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河道都察院左佥都禦史馬國柱、為右副都禦史、巡撫山西内院副理事官陳錦、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登萊等處地方。
○以内院副理事官李栖鳳、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東昌道。
李翔鳳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濟南道。
戶部啟心郎朱國柱、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
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濟甯道。
高士俊、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武德道。
禮部啟心郎章于天、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兖東道。
兵部啟心郎丁文盛、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登萊道。
工部啟心郎馬鳴佩、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冀南道。
内院副理事官遲變龍、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管理糧儲道。
崔光前、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青登萊道。
戶部啟心郎蘇弘祖、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河北道。
刑部啟心郎申朝紀、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北道。
吏部啟心郎焦安民、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
管理屯田。
○吏部左侍郎沈惟炳、啟薦故明尚書張忻等三十餘人。
令詳注履曆以聞。
已奉谕起用者、仍行文催取。
○遣官往房山、訪金朝陵寝。
仍繪圖進覽。
○戶部侍郎黨崇雅、以老病請罷。
不允。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報撫定青州郡縣。
并赍故明衡王降書以聞。
○王鳌永又請蠲免山東錢糧、如河北例。
從之。
○修政曆法湯若望啟言、謹按敬授民時。
全以節氣交宮、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為重。
若節氣之時日不真。
則太陽出入、晝夜刻分俱缪矣。
曆稽大統回回舊曆。
所用節氣止泥一方。
且北直之節氣。
春分秋分、前後俱差一二日。
況諸方乎。
薄海内外、盡知纰缪。
安可謂敬授民時之信曆也。
新法之推太陽出入地平環也。
則有此晝而彼夜、此入而彼出之理。
若舊法以一處而概諸方、不明經緯之奧。
故日月多應食而不食當食而失推。
五星當疾而反遲。
應伏而反見。
種種差訛、難以枚舉。
今以臣局新法所有諸方節氣、及太陽出入、晝夜時刻俱照道裡遠近推算。
共增數葉、加于曆首。
以協民時。
以前民用裝潢告成恭呈王覽。
舊于曆尾、附列五官等職名。
今用新法、不系監官推算。
亦應更改。
庶于大典有光。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新曆節氣交脫、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按道裡遠近推算。
諸方各有不同。
果為精确。
但字畫細小。
行款稠密。
宜更定式樣、以便頒行。
沈陽改寫盛京。
曆尾五官等官職名、既系舊例。
着附列湯若望之後。
仍取該監更定曆樣呈覽。
○招撫山西應襲恭順侯吳惟華啟報山西代州阖城歸順。
工科給事中朱鼎□□清啟言從來撫按鎮道、各有職掌今總兵官位敵王侯。
脅令監司以下、悉行屬禮剛愎自用全無和衷之誼。
其鎮委添設各弁、擾民滋害。
挾制有司。
緻使畏縮不能盡職是地方有官而無官。
民未蒙福而先受害也請嚴饬各鎮道臣。
文專理民。
武專緝賊。
民失撫字罪文。
賊縱剽掠、罪武仍責令撫按嚴核、不時糾參其濫委雜弁、盡行斥革。
各州縣土寇竊發、小者守令緝捕。
大者撫鎮巢□刀除。
庶權一而法行矣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丁未。
兵部左侍郎劉餘祐、以京東土寇竊發。
請移順天巡撫駐密雲。
薊州道駐遵化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劉餘祐又啟薦故明尚書仇維祯等八人下吏部知之。
○戊申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劾通州道鄭煇、優遊養寇巢□刀撫無聞三關鎮臣郝之潤借名誅僞縱兵肆掠并請趣畿南北按臣及監司以下官、速補赴任啟入攝政和碩睿親王令解煇之潤任仍谕禦史叱馭星馳毋滋觀望。
其地方緊要員缺、吏部速與铨補。
○庚戌。
順天巡撫宋權、請行久任考成之法。
下部知之。
○辛亥。
工部左侍郎葉初春、以新鑄制錢、每七文作銀一分。
錢價日增。
民未稱便。
請頒内庫舊鑄當五制錢、并鑄當二錢、以濟民用。
不允。
○壬子。
攝政和碩睿親王、令南來副将韓拱薇、參将陳萬春等赍書緻史可法曰予向在沈陽。
即知燕山物望。
鹹推司馬。
及入關破賊。
得與都人士相接見。
識介弟于清班。
曾托其手勒平安。
拳緻衷緒未審以何時得達。
比聞道路紛紛。
多謂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讐。
不共戴天。
春秋之義。
有賊不讨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
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阙手毒君親。
中國臣民。
不聞加遺一矢。
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
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
念累世之宿好。
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狗鼠。
入京之日。
首崇愍帝及後谥号。
入葬山陵。
悉如典禮。
親郡王将軍以下、一仍故封。
不加改削。
勳戚文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耕市不驚秋亳無擾方拟秋高氣爽遣将西征。
傳檄江南聯兵河朔陳師鞠旅。
戮力同心。
報乃君國之讐彰我朝廷之德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弗審事機。
聊慕虛名。
頓忘實害予甚惑之國家之撫定燕都。
乃得之于闖賊。
非取之于明朝也賊毀明朝之廟主。
辱及先人。
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
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
茲乃乘逆寇稽誅。
王師蹔息。
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揆諸情理、豈可謂
○以内院副理事官李栖鳳、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東昌道。
李翔鳳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濟南道。
戶部啟心郎朱國柱、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
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濟甯道。
高士俊、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武德道。
禮部啟心郎章于天、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兖東道。
兵部啟心郎丁文盛、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登萊道。
工部啟心郎馬鳴佩、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冀南道。
内院副理事官遲變龍、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管理糧儲道。
崔光前、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青登萊道。
戶部啟心郎蘇弘祖、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河北道。
刑部啟心郎申朝紀、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北道。
吏部啟心郎焦安民、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佥事。
管理屯田。
○吏部左侍郎沈惟炳、啟薦故明尚書張忻等三十餘人。
令詳注履曆以聞。
已奉谕起用者、仍行文催取。
○遣官往房山、訪金朝陵寝。
仍繪圖進覽。
○戶部侍郎黨崇雅、以老病請罷。
不允。
○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鳌永、啟報撫定青州郡縣。
并赍故明衡王降書以聞。
○王鳌永又請蠲免山東錢糧、如河北例。
從之。
○修政曆法湯若望啟言、謹按敬授民時。
全以節氣交宮、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為重。
若節氣之時日不真。
則太陽出入、晝夜刻分俱缪矣。
曆稽大統回回舊曆。
所用節氣止泥一方。
且北直之節氣。
春分秋分、前後俱差一二日。
況諸方乎。
薄海内外、盡知纰缪。
安可謂敬授民時之信曆也。
新法之推太陽出入地平環也。
則有此晝而彼夜、此入而彼出之理。
若舊法以一處而概諸方、不明經緯之奧。
故日月多應食而不食當食而失推。
五星當疾而反遲。
應伏而反見。
種種差訛、難以枚舉。
今以臣局新法所有諸方節氣、及太陽出入、晝夜時刻俱照道裡遠近推算。
共增數葉、加于曆首。
以協民時。
以前民用裝潢告成恭呈王覽。
舊于曆尾、附列五官等職名。
今用新法、不系監官推算。
亦應更改。
庶于大典有光。
攝政和碩睿親王谕、新曆節氣交脫、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按道裡遠近推算。
諸方各有不同。
果為精确。
但字畫細小。
行款稠密。
宜更定式樣、以便頒行。
沈陽改寫盛京。
曆尾五官等官職名、既系舊例。
着附列湯若望之後。
仍取該監更定曆樣呈覽。
○招撫山西應襲恭順侯吳惟華啟報山西代州阖城歸順。
工科給事中朱鼎□□清啟言從來撫按鎮道、各有職掌今總兵官位敵王侯。
脅令監司以下、悉行屬禮剛愎自用全無和衷之誼。
其鎮委添設各弁、擾民滋害。
挾制有司。
緻使畏縮不能盡職是地方有官而無官。
民未蒙福而先受害也請嚴饬各鎮道臣。
文專理民。
武專緝賊。
民失撫字罪文。
賊縱剽掠、罪武仍責令撫按嚴核、不時糾參其濫委雜弁、盡行斥革。
各州縣土寇竊發、小者守令緝捕。
大者撫鎮巢□刀除。
庶權一而法行矣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丁未。
兵部左侍郎劉餘祐、以京東土寇竊發。
請移順天巡撫駐密雲。
薊州道駐遵化攝政和碩睿親王從之。
○劉餘祐又啟薦故明尚書仇維祯等八人下吏部知之。
○戊申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劾通州道鄭煇、優遊養寇巢□刀撫無聞三關鎮臣郝之潤借名誅僞縱兵肆掠并請趣畿南北按臣及監司以下官、速補赴任啟入攝政和碩睿親王令解煇之潤任仍谕禦史叱馭星馳毋滋觀望。
其地方緊要員缺、吏部速與铨補。
○庚戌。
順天巡撫宋權、請行久任考成之法。
下部知之。
○辛亥。
工部左侍郎葉初春、以新鑄制錢、每七文作銀一分。
錢價日增。
民未稱便。
請頒内庫舊鑄當五制錢、并鑄當二錢、以濟民用。
不允。
○壬子。
攝政和碩睿親王、令南來副将韓拱薇、參将陳萬春等赍書緻史可法曰予向在沈陽。
即知燕山物望。
鹹推司馬。
及入關破賊。
得與都人士相接見。
識介弟于清班。
曾托其手勒平安。
拳緻衷緒未審以何時得達。
比聞道路紛紛。
多謂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讐。
不共戴天。
春秋之義。
有賊不讨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
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阙手毒君親。
中國臣民。
不聞加遺一矢。
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
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
念累世之宿好。
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狗鼠。
入京之日。
首崇愍帝及後谥号。
入葬山陵。
悉如典禮。
親郡王将軍以下、一仍故封。
不加改削。
勳戚文武諸臣、鹹在朝列恩禮有加耕市不驚秋亳無擾方拟秋高氣爽遣将西征。
傳檄江南聯兵河朔陳師鞠旅。
戮力同心。
報乃君國之讐彰我朝廷之德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弗審事機。
聊慕虛名。
頓忘實害予甚惑之國家之撫定燕都。
乃得之于闖賊。
非取之于明朝也賊毀明朝之廟主。
辱及先人。
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
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
茲乃乘逆寇稽誅。
王師蹔息。
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揆諸情理、豈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