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三十四 ◎鱗介部六

關燈
○蛇下 《風俗通》曰:車騎将軍巴兢馮绲,字鴻卿。

    為議郎,發绶笥,有二赤蛇,可長三尺,分南北謅,大用憂怖。

    許季山孫憲得先人秘要,绲請使蔔,雲:"君後三歲當為邊将,兌薲四五千裡,官以東為名。

    "後五年,為大将軍南征。

    此吉祥也。

     《蜀王本紀》曰: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

    蜀王遣五丁迎女還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能出,五丁共引蛇,山崩,壓五丁。

     《玄中記》曰:東海有蛇丘之地,衆蛇居之,無人民。

    多神蛇,或人頭而蛇身。

     又曰:昆侖西北有山,周回三萬裡。

    巨蛇長萬裡。

    蛇常居此山,飲食滄海。

     《陳留風俗傳》曰:小黃縣者,宋地,故陽武東黃鄉也,因黃水以名縣。

    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

    天下平定,乃遣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

    於是丹蛇在水自洗濯,入于梓宮。

    其浴有遺發,故谥曰"昭靈夫人"。

     雷次宗《豫章記》曰:永嘉末,有大蛇長十馀丈斷道,經過者辄以氣吸引取之。

    吞噬已百數,行旅斷道。

    道士吳猛與弟子數人往欲殺蛇,蛇藏深穴不肯出。

    猛符南昌社公,蛇乃出穴,頭高數丈。

    猛于尾緣背,而以足案蛇頭着地,弟子於後以斧殺之。

     裴淵《廣州記》曰:晉興郡蚺蛇嶺,去路側五十裡,忽有一物,大百圍,長數十丈,行者過視,則往而不返。

    積年如此,失人甚多。

    董奉從交州出,由此峤,見之大驚,雲:"杆蛇也。

    "住行旅,施符敕。

    經宿往看,蛇已死矣。

    左右白骨積聚成丘。

     鄧明德《南康記》曰:南野巘山有漢袒緣陳蕃冢墓,西岸有廟,今曰宮渚。

    昔值軍亂,聞墓有三寶,軍人争掘,指麾必啟。

    忽大蛇圍繞墳前,崩雷晦雨,當時竟不得發。

     《宋永初山川記》曰:興古郡有大蛇名青蔥,有大蛇名赤頸。

     又曰:柴垟縣有飛蛇。

     《外國圖》曰:圓丘有不世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

    有大蛇,多為人害,不可得居。

    帝遊圓丘,以雄黃精厭大蛇。

     郭子橫《洞冥記》曰:蛇玑出途雲國。

    有青靈蛇産珠,色光白,如瓊琰之類。

     《博物志》曰:蝮蛇秋月毒盛,無所螫,齧草木以洩其氣,草木即死。

    樵彩,設為此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

     又曰:地三年種蜀黍,其後七年有蛇。

     《廣志》曰:永昌郡有歧尾蔬。

     又曰:蝮蛇與土色相亂,長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曆之,裁斷皮出血,則身盡痛,九竅血出而死。

     《列異傳》曰: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劾百鬼衆魅。

    有婦為魅所病,侯劾得大蛇。

    又有大樹,人止之者死,鳥過亦死。

    侯劾樹,樹夏枯,有蛇長七八丈,懸而死。

     《搜神記》曰:魯定公玄年,有九蛇繞柱。

    占,以為九世廟不祠,乃立焬宮。

     又曰:隋侯行,見大蛇傷,救而治之。

    其後蛇銜珠以報之。

     又曰:窦武母代武而并蛇,蛇送之林中。

    後母卒,及葬未定,有大蛇自榛草而出,赴喪所,以頭擊柩,涕血,頃而去。

    時人知為窦氏之祥。

     又曰:宋玄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石巢中有三卵,大如升,便取煮之。

    湯始熱,便聞林中如風雨聲。

    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於湯中銜卵而去。

    三人無幾皆死。

     又曰:秦瞻居曲阿彭皇野,忽有物如蛇,突入其腦中。

    蛇來,先聞臭死氣,便於鼻中入,盤其頭中,覺泓泓冷,聞其腦間食聲咂咂,數日而出。

    去尋複來,取手巾急縛口鼻,亦被入。

    積年無他病,惟患頭重。

     《異苑》曰:太玄中,汝南人伐竹,見一竹中央蛇形已成,上枝葉如故。

    吳郡桐廬民嘗伐馀遺竹,見一宿竿成雉,頭頸盡就,身猶未成。

    此亦竹為蛇,蛇為雉也。

     又曰:薪野蘇卷,常與奴婢居野舍。

    每至飯時,辄有一物來,其狀似蛇,長七八尺,五色光鮮,卷異而饴之。

    遂經數載,産業加焉。

    奴後密打殺,即得能食病,日進三斛飯,猶不為飽,少時而死。

     又曰:丹陽锺忠,以玄嘉冬月晨行。

    見有一蛇,長二尺許,文色似青琉璃,頭有雙角,白如玉。

    忠感而畜之,於是資業日登。

    經年,蛇自亡去,忠及二子相繼殒斃。

    此蛇來吉去兇,其惟龍乎? 又曰:魯國中牟縣像山上有寺廟,今民欲架室者,辄見大蛇數十丈,出來驚人,故莫得安焉。

     周景式《廬山記》曰:安侯世高者,安息國太子,與友人共出家學道。

    友人好恚怒,死史〈月報〉,為此宮亭廟神。

    世高于廣州為人所殺,還生安息國,複為王子。

    年二十,又棄國入吳之宮亭,泊舡過呼友人,與語。

    友人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