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七

關燈
疾追至鎮江瓜州。

    諸賊聞風乘舟而遁。

    大軍于二十八日回江甯。

    得上□日、據奏滿漢官兵奮勇。

    水陸并進。

    擒巢  □刀逆寇甚多。

    克奏大捷。

    深可嘉悅。

    着該部從優議叙具奏。

      ○裁直隸漷縣、歸并通州。

    興濟縣、歸并青縣。

    增設巡檢一員。

    永甯縣歸并延慶州。

      ○庚寅。

    上禦經筵。

      ○升翰林院侍讀學士章雲鹭、為國子監祭酒。

      ○升正紅旗漢軍郎中兼牛錄章京阿爾泰、為甲喇章京。

      ○升陝西河州副将蕭鳴祚、為都督佥事、管廣西浔梧副将事。

    鞏昌副将許占魁、為都督佥事、管紫荊關副将事。

    副将管延安營參将事高必昌、為署都督佥事、管湖廣洞庭湖水師副将事。

    參将管慶陽營副将事李正芳、為陝西甯夏花馬池副将。

      ○兵部議覆左副都禦史袁懋功疏言、直隸八府武生、與京衛武生、總屬畿輔人才。

    允宜歸并合試。

    其中額、應酌量共取二百名。

    京衛武生一百名。

    外州縣衛所武生一百名。

    用翰林官二員為主考。

    小京職四員為同考官。

    順天府堂官為提調。

    禦史二員為監試。

    其頭場二場、監射馬步箭。

    考驗技勇。

    仍照舊例、臣部滿漢右侍郎考試。

    報可。

      ○辛卯。

    兵部遵上□日再行回奏、臣等才識卑庸。

    籌畫未周。

    以負皇上委任至意。

    惟有席藁待罪。

    靜聽處分。

    得上□日、吏部議奏。

      ○壬辰。

    升山東東昌道副使郎永清、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下荊南道。

    廣東驿傳道副使吳嵩允、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湖北道。

    山西大同道佥事戚良宰、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武昌道。

    刑部郎中吳治彙、為廣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府江道。

    補服阕廣西驿傳道張弘俊、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清軍驿傳道。

      ○翰林院掌院學士折庫讷、密陳四事。

    一曰均田以為披甲人恒産。

    年來用兵。

    披甲人買馬制械。

    奴仆逃亡。

    生業凋零。

    艱難日甚。

    我國家初定中原。

    凡官屬兵丁、俱計丁授田。

    富厚有力之家、得田每至數百晌。

    滿洲披甲人、或止父子或止兄弟、或止一身、得田不過數晌。

    征役甚煩。

    授田甚少。

    殊為可憫。

    今當有事之秋。

    應勿論人丁多少。

    概視差等、均授以田。

    其閑散人戶、亦行量給。

    凡有增減定例。

    或十年、或十五年、一加編審。

    如此、則田畝得均。

    而甲兵日廣。

    居則資生有策。

    行則軍威克壯矣。

    一曰增漢軍兵力。

    今各省駐防出征、多用漢軍。

    計在京各旗披甲馬兵、不過百人。

    而固山額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錄章京、亦在其内。

    兵少若此、征戰安所賴乎。

    按漢軍定例。

    不論新舊、每壯丁五名、各出馬步甲一副。

    合而計之、其堪披甲者、亦不甚多。

    臣愚以為凡直隸、山西、陝西、山東、河南各省人民。

    有精壯善騎射者。

    請敕督撫提鎮、凡司道副參以上、每年定限選拔送京。

    編入漢軍牛錄披甲。

    訓練二三年。

    皆同舊人。

    或令駐防。

    或令出征。

    事必有濟矣。

    一曰慎選綠旗官兵。

    今天下錢糧、大半耗于綠旗。

    雖星羅棋布。

    遍滿海内。

    一有寇警、仍請在内禁旅。

    此皆将帥失人故也。

    今後凡提鎮等緊要員缺。

    請不論滿洲、蒙古、漢軍、漢人、但選其夙娴軍旅、精明強幹之員補授。

    至該地方武弁、及閑散聽用各員内。

    不乏才幹之人。

    若該督撫提鎮、所見既确。

    一遇緊要缺出、宜即酌量升補。

    以示鼓勵。

    簡閱士卒内精勇者、号為前鋒兵。

    錢糧量加優給。

    視其勞績擢用。

    以開上進之路。

    汰其老弱、不得充數冒濫。

    庶軍事修明。

    不緻虛糜糧饷。

    而地方有事、亦有攸賴矣。

    一曰亟收人心。

    近聞江南各州縣寇亂、有望風迎降者。

    有縛官獻城者。

    此皆将帥紀律不明。

    有司撫綏無術。

    以緻若此。

    夫叛逆固不可寬。

    若詳究其由、豈有阖城官民同謀從逆之理。

    必有奸宄之徒、首為倡亂。

    今天威遠震。

    大軍已發。

    滅寇在旦夕間。

    設将叛逆之人、概伸國法。

    數十城百姓、盡加誅戮。

    不但有傷我皇上如天之仁。

    恐後此有不幸而陷于賊者、将益堅其從逆之心矣。

    請速密谕大兵、但誅其渠魁。

    其迫脅株連愚民、概與赦免。

    則财賦之地、不至傷殘。

    而聖德垂之萬世矣。

    下所司議  ○癸巳。

    上幸南苑。

      ○命固山額真劉之源、為鎮海大将軍同梅勒章京張元勳、周繼新、領官屬兵丁駐防鎮江。

    賜之敕曰。

    茲以京口重地。

    特命爾劉之源、挂鎮海大将軍印。

    同梅勒章京張元勳周繼新等鎮守駐防鎮江京口。

    務在整饬兵馬。

    申嚴紀律。

    如遇海寇侵犯。

    即督率兵将、力巢□刀嚴防。

    毋容片帆入江一賊登陸。

    江甯蘇松常鎮等處沿海沿江地方有警、該督撫請兵。

    爾等酌量援巢□刀。

    凡事會同該督撫、及江甯滿漢提督、商酌計議而行。

    不得輕躁疎虞。

    所用糧草、該督撫布政司按期支給。

    仍嚴束兵将、不許橫行搶掠民物。

    及借打草放馬為名、擾害農業。

    務令兵民相安。

    不為地方所苦。

    凡民間一應事情、系有司職掌。

    及江上往來官民船艘、聽江防等官盤诘放行。

    俱不許幹豫。

    務體朕靖寇安民之意。

    所統将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

    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至于骁騎校以下、除死罪外。

    其餘大小罪過、俱與衆将商酌、便宜處分。

    敕中開載未盡事宜、應奏者奏。

    應行者行爾等各以舊勳、特為簡任。

    須協謀并力、以副委任。

    伫膺懋賞。

    如或貪黩乖張。

    縱兵玩寇。

    贻誤汛守。

    國憲具存。

    爾等慎之毋忽。

      ○命大學士劉正宗、衛周祚、為會試主考官。

      ○起原任漕運總督蔡士英、仍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等處。

    地方海防軍務兼理糧饷。

    福建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