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六

關燈
日、民間年久墳墓。

    及供奉神佛之寺廟僧道等。

    為朕穉子建立寝園之故。

    俱令遷移。

    朕心實為不忍。

    況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

    所有墳墓寺廟、不必遷移。

    仍着照舊存留。

    禮部尚書恩格德、可作速前往。

    将榮親王新園附近墳主眷屬、并寺廟僧道等、傳集曉谕。

    俾知朕體恤民隐之至意。

      ○太子太保大學士成克鞏、傅以漸、考滿。

    各加少保。

    蔭一子入監讀書  ○谕内院、朕惟庶常之選、所以儲養人才。

    允宜慎重。

    故詳加簡閱親行考試。

    茲取馬晉允、楊正中、王遵訓、吳珂鳴、富鴻業、郭谏、王吉人、俞之琰、王封溁、王于玉、山西澤州人陳敬、沈振嗣、蕭惟豫、彭之鳳、王曰高、譚篆、田麟、殷觀光、鄒度珙、王揚昌、呂顯祖、王鐘靈、陸懋廷、徐臻、熊賜履、熊賜玙、李天馥、項嘉、張貞生、崔蔚林、吳本植、直隸通州人陳敬、三十二人。

    俱為庶吉士。

    即傳谕吏部遵行。

      ○命學士折庫讷、常鼐、李霨、王熙、教習庶吉士。

      ○廷試就教舉人史起賢等、二百六十九名。

    恩拔□山戊不□貢生馮登鳌等、七百五十四名  ○壬午。

    升太常寺少卿高珩、為大理寺少卿。

    轉太仆寺少卿協理督捕事務張自德、為鴻胪寺卿。

      ○升山西冀南道參政祖建衡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甯國府知府遲日豫、為兩浙運鹽使司運使。

    補外轉都給事中張文光、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池太道。

    原任陝西關西道佥事楊三辰、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甯紹台兵備道。

      ○通政使司通政使喀恺、引年乞休不允  ○癸未。

    孝端文皇後忌辰遣官祭昭陵。

      ○日生暈。

    青黃色  ○免湖廣江夏、江陵、石首、益陽、安鄉、華容、攸縣等、十三年分水災額賦。

      ○補原任吏部理事官席特讷、為都察院理事官。

      ○甲申。

    厄魯特部落鄂齊爾圖台吉下渾圖爾額爾克台吉等貢馬。

    宴赉如例。

      ○丙戌。

    谕吏部、設科取士。

    原為授官治民。

    使之練習政事。

    向例二甲授京官。

    三甲授外官。

    同一進士、頓分内外。

    未習民事、遽任内職未為得當今科進士、除選取庶吉士外。

    二甲三甲、俱着除授外官。

    遇京官有缺。

    擇其稱職者升補。

    着永着為例。

    應如何分别選授、爾部詳議具奏。

    上幸景山。

    觀内大臣及侍衛等騎射。

    上躬擐甲胄。

    置帽為的。

    騎射三發俱中。

    内大臣及侍衛等射中者、每矢賞緞一疋。

      ○内三院議覆、宗人府疏言、皇城為皇上宸居。

    諸王在内居住。

    所屬人員、往來出入、難以稽察。

    應遷居于外。

    又諸王以下、不系另室侍妾所生子女、向來俱不載檔。

    但天潢一派。

    不行記載。

    竟與齊民無别。

    于典制似有未合。

    應另立檔記載。

    從之。

      ○丁亥。

    禮部更定科場條例。

    一、解卷遲延。

    司府官每十日、罰俸兩月。

    如系解役耽閣者。

    另行治罪。

    一、磨勘試卷。

    字句可疑。

    一卷、主考官罰俸九月。

    同考官降三級。

    二卷、主考官罰俸一年。

    同考官降四級。

    三卷、主考官降一級。

    同考官革職提問。

    四卷、主考官降二級。

    五卷、主考官降三級。

    六卷、主考官革職。

    七卷、主考官革職提問。

    一、文體不正。

    一卷、主考官罰俸六月。

    同考官降一級。

    二卷、主考官罰俸九月。

    同考官降二級。

    三卷、主考官罰俸一年。

    同考官降三級。

    四卷、主考官降一級。

    同考官革職。

    五卷、主考官降二級。

    同考官革職提問。

    六卷、主考官降三級。

    七卷以上、主考官革職。

    一、舉子試卷字句可疑、文體不正者。

    俱褫革。

    有蒙詞累句者。

    罰停會試二科。

    不谙禁例者。

    罰停會試三科。

    一、用墨筆、藍筆添改字句者。

    主考官降三級。

    其同經共閱、查系何官筆迹、亦降三級。

    同閱官降一級。

    一、卷面主考官列名注批外。

    同考官俱叙品級列銜。

    違式者、主考官降一級。

    一、取中卷内二三場、同考官藍筆不全點閱。

    各降一級。

    主考官罰俸一年。

    副榜卷不全點閱。

    同考官各罰俸一年。

    主考官罰俸九月。

    一、程文用諸生原墨、稍加裁定。

    各考官輕率改作者。

    降三級。

    一、朱卷應先填舉子名次、後填姓名。

    墨卷雖有姓名、亦應填寫名次。

    違者主考官降一級。

    一、墨卷錯落、及違式、應貼不貼者。

    受卷官降一級。

    本生文内筆誤一二字、不礙禁例者。

    罰停會試一科。

    錯落題目者罰停會試二科。

    其文内有不谙禁例、字句稍涉可疑者。

    罰停會試三科。

    一、謄寫錯落數行者。

    對讀任錯不改者。

    謄錄對讀官、各罰俸九月。

    一、對讀向用藍筆。

    今改用黃筆。

    違者官降一級。

    對讀生員黜革。

    議上。

    從之。

      ○己醜。

    谕内三院、翰林各官讀書作文。

    是其職業。

    不加考試、何以分優劣。

    别勤惰。

    除三衙門學士外。

    其餘翰林官員、朕将親行考試。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