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賊首張春宇等大肆焚劫為害居民。
睿親王令該撫按逮送法司究問。
○辛酉先是大學士希福、路遇固山額真譚泰曰。
爾果衰邁矣後又遣谷巴達科爾可代、向譚泰言。
我兩處房屋俱遠。
可将哈談巴圖魯房屋更換與我。
爾為固山額真。
即主張另撥一房有何不可。
爾誠衰邁矣。
譚泰遣恩格德、謂希福曰前路遇時曾謂我衰邁退縮。
今又謂我衰邁。
如果衰邁退縮。
爾當明言。
我即悛改。
希福答曰。
我所以言固山額真者有二。
有比伊口利之人。
每占伊光。
伊俊巡居後。
伊非固山額真耶。
分撥房屋、何為推诿于人。
其得美房者曰、誰分撥此房、其不得美房者亦曰、誰分撥此房。
伊為何碌碌因人耶。
曾有一人觌面斥我、伊豈不知耶。
伊兄系超等公爵。
我家恩遇。
亦不殊伊家。
乃公殁後、已追封王爵異姓封王、原無成例。
且伊之官爵、亦非襲自他人。
乃伊以偉略丈夫所得之官爵也。
奈何不侃侃而言也。
又梅勒章京譚布。
往詣希福所。
希福謂之曰。
我至署中。
大學士範文程雲、日食二十筵。
我因曰、我等儒臣、豈比于六部大臣。
及開疆辟土功臣。
而盛設若此。
随率範文程、剛林、啟之攝政和碩睿親王。
王雲、此言誠是。
乃予誤也。
譚布以是言、白于伊兄譚泰。
譚泰讦于法司。
及問希福、言王并無予誤之語。
則是希福私意造言。
自稱其能。
以王為誤、假言招搖也。
又問有一人觌面見斥者為誰。
先稱并無其人。
後言護軍統領圖賴、因禮部官于攝政王處、啟事錯誤。
乃于衆大臣前讓之雲、爾等密勿大臣。
既知之。
何不力阻而令其啟王也。
于是法司議希福僞傳王言。
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皆國家大臣。
乃謂譚泰衰邁退縮。
碌碌因人。
其意非欲二臣構釁、疏遠于王、即從此紊亂國政耶。
希福應論死。
啟知攝政和碩睿親王。
王念其效力年久。
且其侄索尼、亦蒙主眷。
今複為國效力最多。
希福免死。
革職為民。
歸本牛錄。
止許往來兄弟親戚之家。
若在大臣家行走、從重治罪。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僞總兵唐通、馬登洪。
○以故明兵部主事淩駉、為兵科給事中。
○以故明戶部郎中王弘祚、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岢岚兵備道。
遵化道耿應衡、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大同左衛道。
昌平州知州李日晉、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陽和兵備道。
保定府通判童可選、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大同巡道。
○壬戌。
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周後父嘉定侯周奎、緞百疋。
銀百兩。
晉王朱審煊、及妃嫔範氏等銀兩有差。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薦故明工部尚書曹珖、刑部侍郎潘士良、總漕郭尚友等三十二人。
下吏部知之。
○癸亥。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官民人等曰。
政貴有恒。
辭尚體要。
以後一應章奏、勿得拘牽文義。
摭拾浮詞。
但将時宜事務、明切敷陳。
蓋語繁而支。
則難聽。
言簡而當。
則易行。
言之有益無益不在繁簡。
顧力行何如耳。
自今遇有切于時務者。
随便入告不必等待多款。
以緻遲延。
國家利益之事。
早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福。
遲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病。
惟以迅速為尚耳。
至明季各項稅課。
除已經徵收、不必給還外。
凡有虧欠俱與蠲免又各府州縣衛所屬鄉村、十家置一甲長。
百家置一總甲凡遇盜賊逃人、奸宄竊發事故。
鄰佑即報知甲、長甲、長報知總甲。
總甲報知府州縣衛。
府州縣衛核實、申解兵部。
若一家隐匿、其鄰佑九家、甲、長、總甲、不行首告。
俱治以重罪。
不貸。
○甲子。
小祥。
緻祭大行皇帝。
是日、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詣殡宮。
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将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齊集。
陳設祭物。
行三叩頭禮。
祭畢。
執事官于殿西、設鹵簿儀仗。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衆官等、皇太後、率衆妃、舉哀。
跪幾筵前、三獻爵。
行三叩頭禮。
昂邦章京、尚書、内大臣等、恭奉龍轝由中道出。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衆官跪。
獻三爵。
舉哀。
皇太後、及衆妃、俱舉哀。
酉刻。
恭捧寶宮安奉。
○乙醜。
順天督學禦史曹溶啟言、請将遼東等處十五學、改附永平府。
設教官三員。
分司教導。
擇遼地經明行修之士、充其任。
其拔貢廪給事宜、仍與各州縣、一體舉行。
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故明山西總兵王越、奉表歸誠。
○丙寅。
恭奉大行皇帝寶宮。
安葬昭陵。
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集山陵殿前西階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将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集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等、詣寶宮前。
舉哀畢跪獻三爵。
行三叩頭禮。
内大臣輔國将軍錫翰等奉寶宮由中階。
升陵殿。
奉安于地宮。
葬畢。
陳設祭物。
皇太後、衆妃、及諸王官員、獻爵。
行祭禮。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故明宣大總兵張緻雍、奉表歸誠。
○
睿親王令該撫按逮送法司究問。
○辛酉先是大學士希福、路遇固山額真譚泰曰。
爾果衰邁矣後又遣谷巴達科爾可代、向譚泰言。
我兩處房屋俱遠。
可将哈談巴圖魯房屋更換與我。
爾為固山額真。
即主張另撥一房有何不可。
爾誠衰邁矣。
譚泰遣恩格德、謂希福曰前路遇時曾謂我衰邁退縮。
今又謂我衰邁。
如果衰邁退縮。
爾當明言。
我即悛改。
希福答曰。
我所以言固山額真者有二。
有比伊口利之人。
每占伊光。
伊俊巡居後。
伊非固山額真耶。
分撥房屋、何為推诿于人。
其得美房者曰、誰分撥此房、其不得美房者亦曰、誰分撥此房。
伊為何碌碌因人耶。
曾有一人觌面斥我、伊豈不知耶。
伊兄系超等公爵。
我家恩遇。
亦不殊伊家。
乃公殁後、已追封王爵異姓封王、原無成例。
且伊之官爵、亦非襲自他人。
乃伊以偉略丈夫所得之官爵也。
奈何不侃侃而言也。
又梅勒章京譚布。
往詣希福所。
希福謂之曰。
我至署中。
大學士範文程雲、日食二十筵。
我因曰、我等儒臣、豈比于六部大臣。
及開疆辟土功臣。
而盛設若此。
随率範文程、剛林、啟之攝政和碩睿親王。
王雲、此言誠是。
乃予誤也。
譚布以是言、白于伊兄譚泰。
譚泰讦于法司。
及問希福、言王并無予誤之語。
則是希福私意造言。
自稱其能。
以王為誤、假言招搖也。
又問有一人觌面見斥者為誰。
先稱并無其人。
後言護軍統領圖賴、因禮部官于攝政王處、啟事錯誤。
乃于衆大臣前讓之雲、爾等密勿大臣。
既知之。
何不力阻而令其啟王也。
于是法司議希福僞傳王言。
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皆國家大臣。
乃謂譚泰衰邁退縮。
碌碌因人。
其意非欲二臣構釁、疏遠于王、即從此紊亂國政耶。
希福應論死。
啟知攝政和碩睿親王。
王念其效力年久。
且其侄索尼、亦蒙主眷。
今複為國效力最多。
希福免死。
革職為民。
歸本牛錄。
止許往來兄弟親戚之家。
若在大臣家行走、從重治罪。
○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僞總兵唐通、馬登洪。
○以故明兵部主事淩駉、為兵科給事中。
○以故明戶部郎中王弘祚、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岢岚兵備道。
遵化道耿應衡、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大同左衛道。
昌平州知州李日晉、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陽和兵備道。
保定府通判童可選、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大同巡道。
○壬戌。
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周後父嘉定侯周奎、緞百疋。
銀百兩。
晉王朱審煊、及妃嫔範氏等銀兩有差。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薦故明工部尚書曹珖、刑部侍郎潘士良、總漕郭尚友等三十二人。
下吏部知之。
○癸亥。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官民人等曰。
政貴有恒。
辭尚體要。
以後一應章奏、勿得拘牽文義。
摭拾浮詞。
但将時宜事務、明切敷陳。
蓋語繁而支。
則難聽。
言簡而當。
則易行。
言之有益無益不在繁簡。
顧力行何如耳。
自今遇有切于時務者。
随便入告不必等待多款。
以緻遲延。
國家利益之事。
早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福。
遲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病。
惟以迅速為尚耳。
至明季各項稅課。
除已經徵收、不必給還外。
凡有虧欠俱與蠲免又各府州縣衛所屬鄉村、十家置一甲長。
百家置一總甲凡遇盜賊逃人、奸宄竊發事故。
鄰佑即報知甲、長甲、長報知總甲。
總甲報知府州縣衛。
府州縣衛核實、申解兵部。
若一家隐匿、其鄰佑九家、甲、長、總甲、不行首告。
俱治以重罪。
不貸。
○甲子。
小祥。
緻祭大行皇帝。
是日、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詣殡宮。
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将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齊集。
陳設祭物。
行三叩頭禮。
祭畢。
執事官于殿西、設鹵簿儀仗。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衆官等、皇太後、率衆妃、舉哀。
跪幾筵前、三獻爵。
行三叩頭禮。
昂邦章京、尚書、内大臣等、恭奉龍轝由中道出。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衆官跪。
獻三爵。
舉哀。
皇太後、及衆妃、俱舉哀。
酉刻。
恭捧寶宮安奉。
○乙醜。
順天督學禦史曹溶啟言、請将遼東等處十五學、改附永平府。
設教官三員。
分司教導。
擇遼地經明行修之士、充其任。
其拔貢廪給事宜、仍與各州縣、一體舉行。
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故明山西總兵王越、奉表歸誠。
○丙寅。
恭奉大行皇帝寶宮。
安葬昭陵。
攝政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上率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齊集山陵殿前西階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格格、和碩福金以下、鎮國将軍固山額真尚書等官命婦以上俱集皇太後、率衆妃、及公主等、詣寶宮前。
舉哀畢跪獻三爵。
行三叩頭禮。
内大臣輔國将軍錫翰等奉寶宮由中階。
升陵殿。
奉安于地宮。
葬畢。
陳設祭物。
皇太後、衆妃、及諸王官員、獻爵。
行祭禮。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故明宣大總兵張緻雍、奉表歸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