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上)
關燈
小
中
大
○賢良方正(茂材異等附)
孝文二年,诏曰,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二三執政,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十五年,诏諸侯王公卿君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谏者,上親策之,傅納以言。
孝武建元元年,诏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谏之士。
元光元年五月,诏賢良曰,賢良明于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鹹以書對,朕親覽焉,于是董仲舒公孫宏等出焉。
(以上并本紀。
)五年,複征賢良文學。
(公孫宏傳。
) 孝昭始元元年閏月,遣故廷尉持節行郡國,舉賢良,五年六月,诏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
孝宣本始四年四月,郡國地震,诏令三輔太常内郡國,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地節三年,诏令内郡國舉賢良方正可親民者。
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地震,朕甚懼焉,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
神爵四年四月,令内郡國舉賢良可親民者各一人。
孝元初元二年三月,诏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隴西,郡丞相禦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谏之士。
永光二年三月日有食之,诏令内郡國舉茂材異等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孝成建始二年二月,诏三輔内郡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建始三年十二月,日蝕地震,诏丞相禦史與将軍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國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之士,詣公車,朕将覽焉。
(以上并本紀。
)上盡召直言之士,詣白虎殿對策。
(杜欽傳。
) 元延元年七月,诏曰,乃者日蝕星隕,今孛星見東井,公卿大夫博士議郎,以經對,與内郡國舉方正能直言極谏者各一人。
(師古曰,令公卿與内郡國共舉。
) 孝哀元壽元年正月,日有蝕之,诏公卿大夫,其與将軍列侯中二千石,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以上并本紀。
)○茂材異等 武帝初即位,轅固複以賢良征,固老罷歸之。
(轅固傳。
) 武帝即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時公孫宏年六十,以賢良征為博士,使匈奴,還報不合意,上怒以為不能,宏乃移病免歸,元光五年,複征賢良,菑川國複推上宏,宏謝曰,前已嘗西用,不能,罷,願更選,國人固推宏,宏至太常對策,時對者百餘人,太常奏宏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宏對為第一。
(本傳。
) 武帝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上,待以不次之位。
(東方朔傳。
) 建元元年,丞相绾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
(武帝紀。
) 孝宣元康四年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存問鳏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能之士。
孝元舉茂才,富平侯張勃舉陳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谥曰缪侯,湯下獄論。
(陳湯傳。
) 何武為京兆尹,坐舉方正所舉者召見盤辟雅拜,武坐左遷楚内史。
(本傳。
)○博士弟子 武帝元朔五年,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裡,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辄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辄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辄罷之,而請諸能稱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滞,請選擇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藝以上,補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補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邊郡一人,先用誦多者,不足,擇掌故以補中二千石屬,文學掌故補郡屬,備員,請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
(儒林傳。
) 張湯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
(本傳。
) 平帝時,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儒林傳。
)兒寬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
文翁選郡縣小吏十餘人,遣詣京師,受業博士。
終軍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
蕭望之以令詣太常受業。
(以上并本傳。
)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
(王式傳。
) 成帝時,伏湛以父任為博士弟子。
(本傳。
) 山陽侯張當居,坐為太常擇博士弟子故不以實,完為城旦。
(功臣表下。
)○試學童 漢興,蕭何草律,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禦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辄舉劾。
(藝文志。
) ○射策 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
(儒林傳贊,師古曰,射策者,謂為問難疑義,
十五年,诏諸侯王公卿君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谏者,上親策之,傅納以言。
孝武建元元年,诏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谏之士。
元光元年五月,诏賢良曰,賢良明于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鹹以書對,朕親覽焉,于是董仲舒公孫宏等出焉。
(以上并本紀。
)五年,複征賢良文學。
(公孫宏傳。
) 孝昭始元元年閏月,遣故廷尉持節行郡國,舉賢良,五年六月,诏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
孝宣本始四年四月,郡國地震,诏令三輔太常内郡國,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地節三年,诏令内郡國舉賢良方正可親民者。
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地震,朕甚懼焉,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
神爵四年四月,令内郡國舉賢良可親民者各一人。
孝元初元二年三月,诏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隴西,郡丞相禦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谏之士。
永光二年三月日有食之,诏令内郡國舉茂材異等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孝成建始二年二月,诏三輔内郡舉賢良方正各一人。
建始三年十二月,日蝕地震,诏丞相禦史與将軍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國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之士,詣公車,朕将覽焉。
(以上并本紀。
)上盡召直言之士,詣白虎殿對策。
(杜欽傳。
) 元延元年七月,诏曰,乃者日蝕星隕,今孛星見東井,公卿大夫博士議郎,以經對,與内郡國舉方正能直言極谏者各一人。
(師古曰,令公卿與内郡國共舉。
) 孝哀元壽元年正月,日有蝕之,诏公卿大夫,其與将軍列侯中二千石,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以上并本紀。
)○茂材異等 武帝初即位,轅固複以賢良征,固老罷歸之。
(轅固傳。
) 武帝即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時公孫宏年六十,以賢良征為博士,使匈奴,還報不合意,上怒以為不能,宏乃移病免歸,元光五年,複征賢良,菑川國複推上宏,宏謝曰,前已嘗西用,不能,罷,願更選,國人固推宏,宏至太常對策,時對者百餘人,太常奏宏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宏對為第一。
(本傳。
) 武帝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上,待以不次之位。
(東方朔傳。
) 建元元年,丞相绾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
(武帝紀。
) 孝宣元康四年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存問鳏寡,覽觀風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異能之士。
孝元舉茂才,富平侯張勃舉陳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谥曰缪侯,湯下獄論。
(陳湯傳。
) 何武為京兆尹,坐舉方正所舉者召見盤辟雅拜,武坐左遷楚内史。
(本傳。
)○博士弟子 武帝元朔五年,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複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裡,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辄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辄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辄罷之,而請諸能稱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滞,請選擇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藝以上,補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補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邊郡一人,先用誦多者,不足,擇掌故以補中二千石屬,文學掌故補郡屬,備員,請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
(儒林傳。
) 張湯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
(本傳。
) 平帝時,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儒林傳。
)兒寬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
文翁選郡縣小吏十餘人,遣詣京師,受業博士。
終軍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
蕭望之以令詣太常受業。
(以上并本傳。
)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
(王式傳。
) 成帝時,伏湛以父任為博士弟子。
(本傳。
) 山陽侯張當居,坐為太常擇博士弟子故不以實,完為城旦。
(功臣表下。
)○試學童 漢興,蕭何草律,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禦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辄舉劾。
(藝文志。
) ○射策 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
(儒林傳贊,師古曰,射策者,謂為問難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