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則布烈稱帝,必在正月初也。
〕國号大楚,改元武成。
置百官,以其黨鄭贲為侍中,孫廣為中書令,李緩、李元平同平章事。
〔「李緩」,新書作「李绶」。
〕以汴州為大梁府,分其境内為四節度。
希烈遣其耐辛景臻謂顔真卿曰:「不能屈節,當自焚!」積薪灌油于其庭。
真卿趨赴火,景臻遽止之。
希烈又遣其耐楊峰〔将,即亮翻。
考異曰:舊傳作「楊豐」,令從奉天記。
〕赍赦賜陳少遊及壽州刺吏張建封。
建封執峰徇于軍,腰斬于市,少遊聞之駭懼。
建封具以少遊與希烈交通之狀聞,上悅,以建封為濠、壽、廬三州都團練使。
〔少,始照翻。
使,疏吏翻。
〕希烈乃以其耐杜少誠為淮南節度使,使将步騎萬餘人先取壽州,後之江都,〔使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壽州,治壽春縣。
之,往也。
淮南節度,治江都。
〕建封遣其将賀蘭元均、邵怡守霍丘秋栅。
〔後周書賀蘭禮傳:其先與後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弗,遂以為氏。
霍丘,漢廬江松滋縣地,梁置安豐郡,東魏廢郡;隋開皇十六年,置霍丘縣;唐屬壽州。
九域志:在州東一百二十裡。
宋白曰:霍丘,本春秋時蓼國,梁置霍丘戍,隋廢戍為縣。
〕少誠竟不能過,遂南寇蕲、黃,欲斷江路。
〔蕲,渠希翻。
斷,音短。
〕時上命包佶自督江淮财賦,泝江詣行在;至蕲口,〔水經注:蕲水,源出蕲春縣北大浮山,南過其縣西,又南至蕲口,入于江。
售,其吉翻。
泝蘇故翻。
〕遇少誠入寇。
曹王臯遣蕲州刺吏伊慎将兵七千拒之,戰于永安戍,〔永安戍,在黃州黃岡縣界,梁嘗置永安郡,後廢為戍。
〕大破之,少誠脫身走,斬首萬級,包佶乃得前。
後佶入朝,具奏陳少遊奪财賦事;〔奪财賦事見上年。
佶,巨乙翻。
朝,直遙翻。
〕少遊懼,厚斂所部以償之。
〔斂,力贍翻。
〕李布烈以夏口上流要地,〔鄂州治夏口,當江、漢之會。
夏,戶雅翻。
〕使其骁将董侍募死士七千襲鄂州,刺丈李兼偃旗卧鼓閉門以待之。
侍撤屋材以焚門,兼帥士卒出戰,大破之。
〔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鄂,逆各翻。
鄂州,治江夏縣,即夏口。
帥,讀曰率。
〕上以兼為鄂、嶽、沔都團練使。
〔沔,彌兖翻。
使,疏吏翻。
〕于是希烈東畏曹王臯,西畏李兼,不敢複有窺江、淮之志矣。
〔史言李希烈兵勢稍挫。
複,扶又翻。
〕 5朱滔引兵入趙境,王武俊大具犒享;〔犒,口到翻。
〕入魏境,田悅供承倍豐,使者仰候,相望于道。
丁醜,滔至永濟,〔宋白曰:永濟縣,本漢貝丘縣地,隋已後臨清縣地,大曆七年,田承嗣奏分臨清置永濟縣,屬貝州,以縣西臨永濟渠為名。
〕遣王郅見悅,約會館陶,偕行渡河。
〔館陶縣,屬魏州,在州城東稍北。
〕悅見郅曰:「悅固願從五兄南行,昨日将出軍,将士勒兵不聽悅出,曰:『國兵新破,〔謂先為馬燧等所破也。
〕戰守踰年,資儲竭矣。
〔謂守魏州,與馬燧等相持也。
〕今将士不免凍餒,何以全軍遠征!大王日自撫循,猶不能安;若舍城邑而去,朝出,暮必有變!』悅之志非敢有貳也,如将士何!已令孟佑備步騎五千,從于兄供刍牧之役。
」〔騎,奇寄翻。
〕因遣其司禮侍郎裴抗等往謝滔司禮侍郎,猶天朝禮部侍郎。
〕滔聞之,大怒曰:「田悅逆賊,向在重圍,〔重,直龍翻。
〕命如絲發,使我叛君棄兄,發兵晝夜赴之,〔事見二百二十七卷建中三年。
〕幸而得存。
許我貝州,我辭不取;尊我為天子,我辭不受。
〔事見同上年。
〕今乃負恩,誤我遠來,飾辭不出!」即日,遣馬寔攻宗城、經城,〔經城,漢古縣,時屬貝州。
宋白曰:後漢分前漢堂陽縣,于今縣西北二十裡置經縣,後魏省并南宮縣,太和十年,又于今理置經縣,尋置廣宗郡于此,北齊省郡及縣,移武強縣于此,後周複于此置廣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複于此置經城縣,宋省縣為鎮,入宗城。
〕楊榮國攻冠氏,〔去年張孝忠□□将楊榮國與李向俱赴國難。
及向收京城,諸将中獨楊榮國不見于史。
今朱滔遣楊榮國攻冠氏,乃建中三年以深州降于朱滔者。
冠氏,春秋邑名,隋分館陶東界置冠氏縣,唐屬魏州。
九域志:在州東北六十裡。
〕皆拔之;又縱回纥掠館陶頓幄帟、器皿、車、牛以去。
〔纥,下沒翻。
帟,音亦。
三禮圖:在上曰帟,四旁及上曰帷,上下四旁悉周曰幄。
又曰:帟,平帳也。
帟,主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
〕悅閉城自守。
壬午,滔遣裴抗等還,〔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分兵置吏守平恩、永濟。
〔平恩縣,屬洺州,治平恩川。
〕 6丙戍,以吏部侍郎盧翰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考異曰:實錄、新舊紀、表皆同。
蓋翰罷領選,故自吏部遷兵部耳。
〕翰,義僖之七世孫也。
〔盧義僖仕元魏,當靈後臨朝時,不附徐、鄭。
〕 7朱滔引兵北圍貝州,引水環之,〔環,音宦。
〕刺史邢曹俊嬰城拒守;縱範陽及回纥兵大掠諸縣,〔滔縱兵大掠。
〕又拔武城,〔武城,即漢東武城縣地,唐屬貝州。
九域志:在州東五十裡。
〕通德、棣二州,使給軍食;〔建中二年,朱滔據有德、棣。
〕遣馬寔将步騎五千屯冠氏以逼魏州。
8以給事中杜黃裳為江淮宣慰副使。
〔考異曰:實錄,去年十二月癸酉,已雲黃裳使江淮,此又有之。
按舊紀,去年十二月,黃裳為給事耳。
實錄誤也。
〕 9上于行宮庑下貯諸道貢獻之物,膀曰瓊林大盈庫。
〔貯,直呂翻。
〕陸贽以為戰守之功,賞曁未行而遽私别庫,則士卒怨望,無複鬬志,上疏谏,〔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上,時掌翻。
疏,所據翻。
〕其略曰:「天子與天同德,以四海為家,何必桡廢公方,〔桡,奴教翻,屈曲也。
方,法也。
〕崇聚私貨!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乘,繩證翻。
〕虧法失人,誘奸聚慝,以斯制事,豈不過哉!」〔誘,羊久翻。
慝,吐得翻。
〕又曰:「頃者六師初降,〔降,讀如字。
天子之行,必有六師以為營衛。
不敢指言自京師出居奉天,故微其辭曰六師初降。
〕百物無儲,外扜兇徒,内防危堞,晝夜不息,殆将五旬,凍餒交侵,死傷相枕,〔堞,達協翻。
枕,職任翻。
〕畢命同力,竟夷大艱。
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絕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勞。
〔啖,徒濫翻,又徒覽翻。
〕無猛制而人不攜,懷所感也;無厚賞而人不怨,悉所無也。
〔悉,詳體也。
〕今者攻圍已解,衣食已豐,而謠讟方興,〔讟,怨謗也。
〕軍情稍阻,豈不以勇夫恒性,嗜利矜功,〔恒,戶登翻。
〕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難,乃旦翻。
好呼到翻。
樂音洛。
〕苟異恬默,能無怨咨!」〔咨,咨嗟也。
〕又曰:「陛下誠能近想重圍之殷憂,〔重,直龍翻。
殷,于謹翻。
〕追戒平居之專欲,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功,每獲珍華,〔令,力丁翻。
珍華,猶言珍麗也。
〕先給軍賞,如此,則亂必靖,賊必平,徐駕六龍,旋複都邑,天子之貴,豈當憂貧!是乃散其小儲而成其大儲,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
」上即命去其牓。
〔去,羌呂翻。
〕 10蕭複嘗言于上曰:「宦官自難難以來,多為監軍,恃恩縱橫。
〔監,工銜翻。
橫,戶孟翻。
〕此屬但應掌宮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權國政。
」上不悅。
又嘗言:「陛下踐阼之初,聖德光被,〔應乙陵翻,當也。
掖音亦。
被,皮義翻。
〕自楊炎、盧杞黩亂朝政,以緻今日。
〔朝,直遙翻。
〕陛下誠能變更睿志,臣敢不竭力。
〔此必盧杞貶逐之後,蕭複方有是言。
更,工衡翻。
〕傥使臣依阿苟免,臣實不能!」〔蕭複蓋樸而直者。
〕又嘗與盧杞同奏事,杞順上旨,複正色曰:「盧杞言不正!」上愕然,退,謂左右曰:「蕭複輕朕!」〔此事必在蕭複、盧杞同列之時,吏因德宗命複出使而序其事于此耳。
〕戊子,命複充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嶽、浙江東?西、福建、嶺南等道宣慰、安撫使,實疏之也。
〔鄂,五各翻。
使,疏吏翻。
〕既而劉從一及朝士往往奏留複,上謂陸贽曰:「朕思遷幸以來,江、淮遠方,或傳聞過實,欲遣重臣宣慰,謀于宰相及朝士,佥謂宜然。
今乃反複如是,朕為之怅恨累日。
〔朝,直遙翻。
相,息亮翻。
為,于僞翻。
〕意複悔行,使之論奏邪﹖〔意者,以意度之也。
此亦德宗猜防臣下之一事。
〕卿知蕭複何如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贽上奏,以為:「複痛自修勵,慕為清貞,用雖不周,行則可保。
〔上,時掌翻。
行,下孟翻。
〕至于輕詐如此,複必不為。
借使複欲逗留,從一安肯附會!今所言矛楯,〔韓非子:有鬻矛楯者,自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
」又自譽其楯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
」或謂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可乎﹖」其人不能答。
故後世謂議論自相反及為事自相反者,為自相矛楯。
楯,食尹翻。
〕願陛下明加辯诘。
〔诘,去吉翻。
〕若蕭複有所請求,則從一何容為隐!〔為,于僞翻。
〕若從一自有回互,則蕭複不當受疑。
陛下何憚而不辯明,乃直為此怅恨也!夫明則罔惑,辯則罔冤;惑莫甚于逆詐而不與明,〔夫,音扶。
逆者,未至而迎之也。
詐,謂人欺己也。
未見其詐,而逆以為詐,謂之逆詐。
〕冤莫痛于見疑而不與辯。
是使情僞相糅,〔糅,女救翻。
〕忠邪靡分。
茲實居上禦下之要樞,惟陛下留意。
」上亦竟不複辯也。
〔複,扶又翻。
〕 11辛卯,以王武俊為恒、冀、深、趙節度使。
壬辰,加李抱真、張孝忠并同平章事。
丙申,加田悅檢校左仆射。
〔恒,戶登翻。
使,疏吏翻。
校,古效翻。
射,寅謝翻。
〕以山南東道行軍司馬樊澤為本道節度使,前深、趙觀察使康日知為同州刺吏、奉誠軍節度使,〔以趙州與王武俊,故徙康日知。
幹元初,以同州為匡國軍節度使,今又為奉誠軍。
〕曹州刺史李納為郓州刺史、平盧節度使。
〔李納本為曹州刺史,建中二年,其父正己卒,納自領軍務,未有朝命,今方命以旌節,故先叙其本職,而加以新命。
郓,音運。
〕 12戊戍,加劉洽汴、滑、宋、亳都統副使,知都統事,李勉悉以其衆授之。
〔李勉既失守汴州,命劉洽知都統事。
汴,皮變翻。
統他綜翻,俗多從上聲。
〕 13辛醜,六軍各置統軍,〔此北門左?右羽林、龍武、神武六軍也。
考異曰:實錄雲:「诏六軍各置軍使一員。
」又雲:「因置統軍。
」按舊紀,獨置統軍耳。
今從之。
〕秩從三品,以寵勳臣。
〔從,才用翻。
〕
〕國号大楚,改元武成。
置百官,以其黨鄭贲為侍中,孫廣為中書令,李緩、李元平同平章事。
〔「李緩」,新書作「李绶」。
〕以汴州為大梁府,分其境内為四節度。
希烈遣其耐辛景臻謂顔真卿曰:「不能屈節,當自焚!」積薪灌油于其庭。
真卿趨赴火,景臻遽止之。
希烈又遣其耐楊峰〔将,即亮翻。
考異曰:舊傳作「楊豐」,令從奉天記。
〕赍赦賜陳少遊及壽州刺吏張建封。
建封執峰徇于軍,腰斬于市,少遊聞之駭懼。
建封具以少遊與希烈交通之狀聞,上悅,以建封為濠、壽、廬三州都團練使。
〔少,始照翻。
使,疏吏翻。
〕希烈乃以其耐杜少誠為淮南節度使,使将步騎萬餘人先取壽州,後之江都,〔使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壽州,治壽春縣。
之,往也。
淮南節度,治江都。
〕建封遣其将賀蘭元均、邵怡守霍丘秋栅。
〔後周書賀蘭禮傳:其先與後魏俱起,有纥伏者,為賀蘭莫弗,遂以為氏。
霍丘,漢廬江松滋縣地,梁置安豐郡,東魏廢郡;隋開皇十六年,置霍丘縣;唐屬壽州。
九域志:在州東一百二十裡。
宋白曰:霍丘,本春秋時蓼國,梁置霍丘戍,隋廢戍為縣。
〕少誠竟不能過,遂南寇蕲、黃,欲斷江路。
〔蕲,渠希翻。
斷,音短。
〕時上命包佶自督江淮财賦,泝江詣行在;至蕲口,〔水經注:蕲水,源出蕲春縣北大浮山,南過其縣西,又南至蕲口,入于江。
售,其吉翻。
泝蘇故翻。
〕遇少誠入寇。
曹王臯遣蕲州刺吏伊慎将兵七千拒之,戰于永安戍,〔永安戍,在黃州黃岡縣界,梁嘗置永安郡,後廢為戍。
〕大破之,少誠脫身走,斬首萬級,包佶乃得前。
後佶入朝,具奏陳少遊奪财賦事;〔奪财賦事見上年。
佶,巨乙翻。
朝,直遙翻。
〕少遊懼,厚斂所部以償之。
〔斂,力贍翻。
〕李布烈以夏口上流要地,〔鄂州治夏口,當江、漢之會。
夏,戶雅翻。
〕使其骁将董侍募死士七千襲鄂州,刺丈李兼偃旗卧鼓閉門以待之。
侍撤屋材以焚門,兼帥士卒出戰,大破之。
〔骁,堅堯翻。
将,即亮翻。
鄂,逆各翻。
鄂州,治江夏縣,即夏口。
帥,讀曰率。
〕上以兼為鄂、嶽、沔都團練使。
〔沔,彌兖翻。
使,疏吏翻。
〕于是希烈東畏曹王臯,西畏李兼,不敢複有窺江、淮之志矣。
〔史言李希烈兵勢稍挫。
複,扶又翻。
〕 5朱滔引兵入趙境,王武俊大具犒享;〔犒,口到翻。
〕入魏境,田悅供承倍豐,使者仰候,相望于道。
丁醜,滔至永濟,〔宋白曰:永濟縣,本漢貝丘縣地,隋已後臨清縣地,大曆七年,田承嗣奏分臨清置永濟縣,屬貝州,以縣西臨永濟渠為名。
〕遣王郅見悅,約會館陶,偕行渡河。
〔館陶縣,屬魏州,在州城東稍北。
〕悅見郅曰:「悅固願從五兄南行,昨日将出軍,将士勒兵不聽悅出,曰:『國兵新破,〔謂先為馬燧等所破也。
〕戰守踰年,資儲竭矣。
〔謂守魏州,與馬燧等相持也。
〕今将士不免凍餒,何以全軍遠征!大王日自撫循,猶不能安;若舍城邑而去,朝出,暮必有變!』悅之志非敢有貳也,如将士何!已令孟佑備步騎五千,從于兄供刍牧之役。
」〔騎,奇寄翻。
〕因遣其司禮侍郎裴抗等往謝滔司禮侍郎,猶天朝禮部侍郎。
〕滔聞之,大怒曰:「田悅逆賊,向在重圍,〔重,直龍翻。
〕命如絲發,使我叛君棄兄,發兵晝夜赴之,〔事見二百二十七卷建中三年。
〕幸而得存。
許我貝州,我辭不取;尊我為天子,我辭不受。
〔事見同上年。
〕今乃負恩,誤我遠來,飾辭不出!」即日,遣馬寔攻宗城、經城,〔經城,漢古縣,時屬貝州。
宋白曰:後漢分前漢堂陽縣,于今縣西北二十裡置經縣,後魏省并南宮縣,太和十年,又于今理置經縣,尋置廣宗郡于此,北齊省郡及縣,移武強縣于此,後周複于此置廣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複于此置經城縣,宋省縣為鎮,入宗城。
〕楊榮國攻冠氏,〔去年張孝忠□□将楊榮國與李向俱赴國難。
及向收京城,諸将中獨楊榮國不見于史。
今朱滔遣楊榮國攻冠氏,乃建中三年以深州降于朱滔者。
冠氏,春秋邑名,隋分館陶東界置冠氏縣,唐屬魏州。
九域志:在州東北六十裡。
〕皆拔之;又縱回纥掠館陶頓幄帟、器皿、車、牛以去。
〔纥,下沒翻。
帟,音亦。
三禮圖:在上曰帟,四旁及上曰帷,上下四旁悉周曰幄。
又曰:帟,平帳也。
帟,主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
〕悅閉城自守。
壬午,滔遣裴抗等還,〔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分兵置吏守平恩、永濟。
〔平恩縣,屬洺州,治平恩川。
〕 6丙戍,以吏部侍郎盧翰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考異曰:實錄、新舊紀、表皆同。
蓋翰罷領選,故自吏部遷兵部耳。
〕翰,義僖之七世孫也。
〔盧義僖仕元魏,當靈後臨朝時,不附徐、鄭。
〕 7朱滔引兵北圍貝州,引水環之,〔環,音宦。
〕刺史邢曹俊嬰城拒守;縱範陽及回纥兵大掠諸縣,〔滔縱兵大掠。
〕又拔武城,〔武城,即漢東武城縣地,唐屬貝州。
九域志:在州東五十裡。
〕通德、棣二州,使給軍食;〔建中二年,朱滔據有德、棣。
〕遣馬寔将步騎五千屯冠氏以逼魏州。
8以給事中杜黃裳為江淮宣慰副使。
〔考異曰:實錄,去年十二月癸酉,已雲黃裳使江淮,此又有之。
按舊紀,去年十二月,黃裳為給事耳。
實錄誤也。
〕 9上于行宮庑下貯諸道貢獻之物,膀曰瓊林大盈庫。
〔貯,直呂翻。
〕陸贽以為戰守之功,賞曁未行而遽私别庫,則士卒怨望,無複鬬志,上疏谏,〔複,扶又翻,又音如字。
上,時掌翻。
疏,所據翻。
〕其略曰:「天子與天同德,以四海為家,何必桡廢公方,〔桡,奴教翻,屈曲也。
方,法也。
〕崇聚私貨!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乘,繩證翻。
〕虧法失人,誘奸聚慝,以斯制事,豈不過哉!」〔誘,羊久翻。
慝,吐得翻。
〕又曰:「頃者六師初降,〔降,讀如字。
天子之行,必有六師以為營衛。
不敢指言自京師出居奉天,故微其辭曰六師初降。
〕百物無儲,外扜兇徒,内防危堞,晝夜不息,殆将五旬,凍餒交侵,死傷相枕,〔堞,達協翻。
枕,職任翻。
〕畢命同力,竟夷大艱。
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絕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勞。
〔啖,徒濫翻,又徒覽翻。
〕無猛制而人不攜,懷所感也;無厚賞而人不怨,悉所無也。
〔悉,詳體也。
〕今者攻圍已解,衣食已豐,而謠讟方興,〔讟,怨謗也。
〕軍情稍阻,豈不以勇夫恒性,嗜利矜功,〔恒,戶登翻。
〕其患難既與之同憂而好樂不與之同利,〔難,乃旦翻。
好呼到翻。
樂音洛。
〕苟異恬默,能無怨咨!」〔咨,咨嗟也。
〕又曰:「陛下誠能近想重圍之殷憂,〔重,直龍翻。
殷,于謹翻。
〕追戒平居之專欲,凡在二庫貨賄,盡令出賜有功,每獲珍華,〔令,力丁翻。
珍華,猶言珍麗也。
〕先給軍賞,如此,則亂必靖,賊必平,徐駕六龍,旋複都邑,天子之貴,豈當憂貧!是乃散其小儲而成其大儲,損其小寶而固其大寶也。
」上即命去其牓。
〔去,羌呂翻。
〕 10蕭複嘗言于上曰:「宦官自難難以來,多為監軍,恃恩縱橫。
〔監,工銜翻。
橫,戶孟翻。
〕此屬但應掌宮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權國政。
」上不悅。
又嘗言:「陛下踐阼之初,聖德光被,〔應乙陵翻,當也。
掖音亦。
被,皮義翻。
〕自楊炎、盧杞黩亂朝政,以緻今日。
〔朝,直遙翻。
〕陛下誠能變更睿志,臣敢不竭力。
〔此必盧杞貶逐之後,蕭複方有是言。
更,工衡翻。
〕傥使臣依阿苟免,臣實不能!」〔蕭複蓋樸而直者。
〕又嘗與盧杞同奏事,杞順上旨,複正色曰:「盧杞言不正!」上愕然,退,謂左右曰:「蕭複輕朕!」〔此事必在蕭複、盧杞同列之時,吏因德宗命複出使而序其事于此耳。
〕戊子,命複充山南東?西、荊湖淮南、江西、鄂嶽、浙江東?西、福建、嶺南等道宣慰、安撫使,實疏之也。
〔鄂,五各翻。
使,疏吏翻。
〕既而劉從一及朝士往往奏留複,上謂陸贽曰:「朕思遷幸以來,江、淮遠方,或傳聞過實,欲遣重臣宣慰,謀于宰相及朝士,佥謂宜然。
今乃反複如是,朕為之怅恨累日。
〔朝,直遙翻。
相,息亮翻。
為,于僞翻。
〕意複悔行,使之論奏邪﹖〔意者,以意度之也。
此亦德宗猜防臣下之一事。
〕卿知蕭複何如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贽上奏,以為:「複痛自修勵,慕為清貞,用雖不周,行則可保。
〔上,時掌翻。
行,下孟翻。
〕至于輕詐如此,複必不為。
借使複欲逗留,從一安肯附會!今所言矛楯,〔韓非子:有鬻矛楯者,自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
」又自譽其楯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
」或謂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可乎﹖」其人不能答。
故後世謂議論自相反及為事自相反者,為自相矛楯。
楯,食尹翻。
〕願陛下明加辯诘。
〔诘,去吉翻。
〕若蕭複有所請求,則從一何容為隐!〔為,于僞翻。
〕若從一自有回互,則蕭複不當受疑。
陛下何憚而不辯明,乃直為此怅恨也!夫明則罔惑,辯則罔冤;惑莫甚于逆詐而不與明,〔夫,音扶。
逆者,未至而迎之也。
詐,謂人欺己也。
未見其詐,而逆以為詐,謂之逆詐。
〕冤莫痛于見疑而不與辯。
是使情僞相糅,〔糅,女救翻。
〕忠邪靡分。
茲實居上禦下之要樞,惟陛下留意。
」上亦竟不複辯也。
〔複,扶又翻。
〕 11辛卯,以王武俊為恒、冀、深、趙節度使。
壬辰,加李抱真、張孝忠并同平章事。
丙申,加田悅檢校左仆射。
〔恒,戶登翻。
使,疏吏翻。
校,古效翻。
射,寅謝翻。
〕以山南東道行軍司馬樊澤為本道節度使,前深、趙觀察使康日知為同州刺吏、奉誠軍節度使,〔以趙州與王武俊,故徙康日知。
幹元初,以同州為匡國軍節度使,今又為奉誠軍。
〕曹州刺史李納為郓州刺史、平盧節度使。
〔李納本為曹州刺史,建中二年,其父正己卒,納自領軍務,未有朝命,今方命以旌節,故先叙其本職,而加以新命。
郓,音運。
〕 12戊戍,加劉洽汴、滑、宋、亳都統副使,知都統事,李勉悉以其衆授之。
〔李勉既失守汴州,命劉洽知都統事。
汴,皮變翻。
統他綜翻,俗多從上聲。
〕 13辛醜,六軍各置統軍,〔此北門左?右羽林、龍武、神武六軍也。
考異曰:實錄雲:「诏六軍各置軍使一員。
」又雲:「因置統軍。
」按舊紀,獨置統軍耳。
今從之。
〕秩從三品,以寵勳臣。
〔從,才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