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七

關燈
也。

    馬兵關支草料、多有扣克短少。

    至驿遞缺馬、亦借營兵應付。

    是以馬皆骨立。

    鞭策不前。

    此馬匹無實之情形也。

    器械如弓箭、刀槍、盔甲、火器等項、俱鈍敝巧壞。

    惟有三眼槍、每兵關領一杆。

    又火門堵塞。

    雖設無用。

    至于帳房、窩鋪、雨衣、弓箭罩、從未見備。

    此器械無實之情形也。

    夫兵、兇器。

    戰、危事也。

    孔子曰。

    以不教民戰。

    是謂棄之。

    春秋兩操之法。

    竟不舉行。

    将不知分合奇正之勢。

    兵不知坐作進退之方。

    此訓練無實之情形也。

    由是觀之。

    徒空國帑而竭民膏。

    雖有百萬之衆。

    亦何益哉。

    然其大病有二。

    一曰、貪數多。

    國家設立營鎮、原以戡亂定禍、固守封疆。

    今乃責之捕盜。

    終年不得團練。

    夫府同知、州吏目、縣典史、本系捕盜之官。

    原有民壯番快。

    晝則緝盜。

    夜則巡警。

    遇響馬竊盜、尋蹤覓迹、得而拏之。

    而兵不能也。

    如直隸一省、綠旗營兵、共有四萬一千餘名。

    不論沖僻遠近。

    大者八九百名為一營。

    小者二三百名為一營。

    用參、遊、都司、守備、千、百總、領之。

    分駐各府州縣。

    名曰專城營。

    今就一縣城守小營言之。

    一縣番快、不過三十名。

    一年工食、百餘兩而已。

    裁去原為省費。

    今乃設一部推守備。

    兩經制把總。

    領兵一百四五十名。

    年費月糧二百八十餘石。

    饷銀一千九百餘兩。

    反不及一二十名捕惟為有用。

    省乎。

    費乎。

    此臣所謂貪數多之情形也。

    一曰、給饷薄。

    國家出饷養兵、以備戰守之用。

    然必衣食飽暖。

    筋力強壯。

    平居無事、生其投石超距之氣。

    臨陣對敵、收其舍命報恩之功。

    今城守兵、每名月關米三鬥。

    支銀一兩。

    步戰兵、每名月關米三鬥。

    支銀一兩五錢。

    除扣克外一月之中、日用蔬菜所需。

    冬夏衣服所需。

    修整器械鞍辔所需。

    一人之身、僅能存活若有父母妻子、則艱難甚矣。

    然使按月支放、猶可度日。

    今近則數月遠則半年、猶斬而不與、貧乏之兵、何以自支。

    此臣所謂給饷薄之情形也。

    說者曰。

    此時方憂饷缺。

    若謂饷薄、勢必加增。

    方憂兵少。

    若謂數多、勢必裁汰。

    殊不知自有加饷而饷反省。

    裁兵而兵反多之術。

    惜無真心謀國之人耳。

    如直隸一省、經制官兵、四萬一千六百餘名。

    其中有膂力膽氣、弓馬娴熟者、抽一萬五千名。

    即以三萬兵糧饷養之。

    應用器械、使兵自制。

    按季點驗。

    違式者、扣饷治罪。

    約束既定。

    加意團練。

    不許影占一名。

    死故逃亡、申報勾補。

    每年專差知兵大臣、查實奏聞。

    較之四萬有名無實之兵、不啻天淵矣。

    此臣所謂加饷而饷反省。

    裁兵而兵反多之說也。

    至于城守營制。

    須斟酌天下厄塞、戶口多少、險夷強弱之處、随地制宜。

    因形立鎮。

    其腹裡州縣、隻照舊法、添設番快、緝賊捕盜。

    捕快既足。

    冗兵濫将、俱可裁汰。

    所省更自百倍也。

    此臣就直隸一省言之。

    别省可以類推矣。

    至于用人、宜不拘常格今所謂将材、不過兩行、一曰武科。

    一曰雜流。

    武科、習就弓馬、編成論策。

    幸而入彀英豪之士、其實無畿。

    雜流一行、舊人則通事。

    新人則。

    堤塘差官。

    途徑既卑。

    才品愈下。

    不知兵為何物。

    今皆授之營頭、授之專城、非所以重封疆也。

    臣以為天下營鎮千把總等缺。

    宜即用本營百總、旗牌、哨長、隊長、升補。

    或有功兵丁、亦可超拔。

    與部推兼而行之。

    則出身有望人懷向往之心矣。

    若夫總督為封疆大臣。

    總兵為領兵大帥。

    總督宜使之得選擇将官。

    因地調補。

    兵部不得拘以文法。

    總兵宜使之得召募親丁。

    随營食糧。

    養馬錢糧、亦當加給。

    以資彈壓。

    如此、則地方文武大吏。

    舒心任事。

    而後兵可練饷可省也。

    今總計天下綠旗兵共六十萬。

    誠抽得二十萬精兵。

    養以四十萬兵饷。

    饷厚兵精。

    地方有警、戰守有人。

    不緻動請大兵。

    不過十年、可使庫藏充溢。

    不然。

    天下之大。

    處處俱待滿兵。

    不亦勞乎。

    伏乞敕下謀臣、深心籌畫。

    熟思審處。

    則兵強饷足。

    封疆鞏固。

    而地方永享太平矣。

    上以所奏深切時弊。

    多有可采。

    下所司詳議。

      ○辛亥。

    予故陝西興安總兵官齊升、祭葬如例。

      ○升山西河東道副使項錫允、為貴州布政使司參政、分守貴甯道。

    冀甯道參議萬翺、為廣東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平陽府知府萬永祚、為廣東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補服阕江南安廬道佥事劉澍、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洮岷道。

      ○工科都給事中姚延啟奏言、我皇上文德武功、史不勝書。

    然猶躬秉謙約退讓徽稱令臣下無得稱聖。

    竊思聖德兼備、而不居其名。

    何以慰天下臣民之瞻仰。

    請仍加聖号、宣示中外。

    得上□日、人君政事得失、全在實行。

    無關稱聖。

    前谕不許稱聖乃朕本懷。

    非虛為粉飾。

    姚延啟又行渎奏、甚屬不合着嚴饬  ○癸醜。

    遣官緻祭鄂爾多斯部落固山貝子額。

    林臣  ○裁浙江都司都事斷事各一員。

      ○免直隸慶都唐縣本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甲寅。

    改原任兵科副理事官張學禮為廣西道監察禦史  ○宴赉朝鮮國請谥請襲陪臣鄭維城等如例  ○乙卯。

    逮江甯巡撫蔣國柱至京勘問。

    以海賊犯京口國柱同提督管效忠敗績故也。

      ○丙辰。

    以參将管經略軍前旗鼓事閻鎮、為署都督佥事、充湖廣中路總兵官。

      ○丁巳。

    以緻仕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閻印子可權、襲替。

      ○戊午。

    予梅勒章京加一級穆爾泰、祭一次。

      ○三法司覆議黑子一案。

    以黑子雖與陳保等同夥、誣陷侍衛阿拉那情實。

    但起謀原由陳保、袁二黑子、應照前議減一等。

    拟絞監候。

    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