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長負君恩
關燈
小
中
大
「話又說回來,」玉子趁勢說道,「萬歲爺孝順主子,主子也得多護著萬歲爺一點兒!」
慈安太後的笑容,頓時收斂,定睛看著玉子,彷彿要發怒的神氣,這神氣一年難得見一兩回,玉子倒有些害怕了。
誰知她不但沒有發怒,而且頗為嘉許,「你說得不錯,」她深深點頭,「我要多護看他一點兒。
」 但桂連出宮這件事,總是無可挽回的了,唯有謹慎應付。
所以第二天看見皇帝到長春宮來問安,玉子便親自遞茶,同時很小心地窺伺皇帝的臉色。
皇帝似乎有些困惑,不解何以不見桂連來伺候?但也沒有開口問,不斷注意著窗外往來的人影,坐了一會,起身辭去。
坐在軟轎上,他就問扶轎槓的小李:「怎麼不見桂連的影子?」 「桂連?」小李很輕鬆地說:「死了!」 皇帝大驚,但三、四歲就開始學的規矩,把他拘束住了,不會張皇失措,隻是在心裏懷疑,急著要回到宮裏,好好問一問小李。
「桂連怎麼死的?」到了養心殿,他問。
「是急病。
奴才也鬧不清是甚麼病。
」 「也不去打聽打聽!而且也不告訴我,真正混帳,白養了你們這班廢物!」 一看皇帝又氣急,又傷心的樣子,小李雙膝一彎跪了下來,「都隻為萬歲爺手疼,怕萬歲爺心裏煩,不敢奏報。
」 「那麼,甚麼急病,你怎麼也不去打聽呢?」 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錯處。
就算不咎既往,此刻便去「打聽」,捏造「病況」來回奏,雖能搪塞一時,但皇帝如果從別人那裏得知真相,問起來固可用敬事房總管傳懿旨,不許洩漏實情的話來搪塞,可是皇帝一定會這樣說:你幫著別人來瞞我,我要你何用?那一來立時失寵,說不定皇帝還會隨便找個錯,傳諭敬事房打頓闆子,調去當打掃茅房之類的苦差。
那豈是好玩的事?別的不說,起碼安德海的仇就報不成了。
這樣一想,小李計上心來,而皇帝已經不耐煩了,用腳踢著他的膝蓋說,「怎麼啦?你是啞吧?」 小李聽說,便把臉孔拉長,嘴一撇,眼睛擠兩擠,擠出幾滴眼淚,伏在地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皇帝大驚,而且疑慮極深,當他這副眼淚,是為桂連而灑,然則桂連一定死得很慘,所以急急喝道:「哭甚麼?快說!」 小李一面哭,一面委委屈屈,斷斷續續地說:「奴才心裏為難死了!不說是欺罔,奴才不能沒有天良,說了,馬上就是個死!」 「為甚麼?」 「母後皇太後傳諭,誰要說了,活活打死!別人的話,奴才不怕,兩位皇太後的懿旨,奴才不能不怕,萬歲爺救不了奴才。
」 皇帝越發詫異,定一定神細想,第一,如果是急病死了,這有甚麼不能說的?第二,慈安太後從未說過如此嚴厲的話。
照這樣看來,內中一定有隱情。
皇帝對太監的性情也很瞭解,叫他們辦甚麼事都行,就是不能要他們的命。
隻要能夠不「活活打死」,小李自然肯吐實話。
所以他很沉著地說:「你別哭!我先問你一句話。
」 「是!」小李抹抹眼淚,把頭擡了起來。
「要怎麼樣,你才敢說實話?」 「主子體恤奴才,奴才說了實話,主子裝作不知道,奴才方始敢說。
」 皇帝有些答應不下,考慮久久,迫於情勢,咬一咬牙說: 「好!你說吧。
」 於是小李把桂連出宮的經過,細說了一遍,當然是不盡不實的,最主要的一點改變是,說她已指配給黑龍江當差的一名藍翎侍衛,已經動身出關了。
因為如果說了實話,皇帝不肯死心,就要惹出很大的麻煩。
「那麼,」皇帝從緊閉著的嘴唇中吐出聲音來,「聖母皇太後怎麼會知道,我給了桂連一個戒指?是不是小安子搬的嘴?」 「萬歲爺聖明。
」 「好!留著算總帳!」皇帝咬牙說這一句,接下來又問: 「桂連呢?哭了沒有?」 「整整哭了一晚上。
」 「你怎麼知道?」 「桂連的兩眼腫得桃兒那麼大。
奴才幫她拾奪行李的時候,親眼得見。
」 「喔,你還幫她拾奪行李?」 「是!奴才心想,桂連是萬歲爺心愛的人,奴才該盡點兒心。
」 「你倒還有點良心。
」皇帝又問,「她走的時候怎麼樣?」 「走的時候可不敢哭。
宮裏的規矩不許。
」 「那麼,」皇帝似有怏怏之意,「她就這麼走了?一點都不留戀,說走就走?」 這話如何回答,就有考慮了。
小李在想,若要皇帝死了那條心,最好說得桂連如何絕情,但那不是皇帝愛聽的話,此刻總得要想辦法哄哄他,才不緻有意外的麻煩出現。
於是他說:「桂連不是那種沒良心的人。
走的時候,她遠遠兒的朝綏壽殿碰了個響頭。
」 「怎麼?」皇帝打斷他的話問,「沒有給母後皇太後當面磕頭?」 「是!」小李答說:「母後皇太後叫玉子傳諭,不必上去了,免得見了傷心。
」 皇帝默然。
他原知道慈安太後一向喜歡桂連,臨別時如此傳諭,更見得她心有不忍。
然則何以不說句話,把她留下來,為何事事聽慈禧太後擺佈? 這樣想著,他對兩位太後都有些怨恨,但隨即自譴,起這個念頭便是不孝。
隻是一口怨氣總有些嚥不下,因此這個念頭也就橫亙在胸中消不掉,唯有再問小李些話,藉以排遣。
「她──。
」皇帝總覺得桂連還該有些表示,不會這樣心甘情願地揚長出宮,可是這個想法,不知如何表達?而小李卻看出來了。
「桂連心裏實在有許多委屈,不過說不出來,她也是爭強好勝的性情,走的時候,不肯掉一滴眼淚,把個頭揚得高高地,彷彿甚麼不在乎。
其實呢──,唉!」小李自恃得寵,居然在皇帝面前嘆氣。
這有未盡之語,而皇帝無從想像,便緊接著他的話問: 「其實怎麼樣呢?」 「其實,她一輩子也忘不了萬歲爺的恩寵。
那怕頭髮白了,牙齒掉了,兒孫滿堂,心坎兒裏還有萬歲爺這會兒的模樣在。
」 小李這段話,說得「情文並茂」,皇帝大受感動,一下子想起許多詩句,也一下子懂了甚麼叫「情」,甚麼叫「恨」,甚麼叫「癡情」,甚麼叫「終生之恨」! 於是他眼眶有些發紅,心裏酸酸地、甜甜地、熱熱地,分辨不出是難受還是好過?隻覺得想寫點兒甚麼,把自己心裏這份奇妙的感覺抓住了,說出來。
說做就做,立刻就不自覺地開始構思,坐立不安地在殿裏走來走去,眼睛直勾勾地望著,手扶著茶碗叫「拿茶」,換了熱茶卻又不喝。
小李見這神氣,大起恐慌:「萬歲爺別是想偏了心思,著入魔了?」他不斷這樣在心中自問,卻又不敢言語。
到了晚上,該安置了,皇帝忽然說道:「我要做詩!」「跟萬歲爺回話,」小李跪下說道:「今兒晚
誰知她不但沒有發怒,而且頗為嘉許,「你說得不錯,」她深深點頭,「我要多護看他一點兒。
」 但桂連出宮這件事,總是無可挽回的了,唯有謹慎應付。
所以第二天看見皇帝到長春宮來問安,玉子便親自遞茶,同時很小心地窺伺皇帝的臉色。
皇帝似乎有些困惑,不解何以不見桂連來伺候?但也沒有開口問,不斷注意著窗外往來的人影,坐了一會,起身辭去。
坐在軟轎上,他就問扶轎槓的小李:「怎麼不見桂連的影子?」 「桂連?」小李很輕鬆地說:「死了!」 皇帝大驚,但三、四歲就開始學的規矩,把他拘束住了,不會張皇失措,隻是在心裏懷疑,急著要回到宮裏,好好問一問小李。
「桂連怎麼死的?」到了養心殿,他問。
「是急病。
奴才也鬧不清是甚麼病。
」 「也不去打聽打聽!而且也不告訴我,真正混帳,白養了你們這班廢物!」 一看皇帝又氣急,又傷心的樣子,小李雙膝一彎跪了下來,「都隻為萬歲爺手疼,怕萬歲爺心裏煩,不敢奏報。
」 「那麼,甚麼急病,你怎麼也不去打聽呢?」 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錯處。
就算不咎既往,此刻便去「打聽」,捏造「病況」來回奏,雖能搪塞一時,但皇帝如果從別人那裏得知真相,問起來固可用敬事房總管傳懿旨,不許洩漏實情的話來搪塞,可是皇帝一定會這樣說:你幫著別人來瞞我,我要你何用?那一來立時失寵,說不定皇帝還會隨便找個錯,傳諭敬事房打頓闆子,調去當打掃茅房之類的苦差。
那豈是好玩的事?別的不說,起碼安德海的仇就報不成了。
這樣一想,小李計上心來,而皇帝已經不耐煩了,用腳踢著他的膝蓋說,「怎麼啦?你是啞吧?」 小李聽說,便把臉孔拉長,嘴一撇,眼睛擠兩擠,擠出幾滴眼淚,伏在地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皇帝大驚,而且疑慮極深,當他這副眼淚,是為桂連而灑,然則桂連一定死得很慘,所以急急喝道:「哭甚麼?快說!」 小李一面哭,一面委委屈屈,斷斷續續地說:「奴才心裏為難死了!不說是欺罔,奴才不能沒有天良,說了,馬上就是個死!」 「為甚麼?」 「母後皇太後傳諭,誰要說了,活活打死!別人的話,奴才不怕,兩位皇太後的懿旨,奴才不能不怕,萬歲爺救不了奴才。
」 皇帝越發詫異,定一定神細想,第一,如果是急病死了,這有甚麼不能說的?第二,慈安太後從未說過如此嚴厲的話。
照這樣看來,內中一定有隱情。
皇帝對太監的性情也很瞭解,叫他們辦甚麼事都行,就是不能要他們的命。
隻要能夠不「活活打死」,小李自然肯吐實話。
所以他很沉著地說:「你別哭!我先問你一句話。
」 「是!」小李抹抹眼淚,把頭擡了起來。
「要怎麼樣,你才敢說實話?」 「主子體恤奴才,奴才說了實話,主子裝作不知道,奴才方始敢說。
」 皇帝有些答應不下,考慮久久,迫於情勢,咬一咬牙說: 「好!你說吧。
」 於是小李把桂連出宮的經過,細說了一遍,當然是不盡不實的,最主要的一點改變是,說她已指配給黑龍江當差的一名藍翎侍衛,已經動身出關了。
因為如果說了實話,皇帝不肯死心,就要惹出很大的麻煩。
「那麼,」皇帝從緊閉著的嘴唇中吐出聲音來,「聖母皇太後怎麼會知道,我給了桂連一個戒指?是不是小安子搬的嘴?」 「萬歲爺聖明。
」 「好!留著算總帳!」皇帝咬牙說這一句,接下來又問: 「桂連呢?哭了沒有?」 「整整哭了一晚上。
」 「你怎麼知道?」 「桂連的兩眼腫得桃兒那麼大。
奴才幫她拾奪行李的時候,親眼得見。
」 「喔,你還幫她拾奪行李?」 「是!奴才心想,桂連是萬歲爺心愛的人,奴才該盡點兒心。
」 「你倒還有點良心。
」皇帝又問,「她走的時候怎麼樣?」 「走的時候可不敢哭。
宮裏的規矩不許。
」 「那麼,」皇帝似有怏怏之意,「她就這麼走了?一點都不留戀,說走就走?」 這話如何回答,就有考慮了。
小李在想,若要皇帝死了那條心,最好說得桂連如何絕情,但那不是皇帝愛聽的話,此刻總得要想辦法哄哄他,才不緻有意外的麻煩出現。
於是他說:「桂連不是那種沒良心的人。
走的時候,她遠遠兒的朝綏壽殿碰了個響頭。
」 「怎麼?」皇帝打斷他的話問,「沒有給母後皇太後當面磕頭?」 「是!」小李答說:「母後皇太後叫玉子傳諭,不必上去了,免得見了傷心。
」 皇帝默然。
他原知道慈安太後一向喜歡桂連,臨別時如此傳諭,更見得她心有不忍。
然則何以不說句話,把她留下來,為何事事聽慈禧太後擺佈? 這樣想著,他對兩位太後都有些怨恨,但隨即自譴,起這個念頭便是不孝。
隻是一口怨氣總有些嚥不下,因此這個念頭也就橫亙在胸中消不掉,唯有再問小李些話,藉以排遣。
「她──。
」皇帝總覺得桂連還該有些表示,不會這樣心甘情願地揚長出宮,可是這個想法,不知如何表達?而小李卻看出來了。
「桂連心裏實在有許多委屈,不過說不出來,她也是爭強好勝的性情,走的時候,不肯掉一滴眼淚,把個頭揚得高高地,彷彿甚麼不在乎。
其實呢──,唉!」小李自恃得寵,居然在皇帝面前嘆氣。
這有未盡之語,而皇帝無從想像,便緊接著他的話問: 「其實怎麼樣呢?」 「其實,她一輩子也忘不了萬歲爺的恩寵。
那怕頭髮白了,牙齒掉了,兒孫滿堂,心坎兒裏還有萬歲爺這會兒的模樣在。
」 小李這段話,說得「情文並茂」,皇帝大受感動,一下子想起許多詩句,也一下子懂了甚麼叫「情」,甚麼叫「恨」,甚麼叫「癡情」,甚麼叫「終生之恨」! 於是他眼眶有些發紅,心裏酸酸地、甜甜地、熱熱地,分辨不出是難受還是好過?隻覺得想寫點兒甚麼,把自己心裏這份奇妙的感覺抓住了,說出來。
說做就做,立刻就不自覺地開始構思,坐立不安地在殿裏走來走去,眼睛直勾勾地望著,手扶著茶碗叫「拿茶」,換了熱茶卻又不喝。
小李見這神氣,大起恐慌:「萬歲爺別是想偏了心思,著入魔了?」他不斷這樣在心中自問,卻又不敢言語。
到了晚上,該安置了,皇帝忽然說道:「我要做詩!」「跟萬歲爺回話,」小李跪下說道:「今兒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