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九

關燈
舊令各官管理。

    其應行事宜。

    爾等即行議奏  ○庚戌。

    經略洪承疇、以目疾乞休。

    得上□日、卿久任岩疆。

    勞績茂着。

    今滇黔初辟。

    正資彈壓料理。

    覽奏目昏衰老。

    深轸朕懷。

    特準解任。

    回京調理。

      ○辛亥。

    谕吏部、國家酬庸錫爵、爰有世襲之典。

    延賞勸忠所關甚钜。

    故承襲世官、必親子孫、或親兄弟、方無冒濫之弊。

    今多有宗派疏遠、及系同族同姓者、即得承襲。

    殊違典制。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詳議定例具奏。

      ○壬子。

    補外轉陝西道監察禦史姜圖南、為江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南昌道。

    升廣東海北道參議秦鉽、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杭嚴兵備道浙江杭嘉湖道參議李榮宗、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懷來道。

    山西潞安府知府楊晙、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濟南道。

    福建建甯府知府謝祖悌、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江防兵備道。

    山西太原府知府宗彜。

    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清軍驿傳兵備道。

    直隸廣平府知府許瑤、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西道。

    戶部郎中賈壯、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河東兵備道。

    禮部郎中王埰、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安廬道。

    刑部郎中許熙宇。

    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大名道。

    禮部郎中劉源湛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下荊南道。

      ○癸醜。

    先是部覆翰林院學士折庫納條議。

    均旗丁田。

    增漢軍兵。

    收人心三款。

    不準行。

    其慎選綠旗官兵一款。

    以推補提鎮、俱有定例聽用等官、已分定省分。

    準行題用。

    無庸另議具奏。

    複命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

    至是、議政王等議、八旗漢軍兵丁。

    因差往各處駐防。

    以緻兵力單弱。

    請敕直隸、山西、陝西、山東、河南、及各督撫。

    遍招勇壯、有産業者、咨送前來。

    以補缺額。

    各省提督員缺。

    以後應不分滿洲、蒙古、漢軍、漢人、選有才幹者補授。

    餘款仍照部議可也。

    得上  □日、漢軍牛錄内、盡可增添披甲。

    各省如有強壯之人、聽入綠旗披甲、不便編入漢軍牛錄下。

    綠旗兵之勇壯、非關滿洲蒙古之故。

    但能善撫士卒加意勸懲。

    兵自強勇。

    提督員缺。

    原系于漢軍中、選擇有才者補授。

    不必除授滿洲蒙古。

    聽用各官、不必限定省分升轉。

    各省或聽用千把兵丁、俱着選擇保舉補授。

    餘依議  ○甲寅。

    削柰曼部落達爾漢郡王阿漢王爵、為庶人。

    并奪其所屬人役。

    以其隐匿綽爾濟、恐所屬翁俄拜首告、遂抄殺翁。

    俄拜全家也。

      ○乙卯。

    先是、上谕議政王大臣等、巽王滿達海端重王博洛、敬謹王尼堪谄媚抗朕之睿王。

    及睿王死、分取其人口财貨諸物。

    夫睿王與朕抗衡。

    與伊等并無嫌隙。

    伊等反貪取其财物。

    且伊等俱系親王。

    朕之兄弟行也。

    乃谄事逆朕之譚泰。

    此等情事朕意諸王大臣、必将舉發。

    是以姑為容忍乃王及諸臣、至今并不舉發。

    朕故宣示其罪。

    議政王、大臣、六部尚書、侍郎其會議以聞至是、王等遵上□日會議、巽王、敬謹王、端重王、此三王、從前谄媚睿王。

    及睿王死、分取其人口财貨諸物。

    又谄事譚泰臣等悉知。

    知而不行舉發。

    臣等之罪、亦複何辭。

    今議巽王、端重王、敬謹王、向蒙太宗皇帝、拔之諸子之中授為貝勒。

    恩養有加。

    乃負先帝厚恩。

    谄附抗主逆行之睿王。

    罪一。

    後睿王死、飾為素有嫌怨。

    分取人口财貨諸物。

    罪一。

    且以宗潢昆弟。

    親王之貴。

    不思剪除逆黨之譚泰。

    反谄事之。

    罪一。

    伊等所犯情罪重大。

    應将此三王之子、所襲親王爵俱行削除。

    降為庶人。

    巽王所襲親王。

    原系伊父王爵。

    應令多羅康郡王承襲。

    其所屬人員、應候皇上于本旗内裁撥。

    其奴仆莊園、量給其子。

    餘俱入官。

    其分取睿王家人牲畜财貨諸物、及投充漢人、俱籍入官。

    奏入。

    得上□日、王與諸臣議、良是。

    但朕既經恩宥、不忍盡行削奪。

    巽王、端重王之子、俱着降為多羅貝勒。

    巽王所襲、系伊父王爵。

    着多羅康郡王、仍襲親王。

    其舊有奴仆莊園牲畜諸物、不必入官。

    仍留與之。

    所屬牛錄下人員、開列具奏。

    其分取睿王家人牲畜财貨諸物、俱籍入官。

    投充漢人、着照多羅貝勒應得之數給與。

    餘俱釋為民。

    敬謹王之罪。

    與巽王、端重王無異。

    亦應如議削奪。

    但念伊雖庸碌。

    然系宗室出征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