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十三司直廳各四名。

    各銀四十兩。

      司務、照磨、直廳各二名。

    各銀二十兩。

    工部營繕所所正、所副、寶源等局大使、副使、□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一十二兩。

    □山戊不□額直堂四十名。

    共銀四百兩。

    四司直廳各四名。

    各銀四十兩司務直廳二名。

    共銀二十兩。

    都察院左都禦史□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

    左副都禦史、一百二十兩。

    左佥都禦史七十二兩經曆、四十八兩。

    都事照磨、檢校、司獄、各二十四兩。

    禦史。

    三十六兩。

    □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五名。

    共銀四百五十兩。

    經曆司直廳四名共銀四十兩。

    照磨司務、直廳各二名。

    各銀二十兩。

    通政使司通政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

    左右通政、各七十二兩。

    左右參議、各四十八兩。

    經曆、知事、各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堂五十名。

    共銀五百兩。

    大理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

    左右少卿、各七十二兩。

    寺丞、寺正、寺副、各四十八兩。

    評事、三十六兩。

    司務、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堂直廳二十二名。

    共銀二百二十兩。

    六科都給事、左右給事給事□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三十六兩。

    □山戊不□額各科朝房直各四名各銀四十兩尚寶司正卿少卿、司丞、□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山戊不□額看朝房直七名共銀七十兩。

    中書科中書舍人、□山戊不□額柴薪銀三十六兩。

    試中書舍人、二十四兩。

    帶俸等官、照品級加領□山戊不□額看朝房直四名共銀四十兩。

    太常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

    少卿、七十二兩。

    寺丞、四十八兩。

    典簿、博士、奉祀、祀丞、司樂、協律郎、贊禮郎、各二十四兩。

    元□寸帶樂舞生、一十二兩。

    □山戊不□額直堂一十八名。

    共銀一百八十兩直廳四名。

    共銀四十兩。

    典簿廳直二名共銀二十兩光祿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少卿寺丞各四十八兩。

    典簿錄事各二十四兩四署署正各四十八兩。

    署丞監事各二十四兩。

    銀庫大使一十二兩。

    看朝房直四名共銀四十兩。

    國子監祭酒、□山戊不□額柴薪銀七十二兩。

    司業四十八兩監丞典簿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各銀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堂一十名。

    共銀一百兩。

    太仆寺正卿□山戊不□額柴薪銀一百二十兩。

    少卿七十二兩寺丞、四十八兩。

    主簿、大使、各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堂十名。

    共銀一百兩。

    □山戊不□額主簿廳直二名。

    共銀二十兩。

    鴻胪寺正卿、  □山戊不□額柴薪銀七十二兩。

    少卿、寺丞、各四十八兩。

    主簿、署丞、鳴贊、序班、各銀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堂二十名。

    共銀二百兩。

    主簿廳直二名。

    共銀二十兩。

    司賓、司儀、二署直、各二名。

    各銀二十兩。

    看倉等項直三名。

    共銀三十兩。

    行人司司正、司副、行人、□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三十六兩。

    □山戊不□額直廳看倉七名。

    共銀七十兩。

    欽天監監正監副、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

    靈台郎、保章正、挈壸正、監候正、司晨司曆博士主簿。

    □山戊不□額柴薪銀各二十四兩。

    加銜者倍之。

    □山戊不□額直堂書房、主簿廳把門、觀象台直共一十九名。

    共銀一百九十兩。

    太醫院院使。

    院判。

    □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

    禦醫吏目。

    各二十四兩。

    □山戊不  □額直堂一十名。

    共銀一百兩。

    上林苑監監正、監副、□山戊不  □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

    監丞典署署丞典簿錄事、各二十四兩。

      □山戊不□額直廳四名。

    共銀四十兩宗人府經曆□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八兩□山戊不□額直堂直廳二十名共銀二百兩。

    五府都督□山戊不□額直堂八名計銀八十兩。

    看朝房二名。

    共銀二十兩。

    經曆□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八兩都事二十四兩。

    □山戊不  □額直廳四名。

    共銀四十兩。

    帶俸都督□山戊不□額柴薪銀四十二兩。

    錦衣衛都督、一百六十八兩。

    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各一百四十四兩。

    署都指揮佥事、都指揮佥事指揮使各一百二十兩。

    指揮同知、九十六兩。

    指揮佥事七十二兩。

    帶俸都指揮使等官、四十八兩。

    經曆、三十六兩。

    □山戊不  □額直堂二十六名。

    共銀二百六十兩。

    鎮撫司千戶、鎮撫□山戊不□額柴薪銀各四十八兩。

    □山戊不□額直堂四十三名。

    共銀四百三十兩。

    詹事府通事舍人王國佐、條奏長蘆鹽法十四事。

    一複額引以疏壅滞。

    一改引部以速引利。

    一便引價以壯京圉。

    一革防銷以省商費。

    一除濫贖以伸商冤。

    一疏變價以止奸欺。

    一清焚溺以杜虛冒。

    一止改告以一引鹽。

    一疏關禁以通引楫。

    一杜擾害以清私販一核場竈以清窩囤。

    一複兩坨以備譏察。

    一免徭助以濟孤商一設賞例以鼓富商。

    部覆允行。

      ○庚午。

    遣禮部侍郎藍拜等詣房山祭金帝陵。

      ○辛未。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武功成。

    率諸王貝勒、及諸将士祭旗纛于南苑。

      ○戶科給事中郝傑啟薦故明左都禦史房可壯等六人。

    下吏部知之。

      ○壬申。

    攝政和碩睿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