔伯通,彭寵字也。
〕子密之戕君,同歸于亂,罪不相蔽,宜各緻于法,昭示王度;〔王度,猶言王法也。
〕反乃爵于五等,又以『不義』為名。
且舉以不義,莫可侯也;此而可侯,漢爵為不足勸矣。
春秋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義,〔衛司寇齊豹以私怨殺衛侯之兄孟絷,春秋書之曰盜。
三叛人名,謂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來奔;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哀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
句,音鈎。
〕無乃異于是乎! ⑦帝以扶風郭伋為漁陽太守。
〔郡國志:漁陽郡,在雒陽東北二千裡。
〕伋承離亂之後,養民訓兵,開示威信,盜賊銷散,匈奴遠;在職五年,戶口增倍。
⑧帝使光祿大夫樊宏持節迎耿況于上谷,〔郡國志:上谷郡,在雒陽東北二千裡。
〕曰:「邊郡寒苦,不足久居。
」況至京師,賜甲第,奉朝請,封牟平侯。
〔地理志,牟平縣,屬東萊郡;唐、宋屬登州。
宋白曰:牟平縣以在牟山之陽,其地平坦,故曰牟平。
漢牟平故城,在今黃縣東百三十裡。
朝,直遙翻。
請,音才性翻,又如字。
〕 吳漢率耿弇、王常擊富平、獲索賊于平原,〔郡國志:平原郡,在雒陽北一千三百裡。
〕大破之;追讨餘黨,至勃海,〔郡國志:勃海郡在雒陽北一千六百裡。
〕降者四萬餘人。
上因诏弇進讨張步。
⑨平敵将軍龐萌,為人遜順,〔前作「平狄将軍」。
〕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者,〔論語孔子之言。
呂與叔曰:托六尺之孤,謂輔幼主;寄百裡之命,謂為諸侯。
〕龐萌是也。
」使與蓋延共擊董憲。
時诏書獨下延而不及萌,〔下,遐稼翻。
〕萌以為延谮己,自疑,遂反襲延軍,破之;〔考異曰:東觀記、漢書皆雲:「萌攻延;延與戰,破之。
诏書勞延曰:『龐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而将軍有不可動之節,吾甚美之。
』」延傳言「僅而得免」,與彼不同,今從延傳。
〕與董憲連和,自号東平王,屯桃鄉之北。
〔東平國任城縣有桃鄉。
賢曰:故城在今兖州龔丘縣西北。
〕帝聞之,大怒,自将讨萌,與諸将書曰:「吾嘗〔【章:十二行本「嘗」作「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以龐萌為社稷之臣,将軍得無笑其言乎!老賊當族,其各厲兵馬,會睢陽!」〔睢陽,梁國都。
郡國志:在雒陽東南八百五十裡。
〕 龐萌攻破彭城,将殺楚郡太守孫萌。
〔郡國志:楚郡在雒陽東千二百二十裡。
考異曰:袁紀作「楚相孫萌」,今從範書。
〕郡吏劉平伏太守身上,号泣請代其死,身被七創;〔号,戶刀翻;下同。
被,皮義翻。
創,初良翻。
〕龐萌義而舍之。
太守已絕複蘇,〔孔穎達曰:更息曰蘇,言氣絕而更息也。
〕渴求飲,平傾創血以飲之。
⑩岑彭攻拔夷陵,田戎亡入蜀,盡獲其妻子、士衆數萬人。
公孫述以戎為翼江王。
岑彭伐蜀,以夾川谷少,〔夾川,猶言夾江也。
江,大川也。
〕水險難漕,留威虜将軍馮駿軍江州,都尉田鴻軍夷陵,領軍李玄軍夷道;〔地理志,夷道縣屬南郡。
〕自引兵還屯津鄉,〔郡國志,南郡江陵縣有津鄉。
賢曰:所謂江津也。
〕當荊州要會,喻告諸蠻夷降者,奏封其君長。
隗嚣問于班彪曰:「往者周亡,戰國并争,數世然後定。
意者從橫之事将複起于今乎,〔從,子容翻。
複,扶又翻。
〕将承運疊興,在于一人也﹖」彪曰:「周之廢興,與漢殊異。
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師古曰:言諸侯之國各自為政。
〕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本根,謂王室。
枝葉,謂諸侯。
〕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勢數然也。
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師古曰:假,音工暇翻,又工雅翻。
〕哀、平短祚,國嗣三絕,故王氏擅朝,能竊号位,危自上起,傷不及下,〔賢曰:成帝威權借于外家,是危自上起也。
漢不得罪于百姓,是傷不及下也。
朝,直遙翻。
〕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歎。
十餘年間,中外騷擾,遠近俱發,假号雲合,鹹稱劉氏,不謀同辭。
方今雄桀帶州域者,皆無六國世業之資,而百姓讴吟思仰,漢必複興,已可知矣。
」 嚣曰:「生言周、漢之勢可也,至于但見愚人習識劉氏姓号之故,而謂漢複興,疏矣!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師古曰:掎,偏持其足也;居蟻翻。
〕時民複知漢乎﹖」彪乃為之着王命論以風切之,〔為,于僞翻。
風,讀曰諷。
〕曰:「昔堯之禅舜曰:『天之曆數在爾躬。
』舜亦以命禹。
〔論語所載。
〕洎于稷、契,鹹佐唐、虞,至湯、武而有天下。
〔洎,其冀翻。
契,息列翻。
〕劉氏承堯之祚,堯據火德而漢紹之,有赤帝子之符,〔事見七卷秦二世元年。
〕故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歸往。
由是言之,未見運世無本,功德不紀,〔師古曰:不紀,言不為人所記。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屈起,特起也。
屈,求勿翻。
〕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
〔劉德曰:神器,玺也。
李奇曰:帝王賞罰之柄也。
師古曰:李說是也。
仲馮曰:神器,「聖人之大寶曰位」是也。
〕悲夫,此世所以多亂臣賊子者也!夫餓馑流隸,〔師古曰:隸,賤隸。
〕饑寒道路,所願不過一金,然終轉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
況乎天子之貴,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處哉!〔處,昌呂翻。
〕故雖遭罹阨會,竊其權柄,勇如信、布,強如梁、籍,〔謂項梁、項籍也。
〕成如王莽,然卒潤镬伏質,〔師古曰:質,鍖也。
伏于鍖上而斬之也。
卒,子恤翻。
〕亨醢分裂;〔亨,與烹同。
〕又況ㄠ麼尚不及數子,〔師古曰:ㄠ麼,皆微小之稱也。
ㄠ,音一堯翻。
麼,音莫可翻。
〕而欲闇奸天位者虖!〔奸,音幹。
〕昔陳嬰之母以嬰家世貧賤,卒富貴不祥,止嬰勿王;〔卒,讀曰猝。
事見八卷秦二世二年。
〕王陵之母知漢王必得天下,伏劍而死,以固勉陵。
〔事見九卷高祖元年。
〕
」〔間,古苋翻;下同。
〕其後公孫述數遣将間出,嚣辄與馮異合勢,共摧挫之。
述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扶安,謂相扶助而安也。
〕嚣斬其使,出兵擊之,以故蜀兵不複北出。
〔複,扶又翻。
〕 泰山豪傑多與張步連兵。
吳漢薦強弩大将軍陳俊為泰山太守,擊破步兵,遂定泰山。
〔郡國志:泰山郡在雒陽東千四百裡。
〕 五年〔(己醜、二九)〕 ①春,正月,癸巳,車駕還宮。
②帝使來歙持節送馬援歸隴右。
〔考異曰:袁紀曰:「援與拒蜀侯國遊先俱奉使,遊先至長安,為仇家所殺;其弟為嚣雲旗将軍。
來歙恐其怨恨,與援俱還長安。
」按嚣使被殺者,周遊也,不在此時。
〕隗嚣與援共卧起,問以東方事,曰:「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東觀記曰:凡十四見。
〕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
且開心見誠,無所隐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辨,前世無比。
」嚣曰:「卿謂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
高帝無可無不可;〔賢曰:此論語孔子自言己之所行也。
〕今上好吏事,〔好,呼到翻。
〕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
」〔喜,許記翻。
〕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複勝邪!」〔複,扶又翻。
〕 ③二月,丙午,大赦。
④蘇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
〔校,戶教翻。
〕馬武為茂、建所敗,奔過王霸營,大呼求救。
〔敗,蒲邁翻。
呼,火故翻。
〕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弩力而已!」乃閉營堅壁。
軍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銳,其衆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馬武為捕虜将軍。
〕兩軍不一,此敗道也。
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
〔人各緻死,則一人倍二人之力。
〕如此,茂衆疲勞,吾承其敝,乃可克也。
」茂、建果悉出攻武,〔悉兵而出攻也。
〕合戰良久,霸軍?之坐h數十人斷發請戰,〔斷,丁管翻。
〕霸乃開營後,出精騎襲其背。
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
茂、建複聚兵挑戰,〔複,扶又翻。
挑,徒了翻;下同。
〕霸堅卧不出,方飨士作倡樂;〔倡,音昌。
〕茂雨射營中,〔射矢如雨也。
射,而亦翻。
〕中霸前酒樽,〔中,竹仲翻。
〕霸安坐不動。
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易,以豉翻。
〕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徼一時之勝。
〔數,所角翻。
徼,堅堯翻,又一遙翻。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者也。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兵,善之善者也。
霸蓋引其言。
〕茂、建既不得戰,乃引還營。
其夜,周建兄子誦反,閉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地理志,下邳縣,屬東海郡。
〕與董憲合;劉纡奔佼強。
⑤乙醜,上行幸魏郡。
⑥彭寵妻數為惡夢,〔數,所角翻。
〕又多見怪變;蔔筮、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
寵以子後蘭卿質漢歸,不信之,〔子後蘭卿歸,見上卷二年。
質,音緻。
〕使将兵居外,無親于中。
寵齋在便室,〔賢曰:便坐之室,非正室也。
〕蒼頭子密等三人〔賢曰:秦呼民為黔首;謂奴為蒼頭者,以别于良人也。
〕因寵卧寐,共縛着,〔着,直略翻。
〕告外吏雲:「大王齋禁,皆使吏休。
」僞稱寵命,收縛奴婢,各置一處。
又以寵命呼其妻,妻入,驚曰:「奴反!」奴乃捽其頭,擊其頰。
〔捽,昨沒翻。
〕寵急呼曰:「趣為諸将軍辦裝!」〔趣,讀為促。
賢曰:呼奴為将軍者,欲其赦己也。
呼,火故翻。
為,于僞翻。
〕于是兩奴将妻入取寶物,留一奴守寵。
寵謂守奴曰:「若小兒,吾素所愛也。
今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縛,當以女珠妻汝,〔妻,七細翻。
〕家中财物皆以與若。
」〔若,亦汝也。
〕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子密聽其語,遂不敢解。
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寵所裝之,被馬六匹,〔被,皮義翻。
加馬以鞍勒曰被馬。
〕使妻縫兩缣囊。
昏夜後,解寵手,令作記告城門将軍雲:「今遣子密等至子後蘭卿所,〔【章:十二行本「所」下有「速開門出」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勿稽留之。
」書成,斬寵及妻頭置囊中,便持記馳出城,因以詣阙。
明旦,合門不開,官屬踰牆而入,見寵屍,驚怖。
〔怖,普布翻。
〕其尚書韓立等共立寵子午為王,國師韓利斬午首詣祭遵降,〔國師,以寵所;署置也,蓋遵王莽之制。
〕夷其宗族。
帝封子密為不義侯。
權德輿議曰:伯通之叛命,〔伯通,彭寵字也。
〕子密之戕君,同歸于亂,罪不相蔽,宜各緻于法,昭示王度;〔王度,猶言王法也。
〕反乃爵于五等,又以『不義』為名。
且舉以不義,莫可侯也;此而可侯,漢爵為不足勸矣。
春秋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義,〔衛司寇齊豹以私怨殺衛侯之兄孟絷,春秋書之曰盜。
三叛人名,謂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來奔;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哀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
句,音鈎。
〕無乃異于是乎! ⑦帝以扶風郭伋為漁陽太守。
〔郡國志:漁陽郡,在雒陽東北二千裡。
〕伋承離亂之後,養民訓兵,開示威信,盜賊銷散,匈奴遠;在職五年,戶口增倍。
⑧帝使光祿大夫樊宏持節迎耿況于上谷,〔郡國志:上谷郡,在雒陽東北二千裡。
〕曰:「邊郡寒苦,不足久居。
」況至京師,賜甲第,奉朝請,封牟平侯。
〔地理志,牟平縣,屬東萊郡;唐、宋屬登州。
宋白曰:牟平縣以在牟山之陽,其地平坦,故曰牟平。
漢牟平故城,在今黃縣東百三十裡。
朝,直遙翻。
請,音才性翻,又如字。
〕 吳漢率耿弇、王常擊富平、獲索賊于平原,〔郡國志:平原郡,在雒陽北一千三百裡。
〕大破之;追讨餘黨,至勃海,〔郡國志:勃海郡在雒陽北一千六百裡。
〕降者四萬餘人。
上因诏弇進讨張步。
⑨平敵将軍龐萌,為人遜順,〔前作「平狄将軍」。
〕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者,〔論語孔子之言。
呂與叔曰:托六尺之孤,謂輔幼主;寄百裡之命,謂為諸侯。
〕龐萌是也。
」使與蓋延共擊董憲。
時诏書獨下延而不及萌,〔下,遐稼翻。
〕萌以為延谮己,自疑,遂反襲延軍,破之;〔考異曰:東觀記、漢書皆雲:「萌攻延;延與戰,破之。
诏書勞延曰:『龐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而将軍有不可動之節,吾甚美之。
』」延傳言「僅而得免」,與彼不同,今從延傳。
〕與董憲連和,自号東平王,屯桃鄉之北。
〔東平國任城縣有桃鄉。
賢曰:故城在今兖州龔丘縣西北。
〕帝聞之,大怒,自将讨萌,與諸将書曰:「吾嘗〔【章:十二行本「嘗」作「常」;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以龐萌為社稷之臣,将軍得無笑其言乎!老賊當族,其各厲兵馬,會睢陽!」〔睢陽,梁國都。
郡國志:在雒陽東南八百五十裡。
〕 龐萌攻破彭城,将殺楚郡太守孫萌。
〔郡國志:楚郡在雒陽東千二百二十裡。
考異曰:袁紀作「楚相孫萌」,今從範書。
〕郡吏劉平伏太守身上,号泣請代其死,身被七創;〔号,戶刀翻;下同。
被,皮義翻。
創,初良翻。
〕龐萌義而舍之。
太守已絕複蘇,〔孔穎達曰:更息曰蘇,言氣絕而更息也。
〕渴求飲,平傾創血以飲之。
⑩岑彭攻拔夷陵,田戎亡入蜀,盡獲其妻子、士衆數萬人。
公孫述以戎為翼江王。
岑彭伐蜀,以夾川谷少,〔夾川,猶言夾江也。
江,大川也。
〕水險難漕,留威虜将軍馮駿軍江州,都尉田鴻軍夷陵,領軍李玄軍夷道;〔地理志,夷道縣屬南郡。
〕自引兵還屯津鄉,〔郡國志,南郡江陵縣有津鄉。
賢曰:所謂江津也。
〕當荊州要會,喻告諸蠻夷降者,奏封其君長。
隗嚣問于班彪曰:「往者周亡,戰國并争,數世然後定。
意者從橫之事将複起于今乎,〔從,子容翻。
複,扶又翻。
〕将承運疊興,在于一人也﹖」彪曰:「周之廢興,與漢殊異。
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師古曰:言諸侯之國各自為政。
〕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本根,謂王室。
枝葉,謂諸侯。
〕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勢數然也。
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師古曰:假,音工暇翻,又工雅翻。
〕哀、平短祚,國嗣三絕,故王氏擅朝,能竊号位,危自上起,傷不及下,〔賢曰:成帝威權借于外家,是危自上起也。
漢不得罪于百姓,是傷不及下也。
朝,直遙翻。
〕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歎。
十餘年間,中外騷擾,遠近俱發,假号雲合,鹹稱劉氏,不謀同辭。
方今雄桀帶州域者,皆無六國世業之資,而百姓讴吟思仰,漢必複興,已可知矣。
」 嚣曰:「生言周、漢之勢可也,至于但見愚人習識劉氏姓号之故,而謂漢複興,疏矣!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師古曰:掎,偏持其足也;居蟻翻。
〕時民複知漢乎﹖」彪乃為之着王命論以風切之,〔為,于僞翻。
風,讀曰諷。
〕曰:「昔堯之禅舜曰:『天之曆數在爾躬。
』舜亦以命禹。
〔論語所載。
〕洎于稷、契,鹹佐唐、虞,至湯、武而有天下。
〔洎,其冀翻。
契,息列翻。
〕劉氏承堯之祚,堯據火德而漢紹之,有赤帝子之符,〔事見七卷秦二世元年。
〕故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歸往。
由是言之,未見運世無本,功德不紀,〔師古曰:不紀,言不為人所記。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屈起,特起也。
屈,求勿翻。
〕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
〔劉德曰:神器,玺也。
李奇曰:帝王賞罰之柄也。
師古曰:李說是也。
仲馮曰:神器,「聖人之大寶曰位」是也。
〕悲夫,此世所以多亂臣賊子者也!夫餓馑流隸,〔師古曰:隸,賤隸。
〕饑寒道路,所願不過一金,然終轉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
況乎天子之貴,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處哉!〔處,昌呂翻。
〕故雖遭罹阨會,竊其權柄,勇如信、布,強如梁、籍,〔謂項梁、項籍也。
〕成如王莽,然卒潤镬伏質,〔師古曰:質,鍖也。
伏于鍖上而斬之也。
卒,子恤翻。
〕亨醢分裂;〔亨,與烹同。
〕又況ㄠ麼尚不及數子,〔師古曰:ㄠ麼,皆微小之稱也。
ㄠ,音一堯翻。
麼,音莫可翻。
〕而欲闇奸天位者虖!〔奸,音幹。
〕昔陳嬰之母以嬰家世貧賤,卒富貴不祥,止嬰勿王;〔卒,讀曰猝。
事見八卷秦二世二年。
〕王陵之母知漢王必得天下,伏劍而死,以固勉陵。
〔事見九卷高祖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