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七

關燈
宜永貴、仍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提督操江、兼巡撫安、徽、甯、池、太、廣、仍管光、固、蕲、廣、黃、德、湖口等處地方軍務、兼管巡江。

      ○以鑲黃旗漢軍原任梅勒章京馬程祯、正黃旗漢軍牛錄章京馬成勳、俱為甲喇章京。

      ○裁古北、桃林、潘家等口抽分漢官。

    每差止留滿官一員。

    筆帖式二員。

      ○甲午。

    四川巡撫高民瞻奏報、臣統率弁兵、進取成都。

    逆賊聞風逃遁。

    追至新津河、陣斬及溺死無算。

    僞官俱繳印投誠。

    川西底定。

    命所司察叙。

      ○乙未。

    以正白旗漢軍牛錄章京金光祖、為甲喇章京。

      ○起降調陝西右布政使蕭時彥、以原官管雲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事。

    升湖廣上湖南道參議彭而述、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管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事。

    衡州府知府李光座、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提調學政。

    江西臨江府知府胡允、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湖南道。

      ○丙申。

    夕月于西郊。

    遣公愛星阿行禮。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奏報、安南國都将太傅宗國公武公恣、遣目吏玉川伯鄧福綏、朝陽伯阮光華、赍啟赴信郡王軍前。

    摅忱納款。

    報聞。

      ○升正紅旗漢軍牛錄章京吳延祚、為甲喇章京。

      ○丁酉。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遣大學士額色黑、祭先師孔子。

      ○大學士金之俊、請假回籍遷葬允之。

      ○以陝西固原中軍李變龍陣亡。

    蔭其子占春、為拖沙喇哈番  ○戊戌。

    遣官祭大社。

    大稷。

    上自南苑還宮。

      ○己亥。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裁湖廣沅陵縣會溪巡檢司巡檢。

    溆浦縣鎮甯巡檢司巡檢。

    五開衛新化守禦所吏目。

    廣西柳州衛、南丹衛、慶遠衛經曆。

    賓州常豐倉倉官。

    靈川縣大龍驿、興安縣白雲驿、永福縣三裡驿、全州城南驿、平樂縣昭潭驿、昭平縣昭平驿、蒼梧縣府門驿、桂平縣府門驿、平南縣烏江驿、貴縣懷澤驿、馬平縣雷塘驿、雒容縣雒容驿、柳城縣東江驿、來賓縣在城驿、象州象台驿、武宣縣仙山驿、賓州在城驿、遷江縣清水驿、宜山縣宜陽驿各驿丞。

      ○庚子。

    安南将軍固山額真明安達禮等奏報、臣等自荊州赴援江甯。

    八月初七日至荻港。

    聞賊乘船千餘艘、赴江甯、泊三山峽。

    随分兵前進、至舊縣地方。

    僞都督楊文英等、于揚子江港口迎戰。

    我兵擊敗之。

    擒斬僞副将一員。

    獲船隻器械甚多。

    下所司議叙。

      ○辛醜。

    升貴州貴甯道參議曹士琦、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漢羌兵備道。

      ○壬寅。

    戶科都給事中朱紹鳳奏言、蔡士英、宜永貴、皆以在告推用。

    江淮初當蹂<閵>。

    急藉撫綏。

    乞召谕二臣、星馳赴任。

    綢缪調度密奏機宜。

    又逆渠餘氛。

    必返故巢漳泉一帶。

    軍需孔急而藩司王顯祚、為周亮工一案、羁留京邸。

    經年曠職。

    聞亮工曾經廷臣保舉。

    而宜永貴保全閩省之功。

    亮工與王進二人、均有協贊之力。

    今二人系獄一載有餘。

    宜令該部速為審結。

    若贓款皆真、何不早正懲貪之法。

    如果糾參失實、亦當大破瞻顧之情。

    惜人才而昭國法。

    不可稽延□山戊不□月也。

    疏入。

    得上□日、言官言事、當恪循職掌、秉公陳奏。

    此奏、内稱揚蔡士英、宜永貴、又言周亮王、王進、保閩有功。

    久系未覆。

    及案内王顯祚、有無關涉。

    明系沽名市恩。

    甚屬不合。

    朱紹鳳着降五級。

    調外用。

      ○甲辰。

    江甯巡撫蔣國柱奏報、逆寇鄭成功、自江甯敗遁南下。

    複犯崇明。

    遊擊劉國玉等擊敗之。

    賊俱南遁。

    下所司察叙。

      ○旌表桂林失陷時定南王所屬殉難婦女牛氏、孔氏等、一百一十九口。

    各給銀建坊如例。

      ○乙巳。

    上幸南苑。

      ○浙江總督趙國祚奏報、七月初九日、台溫、郡城、黃岩、太平、甯海三縣、海門、松門、盤石三衛、前所新河、楚門、健跳四所、同日飓風。

    損壞城樓炮台民房甚多。

    下所司知之。

      ○丙午。

    上自南苑還宮。

      ○升正黃旗漢軍甲喇章京金維垣、鑲白旗漢軍甲喇章京杜忠、正白旗漢軍甲喇章京吳天壽、俱為梅勒章京。

      ○以緻仕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金聲堯子玉成襲替  ○裁江西清江縣蕭灘驿、新喻縣羅溪驿、南城縣旴江驿、鉛山縣車盤驿、安仁縣紫雲驿、南康府匡廬驿驿丞。

    饒州府倉大使  ○戊申。

    裁山東靈山衛、鳌山衛經曆。

    永阜倉副使歸并大使濟南府晏城、五甯、東北、置馬、桃園、兖州府東原、新橋、滕陽、各驿驿丞歸并同城典史。

    東昌府渡口水驿、歸并清源驿。

      ○庚戌。

    遣官祭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喀爾喀部落丹津喇嘛等來貢馬。

    宴赉如例。

      ○戶部左侍郎林起龍條奏、更定綠旗兵制略曰。

    臣聞國家之治亂、視兵馬之強弱。

    國家之貧富、視兵馬之多少。

    其強弱多少之分、在于有制與無制而已。

    有制之師、兵馬精強。

    器械堅利。

    号令嚴明。

    可以戰。

    可以守。

    兵雖少也。

    一以當十。

    饷愈省。

    兵愈強。

    而國富。

    無制之師、兵馬罷弱。

    器械鈍敝。

    号令生疎。

    不可戰。

    不可守。

    兵雖多也。

    萬不敵千。

    饷愈費。

    兵愈弱。

    而國貧。

    此曆來用兵不易之大端也。

    今天下綠旗營兵。

    幾六十萬。

    每□山戊不□費月糧二百餘萬石。

    饷銀一千餘萬兩。

    然而地方有事、即請滿洲大兵。

    是六十萬之多、曾不足當數萬之用。

    其故何也。

    臣請一一陳之。

    如一将官赴任。

    召募家丁、随營開糧。

    軍牢、伴當、吹手、轎夫、皆充兵數。

    甚有地方鋪戶、令子侄充兵、以免差徭。

    其月饷、則歸之本管。

    此兵丁無實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