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初春、李化熙、都察院副都禦史劉漢儒、佥都禦史劉廷谏、通政使司通政使李天經、翰林院侍讀學士管國子監祭酒事李若琳、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胡世安、太仆寺卿趙京仕、順天府府尹陳培基、錦衣衛掌印指揮王鵬沖、及徹回山西總兵官吳惟華、左都督駱養性等鞍馬各一匹。

      ○裁太仆寺衙門。

    以馬價本折錢糧。

    已歸并戶部也  ○賜南來投誠副将胡章、銀五百兩。

    及貂衣。

    鞍馬等物  ○賞常山島投誠遊擊徐标、守備龍略、徐弘道等。

    銀兩衣帽。

    其出海招撫遊擊沈觀籌、都司周來蘇、吳從周等。

    俱給銀兩有差。

      ○丁卯。

    以太宗文皇帝第六女固倫公主。

    下嫁固山額真阿山子誇劄。

      ○山東道監察禦史傅景星、奏薦故明禦史魏琯、郎中張鼎延、庶吉士白允謙等十人。

    下吏部知之  ○戊辰。

    卯刻。

    大霧。

    色青  ○以故明通政使張紹先、為光祿寺卿  ○升兵科右給事中李士焜、為刑科都給事中。

    吏科給事中向玉軒、為兵科右給事中。

      ○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自軍中奏報兵至孟津。

    遣護軍統領圖賴、先率精兵渡黃河。

    流賊僞都司黃士欣果毅将軍張有聲、各遁去。

    沿河十五寨堡兵民。

    俱望風歸附。

    睢州僞總兵許定國、玉寨首領李際遇等。

    各擁衆四五萬亦遣人來降。

    随撥兵防守各處。

    今大軍俱向潼關進發矣  ○己巳。

    谕刑部都察院曰。

    自流賊作亂以來。

    民間每将殺擄叛亂不赦等罪。

    紛紛互告。

    以緻民心不定。

    今特再行赦宥。

    凡僞官投誠歸順及明朝降賊官員。

    并土寇為亂今能改過自新者。

    一并蠲除前罪鹹與赦免如有才堪驅策。

    不妨因人器使。

    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等處已順官民。

    自順治元年五月初二日以前。

    罪犯無論大小。

    悉赦除之有仍以赦前事相告者。

    即以其罪罪之。

    初二日以後。

    不在赦例。

    其官民逋貸。

    雖在初二以前。

    仍準取償外。

    南直陝西、湖廣、四川、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

    未經歸順人民。

    所犯罪惡。

    一并赦免。

    傥投順以後。

    或犯罪惡。

    依律究治。

      ○以故牛錄章京白奇策子國棟、半個牛錄章京覺羅葉木濟子瓦爾瑪、各襲職。

      ○庚午。

    恭上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後冊寶于福陵。

    太宗文皇帝冊寶于昭陵。

    是日。

    固山額真以上。

    内大臣侍衛等。

    俱朝服、集于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由内院奉冊寶出。

    置黃案上上禦殿。

    閱冊寶。

    行一跪三叩頭禮畢。

    遣官恭赍福陵香寶二顆。

    香冊二本。

    昭陵香寶一顆。

    香冊一本。

    至盛京。

    太祖武皇帝冊文曰。

    雲雷初動。

    經綸開草昧之天。

    日月在躬。

    光耀先照臨之域。

    既靈承于後嗣。

    宜丕着夫前猷。

    洪惟我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博厚高明。

    聖神文武。

    始則龍潛渤海。

    藏九天九地之規。

    繼而虎步金源。

    恢百戰百克之勢。

    三靈協助。

    援鐘鼓而對天休。

    萬帳來王。

    傾醍醐而飲帝德。

    于是舊邦式廓。

    天街望紫氣之祥。

    新命誕敷。

    黑水正真人之位。

    豐年恒履。

    多黍多稌。

    國士彙征。

    如罴如虎。

    披草萊而立祖廟。

    始薦馨香。

    掃荊棘而朝群臣。

    豈惟綿蕞。

    用能使耿光大烈。

    丕顯丕承。

    厚俗敦風。

    可久可大。

    協昌期于嗣聖。

    衍駿業而重光。

    茲者神臯是宅。

    庇及眇躬。

    盛德載揚。

    念予烈祖。

    乃镌徽号。

    永壽天球。

    于戲。

    寶玉函文。

    寫贻謀之弘遠金縢啟幄。

    知創業之艱難。

    惟神在天歆茲無斁。

    寶文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之寶。

    孝慈武皇後冊文曰。

    壸教協黃裳。

    應地兆安貞之吉徽音昭彤管。

    伣天開長發之祥。

    既慶靈源。

    宜揚惠問。

    欽惟。

    皇祖妣孝慈昭憲純德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後。

    性成仁孝心秉塞淵。

    肅雍在宮。

    堯母俪元妃之德。

    祗承于帝。

    邑姜參十亂之功。

    華星朗耀于軒轅。

    内則勤供于穜稑。

    求賢卷耳。

    載襄栉風沐雨之思。

    緻孝蘋蘩。

    不忘昧旦雞鳴之節。

    是以流虹繞電笃生聖人。

    誕凱育元。

    門多才子。

    用能贊助鴻圖。

    造有東夏昭宣鳳德。

    遠被南邦。

    維眇躬之追孝前人。

    實聖善之宜孚中土聿新清廟。

    爰述瑤函。

    于戲。

    玄鳥呈祥。

    授昌符于百世閟宮啟頌洽嫔則于萬年翼我皇風。

    昭哉嗣服。

    寶文曰。

    孝慈昭憲純德貞順成天育聖武皇後之寶。

    太宗文皇帝冊文曰三才定位。

    首出鹹推聖人。

    萬國來同。

    配天實惟元後莫不令聞奕世。

    昭明顯融。

    洪惟皇考寬溫仁聖皇帝。

    道合乾坤。

    功參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