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三十三 ◎鱗介部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容成,黃帝時造曆上。
)記嬰兒於巢氏,緻馀糧於畝首,虎豹可尾,蛇虺可蹶。
又曰:虎豹不可使緣木,蝮蛇不可以安足。
《淮南萬畢術》曰:烏喙蛇肝,病作不苦。
(取鳥喙、蛇肝各等,治和丸如梧桐實。
欲作,吞一丸,人不倦矣。
) 《抱樸子》曰:巳日山中稱寡人者,社中蛇也。
又曰:或問隐居山澤,治蛇蝮之道,曰:"昔員丘多大蛇,又生好藥。
黃帝揭趍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蛇去也。
今帶武都雄黃色如雞冠者五兩,以入山林,則不畏蛇。
蛇若中人,以少許雄黃末敷之瘡中,登愈。
" 又曰:蛇類雖多,惟有蛇蝮,中人至急,一日不治則殺人。
若不曉方術,而為此蛇所中者,但以刀割瘡肉投地,其肉沸如火,須臾焦盡,而人得活也。
《山海經》曰:泰華山有蛇,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又曰:巴蛇吞像,三歲而出骨。
君子服之,已心腹之疾。
(今南方蚺蛇吞鹿,已爛,自絞於樹,腹中骨皆穿鱗甲間出,此類也。
) 又曰:天同之山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毫,其音如鼓柝。
(如鼓人擊柝身。
音吒。
) 又曰:鱗山多鳴蛇,其狀如蛇,四翼,音如磬,見則大旱。
又曰:黑齒人,為人黑齒。
有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又曰:雨師,為人黑手,各操一蛇。
《星經》曰:螣蛇二十二星在室北,近河,主蟲蛇。
《說苑》曰:齊景公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
問晏子曰:"杆不祥耶?"曰:"有賢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此不祥耳;山是虎室,澤是蛇窟,何不祥乎?" 《新序》曰:太子申生至靈台,蛇繞左輪。
禦曰:"速得國之祥。
"太子遂不返,伏劍而死。
《賈誼書》曰:晉文公出田,前驅還白:"前有大蛇,其高如堤,橫道而處。
"文公曰:"還車而歸。
"其禦曰:"臣聞祥則迎之,妖則陵之。
今前有妖,請攻之。
"公曰:"不可。
吾聞天子夢惡則修道,諸侯夢惡則修政,大夫夢惡則修身,善是則禍不至。
今我有失行而天戒以妖。
我若攻之,是逆天令也。
"乃歸。
齋宿而請於廟,退而修政。
居三日,夢天誅蛇,曰:"爾何敢當聖君之路!"文公覺,令人視之,蛇已魚爛矣。
(《新序》同。
) 又曰:孫叔敖之為兒,出遊還,憂而不食。
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旦兒見兩頭之蛇,恐死。
"母問曰:"今蛇安在?"曰:"聞見兩頭蛇者死,恐他人複見之,已殺而埋之。
"母曰:"無憂,汝不世矣。
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以福。
"(《新序》同。
) 《列仙傳》曰:玄俗者,自言河間人,餌巴豆、雲母,賣藥於都市,七丸一丸,治百病。
河間王病,買服之,下蛇十馀頭。
郦善長《水經注》曰:南鄉故城城南外,舊有郡社柏樹,大三十圍,蕭欣為郡,伐之。
言有大蛇。
從樹腹中墜下,大數十圍,長三丈,小蛇數十随之,入南山,聲如風雨。
伐樹之前,見夢於欣,欣不以厝意。
及伐之,少日果死。
又曰:漢水又東,合洛水。
水有二源,合注壑於神蛇戍西。
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馴良,不為物毒。
又曰:交州山多大蛇,名曰蚺蛇,長十丈,圍七八尺。
常在樹上伺鹿獸,鹿獸過便低頭繞之,有頃鹿死。
先濡令濕,訖,便合頭角啖之,骨背誦薮出。
山夷始見蛇不動時,便以大竹簽簽蛇頭至尾,殺而食之,以為珍異。
故楊氏《南裔異物志》曰:"蚺惟大蛇,既洪且長。
彩色駁荦,其文錦章。
食灰吞鹿,腴成養創。
賓享嘉宴,是豆是觞。
"言其養瘡之時,肪腴甚肥。
《太平禦覽》 宋·李昉
)記嬰兒於巢氏,緻馀糧於畝首,虎豹可尾,蛇虺可蹶。
又曰:虎豹不可使緣木,蝮蛇不可以安足。
《淮南萬畢術》曰:烏喙蛇肝,病作不苦。
欲作,吞一丸,人不倦矣。
) 《抱樸子》曰:巳日山中稱寡人者,社中蛇也。
又曰:或問隐居山澤,治蛇蝮之道,曰:"昔員丘多大蛇,又生好藥。
黃帝揭趍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蛇去也。
今帶武都雄黃色如雞冠者五兩,以入山林,則不畏蛇。
蛇若中人,以少許雄黃末敷之瘡中,登愈。
" 又曰:蛇類雖多,惟有蛇蝮,中人至急,一日不治則殺人。
若不曉方術,而為此蛇所中者,但以刀割瘡肉投地,其肉沸如火,須臾焦盡,而人得活也。
《山海經》曰:泰華山有蛇,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又曰:巴蛇吞像,三歲而出骨。
君子服之,已心腹之疾。
) 又曰:天同之山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毫,其音如鼓柝。
音吒。
) 又曰:鱗山多鳴蛇,其狀如蛇,四翼,音如磬,見則大旱。
又曰:黑齒人,為人黑齒。
有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又曰:雨師,為人黑手,各操一蛇。
《星經》曰:螣蛇二十二星在室北,近河,主蟲蛇。
《說苑》曰:齊景公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
問晏子曰:"杆不祥耶?"曰:"有賢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此不祥耳;山是虎室,澤是蛇窟,何不祥乎?" 《新序》曰:太子申生至靈台,蛇繞左輪。
禦曰:"速得國之祥。
"太子遂不返,伏劍而死。
《賈誼書》曰:晉文公出田,前驅還白:"前有大蛇,其高如堤,橫道而處。
"文公曰:"還車而歸。
"其禦曰:"臣聞祥則迎之,妖則陵之。
今前有妖,請攻之。
"公曰:"不可。
吾聞天子夢惡則修道,諸侯夢惡則修政,大夫夢惡則修身,善是則禍不至。
今我有失行而天戒以妖。
我若攻之,是逆天令也。
"乃歸。
齋宿而請於廟,退而修政。
居三日,夢天誅蛇,曰:"爾何敢當聖君之路!"文公覺,令人視之,蛇已魚爛矣。
) 又曰:孫叔敖之為兒,出遊還,憂而不食。
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旦兒見兩頭之蛇,恐死。
"母問曰:"今蛇安在?"曰:"聞見兩頭蛇者死,恐他人複見之,已殺而埋之。
"母曰:"無憂,汝不世矣。
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以福。
"
) 《列仙傳》曰:玄俗者,自言河間人,餌巴豆、雲母,賣藥於都市,七丸一丸,治百病。
河間王病,買服之,下蛇十馀頭。
郦善長《水經注》曰:南鄉故城城南外,舊有郡社柏樹,大三十圍,蕭欣為郡,伐之。
言有大蛇。
從樹腹中墜下,大數十圍,長三丈,小蛇數十随之,入南山,聲如風雨。
伐樹之前,見夢於欣,欣不以厝意。
及伐之,少日果死。
又曰:漢水又東,合洛水。
水有二源,合注壑於神蛇戍西。
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馴良,不為物毒。
又曰:交州山多大蛇,名曰蚺蛇,長十丈,圍七八尺。
常在樹上伺鹿獸,鹿獸過便低頭繞之,有頃鹿死。
先濡令濕,訖,便合頭角啖之,骨背誦薮出。
山夷始見蛇不動時,便以大竹簽簽蛇頭至尾,殺而食之,以為珍異。
故楊氏《南裔異物志》曰:"蚺惟大蛇,既洪且長。
彩色駁荦,其文錦章。
食灰吞鹿,腴成養創。
賓享嘉宴,是豆是觞。
"言其養瘡之時,肪腴甚肥。
《太平禦覽》 宋·李昉