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七

關燈
名橫行科斂。

    且于正項之外、暗征私派。

    今責成撫按、嚴行清察。

    題參重處。

    以上種種情弊、雖因在外撫按、屢奉谕上□日、不能恪遵。

    亦由部中司官筆帖式、書吏、交通容隐。

    徇庇行私之所緻也。

    今後堂官、宜随事嚴加詳察。

    盡革弊端。

    使司官等知所畏懼。

    如仍前因循曲庇。

    不肯大破情面。

    書吏等事、一經發覺、即治司官筆帖式之罪。

    堂官不行糾舉、一同議處。

    着會同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

      ○補假滿原任刑部尚書劉昌、為工部尚書。

      ○己酉。

    遣官祭關聖帝君。

      ○庚戌。

    遣官祭固山額真阿爾津  ○升河南睢陳道副使于鵬舉、為福建布政使司參政、分守福甯道。

    廣東海北道佥事劉繼昌、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商雒道。

      ○九卿、詹事、科、道、會議更定逃人事例。

    一、州縣官查解逃人、至十五名者、加一級。

    三十名者、不論俸滿即升。

    知府、三十名、加一級。

    六十名、不論俸滿即升。

    不屬府轄之州、照知府例。

    道官、四十五名、加一級。

    九十名、不論俸滿即升。

    巡撫、七十五名、紀錄一次。

    一百五十名者、加一級。

    三百名者、加二級。

    總督、一百五十名者、紀錄一次。

    三百名者、加一級。

    六百名、加二級。

    解多者照數遞加。

    仍準功過相抵。

    其鹽運司運使、照道員。

    分司、照知府。

    鹽場官、照典史例。

    内外錢局中、布政、照道員。

    主事、照知府。

    同知、照知縣例。

    窰場中該管官、照知府例。

    其捕盜同知、通判、州吏目、縣典史等官、俱照各掌印官例。

    州縣解逃十五名後、地方窩逃一名者、功過不準相抵。

    仍革職。

    其知府以上、總督以下等官、罰俸降級、俱照先定例。

    巡按所屬、解逃七十五名者、紀錄一次。

    一百五十名者、加一級。

    至營伍等官、功過俱照文官例。

    一、滿洲家人、不許給票探親。

    詐害良民。

    一、盛京出征所獲人、出口逃走。

    及未到京而先逃者。

    如有本主認領、取有保結者、仍給本主。

    倘後有冒認假保情弊發覺。

    即将認主及保人、一并從重治罪。

    一、逃人經部文提解者、其地方官免議處。

    倘在别處拏獲、審出行提時在彼地方居住者、該地方官從重議處。

    一、将已獲逃人、并窩主、仍照前定例。

    解督捕衙門審理。

    一、民人首告逃人、如系挾仇誣害者、即将原告仍照定例、責四十闆。

    枷号一月。

    免流徙甯古塔。

    一、民人自首身系逃人、借端行詐者。

    免行徙發。

    責四十闆。

    妻子、家産、人口入官。

    一、各處解來逃人、不必交與撥什庫兵丁、俱送交城門。

    如有主者、審結後鞭剌。

    交與伊主。

    如無主認之逃人、原行肘鎖。

    發與各旗認主。

    夜間仍交與各旗門上看守。

    一、官員子弟逃走者、免剌字。

    送門、枷号一月。

    滿日、鞭一百。

    不準折贖。

    一、地方文武官、毋論有無逃人。

    每年兩次造冊報部。

    其虛報者、除革職外。

    仍罰銀一百兩。

    議上。

    得上□日、禁逃之法宜嚴。

    若官員子弟逃走免剌、則法弛。

    着仍照舊。

    餘俱如議行。

      ○辛亥。

    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刑部條奏四款。

    一、請遴委大臣、将大清律例、校訂成書。

    進呈禦覽親裁。

    頒行遵守。

    一、行财說事、計贓與受同罪。

    如系抑勒詐索者、與财人不坐。

    一、番役獲盜、未經送官、私行拷打者、于本衙門枷号一個月。

    責四十闆。

    革役。

    如得财、及誣陷無辜者、從重科罪。

    一、除官員、武進士、武舉、及兵丁、應捕人役、準其乘馬外。

    其馬印烙拴帶木牌。

    民間乘馬、永行停止。

    違者責四十闆。

    馬入官。

    從之。

      ○兩廣總督王國光疏報、澄海遊擊劉進忠、知縣祖之麟、典史江景雲、叛從海逆。

    縣城被陷。

    下兵部知之  ○以二等阿達哈哈番沙裡代、襲其兄沙濟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職、為二等精奇尼哈番。

    故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金炳世子達爾虎、二等阿達哈哈番鄭庫子安泰、阿哈子席達、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傅達禮兄庫素裡、拖沙喇哈番厄古德弟諾木齊、祁塔特子噶爾馬、各襲職。

      ○贈陣亡昂阿、為拖沙喇哈番。

    以其弟畢登襲職。

    周鼎、為拖沙喇哈番。

    以其子家允襲職  ○壬子。

    升鑲紅旗滿洲二等護衛薩穆代、為護軍參領  ○兵部左侍郎原毓宗、奏請給假遷葬、允之。

      ○學士折庫讷、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能圖、兵部督捕侍郎霍達、吏科都給事中王益朋、掌河南道禦史高爾位等、遵上□日以麻勒吉、祁徹白、胡兆龍口供。

    與張懸錫質對。

    因據懸錫口供上聞得上□日、張懸錫、系大臣。

    非有迫切急情。

    豈肯輕生自刎。

    今察問張懸錫、又畏懼麻勒吉等、不敢盡吐實情。

    質審諸臣、亦瞻徇麻勒吉等、不行詳察。

    着吏部詳察議奏。

      ○九卿、詹事、科、道、遵上□日會議铨法事宜。

    凡降革、丁憂、病故各官、科抄咨文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