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大名道副使王度、為太仆寺少卿。
○升直隸懷來道副使吳執忠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督糧道。
浙江杭嚴道佥事範印心、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口北道。
山西甯武道佥事張自涵、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南道。
湖廣湖北道參議徐騰蛟、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西道。
湖廣武昌道參議陳子達、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甯夏道。
湖廣下荊南道參議曹申吉、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陳兵備道。
大理寺右寺正荊世爵、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甯韶道。
○壬午。
裁廣東龍門、從化、新安、新甯、清遠、陽山、連山、樂昌、仁化、乳源、翁源、和平、永安、長甯、大埔、惠來、普甯、平遠、廣甯、封川、開建、恩平、開平、信宜、吳川、石城、遂溪、徐聞、靈山、會同、樂會、定安、感恩、昌化、陵水、東安、西甯江南砀山、各縣儒學訓導。
○命戶部尚書車克、往江南催集各省錢糧、制造戰船。
賜之敕曰。
進巢□刀海寇。
制造戰船。
需用錢糧浩繁。
必應用不匮、始可刻期告成。
今特遣爾前往江南。
凡各省額賦、除兵饷外。
酌量堪動項款。
移會各該督撫、作速催取起解。
爾察明驗收。
轉發督造船隻官員。
用濟急需。
如各該督撫催督不力。
司道有司、徵解延綏。
緻誤營造。
即指名題參、以憑究處。
爾受茲任。
益當夙夜恪勤。
副朕簡倚之意。
○戶部倉場侍郎林起龍考滿。
蔭一子入監讀書。
○授僞德安侯狄三品、為抒誠侯僞總兵馮萬保、為都督同知。
以擒僞王馮雙禮、來獻故也 ○甲申。
上自南苑還宮 ○昏刻有流星大如盞赤黃色。
起自牛宿。
東北行至近濁。
○乙酉。
辰刻。
日生暈。
赤黃色。
○丙戌。
禮部議覆憲臣袁懋功疏奏、請照會典舉行祫祭禮。
得上□日、是。
○兵部遵上□日回奏、科臣楊雍建、以海寇突犯江南。
劾臣等失于運籌。
但地方戰守功罪、叙赉究處臣部俱照例遵行。
自有海警以來。
凡調發征讨重大機宜、即奏請裁度。
并未因循然逆賊狂逞。
臣等運籌無能。
罪何能辭。
疏入。
得上□日、樞臣職司戎務。
調度機宜須盡心籌畫。
方為不負委任此奏巧言飾辯殊屬不合。
仍着明白回奏。
○戊子。
補服阕右春坊右谕德章雲鹭、為翰林院侍讀學士。
複職左春坊左庶子曹本榮、裁缺左春坊左庶子張士甄、俱為翰林院侍講學士 ○以正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張所養、為甲喇章京。
○定順天府進取儒童額二十五名。
大興、宛平二縣、各二十名 ○偏沅巡撫袁廓宇疏報、烈婦、銅鼓衛貢生沈朝俊妻何氏。
遇賊。
抗節不辱。
投小橋江。
賊複出之。
罵賊不污而死。
貞女、綏甯縣曾氏女許配蕭方林。
年十六、方林故。
女聞訃奔喪。
遂撫侄為嗣。
親操井臼、以事姑嫜。
俱請照例旌表。
章下禮部議 ○福建省城、及長樂連江、羅源等縣、飓風霪雨壞城垣廬舍。
兵民有壓死者。
○三法司會議、陳保袁二、黑子、恃強行兇将無辜之侍衛阿拉那、擅行綁縛。
捏誣酗酒、持刀刺人。
情罪重大。
俱應立斬。
議上。
得上□日、陳保、袁二、俱着即處斬。
黑子情罪亦大。
但遽拟立斬。
是否允協。
着另議具奏。
八月。
己醜朔。
命貴州土官、每遇□山戊不□終。
各将世系履曆、及有無嗣子、開報布政司注冊。
三年入觐時、報部。
以憑稽核。
○加彜陵總兵官張大元右都督。
以其捐赀修葺營房城垣故也。
○江南總督郎廷佐奏報、海寇自陷鎮江、勢愈猖獗。
于六月二十六日、逼犯江甯。
城大兵單、難于守禦。
幸貴州凱旋梅勒章京噶褚哈、馬爾賽等、統滿兵從荊州乘船回京。
聞賊犯江甯星夜疾抵江甯臣同駐防昂邦章京喀喀木、梅勒章京噶褚哈等密商。
乘賊船尚未齊集、當先擊其先到之船。
喀喀木、噶褚哈等、發滿兵乘船八十艘。
于六月三十日兩路出巢□刀。
擊敗賊衆。
斬級頗多。
獲船二十艘。
印二顆。
至七月十二日、逆渠鄭成功、親擁戰艦數千賊衆十餘萬登陸。
攻犯江甯。
城外連下八十三營。
絡繹不絕。
安設大炮地雷。
密布雲梯。
複造木栅、思欲久困。
又于上江下江、以及江北等處、分布賊艘。
阻截要路。
臣與喀喀木等、晝夜固守。
以待援兵協巢□刀。
至七月十五日、蘇松水師總兵官梁化鳳、親統馬步官兵三千餘名至江甯。
又撫臣蔣國柱、調發蘇松提督标下遊擊。
徐登第、領馬步兵三百名。
金山營參将張國俊、領馬步兵一千名。
水師右營守備王大成、領馬步兵一百五十名。
駐防杭州協領牙他裡等、領官兵五百名。
俱抵江甯。
臣等公議、賊今分兵逼城。
立三營于儀鳳、鐘阜二門外。
當先擊之。
随于七月二十三日、派滿兵堵賊諸營。
防其應援。
遂發總督提督兩标綠旗官兵、并梁化鳳标營官兵、從儀鳳鐘阜二門出巢□刀。
賊踞木栅、并力迎敵。
我軍各将領、奮不顧身。
冒險先登。
鏖戰良久。
陣擒僞總統餘新。
并斬僞總兵二員。
轉死賊衆無算。
至晚收軍。
臣等又公議、滿洲綠旗官兵、悉出擊賊。
恐城内空虛。
留臣守城。
其喀喀木、噶褚哈、馬爾賽、梁化鳳等、由陸路進。
漢兵提督管效忠、協領紮爾布巴圖魯、費雅住巴圖魯、臣标副将馮武卿等、由水路進。
各統官兵、次日五鼓齊出。
賊已離營、屯紮高山。
擺設挨牌火炮。
列。
陳迎敵。
我兵自下仰攻。
鏖戰多時。
賊始大敗。
生擒僞提督甘輝、并僞總兵等官。
陣斬賊衆不計其數。
燒毀賊艘五百餘隻。
餘孽順流敗遁。
喀喀木、噶褚哈等、複領水陸兩路官兵。
○升直隸懷來道副使吳執忠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分守督糧道。
浙江杭嚴道佥事範印心、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口北道。
山西甯武道佥事張自涵、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南道。
湖廣湖北道參議徐騰蛟、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西道。
湖廣武昌道參議陳子達、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甯夏道。
湖廣下荊南道參議曹申吉、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陳兵備道。
大理寺右寺正荊世爵、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甯韶道。
○壬午。
裁廣東龍門、從化、新安、新甯、清遠、陽山、連山、樂昌、仁化、乳源、翁源、和平、永安、長甯、大埔、惠來、普甯、平遠、廣甯、封川、開建、恩平、開平、信宜、吳川、石城、遂溪、徐聞、靈山、會同、樂會、定安、感恩、昌化、陵水、東安、西甯江南砀山、各縣儒學訓導。
○命戶部尚書車克、往江南催集各省錢糧、制造戰船。
賜之敕曰。
進巢□刀海寇。
制造戰船。
需用錢糧浩繁。
必應用不匮、始可刻期告成。
今特遣爾前往江南。
凡各省額賦、除兵饷外。
酌量堪動項款。
移會各該督撫、作速催取起解。
爾察明驗收。
轉發督造船隻官員。
用濟急需。
如各該督撫催督不力。
司道有司、徵解延綏。
緻誤營造。
即指名題參、以憑究處。
爾受茲任。
益當夙夜恪勤。
副朕簡倚之意。
○戶部倉場侍郎林起龍考滿。
蔭一子入監讀書。
○授僞德安侯狄三品、為抒誠侯僞總兵馮萬保、為都督同知。
以擒僞王馮雙禮、來獻故也 ○甲申。
上自南苑還宮 ○昏刻有流星大如盞赤黃色。
起自牛宿。
東北行至近濁。
○乙酉。
辰刻。
日生暈。
赤黃色。
○丙戌。
禮部議覆憲臣袁懋功疏奏、請照會典舉行祫祭禮。
得上□日、是。
○兵部遵上□日回奏、科臣楊雍建、以海寇突犯江南。
劾臣等失于運籌。
但地方戰守功罪、叙赉究處臣部俱照例遵行。
自有海警以來。
凡調發征讨重大機宜、即奏請裁度。
并未因循然逆賊狂逞。
臣等運籌無能。
罪何能辭。
疏入。
得上□日、樞臣職司戎務。
調度機宜須盡心籌畫。
方為不負委任此奏巧言飾辯殊屬不合。
仍着明白回奏。
○戊子。
補服阕右春坊右谕德章雲鹭、為翰林院侍讀學士。
複職左春坊左庶子曹本榮、裁缺左春坊左庶子張士甄、俱為翰林院侍講學士 ○以正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張所養、為甲喇章京。
○定順天府進取儒童額二十五名。
大興、宛平二縣、各二十名 ○偏沅巡撫袁廓宇疏報、烈婦、銅鼓衛貢生沈朝俊妻何氏。
遇賊。
抗節不辱。
投小橋江。
賊複出之。
罵賊不污而死。
貞女、綏甯縣曾氏女許配蕭方林。
年十六、方林故。
女聞訃奔喪。
遂撫侄為嗣。
親操井臼、以事姑嫜。
俱請照例旌表。
章下禮部議 ○福建省城、及長樂連江、羅源等縣、飓風霪雨壞城垣廬舍。
兵民有壓死者。
○三法司會議、陳保袁二、黑子、恃強行兇将無辜之侍衛阿拉那、擅行綁縛。
捏誣酗酒、持刀刺人。
情罪重大。
俱應立斬。
議上。
得上□日、陳保、袁二、俱着即處斬。
黑子情罪亦大。
但遽拟立斬。
是否允協。
着另議具奏。
八月。
己醜朔。
命貴州土官、每遇□山戊不□終。
各将世系履曆、及有無嗣子、開報布政司注冊。
三年入觐時、報部。
以憑稽核。
○加彜陵總兵官張大元右都督。
以其捐赀修葺營房城垣故也。
○江南總督郎廷佐奏報、海寇自陷鎮江、勢愈猖獗。
于六月二十六日、逼犯江甯。
城大兵單、難于守禦。
幸貴州凱旋梅勒章京噶褚哈、馬爾賽等、統滿兵從荊州乘船回京。
聞賊犯江甯星夜疾抵江甯臣同駐防昂邦章京喀喀木、梅勒章京噶褚哈等密商。
乘賊船尚未齊集、當先擊其先到之船。
喀喀木、噶褚哈等、發滿兵乘船八十艘。
于六月三十日兩路出巢□刀。
擊敗賊衆。
斬級頗多。
獲船二十艘。
印二顆。
至七月十二日、逆渠鄭成功、親擁戰艦數千賊衆十餘萬登陸。
攻犯江甯。
城外連下八十三營。
絡繹不絕。
安設大炮地雷。
密布雲梯。
複造木栅、思欲久困。
又于上江下江、以及江北等處、分布賊艘。
阻截要路。
臣與喀喀木等、晝夜固守。
以待援兵協巢□刀。
至七月十五日、蘇松水師總兵官梁化鳳、親統馬步官兵三千餘名至江甯。
又撫臣蔣國柱、調發蘇松提督标下遊擊。
徐登第、領馬步兵三百名。
金山營參将張國俊、領馬步兵一千名。
水師右營守備王大成、領馬步兵一百五十名。
駐防杭州協領牙他裡等、領官兵五百名。
俱抵江甯。
臣等公議、賊今分兵逼城。
立三營于儀鳳、鐘阜二門外。
當先擊之。
随于七月二十三日、派滿兵堵賊諸營。
防其應援。
遂發總督提督兩标綠旗官兵、并梁化鳳标營官兵、從儀鳳鐘阜二門出巢□刀。
賊踞木栅、并力迎敵。
我軍各将領、奮不顧身。
冒險先登。
鏖戰良久。
陣擒僞總統餘新。
并斬僞總兵二員。
轉死賊衆無算。
至晚收軍。
臣等又公議、滿洲綠旗官兵、悉出擊賊。
恐城内空虛。
留臣守城。
其喀喀木、噶褚哈、馬爾賽、梁化鳳等、由陸路進。
漢兵提督管效忠、協領紮爾布巴圖魯、費雅住巴圖魯、臣标副将馮武卿等、由水路進。
各統官兵、次日五鼓齊出。
賊已離營、屯紮高山。
擺設挨牌火炮。
列。
陳迎敵。
我兵自下仰攻。
鏖戰多時。
賊始大敗。
生擒僞提督甘輝、并僞總兵等官。
陣斬賊衆不計其數。
燒毀賊艘五百餘隻。
餘孽順流敗遁。
喀喀木、噶褚哈等、複領水陸兩路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