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下)
關燈
小
中
大
○舉廉(孝廉附)
孝文十二年,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萬家之縣,雲無應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其遣谒者勞賜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
(師古曰,自二百石以上每百石加三匹也。
) 孝景後二年,诏曰,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亡訾又不得官,朕甚湣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并本紀。
) 董仲舒曰,臣愚以為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故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
(本傳。
) 元朔元年冬,诏曰,朕深诏執事興廉舉孝,今或至阖郡而不薦一人,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曰,不舉孝,不奉诏,常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
(本紀。
) 孝宣黃龍元年,诏曰,舉廉吏誠欲得其真也,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請,秩祿上通,足以效其賢材,自今以來毋得舉。
(本紀,韋昭曰,吏六百石者,不得複舉為廉吏也。
) 孝平元始元年,令宗室,其為吏舉廉,佐史補四百石。
(本紀。
)趙廣漢為平準令,察廉,為陽翟令。
朱博以太常掾,察廉,補安陵丞。
蕭望之察廉,為大行治禮丞。
薛宣以大司農鬥食屬,察廉補不其丞。
光祿勳于永除王嘉為掾,察廉為南陵丞,複察廉,為長陵尉。
張敞補太守卒史,察廉為甘泉倉長。
黃霸察廉補河東均輸長,複察廉為河南太守丞。
尹賞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
王吉以郡吏舉孝廉,為郎。
(并本傳。
)池陽令舉廉吏獄掾王立。
(薛宣傳。
)京房以孝廉,為郎。
師丹孟喜,并舉孝廉,為郎。
劉輔舉孝廉,為襄贲令。
平當察廉,為順陽長。
(并本傳。
)○孝弟力田孝惠四年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複其身。
高後元年二月,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孝文十二年三月,诏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導民焉。
(并本紀。
) 孝宣地節四年,诏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于鄉裡者各一人。
(本紀。
)元康元年,加賜鳏寡孤獨三老孝弟力田帛。
四年,加賜孝弟力田帛。
○任子 父任。
(漢儀注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産若子一人為郎。
)蘇武以父任為郎。
劉向以父任為辇郎。
孔光子男放為侍郎。
董恭為禦史,任賢為太子舍人。
蕭育以父任為太子庶子。
史丹九男,皆以丹任為侍中。
韋元成以父任為郎。
(本傳。
) 陳萬年子鹹以萬年任為郎。
(本傳。
)汲黯以父任為太子洗馬。
伏湛以父任為博士弟子。
史丹馮野王,皆以父任為太子中庶子。
杜延年以三公子補軍司空。
辛慶忌以父任為右校丞。
(并本傳。
) 虎贲諸郎皆父死子代。
(荀綽晉百官表注,虎贲諸郎皆父死子代,漢制也。
)兄任。
霍去病任光為郎。
(霍光傳。
) 楊恽以忠任為郎。
爰盎兄哙任盎為郎。
(并本傳。
)族父任。
成帝時,侯霸以族父任為太子舍人。
(本傳。
) 宗家任。
趙廉以淮南王舅侯周陽子由以宗家任為郎。
(甯成傳。
)緻仕。
元始二年,遣龔勝邴漢策曰,其上子孫若同産同産子一人,所上子男,皆除為郎。
(龔勝傳。
) 董仲舒曰,夫長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未必賢也。
(本傳。
) 宣帝時,王
(師古曰,自二百石以上每百石加三匹也。
) 孝景後二年,诏曰,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亡訾又不得官,朕甚湣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并本紀。
) 董仲舒曰,臣愚以為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故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
(本傳。
) 元朔元年冬,诏曰,朕深诏執事興廉舉孝,今或至阖郡而不薦一人,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曰,不舉孝,不奉诏,常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
(本紀。
) 孝宣黃龍元年,诏曰,舉廉吏誠欲得其真也,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請,秩祿上通,足以效其賢材,自今以來毋得舉。
(本紀,韋昭曰,吏六百石者,不得複舉為廉吏也。
) 孝平元始元年,令宗室,其為吏舉廉,佐史補四百石。
(本紀。
)趙廣漢為平準令,察廉,為陽翟令。
朱博以太常掾,察廉,補安陵丞。
蕭望之察廉,為大行治禮丞。
薛宣以大司農鬥食屬,察廉補不其丞。
光祿勳于永除王嘉為掾,察廉為南陵丞,複察廉,為長陵尉。
張敞補太守卒史,察廉為甘泉倉長。
黃霸察廉補河東均輸長,複察廉為河南太守丞。
尹賞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
王吉以郡吏舉孝廉,為郎。
(并本傳。
)池陽令舉廉吏獄掾王立。
(薛宣傳。
)京房以孝廉,為郎。
師丹孟喜,并舉孝廉,為郎。
劉輔舉孝廉,為襄贲令。
平當察廉,為順陽長。
(并本傳。
)○孝弟力田孝惠四年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複其身。
高後元年二月,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孝文十二年三月,诏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導民焉。
(并本紀。
) 孝宣地節四年,诏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于鄉裡者各一人。
(本紀。
)元康元年,加賜鳏寡孤獨三老孝弟力田帛。
四年,加賜孝弟力田帛。
○任子 父任。
(漢儀注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産若子一人為郎。
)蘇武以父任為郎。
劉向以父任為辇郎。
孔光子男放為侍郎。
董恭為禦史,任賢為太子舍人。
蕭育以父任為太子庶子。
史丹九男,皆以丹任為侍中。
韋元成以父任為郎。
(本傳。
) 陳萬年子鹹以萬年任為郎。
(本傳。
)汲黯以父任為太子洗馬。
伏湛以父任為博士弟子。
史丹馮野王,皆以父任為太子中庶子。
杜延年以三公子補軍司空。
辛慶忌以父任為右校丞。
(并本傳。
) 虎贲諸郎皆父死子代。
(荀綽晉百官表注,虎贲諸郎皆父死子代,漢制也。
)兄任。
霍去病任光為郎。
(霍光傳。
) 楊恽以忠任為郎。
爰盎兄哙任盎為郎。
(并本傳。
)族父任。
成帝時,侯霸以族父任為太子舍人。
(本傳。
) 宗家任。
趙廉以淮南王舅侯周陽子由以宗家任為郎。
(甯成傳。
)緻仕。
元始二年,遣龔勝邴漢策曰,其上子孫若同産同産子一人,所上子男,皆除為郎。
(龔勝傳。
) 董仲舒曰,夫長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未必賢也。
(本傳。
) 宣帝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