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上)
關燈
小
中
大
書之于策,量其大小,置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随其所以而釋之,以知優劣,射之言投射也。
) 何武王嘉馬宮翟方進,皆以射策甲科為郎。
房鳳以射策乙科為太史掌故。
匡衡射策甲科,以不應令,除為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
兒寬詣博士受業,以射策為掌故,以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
(并本傳。
)○明經龔遂以明經為官。
(本傳。
)袁良舉明經為太子舍人。
(袁安傳。
) 孔安國貢禹夏侯勝張禹,并以明經為博士。
眭宏翟方進,以明經為議郎。
召信臣以明經甲科為郎。
(并本傳。
)○明法鄭崇父賓以明律令為禦史。
薛宣以明習文法,诏補禦史中丞。
(并本傳。
)○治劇何并陳遵,皆舉能治劇,為令。
尹賞舉能治劇,徙頻陽令。
原涉舉能治劇,為谷口令。
(并本傳。
)○異科 元封五年,名臣文武欲盡,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将相及使絕國者。
孝昭始元五年,诏舉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
元鳳元年,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
孝宣本始元年,地震,诏内郡國舉文學高第各一人,地節三年,诏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于鄉裡者各一人。
元康元年,诏博舉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學,明于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元康四年,诏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舉茂材異倫之士。
孝元初元三年,诏丞相禦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
永光元年,诏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循行天下,舉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河平四年三月,日有蝕之,遣光祿大夫博士,行舉瀕河之郡,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陽朔二年,奉使者不稱诏,丞相禦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鴻嘉二年,诏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蝕之,臨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與部刺史舉惇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
元延元年,诏曰,乃者日蝕星隕,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以上并本紀。
) 哀帝初,平當奏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部刺史三輔三河宏農太守,舉吏民能者,莫有應書。
(溝洫志。
) 建平元年诏,其與大司馬列侯将軍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孝弟惇厚,能直言,通政事,延于側陋可親民者各一人。
建平四年,诏将軍中二千石舉明兵法有大慮者。
(并本紀。
) 元壽元年,下诏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将軍與中二千石,舉明習兵法有大慮者,各一人,将軍二人,詣公車。
(息夫躬傳。
)哀帝時,有诏舉太常。
(何武傳。
) 哀帝崩,太後诏有司舉可大司馬者。
(何武傳。
) 孝平元始元年五月,日有蝕之,公卿将軍中二千石,舉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元始二年秋,舉勇武有節明兵法郡一人詣公車,冬中二千石舉治獄平,歲一人。
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曆算鐘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
(并本紀。
) ○聘召名士 高帝十一年二月,诏曰,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本紀。
) 武帝即位,枚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
(枚乘傳。
) 建元元年,遣使者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輪,駕驷迎魯申公,弟子二人乘轺傳從。
(以紀傳條。
) 元光五年,征吏民有明當時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師古曰,令所征之人與上計者俱來,而縣次給之食。
) 元狩六年,诏遣博士分循行天下,舉獨行之君子,征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詳問隐處亡位者舉奏。
(以上并本紀。
)夏侯勝善說禮服,召為博士。
疏廣明春秋,家居授教,征為博士。
(以上并本傳。
) 昭帝時涿郡韓福,以德行征,至京師,賜策書束帛遣歸,诏曰,朕闵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裡,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長吏以時存問,常以歲八月賜羊一頭,酒二斛,不幸死者賜複衾一,祠以中牢。
(兩龔傳。
) 翼奉,元帝初即位,諸儒薦之,征待诏宦者署。
(本傳。
) 貢禹以明經潔行着聞,征為博士,曰陛下過意征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
(本傳。
) 孝哀召龔勝為谏大夫,勝薦龔舍甯壽侯嘉,有诏皆征,勝曰,竊見國家征醫巫,常為駕,征賢者宜駕,上曰大夫乘私車來邪,勝曰唯唯,有诏為駕。
(本傳。
)
) 何武王嘉馬宮翟方進,皆以射策甲科為郎。
房鳳以射策乙科為太史掌故。
匡衡射策甲科,以不應令,除為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
兒寬詣博士受業,以射策為掌故,以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
(并本傳。
)○明經龔遂以明經為官。
(本傳。
)袁良舉明經為太子舍人。
(袁安傳。
) 孔安國貢禹夏侯勝張禹,并以明經為博士。
眭宏翟方進,以明經為議郎。
召信臣以明經甲科為郎。
(并本傳。
)○明法鄭崇父賓以明律令為禦史。
薛宣以明習文法,诏補禦史中丞。
(并本傳。
)○治劇何并陳遵,皆舉能治劇,為令。
尹賞舉能治劇,徙頻陽令。
原涉舉能治劇,為谷口令。
(并本傳。
)○異科 元封五年,名臣文武欲盡,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将相及使絕國者。
孝昭始元五年,诏舉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
元鳳元年,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歸。
孝宣本始元年,地震,诏内郡國舉文學高第各一人,地節三年,诏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于鄉裡者各一人。
元康元年,诏博舉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學,明于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元康四年,诏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舉茂材異倫之士。
孝元初元三年,诏丞相禦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
永光元年,诏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循行天下,舉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河平四年三月,日有蝕之,遣光祿大夫博士,行舉瀕河之郡,舉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陽朔二年,奉使者不稱诏,丞相禦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鴻嘉二年,诏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匡朕之不逮。
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蝕之,臨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與部刺史舉惇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
元延元年,诏曰,乃者日蝕星隕,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以上并本紀。
) 哀帝初,平當奏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部刺史三輔三河宏農太守,舉吏民能者,莫有應書。
(溝洫志。
) 建平元年诏,其與大司馬列侯将軍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孝弟惇厚,能直言,通政事,延于側陋可親民者各一人。
建平四年,诏将軍中二千石舉明兵法有大慮者。
(并本紀。
) 元壽元年,下诏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将軍與中二千石,舉明習兵法有大慮者,各一人,将軍二人,詣公車。
(息夫躬傳。
)哀帝時,有诏舉太常。
(何武傳。
) 哀帝崩,太後诏有司舉可大司馬者。
(何武傳。
) 孝平元始元年五月,日有蝕之,公卿将軍中二千石,舉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元始二年秋,舉勇武有節明兵法郡一人詣公車,冬中二千石舉治獄平,歲一人。
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曆算鐘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
(并本紀。
) ○聘召名士 高帝十一年二月,诏曰,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本紀。
) 武帝即位,枚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
(枚乘傳。
) 建元元年,遣使者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輪,駕驷迎魯申公,弟子二人乘轺傳從。
(以紀傳條。
) 元光五年,征吏民有明當時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師古曰,令所征之人與上計者俱來,而縣次給之食。
) 元狩六年,诏遣博士分循行天下,舉獨行之君子,征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詳問隐處亡位者舉奏。
(以上并本紀。
)夏侯勝善說禮服,召為博士。
疏廣明春秋,家居授教,征為博士。
(以上并本傳。
) 昭帝時涿郡韓福,以德行征,至京師,賜策書束帛遣歸,诏曰,朕闵勞以官職之事,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裡,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長吏以時存問,常以歲八月賜羊一頭,酒二斛,不幸死者賜複衾一,祠以中牢。
(兩龔傳。
) 翼奉,元帝初即位,諸儒薦之,征待诏宦者署。
(本傳。
) 貢禹以明經潔行着聞,征為博士,曰陛下過意征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
(本傳。
) 孝哀召龔勝為谏大夫,勝薦龔舍甯壽侯嘉,有诏皆征,勝曰,竊見國家征醫巫,常為駕,征賢者宜駕,上曰大夫乘私車來邪,勝曰唯唯,有诏為駕。
(本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